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冲动”,一种特有的投射机制
——以姜文所导电影为例

2016-12-05张新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人间 2016年13期
关键词:场景电影

张新(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观察冲动”,一种特有的投射机制
——以姜文所导电影为例

张新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自上世纪后期,随后现代主义思想真切地影响到大陆以来,不论是社会、绘画,还是电影等方面,都受之影响,开始解构之前传统、常规式的叙事方式,消解了整个意识结构。此在电影方面亦有所体现,尤以姜文所导的四部电影显现,笔者将以其整个导演电影的时间序列为架构,侧面阐释整个电影环境消解并重构的具体转向。

关键词:投射机制;场景;电影

在姜文的电影生涯中,主要以《阳光灿烂的日子》 《鬼子来了》《让子弹飞》《一步之遥》最为典型,①相较于其整个电影叙事、相较于大陆整个电影发展,四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分别代表了一次转折。无论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对文革印象的颠覆,《鬼子来了》是侵华战争的黑色幽默”②,还是“《让子弹飞》是模糊历史后的个人风格叙事,《一步之遥》是反审美下戏谑了观众的审美活动。”③之后,笔者将主要就上文所述的四部影片加以分析,从而向观者呈现一个在整个社会转向的视域下的一种电影重构方式的视路。

一、“永久放映”式的乌托邦

电影,无论是评述其剧情是如何丰富多彩、跌宕起伏,但回归到姜文电影中,永远是最为其内心深处的一种投射。当然,此方面自整个电影发展开始,便作为最基本要素映于每一位电影人心底。但是,回归到整个大陆电影史中,在姜文之前,电影的拍摄全以宏大叙事为主线,而时刻营造着一种革命式氛围。确实,在姜文第一部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面世之时,当时虽已处于整个社会改革的时代,但是在长久的压抑之下,并非没有历史遗留,此反映在影片中,便是一种“高山仰止,景行景止”之宏观场面,反之,也便消减了整个细节动人之处。

重新回归到影片中,不由想到姜文所说的一句话——“我就有意创造出一种梦幻的感觉,就是要把色彩鲜艳的、平常被人们所遗忘的梦在银幕上呈现出来给人们看。”④其所谓梦幻与现实,我想并非一种对于影片层面这么浅显,无论其十几岁时所经历的文革记忆,还是拍摄影片之时社会处于那种改革却有所束缚的纠结状态,映于其镜头下,便映射着其本身对着这种记忆、这种片段的那种不舍,一种似乎希望永远不坠落、不消逝的倔强,当然映于社会中,也是当时那个时代对着革命一种印于心底、无法抹去的一种永恒式的印迹。

二、“场景”,集体记忆的投射

提到“场景”,这个词,并非仅仅指如影片《让子弹飞》中所表述的“官、匪、豪、士”互相争斗的情节,同时,也指向映向观众的位置,也就是观众观看影片的位置。除此之外,对于整个影片(影片作为场景)来说,也可以说是关乎整个民族对于民国北洋时期这段历史的一种集体记忆映入影片当中。一种黑色幽默的调侃的叙述方式对此间故事展开,在情节转折中,使之当时各个阶级的劣根性凸现出来,当然,由此来说,也是一种悲剧式的写照。

之间,各个角色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张麻子及其手下代表‘匪’,黄四郎代表了‘官’,两大家族代表了‘豪’,汤师爷代表了‘士’”,不过对于各自所塑造的形象并非仅仅为文字浅显的表述的涵义,匪同时亦为革命,官凸显了封建等级观念残留,两者的对抗,无论当时结果如何,都会反映到“绅”、“士”两者身上,而对应的是为维护自身而苟延残喘却同时又狡猾多变、趋炎附势的“中间派”小民风格,而并没有对于政治、对于国家大事投以关心。由此,通过几位角色的布局,便巧妙且真实的构建了当时整个社会动荡的交织状态,可谓匠心独运,延续了在其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表现手法,不刻意的营造宏观叙事,但过后回味,却发现,关乎那段集体记忆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投射到影片这一“场景”中了。

这种无声无息的置入,其实是建立在无意识层面的。虽然在作为观众的人们,并非所有人都有经历此种历史,但是在历史的流变中,无关乎对方是否真正关心历史,无关乎对方是否真切地了解那段历史,但是作为观众,只要坐到了属于观众的位置之上,那便无可避免地的被置入了此间场景之中,只因此段集体记忆已在无意识层面投射于每一位观者承续中。

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让子弹飞》的演示中,通过镜语,再现了随之整个时代的进入后现代的进程中,其一步步的对之传统种种的逐渐解构的过程。因从《让子弹飞》反观《阳关灿烂的日子》,就可发现,“其已经没有之前那种与之整个常规架构的匠气”⑤,而随之吾心,无所谓何种表现手法,无所谓何种镜头拍摄,之关乎各种交织,织起其心中之识。之后,便在《一步之遥》影片中真正重构了属于这个时代的一种电影视路,一种天马行空式的表现,表现着强大的主题意识,通过“戏谑性仿拟”彰显着对于传统文本的解构,宣示着一种断裂,展现了当下真实社会中一种全部消解的状态。

三、结语

通过对姜文的几部电影中一种取向的表述,简单了构思了关于整个电影发展的一种思维的转变过程,从之反观整个社会,映射于其他领域,同样展现着在电影发展转变中所面临的每一次的取舍,一种后现代视域下,对之所有解构的一种交织状态。

注解:

①王永强,《姜文电影的艺术风格特征》[J],《电影文学》,2015年12期,第66页-第68页.

②王旭,《姜文电影后现代性审美特征》[J],内蒙古大学,2013年.

③喻灿 周金金,《<让子弹飞>:一部很给力的贺岁大片》[J],《电影文学》,2011年6期,第80页-第81页.

④胡文谦,《梦幻浪漫好看--论《太阳照常升起》与"姜文作品"》[J],《大舞台》,2008年2期,第36页.

⑤丁雯,《从《让子弹飞》谈姜文创作的"个性化"以及商业策划与市场包装》[J],《青年作家(下半月中外文艺版)》,2011年1期,第54页-第55页

参考文献:

[1]于贝尔·达弥施著,董强译,《落差--经受摄影的考验》[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丁雯,《从《让子弹飞》谈姜文创作的"个性化"以及商业策划与市场包装》[J],《青年作家(下半月中外文艺版)》,2011年1期.

[3]王永强,《姜文电影的艺术风格特征》[J],《电影文学》,2015年12 期.

[4]王旭,《姜文电影后现代性审美特征》[J],内蒙古大学,2013年.

[5]喻灿 周金金,《<让子弹飞>:一部很给力的贺岁大片》[J],《电影文学》,2011年6期.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79-01

猜你喜欢

场景电影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汉语语篇英译中词汇场理论和框架理论的应用研究
场景:大数据挖掘的新标准
大学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场景营销研究
《远大前程》的哥特式解读
论胡玫《孔子》编剧艺术得失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