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古汉语词典》的成就与舛误

2016-12-05辉,彭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词典古汉语词典

郭 辉,彭 杰

(1.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与传媒系,安徽 亳州 236800;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旅管系,安徽 淮北 235000)



《学生古汉语词典》的成就与舛误

郭 辉,彭 杰

(1.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与传媒系,安徽 亳州 236800;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旅管系,安徽 淮北 235000)

《学生古汉语词典》的成就主要有:适用面广,释义具科学性与人性化;与时俱进,条目义项释文后特别提示“注意”,既温馨又传知识;《词典》插图64幅,作用不凡;新版对旧版的修改,对《词典》质量影响大的是对释义的改正。但也存在一些舛误,如:望文生义,诠释致误;以偏概全,似是而非;不明词性,误解词义;不明修辞,笼统不切。

学生古汉语词典;成就;舛误;评述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学生古汉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在众多的辗转稗贩、漏洞百出的古汉语类词典中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它以全面性、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比较贴近学生等优点,赢得了广大师生及一般读者的喜爱。自1988年8月第1版至2010年1月第3版,累计重印33次。编者说:“畅销二十年,印数一百万!”可见其使用范围之广,受读者欢迎程度之深。然而,正如初版时“编者的话”所说的“不足和错误之处”在新版中仍存在一些。现就新版《学生古汉语词典》(2010年版)的成就及舛误作以论述。

一、 《学生古汉语词典》的成就

(一)适用面广

读者群主要是高、初中学生,仅此数量已够巨大,而大专学生手中亦曾见过;社会上喜爱古诗文的人群中也有使用的。笔者曾见过文教工作者案头把《学生古汉语词典》(下文简称《词典》)与《现代汉语词典》并放在一起的,起到了实用古汉语词典的作用,因为《词典》比《辞源》《辞海》更易普及,此其一。

(二)释义的科学性与人性化

训释词义达到科学地步尚易,而体现人性化则难能可贵,《词典》却做到了既科学训释又体现对学生(读者)的照顾和关爱。如释:

上述训释、例句中的“厅事”“旋”及“不失”的加注,就体现了编著者对读者的关爱,既帮助读者完整而正确地理解例句,又省去了读者翻检之劳。

(三)与时俱进

紧跟“新标准”还体现在《词典》的实用性上,即对各地中、高考试题的链接上。《词典》收54份全国各地近年来的中考、高考试卷中古汉语试题,所附答案用不同字体,倒排在试题后。这对即将应考的学生来说,直接面对真实的试题,有亲临考场的感觉,比各校自编的模拟试卷,更具有针对性和权威性。试卷的知识点数以百计,助力学生功莫大焉。

(四)条目义项释文后温馨提示

条目义项释文后特别提示“注意”,既温馨又传知识。如释【阨】时,要言不烦地提示读者“注意”:“古代‘阨’和‘厄’是两个字。‘阨’现在读è;”释“穷困”义时,提示“阨”,“今已作为‘厄’的异体字。”[1]2文字知识已传。释【沉】时,提示注意:“‘沉’古代作‘沈’,与姓沈的‘沈’(shěn)字形同。”[1]73既把深奥的文字知识进行了简明清晰的阐释,同时又进行了字形教育。释【冲】时,“冲(chōng)……【衝】(chōng)……【衝】(chòng)……注意:古书中‘冲’和‘衝’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冲’的各个义项古代不能写‘冲’,应写‘衝’。”[1]83此提示具有汉字的音、形、义以及用法的教育作用。【从事】后的“注意”进行了词法、语法教育:“现代多用于致力于某事,带宾语。”[1]103

(五)巧用插图,直观形象

《词典》插图多达64幅,如【鉴】盛水的铜盆,用以照容貌。用了插图可纠正一般认为古代专指铜镜之误;竽与笙显示明显的区别;斧与钺、两种磬均不相同;琴、瑟、筝等极易相混,看图则判然;即使单独一种,如:豆、简、戟、埙、霞帔等等,也会起到较为直观的作用。

