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欣欣向荣
2016-12-05本刊编辑部
一派欣欣向荣
新能源汽车应该是目前中国汽车业最火热的名词,你从今年北京车展上有147辆新能源车展出就知道有多么火爆了。
新能源车参加车展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像本届车展如此“井喷式”的爆发当属头一回,仿佛这年月你的展台上要是没有辆新能源车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似乎一夜之间,无论是否有技术储备,就算是找代工厂,也要做出辆新能源车 “应景儿”。这甚至让我依稀感觉到有那么一些当年 “全民大炼钢铁”的味道……
对于新能源汽车,我想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电动车,但事实上,世界上第一辆电动汽车早在1834年就由美国人Thomas Davenport制造出来;而第一辆电池驱动的汽车则是在1881年诞生,因此电动汽车的历史要远比我们现在熟知的内燃机车长。不过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甚至是停滞了大半个世纪之后,现如今的电动车早已和初期有了本质性的区别。
电动车发展遇瓶颈
尽管最近几年电动车的发展,特别是电池的技术有了不小的进步,但在我看来目前却并不是购买电动车的好时机。首先不少主机厂商都是用自家现成的传统燃油车,将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等部件拆掉换上电池和电动机就算是大功告成。这样的初级组装电动车技术在自主品牌电动车中很常见,原因不外乎研发成本低,见效快,分分钟就能制造出各种不同型号的产品,从而以更快的速度拿到国家对于电动汽车的补贴。这样做虽然节约了大量的研发成本,但因为采用传统内燃机车的平台和底盘,使得车子的平衡性与匹配都不会有太好的表现,因此最多只能算是件“半成品”。当你购买到这样“研发出来”的电动车时,开起来的感觉通常不会太好。但换个角度来说,那些独立开发电动车,价格往往也不会很低,比如腾势、i3以及特斯拉,它们的售价并不是大多数老百姓所能接受的。所以只有当电动车的研发真正达到一定规模和深度之后,电动车成本才能真正降低。
除此之外,各种客观因素对于电动车的影响太多。比如续航里程、充电地点和时间、电池衰竭以及车辆残值率等等,这些因素都关系着电动车用户的使用体验。举个大家最为关心的充电问题的例子,因为我家是属于 “老旧小区”,没有规划固定车位,因此固定充电桩也就无法安装。和我一个楼住户因为刚需,并且摇号也是久摇不中,只好买了辆电动车,而充电就成了一个难题,好在那哥们儿家住三楼,然后从自己家中接了个插线板从窗户顺到楼下给车子充电。尽管看起来颇为滑稽,但实属无奈。当然这还不是最差的情况,对于住在高层的人来说,这个方法完全不适用,所以只好去公共充电站进行充电,但公共充电站却存在充电时间长,充电人数多等原因,往往给车充一次电要花上半天的时间,而开不了两天就又要去充电。周而复始,让不少车主颇为郁闷。
混合动力是当前最好的过渡产品
由于现阶段的电池技术发展遇到瓶颈以及充电设施不完善等原因,所以纯电动车依然有不少问题。而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恰恰能够弥补这种充电设施网络不完备、续航里程不足等缺陷。
虽然混合动力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也不会是未来汽车的终极产品,但却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变的过渡产品。比如全球第一款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现在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产品。它所使用的第三代混合动力技术采用了一台阿特金森循环系统的1.8 L直列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和两部经过改进的电动机。虽然在动力总成上,普锐斯只对电动机进行了更新,但整个能量系统都历经了颠覆性的更新,进一步提升燃油经济性。新车动力系统的热效率提升到40%以上!质量更轻、体积更小的锂离子电池可以增加车内空间,并且位置转移到第二排下方的货物区,由此可以得到更好的乘坐空间。
除此之外,混合动力汽车还可以让车子的续航里程更长,同时还更加环保。因此,在电池技术以及充电设施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混合动力是目前最好的过渡产品。既可以让消费者接受,同时也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未来新能源的道路究竟在何方?
纯电动、燃料电池,还是别的什么新技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谁也不知道未来汽车将会以何种原料进行驱动。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电池技术、充电效率以及电池回收得到彻底解决之后,我们才会真正迎接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而至于燃料电池,尽管我们对它都非常感兴趣,并且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在短时间内为电池加满燃料,但现阶段工业级制氢技术和效率都相对较低,并且氢是一种极为不稳定的气体,很容易发生安全问题,所以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之前,燃料电池汽车很难得到保障。那么未来的新能源技术究竟是谁?看来这个问题只有时间和科技才能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