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教育谈一场恋爱

2016-12-03姜姜

江西教育A 2016年10期
关键词:被教育者教育者姿态

姜姜

与教育谈恋爱,不能讲求不经意回眸一刹那的怦然心动,不能追求花前月下的浪漫。它是一种刻骨铭心却又淡然的相处,是一种甘愿付出为自己能爱而甜蜜的幸福。这是一场永不分手的恋爱,这是一场精神的自我满足远大于对方回报的恋爱。

有感染力、让人洗心革面的教育是存在的,但期望教育会超越一切是不现实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有自己别样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陪伴式的潜移默化是深入骨髓的,我们的学校教育只能是熏陶、浸润、提升的一个过程,是改善、是激发,而不是改变。这种认识,可以使我们不迷信教育,也就不容易受伤绝望。

投入的时候可以忘我,结果出现时让理性站出来, 这样才能把握教育的主动权。许多教育者尽管很投入,但是投入一旦与回报相挂钩的时候,受伤的就是自己。因为许多老师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感慨:我这样掏心窝子对你,你怎么就那么不知悔改呢?为什么拿着老师的爱随意践踏呢?甚至感觉自己的倾情付出得不到回应,会产生伤心、失落甚至绝望。长此以往,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职业的倦怠,这都是不利的。我们要告诉自己:工作态度上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担负得起教育这副担子。但对待结果上,我们一定要平和淡然理智地告诉自己,成长是有过程的,允许孩子慢慢来,也给自己的心灵一个接受空间。就像恋爱过程中,以主动的姿态,自信地追求爱情,不会让爱情因自己的追求失当而葬送。

教育的本质核心是爱,爱孩子的能力,包括付出的能力、理解的能力、宽容的能力和自我承担的能力。不要指望有爱就有了一切,很多东西我们仍然需要智慧地去处理。心甘情愿的爱会使自己更快乐。我爱孩子是我的性格,我的品质,我的本性,我内心的指引,这一切都与孩子无关。这样想,我们就会宽容,就会平和,就会有等待的勇气,说白了就是相信自己。我常常说:我的力量很微弱,但是说比不说强,哪怕湖水微澜也比死水一潭好。这往往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享受教育的亲密,接受被教育者的疏离,松和紧都能悠然掌握。拥有的时候珍惜,失去了就赶快转弯,不没完没了地追忆过去。一届一届的学生从我们身边走过,我们和他们的擦肩而过会留下无数美好的影像。人的记忆总是在过去之后主动选择最美的感悟,却在面对新的面孔时产生失落。我对每一届毕业的学生都会说一句话:走出这个校门,请把我忘记,用全新的姿态去迎接你的高中老师。同理,我也是这样做的。因为我坚信,留在心底的东西想忘也忘不了,心灵的幕布上留不下痕迹的想记也记不住。但是给自己遗忘与接受的心理弹性,会让自己永远以全新而愉悦的姿态迎接崭新的生活。

世界上再好的情感也需要经营。爱情如此,教育也一样。良好的教育不仅需要信任、理解、包容和尊重,还得讲求方式方法,要有意识地让事情往好处发展。就像谈恋爱,我们会为了自己的爱人想很多小办法,做各种小动作,以营造两人之间的融洽关系。教育也需要用心去对待。

人到中年,才明白一个道理,爱自己是教育愉悦感的一个前提。爱自己意味着悦纳自己,当你越接纳自己的时候,你就越能接纳别人。教育像爱情一样,不是一个人讨好另一个人,亦不是一个人从另一个人身上吸走能量。教育是两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之间的互动。我们不能在教育中任性放纵自己的情绪,也不能为了迎合教育失去自我的意识。教师个体的形象和性格魅力本身就是教育的一种良好姿态。我们教育者本身要爱美,爱生活;要真诚、坦诚表现自己,也要真诚坦诚地对待孩子。让这种真实的爱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静静地流淌,流淌到心底,从而形成滋养孩子心灵的一汪清潭。

老师们,疼惜自己,善待自己,相信自己。这样一种爱自己的心其实也升华了对孩子爱的途径。我们只有不断地修炼,才会使教育双赢

猜你喜欢

被教育者教育者姿态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赫尔巴特“训育”思想的教育原则
攀爬的姿态
高职院校学生与高校教育者之间法律关系初探
全新一代宋的新姿态
跑与走的姿态
有多少教育观念需要改变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规律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