(六)及时修正旧版的疏误

新版(2010年版)对旧版(1988年版)的修改,是新版的成就之一。如释【地灵】引句《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旧版训“地灵”为“土地的灵秀之气”[2]131,新版为“山川的灵秀之气”[1]250,妙在“山川”!释【像】引句《楚辞·橘颂》“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旧版训“像”③为“效仿”[2]116,误名词为动词,新版改为名词“法式,榜样”[2]739确切。释【弦】引句《琵琶行》“转轴拨弦”句,新版训“【絃】(xián)弦乐器上用以发音的丝线、钢丝等”[1]730,比旧版的“线索”[2]591以文言释文言更明晰,又避免了与现代汉语的纠结。

(七)释义略加增删,文字精切、省净

如释【瑾】引句《屈原贾生列传》的“怀瑾握瑜”句的“瑾”,旧版只释为“美玉”[2] 339,似是而非,新版加“瑾、瑜:以美玉喻好的才能和品德[1]663页”; 释【陴】引句张巡《守睢阳》诗的“登陴”,旧版解“陴”为“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2]214,新版加“即女墙”[1]511,均全面些。

二、 《学生古汉语词典》的舛误

经过编著者精心的增、删、改、易,初版的“不足和错误之处”确实减少了许多。然而,对新旧版《词典》对读一部分后,发现在词语释义方面还有不少“错误和不足”。而释义又是词书的核心和灵魂。现对释义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商榷。

(一)望文生义,诠释致误

【竣】“退立。《国语·齐语》:‘有司已于事而竣。’有司:指官吏。引申为完毕。如:竣工,竣事。”[1]366

《词典》训释为“退立”,因见“竣”之“立”字旁而误。按:《说文·立部》:“竣,居也。从立,夋声。”段玉裁注:“《尸部》曰:‘居,蹲也。’……竣,盖与蹲音义相同也。”[3]500《广雅疏证·释诂三》韦[昭]注:“竣,退伏也。”[4]89韦昭深谙当时上朝时臣子俯伏的礼节,故训释确切。全面地说,应为“退而蹲伏或蜷伏”。

【剽】“(4)剽窃。明·黄宗羲《柳敬亭传》:‘而敬亭耳剽口熟。’此谓耳朵经常听到的,嘴里经常说的。”[1]514

《词典》训为“剽窃”。误。按:“剽”本义为砭刺,亦有劫义。但无“窃”(“暗取”“偷取”)义,故《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辞源》均未取,但严师古注《汉书·朱博传》“亦独耳剽日久”曰:“剽,劫也,犹言行听也。”[5]所谓“行听”乃道听途说耳闻所得的无根据的传闻。即使释为“耳朵经常听到的”已经不切,训为“剽窃”更属误训。如依《汉语大词典》训为“剽闻”或“剽声”[6]737则切。

【吝】“(3)耻辱《后汉书·张衡传》:‘得之不休,不获不吝。’休:善。”[1]814

《词典》训为:“耻辱”。误。按《说文》:“吝,恨惜也。”[3]814即悔恨,遗憾。结合前句“姑亦奉顺笃厚,守以忠信。”更可见吝无耻辱义。王念孙说得最简单明了:“吝,恨也。言得之不喜,不得不恨也。”[7]恨,本义为怨,有怨恨、悔恨义而无耻辱义,训为“耻辱”于训诂无据。

【攘】“(2)窃取,夺取。《墨子·非攻》:‘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1]563

按:邢昺疏《论语·子路》“攘羊”条曰:“有因而盗曰攮,言因羊来入己家,父即取之,而子言于失羊之主,证父之盗。”[8]。而“取”,《说文》:“捕取也。”[3]116就是说羊走入其家而捕取。取与“舍”相对,为拿来,拿到手之义。训为“窃取”已不确,“夺取”更错。

【证】“(1)证明,证实。《论语·子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1]895

按《说文》:“证,告也。”[3]93即告发。“《庄子·盗跖》:‘直躬证父,尾生溺死,信之患也。’《史通·序传》:‘证父攘羊’。”[3]93谓儿子直接(向失主)告发父亲取羊,而非向谁“证明、证实”父亲偷羊。

