APP下载

搭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平台提升高校纺织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水平

2016-12-05林洪芹吕立斌吕景春周青青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纺织应用型人才

林洪芹,吕立斌,吕景春,周青青

(盐城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江苏盐城 224051)



搭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平台
提升高校纺织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水平

林洪芹,吕立斌,吕景春,周青青

(盐城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江苏盐城 224051)

针对纺织服装行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就业需求,解决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工程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提出了“搭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平台,提升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水平”的教改目标和思路,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探索,阐述其必要性,总结我院在此改革过程中提升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并说明其特色与创新点。

纺织应用型 创新 人才 实践技能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有的高等教育理念、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已不能适应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分析当前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工程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1],结合我校实际,必须对我院的纺织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探索改革过程中实施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加强实践教学。

1 搭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平台的必要性

1.1 完善和提高实践教学内容和层次,有利于纺织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在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内容技术、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实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完善和提高,促进学生由知识型向创新型、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竞争意识与参与意识,从而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和市场需求[2]。

1.2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优化纺织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为实现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实现专业基础、专业创新、综合训练的有机融合,构建结构优化、构建具有特色的纺织类学科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推动实验室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3 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需要

我院已经与盐城及周边地区的部分学校、纺织行业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质性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良好的实验条件可以有力地把理论知识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建立我院与学生就业单位之间的桥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1.4 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

我院立足于服务纺织类专业教学科研活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宗旨,推动我校及兄弟院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发展地方经济提供人才保障。

2 提升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2.1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纺织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从教育理念上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根据纺织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整体优化原有实践教学资源和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教学改革方向,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系统更新实践教学环节,科学合理地设置纺织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践教学目标出发,按照“实验、集中实践模块(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能力拓展模块”等实践教学内容要求,构建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结构体系如图1。

图1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结构体系图

2.3 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实践教学信息化

设立本科生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根据实践教学内容、课程类型决定实践教学方法,从而采用多元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得实践教学效果优化,如: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促进纺织类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3]。同时,利用纺织类专业的特点,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实践教学,并充分利用有关实物和图片样品库,更好地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2.4 加强实践教材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除了选用适当的实践教材外,我校教师认真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验室教学资源状况,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注意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从而科学合理地使用实践教材。同时,鼓励和支持老师制订实践教材编写计划,合理定位,加强实践教材的编写,努力做好教材建设工作。

2.5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教学育人环境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处理好教师引进与教师培养的关系,以优化现有人力资源为主,采用选拔、培养与聘用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不同层次结构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2.6 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制定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

加大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投资力度,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在建设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同时,与企业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受益的模式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制定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4]。

2.7 抓好实践教学的评价、监控与考核,建立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统一组织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定期或不定期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检查,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要与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之间建立稳定的产学合作关系,并共同制订在企业实践训练阶段的相关监控与考核制度。

3 特色与创新点

3.1 加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相互统一

我校纺织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从盐城实际出发,立足构建长三角经济圈具有较大优势和较强吸引力的软环境,整合各方资源,在盐城现代产业背景下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加快发展盐城纺织产业,以就业为导向,围绕社会需求,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必备的拓展能力为主线,以新的开放型实践教学体系替代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地方政府、学校、企业和研究所等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3.2 利用纺织类专业的特点,以“学生兴趣”为抓手

有目的规划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重点,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上,要考虑学生的素质特点,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多加研究。特别是利用纺织类专业的特点,收集、整理、制作实物和图片样品库,充分利用实物和图片样品库,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

3.3 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更新实践教学内容,逐渐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学校的统一要求,我校立足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将开设的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在纺织类专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加以排列组合,在学时总数一定的情况下,注重适应地区行业的特点与地方经济发展和生产实际相衔接,适当压缩专业基础模块课程学时,增加实践学时,实践教学环节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对实验内容进行改革,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专业基础与学科前沿、创新训练与科学研究结合,从而使实验内容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综合性和适应性。同进,注意系统设置实践环节,变固定统一模式为开放多选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效能和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渐建立适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3]。

3.4 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创新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4.1 依托“学科竞赛”,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开展学科竞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学科竞赛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起到了积极引导和推进的作用。地方高校纺织类专业把日常教学、实践环节、课程建设等教学环节与学科竞赛进行有机结合,推动纺织类专业课程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依托“学科竞赛”,促进实践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逐步实现培养纺织服装领域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标。

3.4.2 发挥“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引导学生全面素质发展

对纺织类专业的本科学生实施导师制是适应知识经济社会要求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参照研究生的模式进行导师制培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的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动手能力、创造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全面素质发展。

3.4.3 搭建“本科二学历”教育平台,便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满足大学生拓宽知识、专业领域的要求,我院纺织类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举办本科二学历教育,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由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实用性、灵活性和应用性特点,吸引了不少本学院学生参加,充分发挥个人自学的优势,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培养跨专业、跨学科的通识人才,满足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5]。

3.4.4 创造条件,通过“考证”,促“就业”

根据目前本科院校就业难的情况,要创造条件,使通过社会行业考试,取得技术资格证书。如:驾驶执照、英语等级证书、纺织设备保全高级(三级)技能证书、高级纺织检验工证书等。

3.4.5 确立“自主学习、自我训练”的能力目标,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在搭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平台的探索活动中确立“自主学习、自我训练”的能力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共性培养和个性发展,利用全国、省、市及校级大学生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等活动,通过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培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探索了高等教育中以教师传授为主向学生自主培养的教育模式转变。

4 应用成效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及成果推广,纺织服装学院实验教学建设与实验室管理成果明显提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上,充分利用实物和图片样品库,并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教学,实施后效果明显;本科毕业论文团队教学模式不仅大大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也锻炼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充分调动了我院教师进行理论和实验教学研究的热情,在教学质量工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加强,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专业实验室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多进入实验室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了传统实验教学方式的改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企校、校际等合作之路的探索——通过开拓多种合作方式来达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

5 结语

为培养适应我国现代纺织服装行业所需要的大批应用型创新人才,重点探索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能力培养机制,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在教育理念、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材、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体制、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因老师精力有限和时间有限,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做得还不到位,同时,学生专业取得的实践技能系统化程度不够,比较散。为此,我们今后将紧密结合社会需求的变化,通过各方面的逐步适应,推进学院的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我院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成绩。

[1] 齐珍珍. 教学服务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1.

[2] 张欢欢, 黎晓萍, 赵芳,等. 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文献综述[J]. 文教资料, 2013(1):143-146.

[3] 林洪芹. 纺织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思考与探索[J]. 山东纺织经济, 2014(4): 11-12, 16.

[4] 阮晓芳. 以实践基地建设促学生应用创新能力[J]. 科教文汇旬刊, 2010(21):33.

[5] 陈霞. 新经济时代下成人教育发展问题窥探[J]. 东方企业文化, 2014(18).:209.

2016-03-02

林洪芹(1968-),女,硕士,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高校实验教学和管理。

G642

A

1008-5580(2016)04-0259-04

猜你喜欢

纺织应用型人才
澳洋纺织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