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组织调动的视角分析体育教学中安全隐患的防范策略

2016-12-05徐胜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申花小学310030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运动器材调动身体

徐胜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申花小学,310030)

从组织调动的视角分析体育教学中安全隐患的防范策略

徐胜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申花小学,310030)

组织调动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目的的体育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在一堂课中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承载着调动学习兴趣、发展运动能力的功效。本次研讨活动中,笔者所在团队主要负责安全隐患中组织与调动内容的监测,以下就从安全隐患组织与调动的视角简要分析三节展示课中的安全隐患防范与策略。

一、观察结果与分析

在体育教学中,如果运动器材运用不合理,也会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的学习与体验,进而产生安全隐患。本次活动中,水平一二年级3节体育教学展示课为我们展示了多种器材、创新器材、辅助器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这些器材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体验兴趣,促进能力发展,有效发展体能的功效。但也存在着组织与调动上的安全隐患(见表1)。

从安全隐患的视角分析,教师在选择运动器材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练习特点与组织开展方式,进行合理选择,对学生学习与体验有帮助的运动器材,在合理组织与调动的前提下,适度使用;对学生学习与体验,产生干扰、影响体验效果的运动器材,该舍弃的舍弃,无法舍弃的需从安全的角度合理进行组织与调动,同时应在学生活动过程中,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与引导,进而对活动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防范。

二、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防范策略

表1 3节课组织与调动的基本情况统计

表2 3节课中有效组织与调动的防范建议

3 节课的统计显示,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体验的兴趣,均运用了运动器材,都能利用有限的场地资源,引导学生展开技术动作学习与身体活动。但从安全的角度分析,教师在防范意识与防范措施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策略一:组织调动重合理

体育教学中,组织调动是教师运用最频繁,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学生活动内容越丰富,教师组织调动就越多,要求也越高,安全问题也就越突出(见表2),因此,需要教师合理运用器材、安排场地,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的身体活动体验。

由于体育学科是以身体活动为主,决定了体育教学以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开展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教师在组织活动中,充分利用场地与器材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也是安全隐患出现的关注点。如何针对教材内容,合理选择运动器材、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身体体验、精心地安排场地,让学生在有限的场地条件下,合理安全地得到身体发展,在借助运动器材的身体体验中,安全有效地展开活动,是体育教学组织与调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策略二:语言表述要准确

课堂中教师的语言,不仅能让学生清楚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更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醒与引导的作用。特别是在练习密度较大的身体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要求就显得特别重要,简洁明确的语言,能有效地对安全隐患进行防范,而缺乏要求的语言不仅可能导致活动无序,更有可能出现安全隐患(见表3)。

体育教学中简洁准确的语言,能让学生明确活动的方法与要求,有助于活动的有序、安全、有效进行;要求不明确的语言,不仅不能达到活动的效果,很可能出现诸多的安全问题。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活动前,需要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将活动内容、方法与要求进行表述,并随时加以提醒,能有效地防范安全隐患。

(三)策略三:运动负荷需适度

表3 3节课中教师语言要求到位对学生活动安全的影响与建议

表4 运动负荷过大产生的安全隐患与防范建议

在体育教学中,技能与体能同步发展是课的基本要求,从体能发展的角度分析,一节课的运动负荷有一个衡量标准,即心率在120次/分左右为小强度、140次/分为中等强度、160次/分为较大强度,通常情况下,当学生活动达到较大强度时,持续时间较长,学生就会出现体力透支、动作变形等问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以运动心率最高达到150~160次/分为宜,不易长时间维持在较大心率,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增加意外受伤的概率。3节课中有2节课运动负荷安排较为合理,但在排球身体各种状态下拍击球练习中,存在着运动负荷过大的问题(见表4)。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组织与调动学生展开体能游戏活动中,必须要根据学段运动特点,合理安排活动的量与强度,在合理组织的前提下,有效地防范安全隐患。

猜你喜欢

运动器材调动身体
浅谈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动力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数独驾到
小小月牙会跳舞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买球拍
身体力“形”
左和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