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高效率教学行为特征研究

2016-12-05曾红羽重庆市璧山区青杠实验小学校重庆402760

人间 2016年13期
关键词:教学行为高效率特征

曾红羽(重庆市璧山区青杠实验小学校,重庆 402760)



小学数学高效率教学行为特征研究

曾红羽
(重庆市璧山区青杠实验小学校,重庆 402760)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构建对数学认识的开端并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教学效率则是指在一堂课内的教学效果,其中教师和学生是参与主体。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要关注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从教学行为角度着手研究小学数学高效率教学问题,探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高效方法,并从数学教学准备、数学教学实施、数学教学评价角度等提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率;教学行为;特征

笔者认为,所谓的教学效率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能够促进并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具体表现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认识参与教学内容,在认知、情感和行为角度都有效参与。所以,教师教学好并不意味着学生都能够学习好,因为正如摘要中所说,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主体是自己,教学效率高的教师必然会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参与程度。

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还要注重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思想的认知和情感参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而研究小学数学高效率教学行为特征,则有利于促进小学数学老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特点的认识,启发教师对“高效率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思考,进而深化新课程改革。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小学教师对于数学知识和数学本质的认识,这也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对于小学数学教师以及其他教学管理者而言,此次研究也有助于教师和管理者客观评价教学行为,并且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推而广之,全面提高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由基础概念和描述概念之间的抽象关系所构建的。小学数学作为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关系着学生日后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那么高效率的小学数学教学行为都是怎样的?它们存在哪些特征?如何利用这些特征来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本文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高效率教学行为特征

(一)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由于年龄和心智的原因,小学生认知新的数学知识一般是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通常情况下,当小学们发现自己原有的数学知识以及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无法帮助其了解和解读问题时,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希望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探索,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进一步拓展或者重建自己的数学乃至知识结构。例如,在笔者观摩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数学老师关于“相遇问题”教学课堂时,他没有直接讲述这一概念,而是先出了两道题目,让学生们进行生动的表演,然后再引出概念。对于学生没有理解的部分,他也是没有直接解释,而是让大家进一步进行实践表演理解,通过自身的表演和实践,学生们对“相遇”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课堂练习注重基础性和趣味性。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之一,课堂练习不仅有着复习新知识、反馈接受程度信息,还有着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拓展智力的功能。通过笔者对高效率教学行为的观察和研究,笔者发现,这些课堂的课堂练习一般具有注重基础性、趣味性和层次性的特征。例如,正如上文中“相遇”问题,该老师设计的是“求折纸鹤数”的题目,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认识所学知识与例题的关系,主动让学生学习并且学会知识迁移,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最终理解。这些具备基础性又有趣味性的课堂练习,极其有利于学生在积极状态下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创造性思维。

(三)重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是主体。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积极的赞赏和肯定会极大的增强小学生们的自信心,有助于他们更有信心去学习和思考所学到的知识,也会充分的发现他们身上的潜力。而消极的打击和否定则会让学生们对所学知识和教师教学行为本身产生强烈的抵抗心理,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所以,也如笔者在“相遇问题”课堂教学中所看到的,该老师通过教学前表演、鼓励大家猜问题结果等方式,在整体上创造了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问题反馈,积极回答并且进一步感染和激励学生去思考,重视学生对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一)全局性进行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是实施高效率教学的前提条件,我们知道,凡事预则立,只有做了充分的准备才能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在准备过程中要对教学教材、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进行分析和预估,为小学数学高效率教学提供铺垫。一般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首先有效的教学策略必然是对每节课进行充分的备课,深入地了解该堂课的内容并进行梳理,分析其中的重难点。其中,尤为要注意的是要尽可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尽可能对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进行全局性的教学准备。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全局性的设计和准备,才能有好的效果生成,这对于教师备课和教学来说才是有效的。

(二)整体上创造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在小学教学课堂中,作为主体之一的老师除了对知识进行传输,与学生产生知识对流之外,还要与学生产生情感对流。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程度,小学数学教学在课程中要创造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并用这些氛围去感染和激励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也正是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能为课堂创作的最佳学习环境。

例如,教师在教授口算算法时,可以试着以实际参加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来领悟出除法的奥妙。将50根火柴棍每捆10根共5捆,每捆5根则是10捆,用不同的除数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这样的方式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而也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鼓励每一位孩子都参与进去,给每一个孩子回答和询问的机会,尤其是反应慢的学生。因为鼓励和鼓舞始终是教学成功的真谛之一。只有创立了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身处其中而感到身心愉悦、安全自由,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方法。但是高效率的教学行为仍然有着一些共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吸取这些共性的有用之处,并且因地制宜地将其发展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勇于探索,善于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02-01

猜你喜欢

教学行为高效率特征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高效率三相异步电动机机座模态分析
高效率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铁心模态分析
抓特征解方程组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抓特征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