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眼里禁忌多
2016-12-05张述
●张述
秦人眼里禁忌多
●张述
网名“张不叁”(新浪微博:http://weibo. com/zhangbu3),秦史研究者,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将军》,历史普及读物《秦朝穿越指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5年12月版)。
在秦人眼里,『妖魔鬼怪』潜藏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别笑,我在和你聊秦人的禁忌呢!如果你穿越到秦朝,一定无法理解秦人对世间万物的种种荒诞看法。注意,你穿越到的是二千多年前,并不是其他哪个现代化国家,入乡随俗,尝试理解秦人的世界观吧!
禁忌无处不在,请按《日书》的指导生活
穿越到秦朝,“落后”的衣食住行条件已经让你感到各种不习惯了,而生活中的种种禁忌,更可能让你抓狂。这些禁忌都记载在秦朝的“皇历”——《日书》里。
《日书》是在秦朝中下层百姓中流行的占卜手册,秦始皇“焚书”时曾专门规定,医药、卜筮、种树之类的书可以不予烧毁,《日书》因属于卜筮书而幸免于难。这种“封建迷信”之所以能和医药、种树之类的实用性图书并列,并得到官方保护,原因就在于卜筮的确与秦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翻开它,你会发现很多文字似曾相识。
阳日:百事顺成。邦郡得年。小夫四成,以祭,上下群神飨之,乃盈志。
交日:利以实事。凿井,吉。以祭门、行,行水吉。
害日:利以除凶厉,说不祥。祭门、行,吉。以祭,最众必乱者。
阴日:利以家室。祭祀、嫁子、娶妇、入材,大吉。以见君上,数达,毋咎。
……
瞧,满眼都是“凶”啊“吉”啊的,和你在爷爷奶奶家看见的陈年老皇历很像吧?耕织、婚嫁、祭祀、盖房、出行……日常生活中你能想到的方方面面,它都会列出吉凶时日,以指导人们每天干什么、不干什么。
譬如,《娶妻》篇认为,“戊申”“己酉”这两天结婚不吉利,因为“牵牛宿”迎娶“织女宿”就是在这日子,结果连续三次都没能娶成。这个悲剧或许是牛郎织女故事的雏形,也不知如今选择在七夕结婚的新人们看了做何感想。
生日也和你的命运紧密联系。比如,“甲寅”这一天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可当公务员;“丁酉”日出生会嗜酒;“庚寅”日出生,女孩可以经商,男孩会喜爱华丽衣着、过上富贵生活——这还真在屈原大夫身上得到了验证,他出了名地喜爱各种华丽衣饰,在《离骚》中他说“惟庚寅吾以降”!
出门旅行就更麻烦了。要沿着路中间或靠路的右边走,靠左走就不吉利;途中遇见大城市不能随便进,得口念咒语,走上三个“禹步”——两脚交叉着走出一个“Z”字形路线。相传当年大禹因为常年奔波治水,腿脚有毛病,没法正常走路,所以有了这种“似魔鬼的步伐”。
最惊悚的是,《日书》还告诫你,在一些凶日不要收留寄宿者,否则对方会夺取你的家产:“结日……以寄人,寄人必夺室”“毋以辛酉入寄者,入寄者必代居其室”。有学者推测,寄宿者可能是长工身份,放到现代估摸着就是仆人夺取主人房产的案件了。
驱鬼?桃木效果好,洗个“狗屎浴”也行
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会有这么多禁忌?《日书》的解释是,鬼怪作祟所致。这部书中最精华的篇章就是《诘咎》篇,它讲的是人们如何驱邪捉鬼,内容堪称精彩绝伦。(你说什么?是“槽点”满满?不怕秦人过来揍你?)
按书中记载,秦朝的鬼怪有着十分奇葩的造型:“鬼之所恶,彼屈卧箕坐,连行踦立。”鬼的外形十分凶恶,它们睡觉时弯曲着身子,双腿张开像簸箕那样坐在地上,走路时连着脚步,站立时只用一条腿。
另一篇鬼故事《墓主记》也记载了鬼的生活习性:鬼不喜欢穿衣服;以白茅草多的为有钱鬼;去祭祀的时候不要哭,一哭就会把鬼吓走;祭祀时必须把坟头打扫干净;祭祀给鬼的食物不要浇汤汁,不然鬼就不吃了……
这些鬼干的事也很无厘头,它们不像《午夜凶铃》里那样恐怖,对人类谈不上有太多危害,主要是给你的生活带来各种不便。比如,“刺鬼”会不停地攻击、袭扰你;“哀鬼”对你纠缠不休,使你脸色苍白没精打采有洁癖没食欲;“棘鬼”会导致你全家都病倒;“故丘鬼”会经常溜到你家来吓唬人;“凶鬼”会经常半夜敲你家门,边敲边唱歌或者哭……
当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日书》会教你如何对付这些鬼。你可以用熏烧牡棘的办法去驱赶一种叫“幼龙”的“奇幻生物”,用桑木杖驱赶“诱鬼”,点燃莎草根、牡棘柄可以驱赶妻妾朋友的鬼魂。其他常见的驱鬼材料还有苇草、白茅、茜草等。
这其中,驱鬼效果最好的首推桃木,传说中门神的鼻祖神荼、郁垒兄弟就是在桃树下驱鬼的。后来人们过春节,都会把桃木制成的“符”挂在门上辟邪,这就是“总把新桃换旧符”的由来。你可以用桃木制成弓,用牡棘制成箭,再装上鸡毛做的箭羽,等到“刺鬼”一出现,就可以用这玩意儿射它了!
