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越边境河口口岸流动人口社会治理初探

2016-12-05尚丰理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人间 2016年13期
关键词:流动人口社会治理

尚丰理(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中越边境河口口岸流动人口社会治理初探

尚丰理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边境地区流动人口成为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特殊人群,尤其是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任何国家都不能闭关锁国地拒绝外来人口的流入。本文在对国家一级口岸-河口进行田野调查及参与观察的基础上,对边境地区的流动人口的社会治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中越边境;流动人口;社会治理

河口镇位于河口县境南部,北纬22º30'25"-22º45'58",东经103º40'50"-104º00'40"之间。属热带季风雨林气候,高温高湿,四季无霜。年平均气温22.6℃,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是河口瑶族自治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国家一类沿边开放口岸—河口口岸所在地,为滇越铁路、昆河公路和红河航道的枢纽,东隔南溪河、南隔红河与越南老街省隔河相望,西北与瑶山乡连接,东北与南溪镇为邻。是我国“南方丝绸之路”的第二条通道。全镇国土面积185.2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个村民委员会,驻有2个国营橡胶农场和1个热带植物研究所。全镇共有9个居民小组,7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35042人,其中:流动人口7156人。常驻人口户数13324户,人口27886。其中:非农业人口26991人,农业人口895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89人,有汉、壮、瑶、苗、彝等22个民族。其中瑶族1431人;壮族5260人;苗族1230人;彝族1445人。2012年完成一般预算收入863万元,一般预算支出2997万元,实现经济总收入4118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0913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88元。河口口岸已经成为对外贸易当中的佼佼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是这样一种信念和态度促使笔者一定要亲自深入河口镇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带着一种满腹的好奇和略微的恐惧,我开始了我的“旅程”。一路驱车前往,从进入红河州开始,在每个路口都会看到严阵以待、仔细检查的武警战士,我的安全感就一下子上升了。“边境地区不能乱”、“看似越是危险的地方往往越是安全”,这些战士用他们的行动来保卫着祖国的边防。就这样我们行驶到了河口镇的主干道上,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主干道上高大的可可树,林立的房屋,热闹的人群……这是一座繁华的江滨小城,川流不息,人来人往。这与我想象当中的情景是截然相反的。经过短暂的休息之后,下午我们就来到了河口镇的合群社区来了解当地流动人口社会治理的相关情况。合群社区于2002年10月8日成立,地处河口县河口镇繁华地段。辖区内有金融业、商业网点、旅店业、娱乐场所等行业1000余家,网吧6家,诊所3家。是集商业、金融、边境贸易、旅游为一体的社区。最低海拔74.6米,国土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

在合群社区的服务中心里,我们和基层的服务人员进行了愉快的交流。了解到在河口地区的全是边民,他们的主要活动是进行边贸(互市),工作领域涉及餐饮服务、公司打工、性服务工作者。此外,有100多户1978年从越南返回的归国越侨。还有一部分人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称为“越南难民”,他们则主要是通过“非法通婚”的途径而长期居住在河口地区。经调查得知,这里不仅汇聚着从国内其他地区(如河南、四川、重庆、湖南等地)的流动人口,而且还包含着从越南等国前来贸易的流动人口。这一群体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河口地区经济的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一、偷盗、吸毒、卖淫,边境社区流动人口社会问题的集中营

(一)由于地理条件上的便利,仅一河之隔的越南人通过合法(早上边贸互市)或非法途径(夜晚偷渡)进入河口地区进行“偷盗”,这部分人主要是来自越南的吸毒人员。他们进入比较繁华的街区,趁人不备进行盗窃,甚至是潜入容易得手的居民区和宾馆房间内随机作案。这造成了当前河口镇社会治安的极大不稳定,给社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二)该地建有非常有特色的“越南街”,这些来自越南的商户已经在河口镇长期居住。但是这些常住的越南人只是做自己的生意,他们不接受别人的询问,对于社区的工作人员更是不予理睬。社区服务人员表示在进行社区工作时,这些人甚至是连门都不会打开。这种不配合的态度常常导致社区管理根本无法展开。他们只害怕“穿制服的”。

