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下西藏生态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6-12-05孔令志西藏民族大学陕西咸阳712000

人间 2016年13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西藏一带一路

孔令志(西藏民族大学,陕西 咸阳 712000)



“一带一路”战略下西藏生态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孔令志
(西藏民族大学,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生态旅游是在传统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下,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发展起来的新型旅游形式。本文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对西藏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优势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以期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促进西藏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西藏;生态旅游

当今世界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经济呈现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崭新特点。“一带一路”战略,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顺应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和人类的美好追求。本文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对西藏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优势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西藏生态旅游的发展对策,以期通过对发展西藏生态旅游问题的探讨,促进西藏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一带一路”战略与发展西藏生态旅游

西藏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敲定的西南三省之一,是加强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无疑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一带一路”这个惠及全球半数人口的战略必将惠及西藏,给西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西藏西北方向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对接,正南方向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交汇,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国家对外开放的总体布局。近年来,西藏正与周边国家探索多元化的互利合作模式,对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2014年,中国西藏-尼泊尔经贸洽谈会升格为国家级。西藏也积极倡导“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打造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加强聂拉木樟木口岸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凭借“一带一路”战略,通过青藏铁路、新藏公路、川藏公路等基础设施,西藏与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四川、青海等地保持着较为密切的经贸关系。

“一带一路”既是西藏连接中国与南亚、东南亚,中亚各国的纽带,也是加强西藏与周边地区与民族联系的重要环节。同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也为西藏经济与社会的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无限的发展空间,为西藏的进一步扩大开放赢得了难得一遇的历史机遇。

西藏地处世界屋脊,冰川发育最丰富、湖泊面积最大、河流发育最多,境内生态生态系统类型繁多,野生动植物种类多样,是全球山地生物物种最主要的形成中心。西藏也是多数南亚、东南亚江河的源头,在国家主体功能区中也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使西藏成为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调节器并且是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保护屏障。西藏发展生态旅游,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提到新的高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既要看到过去发展生态旅游的不足之处。还要在搭乘“一带一路”这个快车的基础上,加深对西藏发展生态旅游的认识,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加快西藏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二、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优势与制约因素

(一)西藏旅游经济的现状。

西藏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拥有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疆域,外与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缅甸等国接壤,内与青海、新疆、四川、云南等省相邻。全区共有290多万人,其中藏族占96%左右,其余是洛巴、纳西等民族。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但对全球的气候、生态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拥有堪称世界一流的旅游文化资源。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星罗棋布的湖泊,浓郁的原始森林,金碧辉煌的古寺,碧蓝的天空、辽阔的大地等等。

由于受西藏总体经济水平的制约,目前西藏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以调查、规划、评价和保护为主,没有深层次的进行生态旅游策划和建立相应的基础设施。为保护西藏敏感的高原景观和高原生态环境应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使西藏的雪山、冰川、湖泊、湿地草场及各种珍惜动植物得到有效的保护,成为未来西藏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的生态旅游多依附于传统旅游,并且主要集中在一些气候、交通相对较好的地区,开展生态旅游的路线和景点主要集中在拉萨的布达拉宫和纳木错,林芝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和鲁朗林海、日喀则的珠峰和扎什伦布寺等。另外,在茶马古道一线也有少量的生态旅游,藏北的那曲主要从事科考和探险等生态旅游,可见西藏的生态旅游开发有广阔的前景。

(二)西藏生态旅游的优势。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西藏,北部是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及昆仑山,西南是喜马拉雅山,举世闻名的珠穆朗玛峰坐落在此,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横亘东西,为藏北和藏南的分水岭。西藏的江河湖泊不仅分布海拔高、数量多、水质清澈,而且还与许多神话传说相连,被誉为“江河圣湖”。湖泊的周围是肥美的水草,既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同时为游客提供度假、泛舟垂钓等生态旅游活动。

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藏经济加快发展,特别是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随着西部大开发在西藏的发展,自藏旅游业借此机遇,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按旅游资源的分布组合特点,形成“一点六线五区”多元化特色旅游格局。改善景区内外基础设施,完善配套体系,提高服务质量,营造安全、卫生、舒适、一体化旅游环境。

西藏旅游经济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与国家的资金和技术的对口援藏是分不开的,这为西藏基础设施的建设、各类人才的培养、各项事业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西藏的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带一路”提倡的可持续的发展的观念将会把西藏的生态旅游业提升到新的高度。也将会加大西藏对自己生态旅游的认识,更好的开发生态旅游的资源,除了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应该扩大与南东南亚一些国家形成生态旅游的一体化,在打开国内市场的同时,更应该加强走出去的力度。

