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教育微课发展与建设的初步探索
2016-12-03王得花
王得花
摘 要:信息网络化、经济知识化、教育全民化、学习个性化和资源共享化的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微课,是特定教育背景下的新生事物,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受到大家的欢迎,无论是教育专家的带头倡导,还是各院校老师的默默探索,还有不同社会人群的百般尝试,都使微课作为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如火如荼地开展开来。本文将对国内高职高专院校内微课的发展与建设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微课;信息网络;个性学习;资源共享
目前我国已实现信息网络化、经济知识化、教育全民化、学习个性化和资源共享化。教师们更多考虑的是学生知识的获取途径、学习资源的类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学生的学习及应用效果、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近几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市场瞬息万变,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稍不注意,就被时代步伐甩在了后面。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全民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旺盛,教育资源也逐渐开放、共享和多元化,学习资源形式朝着碎片化、微型化、主题化的趋势发展,各种类型的“微”教学实践如雨后春笋般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教育专家胡铁生老师多年来潜心研究国内外的微课发展,他将我国国内微课的发展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关注微课资源构成阶段;关注微课教学活动阶段;关注微型网络课程(微型视频课程)建设阶段。
第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微课概念当属佛山教育局最早提出并描述的: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这一阶段的微课实践使教案、课件、课例、试题等资源间紧密相连,较大幅度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不足之处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师生的有效互动,更多用于教师的观摩、反思和研讨交流,而不太适合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
第二阶段,微课发展到2012年,出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出现很多教育创新项目,比如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电子书包、视频公开课、1:1数字化学习、BYOD(让每一个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来上课)、混合学习……这些创新项目很快成为教育界关注的话题。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此时,微课从第一阶段关注微课的资源构成转向本阶段关注微课的教学活动全过程。
第三阶段,微课走向“微网络课程”,发展最为迅猛、最具代表性的当属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 es),即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在线网络教师把微网络课程的理论应用到了真实实践性活动领域中,不仅有利于研究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也推动了教学改革。
在我国,微课主要由专家引领,教师自主开发,经历了上述三个阶段的发展,在微课实践和认识的过程中,我们把微课从“微型资源构成”拓展到“微型教学活动”,最后提升到“微型网络课程”,认识不断深化和完善。微课服务提升了教师的“教”的水平,更是促进和发展了学生的“学”,教学相长,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满足了个体的学习需求,在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背景下,有效地整合了个性化学习、自主性学习资源。
目前国内微课的呈现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配合多媒体PPT课件,课堂教师讲授,或者由教师使用相关设备进行课堂实录。相比国外的微课表现形式,国内的绝大部分老师由于教师自身的编辑处理能力不强,而且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对视频进行录制、加工处理等,课堂实录的效果不佳,从而影响了微课视频的实用性。
理想的微课视频,应该有更加丰富的学科、授课内容的呈现形式,除了真人讲解演示,也加以电子黑板、卡通动画、同步讲授旁白、字幕及知识介绍等形式,界面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内容简短精练,知识点明确,能够最大限度吸引学习者的兴趣。优秀的设计团队才能设计出优秀的微课,这样的设计团队,不仅包含学科教师,还要有制作动画、视频的专业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 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