(三)从事性服务的工作者(多为越南女性)现在则是采取“打游击战”的方式,从公开转到地下,运用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与“流动的皮条客”进行接头,从事“性服务”。这样的转变导致之前对这一群体进行的强制体检无法正常进行。由于公安系统、边防系统无法对该群体进行明确的排查,导致了疾病(主要是艾滋病、性病等传染病)的传播存在巨大的隐患。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跟随社区工作人员以及自己的观察,探讨了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越两国管理者对待外来流动人员的治理制度不一样。基于对当地的了解,合群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致认为越南方面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更为严格。他们的公安监督检察力度较大,并且形成了一种比较完善的奖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连坐模式),使得居民养成了一种意识,在陌生人到达该地区之后,居民会主动报告给公安机关,以此来防止并维护当地的安全。而中方缺少这样一种管理制度,居民缺乏这样一种责任感和意识,使得流动人口给河口镇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由于此类人群的流动性太强,在5公里的边境线上中方检察监管力度不够,以及中越双方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制度不同,导致河口地区的社会治安不稳定,常常出现偷盗、吸毒等犯罪行为。

第二,社区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河口镇的合群社区全部都是边民,但是由于社区的建立时间比较短,社区管理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系统。此外,社区的经费不随事情周转,经费补贴不足,使得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开展难度比较大。同时合群社区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配备社会工作人员的社区,缺乏这样一个专业性的协调者,使得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者之间缺乏一个沟通与理解的桥梁。

第三,中方加大了对卖淫、嫖娼等犯罪行为的打击。自从习近平主席开展“群众路线”教育之后,原来的“越南街”的红灯区就关闭不再营业。公安、边防等部门加大了整顿力度。致使原来公开的性服务转入地下,这样反而加大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困难,由于无法像以前一样定期定点地对这些性服务工作者进行检查和教育,使得艾滋病的传播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二、经费少、人员缺、配置差、报酬低,流动人口社区治理的困惑

在我们调查的合群社区中,存在着经费不随事情周转,经费补贴不足的情况,并且对这些流动人口的管理不允许社区收费,只有50000块每年的办公费,社区的工作人员要去讨经费。这样就影响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社工机构组织不起来,河口镇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组织,影响到了社区工作者与社区居民的沟通与理解交流;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较低,并且缺乏将自己当做社区主人翁的责任意识,社区工作者只能发动“低保户”、“党员”等来进行义工和志愿服务工作;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报酬较低,很多社区工作人员都是“在岗不在编”,生活缺乏基本的保障,同时存在着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之间的矛盾;社区的服务对象是“城镇居民”。主要有四类群体:退休人员、学生、无业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而针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治理,没有经费;制度配置不合理,单位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之间存在矛盾,“官僚主义”、调解工作不好搞;基层权力不大,自下而上,比较单一,要严格听从上级行政机构的指挥,社区自我治理的能力不足;在非法婚姻(十几对)的影响当中,要由越南当地政府开具证明,对女性的婚姻状况有所交待。导致女性成为一种“生育工具”,子女后代也较难管理。

上述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使得将流动人口放入国家大力弘扬的社区治理当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但是俗话说:“方法总比困难多”,社区工作人员也在日常工作当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三、广宣传、严登记、重协调,边境地区流动人口社会治理的钥匙

在对边境地区流动人口的社会治理当中,一定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培养公民的主动报告意识,制定一种相应的奖惩制度,培养公民责任感;在边境线上的边防警察进行严格的入境人员登记制度,防止出现漏网之鱼;当地开发商和政府之间要加强协调,整治越南街上的一些私搭乱建、堵死消防通道的行为;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要相互配合,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应该服从社区的管理;派出所一直办理“暂住证”的制度继续保持。不能改为“居住证”;整治那些从贫穷的地方(如南屏、禄村、南溪、桥头等)过来赖着不走的人口。

短暂的一次调研只能是对我的研究方向获得一个感性的认识,一个大概的了解,在之后的调研中,我将会继续深入河口镇的合群社区,对该地的流动人口进行更加详细和深入的研究,我将尽自己的所学,争取使其成为流动人口社区治理的典范之地。

参考文献:

[1]罗刚.云南边境地区非法移民问题及其治理研究—以河口瑶族自治县为例[M].法律出版社,2012.

[2]李晓斌.西南边疆民族研究[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3]鲁刚.社会和谐与边疆稳定—基于地缘、民族、社会和宗教的实证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47-02

作者简介:尚丰理(1990—)女,汉族,河南舞钢人,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社会学。

猜你喜欢

流动人口社会治理
基于双变量probit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研究
超大城市乡—城与城—城流动人口的居住空间差异——基于北京和上海的研究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