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组曲《巴蜀之画》中的藏族音乐元素
——以《空谷回声》《弦子舞》《阿坝夜会》为例

2016-12-05王畅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225

人间 2016年13期
关键词:藏族民歌音乐

王畅(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225)



钢琴组曲《巴蜀之画》中的藏族音乐元素
——以《空谷回声》《弦子舞》《阿坝夜会》为例

王畅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225)

摘要:钢琴组曲《巴蜀之画》广泛吸取了藏族音乐元素,描绘了巴蜀地区浓厚的藏族人文风情。本文通过对《空谷回声》《弦子舞》《阿坝夜会》三首藏族音乐作品的取材来源和曲式结构分析,探究藏族音乐元素在钢琴曲中的完美体现。

关键词:钢琴组曲;藏族;民歌;音乐

钢琴组曲《巴蜀之画》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黄虎威于1958年创作完成的。此组曲共六首,作者又为这六个小曲加上了各自的小标题,说明他想通过音乐向听众展现一幅幅具有巴蜀风情的自然人文景观。《巴蜀之画》的六首曲子,素材均源于四川民歌,汉族三首,藏族三首。第一首《晨歌》,引用蒲江汉族民歌《割草歌》;第二首《空谷回声》, 采用茂县藏族民歌《山上的积雪,好似一朵花》;第三首《抒情小曲》,采用江油汉族民歌《隔河望见姐穿青》;第四首《弦子舞》,采用阿坝藏族民间歌舞旋律;第五首《蓉城春郊》,主题音调引自四川宜宾汉族民歌《大河涨水》,第六首《阿坝夜会》,主题音调引自阿坝藏族民间歌舞曲的旋律。现以《空谷回声》《弦子舞》《阿坝夜会》三首藏族民歌素材进行分析。

一、《空谷回声》

(一)《空谷回声》的取材及曲体结构。《空谷回声》取材于藏族民歌《山上的积雪,好似一朵花》。 描绘了山里的一种意境,山谷间飘飘荡荡清爽的回声。 通过对旋律进行翻高八度重复的创作,在不同的音响层面上表现了悠远空旷却又含着大自然情趣的空谷回声。为我们描绘出了,重峦叠嶂的山峰,以及鸟语花香的天然景象。

整首曲子仅有短短四行,可是却意味深长。旋律的重复前进,加之运用丰富的表情记号,一句强一句弱,将山谷的回声展现出来。此曲是G商调式,一个乐段带一次变奏。一至七小节为第一段,第八九十小节是对第五六七小节的重复,第十一小节至十七小节是第一段的高八度重复,第十五小节至二十小节是第五至十小节的变化重复。

(二)藏族音乐的特点。在音阶调式方面,藏族传统音乐中反映出的音阶,以中国五声音阶为主,即宫、商、角、徵、羽。调式运用上多见羽、商和徵调式等。而六声、七声音阶及其调式也比较常见,它们都是以五声音阶调式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成的。

在节奏节拍方面,藏族传统音乐在节拍上包含有板类和散板类两种形式,藏族大多数民歌和舞曲为有板节拍,不同节拍交替进行也较多见。散板类的音乐作品表现出的特点是:中间紧,两头松。也就是长音在乐句的首尾,中间是细碎的节奏行进,这一特点与他们长期的游牧生活有很大的关系。

在曲式结构方面,藏族传统音乐的曲式结构主要有二句体、三句体、四句体、多句体结构等。二句体是由两个互相对比、互相依存、互相统一的结构部分组成,其特点是有很强的对比性,它是藏族民歌最基本的结构形式,有些三句体和四句体都是从二句体延伸发展而来。三句体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四句体则具有很规整的结构。

二、《弦子舞》

(一)《弦子舞》的取材及曲体结构。《弦子舞》的素材采用阿坝藏族民间歌舞的旋律。旋律欢快明亮,并且游走于高低声部之间,高低声部交叉旋律的力度对比明显,使我们感受到了藏族小伙子和姑娘们各自不同的舞步,场面热闹,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弦子舞》的一至六小节的主旋律在左手,七至十小节将主旋律在右手进行重复。十一至十六小节将主旋律在左手,进行了上行五度的模进。同样,十七小节至二十小节将七至十小节的旋律,进行了五度的模进。整首曲子在力度的对比上也较明显,伴奏旋律的节奏感强烈,充分让人感受到节奏欢快、明朗的弦子舞。此曲式的第一段是G宫系统的E羽调式转D徵调式,并在C宮系统的A羽调上结束。重复乐段的调性为D宫系统的B羽调转A徵调,最后回到G宫系统的E羽调结束。

(二)藏族歌舞音乐“弦子”。藏族的歌舞音乐包含弦子、锅庄、果谐、堆谐等。弦子,流行于康巴、卫藏地区,藏语称“页”、“伊”或“康谐”。“弦子”一名来源于,歌舞时男子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因此把这一歌舞音乐形式命名为“弦子”。弦子发源于四川巴塘,巴塘弦子以曲调优美、舞姿舒展而著称,相对于同在一个地区的锅庄音乐,较为优雅。

三、《阿坝夜会》

(一)《阿坝夜会》的取材及曲体结构。《阿坝夜会》的主题来源于阿坝藏族的民间歌舞的旋律。此曲曲调欢快,节奏感强烈,突显了阿坝地区的藏民们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载歌载舞的快乐幸福生活。

《阿坝夜会》是一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其中,A乐段为D羽调式,连接部分有转调,转为升F羽调式。随后的B乐段用了A羽调式,包含了4个乐句。4小节的属准备后进入再现段,再现了D羽调。乐句采用重复、周期、倒影的创作手法。

(二)《阿坝夜会》中的歌舞音乐。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在藏民们的娱乐活动中会创作出很多歌舞音乐,歌舞音乐的形式种类也很丰富。在这首取材于藏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乐曲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右手主旋律断连结合的奏法,粗犷有力、热情奔放;左手伴奏部分以跳音持续跟进,向我们展示了人们围着篝火跳舞的热闹场景。

四、结语

中国钢琴曲作品大量取材于中国各少数民族音乐,要想演奏好中国钢琴作品,一定要将作品中出现的少数民族音乐风格把握好。如上所述,在《巴蜀之画》这部钢琴组曲中,结合具有藏族旋律的三首作品,通过取材来源、以及曲式结构加以分析,了解到了含有藏族元素的中国曲风特点。演奏者可以较顺畅地通过这些音符,所描绘出的形象及景象深入到曲作者的内心深处,真切体会到作曲家赋于作品的种种情结,进而在作品的演奏中正确地把握其风格,运用合适的演奏方法来阐述作品、表现作品。因此,这对把握好演奏中国钢琴曲的风格,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鲍蕙荞:《我的作品只是一朵山野里的小花——著名作曲家黄虎威教授访谈录》[J].

[2]向乾坤:《巴蜀之画终极版本释义》[J].

[3]洪士銈:《钢琴组曲<巴蜀之画>》[J].

[4]华明玲:《朴素的音乐语言,深厚的民族情感——黄虎威钢琴作品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2016年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CX2016SP207

中图分类号:J64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221-01

作者简介:王畅(1991-5),女,汉族 籍贯:山西大同 西南民族大学在读研究生,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专业:音乐与舞蹈学,研究方向:器乐表演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藏族民歌音乐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演变》《藏族少女》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音乐
穿花衣 唱民歌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