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更年期”遭遇“青春期”
2016-12-03陈斌
陈斌
有一天,一对母女走进了心理咨询室。母亲说是为女儿来咨询的,女儿说是替母亲来咨询的。顿时,心理医生被搞糊涂了,搞不清是怎么回事,只能让她们一个个慢慢地说。
母亲:女儿现在是大学二年级学生,从小聪明伶俐,小嘴巴很甜。还在幼儿园时,即使见到不认识的人,她也能根据对方的年龄分别叫阿姨叔叔或者爷爷奶奶;到了小学,她既文静又活泼,在班级中第一批戴上了红领巾,还当上了文娱委员;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的前五名,根本不用家长操心。平时回到家,对家长诉说她在一天中所遇到或者听到的事情,小嘴叽叽喳喳,像一只百灵鸟似的讲个不停。那个时候,不要说我们,就是老师、邻居、亲朋好友,谁不喜欢她?谁不说她好?!不信的话,医生你可以到我们小区去问问。有这么一个人见人爱,人见人夸的女儿,我们的心里不知道有多么高兴呢!可是现在全变了,似乎换了个人似的:跟我们说话越来越少了,一天难得跟我们说上十句话;可是和同学打电话时,嘻嘻哈哈,可以一口气讲上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我家电话费每个月都是三位数啊!更使人气愤的是,和她没讲上几句话就嫌我嗦,还说我是“老更”(更年期)。你说气人不气人?医生,你说我女儿是不是学习心理压力太重,有心理障碍啊?
女儿:母亲说的情况基本上没错,但是,她得了更年期综合征也绝对不会有错。老妈的疑心病很重,比如,我和同学打电话时,她会偷听我们通话内容,还时常偷看同学发给我的微信内容,她更是不厌其烦地问我与谁在网上聊天。如果有男同学打电话给我,那她更是紧张得不得了,一定要将对方情况和我俩的关系问个清清楚楚,彻彻底底,她还是不放心,好像人家是我的男朋友似的,搞得再也没有男同学敢打电话给我了。她还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告诫我“学生时期以学习为重,不能交男朋友而误了学业”,好像我已经有了男朋友似的,其实我根本没有男朋友。她整天疑神疑鬼,唠唠叨叨,翻来覆去,讲来讲去,就是这么几句话,听得我耳朵都生老茧了。医生你说,老妈是不是有心理问题嘛?
母女俩唇枪舌剑,你一言,我一语,那针锋相对的场面,真可谓是“刀光剑影”“针尖对麦芒”。
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人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是这家务事找到了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总不能不管吧? 心理医生心想:这是多思多虑的更年期遭遇到了要求独立的青春期,水火不容啊!
怎么解决呢?这可是病家来医院咨询的目的啊。心理医生决定对这母女俩“各打五十大板”。
先“打”做娘的 心理医生问母亲:为什么你的用心良苦得不到女儿理解?母亲无语。心理医生继续说,即使是再好的建议,如果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你重复说教,你是否也会从心理上产生反感?女儿已经长大,要让她自己独立“行走”,哪怕有时候“摔了一跤”,也不可怕,她定会从中吸取教训。想想你自己当初是怎么从青春期走过来的?人生之路需要家长指引,却只能靠她自己去走,你不可能陪她一辈子。赶快放手,给女儿“松绑”,这样,只会利多弊少。否则,事与愿违,弊多利少,还会损害人世间最宝贵的亲情。
再“打”女儿 心理医生对女儿说:要体会到做母亲的用心良苦,尽管母亲言语唠叨,但是“姜还是老的辣”,长辈的经验比你丰富,这是无法否定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古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你了解了更年期的特点,站在母亲的角度想一想,就不会对母亲有厌烦情绪了。以母之长,补己之短,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最后,心理医生对母女双方建议:设身处地多为对方着想(换位思考),及时加强沟通,消除误解,努力使“水火不容”的更年期和青春期尽快进入“水乳交融期”。
母女俩对视了一下,从椅子上同时立起了身,嘴角上翘(微笑),向我道了谢,女儿挽着母亲的手臂走出了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