【瓦解】“(1)比喻崩溃之势像瓦片碎裂分离。如:土崩瓦解。《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于是百姓离心瓦解,欲为乱者十家而七。’”[1]683

释为:“比喻崩溃之势像瓦分离”意思尚可,而训“瓦解”为“瓦片破裂”则与训诂无据。按:《说文》:“解,判也”,“判,分也。”[3]186《广雅疏证·释诂三下》:“解,散也。”[4]108而瓦解之“解”正是用其本义“分散”。

要弄清“瓦解”是何意,还是弄清“瓦”指的是什么。按《说文》:“瓦,土器已烧之总名。”[3]638即陶制器物的总称,特指纺砖、覆屋的材料等。但“瓦解”的瓦却不只是覆屋的瓦片,因为瓦片是不会“解(散)”的,《汉语大字典》3音39义无“碎裂”义,《汉语大词典》3音44义、《中华大字典》5音50义均无“碎裂”义。由此可见,训“瓦解”为“瓦片碎裂”于训诂无据。

那么,能够“解(分散)”的瓦指的是什么?是瓦陇。瓦陇又名瓦垅,瓦楞,屋顶用瓦垒成的凹凸相间的行列,即《长恨歌》)中“鸳鸯瓦冷霜华重” 的“鸳鸯瓦”。在组成合成词时其瓦陇的意义最明显。如瓦沟,即瓦陇之间的泄水沟(凹下部分)。因为瓦陇是用灰泥粘连而成的,风吹日晒尤其是冰冻,灰泥松散,遇雨水则“自分散”。[9]故称瓦解,即瓦垄分散纷解,此“纷解”与“瓦片碎裂”无涉。因之,瓦解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溃散分离的形势。

【国门】“指城门。如:御敌于国门之外。借指故乡。唐·李白《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海草三绿,不归国门,又更逢春,再结乡思。’”[1]399

按:一、把御敌之“国门”误解为“指城门”(见后)。二、细审题意,是说蔡十已居江夏三年没回国都(的城门),今年早春“再结乡思”。《词典》此例两误,对照《汉语大词典》 “国门”的五个义项:“(1)国都的城门;(2)指国都城门的守门官;(3)主城门之神;(4)指国都附近要地;(5)指国家的边境”[6]630,显见训国门为“借指故乡”于训诂无据。

(二)以偏概全,似是而非

【乙】“(2)打钩,画‘乙’字型的符号。古人读时用以标志暂时停止的地方。《史记·滑稽列传》:‘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亦用以钩出有脱误之处,予以增补。唐·韩愈《读鹖冠子》:‘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乙者三。’”[1]808

此注片面:一来,“打钩”,表读书时的四种用法,暂停仅为其一;二来说“予以增补”训释片面。因为作为校勘术语,首先用表倒转,其次表删削,再次才表增补。韩文“脱谬”既含“脱”又含“谬(误植)”,“脱”者“正三十有五字”,为“增补”;“乙者三,”不用“三字”说明是“三处”,“乙”三处是“倒转”三处,即让三处颠倒者正过来,不是“增补”——韩文确切明晰,绝不含混。

【计】“(1)计算……(2)计议,商量。《战国策·赵策》:‘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1]305

按:“计”训为“计议,商量”,近似而不准确。《说文》》:“计,会也,算也。”[3]93此处用其本义计算,谋划。(《广雅疏证·释诂四上》:“计,谋也。”[4]113确切地,应注为“谋划,考虑”。

【弦】“①张在弓上用以发箭的牛筋绳子。②月半圆时形似弓弦……③弦乐器上用以发音的线索。”[1]730

“弦”之三训皆不准确。首先,“弓上”含混不清,到底在何处?应为“张在弓背两端”才确切;“牛筋绳子”片面单一,应为“丝、麻、牛筋等。”《说文》:“弦,弓弦也,从弓,象丝轸之形。”段注:“弓弦以丝为之。”[3]642其次,“月半圆时形似弓弦”绝不可能!因弦乃一线,其形可知。应为“指半圆形的月亮”或“月半圆时的直边”。第三,“线索”应为“絃索、绳索”或单用“线”。这样可避“以文言词释文言词”之弊。