更雷人的驱鬼材料是“狗矢”,这里“矢”通“屎”,所以不用怀疑,就是“狗屎”,有时你甚至需要洗“狗屎浴”来辟邪。比如鬼经常纠缠你的女儿,想赶走它,你的女儿得用狗屎来洗澡,还得在身上系上苇草,那鬼就会死了。
看病靠求神,药方很奇葩
日常禁忌至多只会给你带来不便,巫术就很可能要命了。一旦你在秦朝得了病,能享受的医疗待遇恐怕只有——求神。
扁鹊的故事你肯定听过,他有所谓“六不治”,其中一条就是“信巫不信医”的不治。不幸的是,这样的理念当时尚未成为主流,人们生病后还是习惯去向神灵祈祷,连君王都未能免俗。上海博物馆就藏有一枚“秦骃祷病玉版”,它来自秦惠王,上面写的大意是:孟冬十月,自己患了重病,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痊愈,无可奈何之余心里很忧愁,于是向神灵祈祷,表示自己并没有什么罪过,还献上了圭、璧等玉器。
当时倒也出现了药方,不过基本都很奇葩。
想要预防“瘅”(dàn)病(一种湿热病),需要取正月时桃木中的蠹虫的屎,积攒到少半升,放到醇酒中温热了喝下。
治疗“瘕”病(一种腹中结块的病),你得将剑或有方(一种武器)的头端放在火上烧烤,像淬火那样浸入醇酒里,女子分十四次把酒喝下,男子分七次喝下。
得了“肠澼”(类似痢疾),你要把稻米淘洗后磨碎,兑水煮熟成米汤喝下去,不要吃其他食物。
有了“痍”伤(剑、戈等兵器造成的伤口),就要将女子的月经布蘸上水,清洗伤口。
得了某种病(原文没写具体是什么),你要找人用左脚踹你的胸口,男病人要被踹十下,女病人要被踹七下。
……
至于这些药方到底疗效如何,那就得看你的运气了。
祭祀很频繁,简直像过节
除了禁忌多,祭祀活动也十分频繁。“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你肯定听过,它出自《左传》,祭祀和战争相提并论,足见其重要性。
史料中有许多秦国王室举办祭祀活动的记载。春秋时期,秦襄公封侯之后,专门建造了“西畤”,祭祀西方之神白帝。后来秦文公又为祭祀白帝建造了“鄜畤”。接下来的几位秦王相继设立了多处“畤”,用来祭祀青帝、黄帝、炎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多次巡视各地,其中一项重要活动就是祭祀各地名山大川,他在泰山、彭城、会稽等多地举行过盛大的祭祀活动。
祭祀时要将各种财物、牲畜、酒食等供奉给上天、鬼神、祖先,在祷词祭文中向他们表示敬畏,请求他们的关照。祭品中规格最高的当数王室的“太牢”,包括一头牛、一只羊、一只猪。秦二世有一次祭祀泾水,还将四匹白马沉入水中作为祭品。
相比财力雄厚的王室,秦朝民间的鬼神祭祀虽然也种类繁多,但既没有隆重的仪式,也没多少供品。《日书》中《除室》篇甚至记载,用牛羊等大型牲畜当祭品为凶,用猪等小牲畜祭祀也凶,用一块腊肉祭祀才吉。联系当时家庭普遍不富裕的情况,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大部分普通人都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负担太丰厚的祭品,所以服务于中下层百姓的“皇历”就“发明”出这一说法,很有些吃不上肉就说吃素有益健康的感觉。
对于民间祭祀,官府还有专门的《祠律》进行规范,《法律答问》中也有关于祭祀的内容,如严禁私人的非法祭祀活动:“擅兴奇祠,赀二甲。”《秦始皇本纪》也显示:“三十三年,禁不得祠。”
上一期讲到,迁陵县政府在一次祭祀“先农”神的活动完毕后,将祭祀的食物分给参与者吃了,吃不完剩下的就卖给服刑的犯人。不难想象,平时肚里缺油水的秦人对这些祭品有多欢迎,这种情况下,每次祭祀堪称一次节日。到了后来,某些特定时节的祭祀还真的演变成传统节日,比如先秦时期每年年终的“蜡祭”,演变到后来就成了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