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转居社区居民休闲生活的现状研究
——以hh小区为例

2016-12-05徐杰李雨轩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四川成都60000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文化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0000

人间 2016年13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徐杰 李雨轩(.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四川 成都 60000;.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0000)



农转居社区居民休闲生活的现状研究
——以hh小区为例

徐杰1李雨轩2
(1.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文化艺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农转居社区居民将面临着改变其原有农村生活方式,逐步适应城市生活方式。其中,休闲生活方式是农转居社区居民城市化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内江资中某农转居社区的问卷调查发现该农转居区在休闲生活现状上存在以下现状:农转居社区现居住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从而导致社区休闲活动方式单一;社区居委会主动举办活动较少,社区管理组织对休闲活动缺乏关注,以居民自发为主;社区居民对于休闲活动影响的内在认识较清楚,而外在因素对于居民参与休闲活动的促进不够明显;居民普遍愿意参与公共性的免费性活动,对于休闲活动的丰富性、组织性有较强的期望。文章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部分社会工作应对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农转居社区;休闲生活现状;影响因素;社区工作

一、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内江市ZZ县SN镇hh小区社区居民50人,其中男性23人,女性27人。该小区为典型的农转居社区,社区处于资中县城乡结合区,是新兴发展的社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居民休闲生活的现状。

对于农转居居民的休闲生活方式研究,主要就以下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1.在家看电视听广播、收音机;2.在家唱歌、跳舞、弹琴(或其他乐器);3.茶室下棋、打牌、打麻将等;4.在家或社区图书馆看书、看报、杂志等;5.参加户外运动,如爬山、跑步等;6.参与村委会或社区举办的文体类活动;7.进出社会公众场所,如KTV、休闲中心等;8.参与公共场所的体育锻炼、健身等;9.参加社会交往活动,如走亲访友等。除了在家看电视等传统休闲之外,其余的休闲方式选项在从不和很少两个选项所占比例最大,可以发现现阶段农转居居民的休闲生活方式单一,停留在很低级的阶段,而没有较丰富合理的休闲方式

(二)参与休闲活动的影响因素。

在问卷调查的开始一项中,我们调查了社区居民的基本信息,包括:(1)性别;(2)所在年龄阶段;(3)受教育程度;(4)家庭月收入。发现其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占所调查人数的18%,而在40岁以上的共占调查人数的52%,不难看出农转非社区的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而通过了解我们得知该社区部分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的较多。由于年龄阶段的差异,所以受教育程度有较大的不同,但是在所调查数据中老年人口接受的教育大多为初中或小学等,反映了农转非社区的教育水平并不是很高。其中家庭收入的差异并不明显,该社区的家庭收入水平在当地的人均收入水平来看处于中等水平。

1.内在因素:农转居居民对休闲生活缺乏认识。

调查的结果十分明显的揭示了当前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于休闲生活越发重视,并且对于休闲生活的影响有较好的预期值。通过问卷的问题:你认为社区休闲活动对于个体或社区有什么作用或价值(多选),选项有A满足个体需要、B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C促进社区和社会的和谐、D仅供娱乐没有很大意义。最后得出的数据为:选择前三项的为40%,而选择最后一项没有很大意义的答案仅占60%,50个人中有一半选择该答案的。这说明在休闲方式的选择中主观因素是欠缺的,也就是说农转居社区居民对于休闲生活的重要性缺乏理性的认识。如表6所反映的部分数据可以明显揭示以上问题。

2.外在因素:社区管理组织对社区活动缺乏支持。

通过问卷问题:使你不参加社区举办的休闲活动的原因有哪些(多选),选项有A没有自己喜欢的项目、B不愿意参与、C平时工作或劳动太累、D社区极少举办休闲活动、E周围没有人参与,怕被嘲笑。最后通过分析得出选择没有自己喜欢项目的总频率为30个,社区极少举办休闲活动得频率也为30个,其他选项则相对较少。结果十分明显的揭示了社区管理组织对于社区休闲活动得不重视,主要表现为:(1)认为社区的居委会经常(每个月2次以上)或者偶尔(每个月1-2次)开展休闲活动的比例均为2%。(2)认为社区管理组织很少(2-3个月1次)开展休闲活动得比例为64%。(3)同时认为社区组织者几乎没有开展社区休闲活动得占总比例的32%。

(三)农转居居民休闲活动的参与和感知。

1.休闲活动对农转居居民生活的影响欠缺。

这里我们研究的是农转居居民对于休闲生活对自身、家庭、社区三者之前的作用,从这三方面来反映休闲生活对于农转居居民自身对于内在的影响。首先,在自身所在的环境下,休闲生活对于自身的影响,认为没有影响和效果不明显的占58%左右。其次,在调查认为自己参加休闲活动能对家庭造成什么影响方面,也有40%以上的人选择了没有什么效果。