【寤】“(1)睡醒。《史记·赵世家》:‘赵简子疾,五日不知人……七日而寤。’”[1]715

训“寤”为“睡醒”,不切。按:疾,患病(病重)。“不知人”,即不省人事,今称休克,非一般的睡,因而,“七日而寤”的“寤”应为休克后的“苏,苏醒”,不是“睡醒”。“睡,坐寐也。”段注:“知为坐寐者,以其从垂也。目睑垂而下则尔。”[3]134可训为打瞌睡。故与“不知人”的“寤”(苏醒)迥然不同。

【影壁】“在大门外作为门口屏障的墙壁,俗称照墙。《红楼梦》第六回‘周瑞家的将刘老老安排等着,自己却先过影壁,走进了院门。’(《刘老老一进荣国府》)”[1]830

训“影壁”为“在大门外”。误。按:“影壁”为建在大门内或屏门(遮隔内院和外院的门,俗称二门子。)内做屏蔽的墙壁。木制者则安底座,可移动。又称照壁、照墙、影壁墙。刘老老进的荣国府大门临大街,门外是不可能建影壁的,影壁的位置,在《西游记》第九十六回中说得最清楚:“门里边影壁挂着一面大牌。”[10]具体地说,《红楼梦》例中周瑞家进的院门不是“大门”,而是“屏门”,进的内院(第二进院子)。

【遗恨】“人死后留下的愤恨之事。唐·杜甫《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此三者,吾遗恨也。’”[1]807

《词典》注:“遗恨”为误训。此注不全面:一、“人死后” 应为“到死”,因为首先,这是活人的话,再者死后也无恨可言;“愤恨”,“愤”应为“悔”或“憾”,更何况尚有遗恨无穷、遗憾终天、遗恨终篇等等,均为活人的说法。故此“遗恨”应为“到死还感到悔恨”。

(三)不明词性,误解词义

【冶】“(1)熔炼金属。如:冶金,冶铁。《礼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1]798

《词典》注“冶”为“熔炼金属。”此注将铸造金属物的工匠误为动词。按:冶,《汉语大词典》注为“塑造金属器物的工人”[6]411,《辞源》注为“铸造金属器物的工匠。”[11]328书例正是此句。故“良冶”应为“指代精于冶炼铸造的工人。”

【扑】“ (1)击,搏斗,……(二)(1)清代的一种刑具,即板子。清·方苞《狱中杂记》:‘主梏扑者亦然’。”[1]521

《词典》注有两误。首先,误棍子为板子。按:《说文》:“扑,小击也。”段注:“经典隶变作扑……《书·舜典》孔传:‘扑,楚也’;《左传》杜注:‘扑,箠也’;《汉书》颜注:‘扑,杖也。’[3]608可见应为箠杖,即棍子。其次,更重要的是其本义为动词“小击”,古亦多用为动词扑打,击。这里是“杖责”,即打棍子。主梏扑者即执掌、主管戴铐子、打棍子的人,不是“管理”铐子、棍子的人员,联系下文即可明白。

【宪】“(1)法令。……(4)效法。《诗·大雅·嵩高》:‘王之元舅,文武是宪。’”[1]733

《词典》训“宪”为“效法”,误。按:“宪”《汉语大词典》,第一义即为“法令,法度”;引申(第二义)为“典范,榜样”[6]727,均为名词。《诗·小雅·六月》:“文武吉甫,万邦为宪。”朱熹集传:“宪,法也……能文能武,则万邦以为法矣。”[12]而“效法”为其远引申义,动词,以之注《嵩高》显然误。“文武是宪”为尹吉甫颂申伯有文有武,故《词典》注为“周文王、周武王”更错。“文武是宪”,程俊英教授依据《诗三家义集疏》注为“法式、模式”并译为“能文能武是榜样”[13],确切。