(三)制约西藏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

首先是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西藏脆弱、敏感的高原气候。这样使有些身体素质差的旅游者无法克服自身的体质,这是个很客观的因素。其次是进入西藏的交通不便,旅游交通是旅游经济的命脉,同样也是西藏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因此交通是影响西藏生态发展的瓶颈因素。目前的西藏生态旅游主要依靠航空、铁路、公路三种交通工具,但数量都很有限,难以满足游客的需要。再次是对生态资源的认识不到位,影响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对立的看待了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这种极端的思想忽视了生态旅游为当地居民提供的经济利益,对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很大的危害。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也是建设的过程,没有必要的人为的实施,生态资源始终是资源,不能体现成竞争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这样对西藏的生态资源的闲置可以说是另一个层面的浪费。

开放程度极大的制约了西藏生态旅游的发展,目前西藏对外开放的只有少数的县(区、市),而许多未开发的地区恰好是生态资源富集区,有些地区缺乏自由充足的活动环境,需要办理繁琐的手续,严重制约了西藏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三、“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西藏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西藏生态旅游发展的动力所在。

西藏生态旅游要紧紧抓住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对西藏的生态旅游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带一路”战略为西藏生态旅游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一带一路”这个丝路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及它的“五通”政策和三个使命,西藏要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情况,把培育富有竞争力和优势的生态旅游产业作为促进生态环境建设、西藏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切入点,形成西藏产业结构的转移和优势资源的转换。作为西藏旅游业中的具有重要地位的生态旅游更是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合理的生态旅游布局,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促进西藏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是要有全球化的观念,不能闭塞的搞生态旅游,也不能仅仅依靠国内市场,要走出去打开国际市场,注入更多新鲜的生态旅游活力。

(二)因地制宜、因民族制宜是西藏生态旅游的主要原则。

根据西藏生态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遵循原则,结合西藏生态旅游的现状、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分析,首先要打造雪域圣地的精品旅游战略。西藏生态旅游业要超前发展,就必须通过政府引导、调控和规划,抓住雪域圣地高原特色,结合生态旅游的市场需求开发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有吸引力的生态旅游精品。其次是实施优势发展战略。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是“为我所有”的优势所在,不仅有高原雪山、神山圣水、奇观峡谷、还有稀有的动植物等等,因此西藏的旅游具有高原特色的自然和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最后要实施区域联动战略,在西藏生态旅游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国际、省际间的合作,特别是位于西藏周边的四川、云南、青海、新疆等省和尼泊尔王国的生态旅游的协同发展,构建区域性生态旅游网络系统,实施区域联动发展战略。西藏同周边地区的联动主要基于生态旅游资源互补、区位条件的便利、游客需求等条件的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共同发展。

(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面对西藏生态旅游的机遇和挑战。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西藏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也面临新的机遇,当前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期,由于国际国内的条件的变化,中国已经不能复制西方的发展模式。生态发展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西藏要积极地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尤其是与南亚、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精品旅游的联动机制,推动西藏生态旅游“走出去”,再形成资源——知识——资金的开发模式。将自己的雪域精品旅游打造成世界级精品旅游。

在面临这机遇的背面同样有着挑战,很多地方在发展旅游后商业气息日渐浓重,西藏这片净土是否能经受起商业文化的袭击?航空、铁路、陆路的便利交通是否会使西藏的神秘性和吸引力大打折扣?此外就是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不到位,面临涌入大量的游客,是否会降低西藏生态旅游的影响力?在腾飞的道路上依然面临的无数的挑战,西藏生态旅游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让我们拭目以待。

(四)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切实制定出西藏生态旅游发展的具体措施。

首先,生态旅游资源和市场导向相结合,想要打造自己的精品旅游胜地,必须要把特色旅游与市场的消费需求相结合,适应国际国内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立足于优势旅游资源,才能开发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精品旅游。

其次,传统的旅游开发以追求高效益的旅游经济为目标,但在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发展后劲不足,影响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尤其是针对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一旦破坏是很难修复的。因此,“护源”开发就成为生态旅游一种新的开发模式。在“护源”的开发模式下,保护好西藏的生态环境,这才是西藏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再次,西藏生态旅游实现区域联和与网络化相结,与周边省区及国家之间加强联合,共同培育大市场,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实现与四川、云南的旅游区域联合。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加强与印度、尼泊尔等国的边境旅游合作,共同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的地域旅游网络,通过跨省旅游区的开发和区际旅游线路组织,来实现对“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的“共商、共享、共建”原则的倡导。

结语:

西藏生态旅游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事物,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存在如保护与开发、资源与客源、发展的模式和发展质量等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我们既要抓住促进西藏生态旅游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还要克服种种挑战,发挥西藏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印开蒲, 鄢和琳.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3月第1版:45-66

[2]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55-80

[3]张敏.西藏林芝地区旅游资源评价与S W O T分析[J].西藏科技.2006,(4):12-18

[4]徐松龄.西藏旅游业建设面临的14个问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20-35

[5]牛亚菲,西藏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研究,[J].资源科学,2002,24(2),31-36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32-02

作者简介:孔令志(1990.07-),女,汉族,山西平遥人,现为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理论与政策方向。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西藏一带一路
都是西藏的“错”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神奇瑰丽的西藏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