2.农转居社区居民对社区休闲活动的期望。

针对农转居社区的现实状况,提出了三个选择性问题和两个开放式问题来了解农转居居民对于社区休闲生活期望。其中选择性问题为:(1)你希望社区有专门的工作团队来辅助社区的公共活动吗?此问题中有32个人选择了希望,占所有人数的64%,仅有6个人选择不希望或反感,仅占所有人数的12%。(2)如果社区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组织社区休闲活动,你愿意参与吗?该问题中认为愿意和看兴趣而定两个选项的共有47人,占所有人数的94%。(3)如果社区有专门的资源提供给你,让居民自主开展休闲活动,你愿意组织并参与吗?其中愿意和看活动兴趣而定两个选项的共有45人,占所有人数的90%。这说明了当前该农转非社区居民对于休闲活动得开展很大程度上希望于社区的组织与资源提供。

同时,我们设置了两个开放性问题:(1)你对所在社区的休闲活动有什么建议和看法;(2)在工作或劳动之余,最理想的休闲方式是什么?这两个开放式问题中,有34人填答了第一个问题,其中有接近20人认为社区应该为休闲活动提供更多场所并积极组织休闲活动的开展。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其中30人填答了,各自的答案都有所不同,但是这也反映了农转居社区居民对于休闲活动要求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三、问题与建议

(一)农转居社区休闲生活现状的问题汇总。

1.社区居民的休闲生活方式偏向性较为严重,并且多集中在室内活动,而缺乏多方面的全面性的休闲方式参与,休闲生活方式单一化现象严重,并没有真正融入多元化的城市休闲生活。2.参与休闲活动的影响因素当中,居民自身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休闲活动的意义,所以内在因素并没有引起重视,没有明确的动机。3.社区管理组织对于农转居社区休闲活动的投入和建设缺乏,导致农转居社区休闲生活的场地、设施等严重不足。外在因素制约了内在因素导致整个社区休闲生活的不合理。4.农转居社区居民对于休闲活动的期望值较高,希望社区组织活动并且有专门的社区工作者来推动社区休闲生活。

(二)问题探讨与建议策略。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主要包括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是人们以满足自身需要和自己个性发展、相对持久的活动,主要表现为以自己满足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为目标的活动。自我实现作为人类的终极目标,乃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休闲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生活实践,乃是走向自我实现道路的一种体现。人们在休闲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展现自由意志,使创造性得到最大发挥。在休闲生活中,人们不仅能满足感官需要,更能满足人的心理需要,充分体现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通过之前总结的原因中,农转居居民对于传统物质生活的追求,说明当前农转居社区居民的生活压力偏大,但是前四个层次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正在逐渐得到满足,所以对自我实现需要的追求和渴望将是一种趋势。所以,我们需要改善其休闲单一化的现象,促进农转居社区休闲生活的多元性和合理性。使其更好融入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社区居民的休闲生活相适应。

2.引进社区工作的方法。

社会工作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在国外,社区工作的主要宗旨是教育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自觉维护自己的各种合法权益和社会公益、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借助政府的和社会的一切资源在社区内建立各种各样的互助合作和相互关怀的社区服务体系。所以,可以针对该农转非社区引进社区工作,这对于农转非社区休闲生活的提高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利用社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来提高社区管理组织的专业化水平。这将有利于开辟社区工作的特色化和多元化。

3.针对农转居社区的社区工作模式选择。

社区工作的模式包括六大模式,即社区照顾、社区组织、社区发展、社区计划、社区教育和社区行动。其中社区教育被界定为:力图以以下方式,即将教育和社区更紧密和更平等地结合起来得方式重新确定教育政策和时间;目的是培育和加强居民掌握自己命运的信心和能力,使他们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争取自己的权益。社区行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组织居民参与集体行动,合理解决社区文体,争取所需资源,改善社区环境和生活品质。笔者认为这三者都可以用于解决农转居社区休闲生活方面的问题。

针对调查所反映的问题,农转居居民对于社区休闲生活的意义和重要性没有明确的了解和感知,休闲意识不够。而通过社区教育可以使农转居居民对于社区休闲生活引起足够重视并且了解休闲生活的科学性和对于自身的重要性。同时,社区组织和社区行动的模式可以用于解决居民对于社区休闲活动参与度的不高和社区组织休闲活动缺乏的问题,例如组织成立休闲生活协会、开展各种社区休闲活动比赛或推动向政府争取资源的民意组织运动。

参考文献:

[1]夏建中.社区工作(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02

[2]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三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03

[3]李九全,张中华.社区旅游与社区休闲互动发展探析[J].价格月刊,2007(2)

[4]张兴校,马翡玉.关于新时期“农转非”问题的思考[J].中国发展,2007.02

[5]刘海春.论休闲的价值公用[J].广东社会科学,2006(3)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27-02

作者简介:

1.徐杰(1990-),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

2.李雨轩(1990-),男,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文化艺术学院,社会工作法学学士。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