【艳】“(1)色彩鲜明,艳丽。……(2)长得漂亮。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1]788

按:训“艳”为“长得漂亮。”误。因为此形容词性词组,不能带宾语。因而既不确切又与宾语“城郭”无法相搭配。因为“窈窕”已含有漂亮(形容词)的意思。(窈窕:娴静,美好,妖冶,艳丽)。艳,《汉语大词典》注:“艳丽,特指人的容色美好动人。”[6]1365古常用作动词照耀,闪耀,羡慕,炫惑,倾慕,爱等。故“窈窕”句是说(贤女)艳丽的容色“照耀”城内外。

【地灵】“山川的灵秀之气.唐·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1]250

《词典》原训“地灵”为“土地的灵秀之气。”[2]131新版改土地为“山川”,仍误将形容词性主谓结构“土地灵秀”释为名词性偏正结构且添“气”字作解,因此无法与本文文句贯通。“人杰地灵”谓人物英俊而山川灵秀,而不是说明“气”。《汉语大词典》注:“亦谓土地山川灵秀。”[6]1038

【局促】“(1)匆促。……(2)狭小,紧迫。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1]353

训“局促”为形容词“狭小,紧迫。”误。因为“‘受束缚’(动词)于室内”与“受束缚于‘狭小,紧迫’(形容词)的室内”,显然文义有别。

【泾渭】“指泾水和渭水。南朝梁·任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伊人有泾渭,非余扬浊清。……《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以:因为。意为泾水因渭水流清而显其浊。因以比喻人品的清浊。……[注意]古人以为泾浊渭清,实则泾清渭浊。”[1]342

按:新版用“泾水因渭水清而显其浊”代替颠倒清浊的“泾水因渭水流入而浑浊”,勉强纠正过来。但仍加注“以:因为。”误使动词“以”为连词“因”,无法从根本上畅达地表明诗意。而外加的“[注意]古人以为泾浊渭清,实则泾清渭浊。”这便把纠正过来的“意思”颠倒回去了,且与正确的前注相矛盾。其实,渭清泾浊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地理常识。渭水(渭河)流经关中平原(亦称渭河平原),草木茂密,水流平缓而河水清澈;泾水(泾河)流经陕甘高原(黄土高原),草木稀疏,水流湍急而奔涌。故汉·应劭《风俗通·山泽》云“泾水一石,其泥数斗。”[14][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毛诗音义》据此曰:“泾,音经,浊水也;渭,音谓,清水也。”[14]《词典》所据可能是《辞源》或《汉语大词典》。《辞源·水部·泾渭》“按语”谓“泾清渭浊,合乎实际,其两水交会之处,泾因渭入而浊。《诗》意甚明,《释文》说误。”[11]1793这里是《辞源》编者误解了《诗》意,否定了应劭、陆德明正确的阐释而致误。

《诗·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其“泾以渭浊”意思是泾水使(让)渭水混浊了。如《战国策·秦策》:“泠向谓秦王曰:‘向欲以齐事秦,使攻宋也。’”高诱注:“以,犹使也。”[15]两个“以”均为使动词。“以”的意义甚明,则泾渭之清浊亦甚明。

(四)不明修辞,笼统不切

【陴】“城墙上的矮墙,即女墙。唐·张巡《守睢阳》诗:‘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1]511

按:《词典》的训释,就“陴”的本义而论,不误。而弃其修辞意义,直解本诗则有悖

事实。按《说文》:“陴,墙上女墙俾倪也。”段注:“城上为小墙,作孔穴,可以窥外,谓之俾倪……亦曰陴;陴,裨也,言裨助城之高也。”[3]736可见,此矮墙(即小墙,俗称城垛子)有孔,供瞭望用,因其小且高于城墙,即使在和平时期,也无人冒生命危险登上去的!登陴之“陴”为借代修辞,借指城墙。

【尊】“(1)地位、辈分或声望高。……⑤古代酒器。《后汉书·张衡传》:‘合盖隆起,形似酒尊。’也泛指一切酒器。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941]

