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

2016-12-03雷豪

经济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人文精神

摘 要:我国经济经过多年发展,正在由高速向中低速转变,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可以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平衡发展。我国虽然在各个领域的创新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全社会科研经费达1.3万亿元,研发强度2.05%,但是依然存在科技体制机制滞后、保护创新力度不强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了增强创新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创新思维 人文精神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开放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028-03

创新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关键所在。李克强总理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比喻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发挥新引擎拉动作用的关键是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激发人民的创造力。“新引擎”的核心是创新,创新可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管理、技术等要素的潜力。

一、我国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我国201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1.3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2.05%,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国际科技论文排在世界第二位(本文数据来源: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1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从研发主体看,企业是研发的“主力军”,2014年,企业经费支出10060.6亿元,占全国总投入的77.3%,同比增10.9%。7个工业行业大类研发经费超过500亿元,占到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的61.1%。工业依然是创新的主要领域。研发经费投入最多的行业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入额达1392.5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最大的行业是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达2.35%。在规模以上企业的研发投入中,内资企业起主导作用,占到总数的76.8%。全国发明专利申请量、授予量分别达到92.8万件、23.3万件,企业的专利申请量、授予量占到全国一半以上,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巩固。

从成果转化水平看,2014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8577.2亿元,同比增长14.8%。科技成果转化率有所提升,但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一些科技成果由于资金不足、管理水平不足、成果过于超前等原因而未能顺利转化,造成了科研资源的浪费,也制约了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

从技术市场交易看,2014年,我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577.2亿元,同比增长14.8%,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现代交通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393.6亿元,占总成交额的51.2%。技术的广泛运用优化了科技资源配置,加快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培育。企业输出和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均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企业技术转移双向主体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从科技的带动作用看,高技术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2014年,我国出口的高科技产品占亚洲高科技总出口的43.7%,成为亚洲最大的出口国。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达到127367.7亿元,出口交货值达50765.2亿美元,内资企业产值占到总数的46.5%,出口交货值占16.2%。研发经费内部支出2274.3亿元,其中,大中型内资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1311.4亿元,占到总数的57.6%。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投资,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有效拉动了当地经济增长和就业。电子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从资金来源看,2014年,研发经费中来源于企业的资金9817亿元,占总数的75.4%,同比增长了0.8个百分点,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政府资金占总投入的20.25%,是研发投入的第二大资金来源。财政拨款总额逐年增长,主要投入新材料、新能源等基础研究领域。另外,风险投资也是推动科技进步的一个主要途径。2014年,我国的风险投资额达155亿美元,同比增长229.9%,主要投资医药保健、新材料工业、新能源与高校节能技术、金融保险业、传统制造业等领域。

二、我国创新领域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度重视创新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积极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工作,进一步深化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计划与成果管理机制改革、加快推进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等。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能力、保护创新等领域仍存在较大差距。

在科技体制机制上,现有政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存在科技人员成果转化自主处置权限低、成果收益率低等问题,对科技成果的激励不够,未能体现创新的真正价值。在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中,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比例偏低。缺少专业的科技服务中介,致使许多科技成果因缺乏金融支持、管理不到位等,没能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出现了优秀成果束之高阁的现象。

在创新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以色列在医疗、农业、军事等领域拥有大量优秀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出口的产品一半都是高科技产品,科技对以色列经济的贡献率高达90%以上,而我国缺乏世界领先的创新型企业,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仅有10%左右。

在主体作用发挥方面,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较高,在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制造业领域尤为突出。我国企业在创新意识、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在研发投入方面,许多高科技公司对研发创新的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低,公司持续竞争力后劲不足。在研发模式的选择上,大多企业研发仍采用封闭式创新,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浪潮下,已不再适应研发的趋势,企业必须积极融入世界经济,整合人才、资金等资源,进行开放式的创新。

在对保护创新方面,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我国虽然建立起较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但是,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尚未完全树立,在某些领域仍存在侵犯知识产权、制假售假的现象,影响了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创新积极性。此外,运用知识产权参与竞争和维权的意识不强,一些品牌在海外被恶意抢注。对于知识产权的诉讼,国内企业因不了解国际法律或当地政策而不敢积极主动应对。

三、创新理论及启示

创新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许多学者对创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并提出了不同的创新理论。从经济学、技术、制度等三种角度提出的主要创新理论有: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经济学创新理论,卡曼、施瓦茨等人提出技术创新理论,戴维斯和诺期在《制度变革与美国经济增长》提出的制度创新理论。

经济学创新理论主要阐述了企业家运用独特才能,优化或重新配置生产要素,形成新的组合,表现为一个新市场、一种新产品、一种新生产方式、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供给来源,一种新的组织形式等五个方面,其中,企业家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企业家才能是稀缺的生产要素。

技术创新理论则是考虑市场竞争程度、企业规模、垄断力度等因素后,提出两种方式:一种是为获得垄断利润而进行的创新,另一种是在市场竞争压力下采取的创新。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市场结构对技术进步有重要的影响,并制约了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制度创新理论主要阐述了在预期收益不降低的情况下,对组织形式或管理形式等革新,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制度创新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存在认识制度变革能带来利益的、并愿意承担风险、积极推动的企业家;二是提出不同创新方案;三是分析、比较不同创新方案,并选择利益最大化的方案;四是存在帮助企业家实现创新方案的组织或个人;五是协同努力实施创新。

通过对三种创新理论的分析,可以得出:制度变革主要是优化环境,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企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技术变革主要是科技方面的创新,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结合市场竞争态势选择技术创新领域与方式。企业家是实施创新的推动者、实施者,创造性地获取优化各类生产要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应处理好三种关系

