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疑·
2016-12-05本期主持金华汤溪高级中学杨建华
本期主持金华汤溪高级中学杨建华
·释疑·
本期主持金华汤溪高级中学杨建华
《逍遥游》中,庄子所谓的“逍遥游”者大鹏“无所待(依赖)”,现实却是大鹏的飞行要借助大风的力量,对风的依赖甚至远远超过蜩与学鸠,为什么庄子反而称后两者为“小知”呢?
这个问题可谓“直指本心”。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解决以下两个疑问。
(1)大鹏做到逍遥游(绝对自由)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大鹏的飞行“犹有所待”,它必须借助大风的力量(“培风”)。而真正的逍遥游是“乘夫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无所依赖的。
(2)大鹏和蜩及学鸠相比,谁拥有更大的自由?答案是确定的:大鹏。
为什么说大鹏拥有更大的自由呢?因为自由就是跨越或穿越更广的空间和更长的时间。自由境界是有高下大小之分的。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束景南先生曾画出《逍遥游》中庄子思想的“骨架”,即“不自由→追求自由→获得自由(逍遥游)”。我们将《逍遥游》中的人、物及抽象概念放到这个“骨架”中对号入座,形成下表。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知道,大鹏并未达到绝对自由的境界。我们感叹大鹏未获逍遥游,大知未达到“无知”“极知”,大年未达到“无年”“永恒”,这是事有可说、情有可原的。但蜩与学鸠,倚恃自己的不自由,嘲笑、奚落大鹏的追求自由,那就事难理解、情无可恕了。
学者张仲镛先生在评述《逍遥游》中的各种形象时说:“蜩与学鸠、斥鷃,指世俗的人。在庄子看来,一般世俗的人,由于视野狭窄,知识有限,是不可能了解明道者的精神境界的。”日本的福永光司说:“蜩与学鸠,总是嘲笑一切伟大者,它们到底只是些‘侏儒之群’而已。”
总之,大鹏的“待”巨风是在厚积追求自由境界的条件;蜩与学鸠的无需依凭,是在自限视野,自束手脚,放弃追求更加广阔的精神天地。所以庄子毫不客气地指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此小大之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