按:此句中的“尊”不是酒器,此训比第一版“也指代酒”距离确切的意义又远了一些。致误的原因在于不明省略定语中心词的修辞格式,“尊”已由名词酒器变为量词,中心词“酒”已包孕在量词之中。故全句意谓:人生如梦,还是一尊美酒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崔嵬】“犹‘嵯峨’。山势高大的样子。《楚辞·九章·涉江》:‘带长侠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1]105

训释笼统不切。因为“山势高大”仅是崔嵬的词义之本义而未指出它在本句中具体的比喻义,即“高耸”,即暗喻(无“像”)切云冠像山峰高高耸立。

【冤孽】“冤仇罪孽。《红楼梦》第四回:‘这也是前生冤孽。’”[1]851

训“冤孽”为“冤仇罪孽”。若仅就词面不错,但综观全句则系明显误训:“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这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立意买来做妾。”此“冤孽”系指因缘,指冯渊和香菱的因缘。词义的感情色彩,似修辞上的反语,即难遇的因缘,而直白地训作“冤仇罪孽”,整整翻了个过儿。

【斗筲】“斗和筲都是较小的容器。……也比喻气量狭小,才识短浅。《汉书·谷永传》:‘永斗筲之材,质薄学休。’”[1]143

这里误把谦辞当作修辞上的比喻。谷永的话本是谦语,而此训却使读者误以为谷永真是气量狭小、才识短浅的人。故“谦辞”二字实在是不能漏掉的。

综观《词典》的成就和舛误,前者是主要的,体现出创新的精神。其不足之处表现在诠释词义不切或错误,以及较多词语和书证脱离教材,与学生产生隔膜,也难与《学生古汉语词典》名实相符。新旧版对照校读一部分,发现上述50多处问题(不含通假、年代、标点等),具体指出来供编者再版时参考。其余大部分似亦需校读考辨,予以修改,以期精益求精,日臻完善。

[1] 张撝之,沈蘅仲,卢元,学生古汉语词典[K].3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2] 张撝之,沈蘅仲,卢元,学生古汉语词典[K].1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3]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书店,1992.

[4] [清]王念孙,王引之,等.广雅疏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5] [汉]班固.汉书[M].[唐]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2:3404

[6]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K].罗竹风,主编.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

[7] [清]王念孙.读书杂志:下册[M].北京:中国书店,1985:9.

[8] [清]阮元.十三经注疏:下册[G].北京:中华书局,1980. 2507

[9] 中华书局编辑部.中华大字典:下册[K].缩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78:2205.

[10] [明]吴承恩.西游记[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2:729.

[11] 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辞源:第一册[K].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2] [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7:613.

[13] 诗经[M].蒋见元,程俊英,译注.长沙:岳麓书社,2000:170.

[14]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58.

[15]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228.

(编校:王旭东)

The Achievements and Mistakes ofAncientChineseDictionaryforStudents

GUO Hui1, PENG Jie2

(1. Department of Chinese and Media, Bozhou Teachers College, Bozhou Anhui 236800, China;2. Department of Tourism, Huaib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uaibei Anhui 235000, China)

The main achievements ofAncientChineseDictionaryforStudentsare: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 scientific and humanized interpretation, and modernized contents. The special tip “notice” at the end of the annotation of entry is considerate and knowledgeable, and the 64 pieces of illustration are helpful. The new version, compared with the old one, is better in the corrections on annotations. There are still some mistakes: incorrect annotations by literal meaning, wrong understandings for the narrowed conception, misunderstandings by the wrong part of speech for words, and misconceptions for rhetoric.

AncientChineseDictionaryforStudents; achievements; mistakes; review

2016-01-17

郭辉(1963-),男,安徽淮北人,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与传媒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训诂学和汉语方言学;彭杰(1930-),男,安徽宿州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旅管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训诂学。

H164

A

1008-6722(2016) 01-0095-06

10.13307/j.issn.1008-6722.2016.01.15

猜你喜欢

大词典古汉语词典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节选)
米沃什词典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新论》词语释义:兼论《汉语大词典》之义项疏漏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谈谈古汉语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