创新是解决社会化大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需求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是一种生产力,通过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促进有秩序地的社会化精益化生产,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实现经济发展的发展目标。精益生产、JIT等生产方式便是为适应不同需求而创新的生产方式。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变革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主动调整生产关系,使之与生产力相适应。在创新过程中,应当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自主创新与其他创新的关系,国家、地方与企业的关系等。

顺畅转换创新动力,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期,怎样密切衔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以创新来改造传统产业。食品、服装等行业曾经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现在这类物质已经极大丰富,人民对生活用品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我们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来生产小批量以适应多样化的物质需求。以创新来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原始创新来开辟新兴产业,美国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创新开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我们应当追赶世界先进技术的同时,重视理论研究和原始创新,为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增长极。

妥善选择创新途径,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其他创新的关系。创新依据难易程度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需要雄厚资金、高素质人才团队以及高效专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原始创新的风险较大,“成则为王,败则消失”在高科技领域尤为明显。微软依靠可视化的操作系统几乎垄断了市场,而诺基亚由于没有“踩准”智能机发展的节拍而黯然退出。集成创新是选择优化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从而合理配置各类要素,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人才、技术、资金等积淀不够,大多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途径。华为缴纳大量的基础专利费后,投入优秀人才团队和巨额资金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芯片麒麟系列,其性能直追世界最高水平。

分工协作共同创新,处理好国家、地方与企业的关系。明确各类主体在创新中的职能。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地方和企业各司其职,共同创新。国家应着力破除妨碍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创新的服务体系,与此同时,组织对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促进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创新。地方应充分运用政府资金引导创新,注重创新成果的转化,引进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团队,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宽容和谐的社会氛围。企业应紧盯本领域的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实力,开展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加大科研经费在销售收入的比重,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搭建创新的坚实平台。

五、提升创新能力的建议

创新呈现出多主体、网络化、开放性的特征,我国应以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搭建创新平台、营造公平环境为重点,打破区域界线、产业边界自由配置创新资源,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的协同创新,做好原始创新、研发转化、推广应用的衔接,构建分工合理的协同创新格局。

(一)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做好创新驱动战略的顶层设计,了解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借鉴国际创新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特色,反复比较,认真鉴别,改革阻碍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让科技人员自由流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科技产出效率有效提升,利益共享机制更加合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尊重创新规律,鼓励自主创新。从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三类创新的特点,结合我国在不同领域的发展状况,选择相应的创新方式。自主创新适用于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领域,比如大飞机制造、清洁能源生产等。集成创新主要是根据自身特色,将一系列相关的科研成果应用于特定目的。引进消化吸收适用于现阶段国家综合实力难以独立研发,跟进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领域。

(二)重视教育对创新的推动作用

实行全民教育,许多国家都提供义务教育,尤其在以创新闻名的以色列,大学教育是义务教育。许多高收入国家通过职业培训与教育来提高人力资本。加强团结协作的培养,培养人们的执行力和团队精神,创新需要团队合作,并将想法付诸实施。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以问题为导向,在以色列,父母常问孩子在学校问了什么问题,而不是考了多少分,并且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将所思所想付诸实践。以实践为导向,在以色列的大学,考核的指标不是发表了多少论文,而是多少研究成果转换为实际应用。

培养创新的人文精神。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人文氛围,从而使得创业者锐意进取;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使得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硅谷之所以成为世界的创新中心,就是在尊重个体、宽容失败的人文氛围中孕育出来的。以色列有着超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与他们崇尚知识、善于质疑、注重思辨、团队协作等人文精神分不开。

(三)坚持企业的主体地位

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成果评价,积极推动协同创新,推动人才、资金向企业集聚。加大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对关键技术和前沿领域作深入的研究开发,提升原有需求,创造新需求,推出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或服务。积极申请专利保护,同时,灵活运用已有的发明专利,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构建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协同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各方资源,促进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解决企业在市场中的技术难题。注重重点领域的创新,抢占科技制高点。国家应当将创新放在制造业,尤其是三维打印、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新能源等领域,重点突破高铁装备、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北斗导航等装备的核心技术,持续创新,增强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搭建创新平台,营造公平环境

创业意味着高风险、高收益,政府通过设立创新平台、金融支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创业者的活力。建设创业实训基地、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创客在这些平台发展。国家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投入,积极支持创新型企业。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努力提高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

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周边配套、风险投资、法律顾问等。各类科研服务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协同为高科技的研发、孵化、市场化运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其中,风险投资量是创新的重要物质保障,为风险资金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让更多成果找到市场化的路径,同时,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调整科技研发的方向,从而开发出适合需求的成果。改革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制度,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在产业化过程中的收益比例。

全球视野,开放共享。积极与国外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吸引集聚创新资源,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创新,形成创新合力,抢占发展制高点,掌握发展主动权。在我国与国际先进科技有差距的领域,要加大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在处于属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领域,积极推进自主创新。不拘一格,引进人才,为人才提供丰厚的物质待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人才有施展才华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陈光.以色列国家创新体系的特点与启示.中国国情国力,2014(11):67-69

[2] 唐未兵,傅元海,王展祥.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研究,2014(7):31-43

[3] 洪银兴.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学家,2013(1):5-11

[4] 马一德.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国法学,2013(4):27-38

[5] 叶仕满.协同创新: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中国高校科技,2012(3):16-19

[6] 王雎,曾涛.开放式创新:基于价值创新的认知性框架.南开管理评论,2011(2):114-125

(作者单位: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研究院 山西太原 030002;作者简介:雷豪,男,研究实习员)(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人文精神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基于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与重建的新思考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