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2016-12-03王健
王健
摘 要:美术作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我们在了解其过程中不仅能陶冶情操,提升素养,还能透过作品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十分重要,能让学生在挖掘赏析的同时继承传统,弘扬民族文化。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一、充分挖掘素材,用心讲解,培养学生的正确态度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灿烂丰富,吸引着很多人探索发现。其中,传统文化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整个民族得以维系的纽带,也是国人精神、情感的寄托。鉴于这一点,我们在教学时要注重素材的挖掘,并且用心讲解,让学生在探知的过程中树立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比如,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中就讲到陶器、青铜器、织绣、玉器等传统文化,在《中国绘画欣赏》中就涉及了人物画、古代壁画、古代山水画、古代花鸟画等文化,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成功挖掘后,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借助这些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通过我们用心的讲解,让其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注意的是,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讲解时要结合学生认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让其沉浸其中,被其感染。比如,在讲《民间美术》时,就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呈现桃花坞年画、双面绣、北京风筝等的制作过程,然后针对其特点有详略地帮助学生解读,以此加深其印象,丰富其认知,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丰富教学形式,注重体验,促进文化内涵渗透
传统文化和美术教育的融合是促进学生感知、审美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一点,我会依据教材丰富教学形式,打破传统教学中专注理论阅读的教法,通过不同的活动活跃课堂,让学生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体会、探究,实现文化内涵的渗透。
对于这一点,我会注重教法的设计,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收获不同的审美体验。通常,我会投其所好,采取情境创设的方法导入课堂,在讲授前先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影片,以此促进其直观感受,激发其深入探知的欲望。比如,在讲秦长城、秦陵兵马俑、青铜器、帛画、石雕、彩陶、壁画、版画、汉画像石等有代表性的作品时,我就会采用此方法,借助一系列的图片和视频引入课堂,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的印象。偶尔的课外活动也是不错的选择,学生可以走出课堂,走进民间,近距离地探究传统文化。比如,在讲中国的传统工艺景泰蓝时,我就带学生到一家民间工艺社去学习,让其亲眼看到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及镀金等,并且尝试着制作,让其在亲身实践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生对此类活动很喜欢,每次出来都很兴奋,实践时十分用心,在深入了解的同时就会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敬佩,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鉴于这种情况,我会有意识地加大实践力度,为学生多提供机会。比如,在讲版画时,我就会先带领学生学习,然后让其自己动手制作;在讲民间美术时,会涉及很多的工艺品,学生对此兴趣浓厚,我就会设计制作比赛,让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喜欢的工艺品进行制作,像风筝、年画、泥塑、剪纸等,然后在班级中进行评比,选出优秀的展示,让其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了解传统文化。
三、把握文化内涵,包容创新,弘扬中国传统艺术
我国地大物博,文化精深,传统艺术种类多样,呈现丰富多彩的形式。为此,教学时我们要秉持包容创新的态度,一方面积极地向学生传递文化思想,让其建立正确的审美态度;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创新,在不断的继承中去糟粕,取精华,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遇到的传统文化多种多样,传递给学生时要有所选择,尽可能地提炼出精华。同时,我们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包容创新,即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让其跟随时代发展,借鉴潮流,大胆创新,促进传统艺术的“再挖掘”。具体实施时,我们首先要重视学生和当地文化的联结,不能一味根据教材,脱离学生实际生活,使其感受不到传统艺术中的质朴、率直。然后,我就会在当地考察,选择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和民间艺术让学生自主观摩,让其在不断的深入中感知传统艺术的魅力,并与同学交流分享,促进其对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的关注。最后,我会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艺术文化设计课题,让其根据时代发展大胆创新,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能完美融合。
总之,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渗透是促进高中美术教育的有效途径,不仅丰富了学生认知,增强了其民族自豪感,而且促进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实现了艺术弘扬的目的。具体实施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深入浅出,丰富教法,让其在了解之后大胆创新,让传统艺术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