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瓷的前世今生
2016-12-04刘越武孙家宽
文_刘越武 图_孙家宽
北宋官瓷的前世今生
文_刘越武 图_孙家宽
兽耳尊
冠耳花觚
9月22日,在开封市东京家苑一处宅子门口,我如约见到了联合国一级工艺美术大师家、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何浩庄老先生。74岁的何浩庄满头银发,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沟沟壑壑像是他的经历一样。
穿过堆砌着几只泥胚的门廊,来到何浩庄家的会客厅,展架上陈列着的瓷器琳琅满目,仿佛一瞬间就要将你带入千年之前的北宋艺术王国,又好像在诉说门可罗雀的现代造瓷业日渐萧条的现状。
凝固的历史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觉得,瓷器则是凝固的历史,其中的荣辱兴衰,全在这火与泥里。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颇为辉煌的时期,晚年的宋徽宗赵佶艺术才华横溢,不仅擅长笔墨书画,而且是一位好古成癖的文物鉴赏家。追新求异的宋徽宗不满于当时现有贡御瓷器的瑕疵和缺点,废弃派官监制贡瓷的惯例,在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调集能工巧匠,引入汝瓷及开封东窑等窑口窑系的制作精华,按照自己的设计、亲自指挥烧制和创制御用瓷器,一个震古烁今、彰显尊贵奢华与皇室风范的新瓷种诞生了。据南宋顾文荐《负暄杂录》关于“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的记载,所记述的就是这一光灿史册的陶瓷事件。
北宋官窑生产的时间很短,从公元1107年(也有说1111年)宋徽宗自己建窑烧制,到公元前1127年靖康之变,不到20年的时间。后来,金人南侵,在金兵破城之际,为不使自己的心血结晶落入金人之手,宋徽宗亲自捣毁了窑炉,毁坏了神器。北宋官窑从此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
回眸历史会有一种感叹,尤其是回眸北宋官瓷这段历史的时候,更会感到一种惆怅和遗憾。
“李唐越器久称无,赵宋官瓷珍以孤。”乾隆笔下的宋官瓷已是稀世珍品,如今,唯有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尚存为数不多的传世之作,寻常百姓多不得见。
泥与火的艺术
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历史悠久。名震天下的中国陶瓷发展到宋代已到了鼎盛时期,蜚声中外的北宋五大名瓷汝、官、哥、钧、定争奇斗艳,各领风骚,其中由官窑烧造的贡御瓷器更是工艺先进,制作精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文房用品
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简约古朴、神韵天成,是北宋官窑最典型的艺术特色,马祖常诗云:“贡篚银貂金作籍,官窑瓷器玉为泥。”
北宋官瓷为追求温润如玉的乳光质感,以品质上乘的翡翠、玛瑙等玉粉入釉,在原料选用上可以说是穷其奢华。
在烧制过程中,按照器形的要求,北宋官窑对汝窑的支烧法加以改进,增添了垫、支结合的烧法,器物受力更均匀,从而为釉质更趋醇厚、匀润创造了条件,真正达到了肥若堆脂的质感。
官瓷釉面的开片纹极富节奏感,如水波粼粼,晶莹剔透,小器大片,纹如鳝血,产生令人惊叹的纹裂美。
在火候的控制和驾驭上,北宋官瓷也有其不传之秘,使用多次轻重不一的还原烧制方法,以及向以“神火”著称的“瞬间氧化气氛”烧法为辅佐,器物口所施之釉微有下垂,内胎微露,产生了另一美感的“紫口”,而底部由于釉分子的气氛还原,而成为黑红色,是为“铁足”。独负神采的“紫口铁足”,清籁幽韵,趣致拔俗,构成了北宋官瓷的独特风韵,绝响天下。
再现王者之瓷
为朝廷所建的北宋官窑,因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而被誉为“王者之瓷”。
北宋官窑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不仅有特殊的历史原因,还有其特殊的和地理原因。开封位于黄河之滨,它既分享了它的恩赐,又饱尝了黄水给予的灾难。
时至今日,北宋官窑遗址的寻找发掘还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但恢复官瓷生产技艺的工作却早就开始了。
1981年,在当时的国家经委、轻工业部等部门的资助下,开封市工艺美术实验厂开始了北宋官窑的恢复试验工作。为了恢复北宋官窑,专家们试验了近200种胚胎、釉面配方,进行了几万个数据的精密计算,烧制了100余次,终于在1984年试验成功。专家鉴定后一致认为:“仿制品釉色如玉,风格逼真,可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收藏的宋官瓷传世品媲美。”
遗憾的是,虽然仿宋官瓷已经研制成功,但它的发展不尽如人意。 “由于缺乏资金,加上经营不善,当年的工艺美术厂已经不复存在了。可不能让国家的研究成果付诸东流。”古稀之年的何浩庄谈起当年试验北宋官瓷的时光依然精神抖擞。
文化产品从立项、研发、制造、投入到市场推广,如果没有实行真正的产业化运作,致使宣传和运营与市场脱节,最终难逃好产品被束之高阁。
“现在开封生产北宋官窑的窑口有六七家,由于销路不好,大都处于停产状态。”何浩庄遗憾地说。
“北宋官窑遗址就在开封城下,早晚都会重见天日的!”在何浩庄满怀憧憬的眼里,那是一幅北宋官瓷业繁荣发展的蓝图,窑口连着作坊,采购官瓷的宾客络绎不绝,何浩庄手托自己烧制的官瓷作品,入神地端详,瓷器上泛起一层温润如玉的光。
编者按:河南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作为一个诞生了六朝五都的省份,自古便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资源。自北宋起,我国瓷器业进入繁荣的鼎盛时期,河南各地瓷艺荟萃,官窑林立,民窑四起,形成了闻名中外的“官、汝、钧”三大名窑系,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作者单位:省公司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