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2016-12-03刘树刚
刘树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学校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有适合自己的教育,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容易产生效果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坚持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并从不同角度对此开展了探索与实践。
一、让每个学生成为他最好的自己
“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是全体泰安二中教师的教育理想。高中的学习与初中相比,跨越了知识和能力两大阶段,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很大变化。新入学的高一新生,对于如何适应新课程,如何科学规划高中生活,容易出现迷茫甚至焦虑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泰安二中历时两年,开发、完善了高一新生入校教育课程,包括认识篇、规范篇、规划篇和主体教育篇4大篇章16项子课程,帮助学生了解高中课程特点,适应高中生活,全面认识自我,科学合理规划高中学习。通过该课程,学生充分认识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气质禀赋,明确了自我发展的方向和规划,对自我有了深刻的观照和唤醒。
为了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学校鼓励师生创办了学生科学院、艺术院、街舞社、心泉诗社等20个社团组织,建立了严格的社团登记和管理制度,每个社团都有团名、团旗、团徽、团章,有固定的指导教师带领团员活动。学校鼓励每一个学生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拥有并发展一项特长。学生们在这里不仅发展了爱好、特长,还锻炼了交往与合作能力,提高了创新意识,切合了《纲要》高中阶段教育提出的“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目标。
学校还为学生搭建了活动的舞台,除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组织开展教育活动之外,还创立了4月宿舍文化节、5月科技活动节、9月校园诗歌节、10月艺术体育节、12月社团汇报演出,寒、暑假期间举办励志修学活动、读书节活动,这些常态化、多样化的活动丰富了课程建设和学生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搭建了施展聪明才智、发展个性特长的平台。
二、做“走心”的教育
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需要教师注意并研究学生的差异,做“走心”的教育。
泰安二中全员实施育人导师制,在教师与学生中间搭建了实现交流的“心灵驿站”。导师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深入学生心灵,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师生共同讨论确定符合学生发展的长远目标、阶段目标,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充分而全面的发展,真正营造“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和谐氛围。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师生关系不断走向和谐,“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氛围逐渐形成,学生在学习、习惯、思想、心理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由14名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在这支队伍的带领下,成立了学生心灵成长社团,开设了心灵广播驿站,经常举办心灵成长讲座,及时帮助青少年学生解决成长的困惑和青春期的烦恼。
如果学校的制度和规定是对学生行为的约束,那么这种“走心”的教育则要对学生的成长问题进行化解,让学生变“被动遵守纪律”为“自觉维护纪律”。学校的校风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违反纪律的现象少了,文明礼貌的行为多了;紧张焦虑的表情少了,乐观阳光的面孔多了……
三、把德育过程还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自我教育,也就根本不可能有正常的教育。”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旧有的“说教填鸭”式管理思路越来越不适应学生健康发展的需求,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德育要发挥作用,就要“把德育过程还给学生”,即让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全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泰安二中开展了一系列德育实践活动。
学校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等全部由学生策划、组织并举行,学生亲身体验、感受、领悟活动的全过程,激发了他们自觉追求真、善、美的内心需求,培养了对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感和励志求学、勤奋上进的美好精神世界。
自2014年4月学校成立第一支志愿者队伍——红门景区防火志愿者队伍后,应学生“奉献青春、携手志愿”的需求,学校又成立了爱护校园志愿者、孝老爱亲志愿者、文明出行志愿者、“珍珠生”志愿者、“啄木鸟”规范用字志愿者等6个志愿者团队。并引导学生独立策划、组织和开展社会公益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中,了解现实,学会参与,开拓视野,提高社会能力,增强奉献精神和社会服务意识。2014年,由志愿者韩丽瑾同学发起的“寻找最美珍珠生”公益活动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优秀项目,韩丽瑾同学受邀代表中国青年赴联合国总部参加了第十三届全球青年大会,并在大会上交流了公益项目内容。
四、让特长生接受特色教育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提到: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可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善于创新的精神,也是对中学教育的一个挑战。
为适应学生异质化、层次化的现状,对于在数、理、化、生等学科上有特长或优势的学生,学校根据统考成绩和发展潜质测试的结果,选出部分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在课余时间开设特长培优课程班,选调优秀教师担任导师,帮助学生进行学业科学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学科辅导,让“优势更优,特长更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相关学科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在2015年全国中学生化学、物理、数学、生物等学科竞赛中,有351名学生获奖,其中70名学生荣获全国一、二、三等奖,281名学生荣获省级奖项,获奖总人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对于在社会科学和体育艺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学校也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挖掘潜质,提高特长水平。学校出台了相关的制度政策,鼓励各社团指导教师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并将其纳入常规教学管理,开展各项活动。截至目前,已经开发、实施了涵盖语言文学、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泰山文化研究、体育运动健康等特色的课程。多名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在“希望杯”“语文报杯”“叶圣陶杯”作文大赛、英语能力竞赛和创新英语大赛、中学生数理化等学科竞赛中,每年都有20余名学生获得全国一等奖。2015年,刘小祎同学凭借全面的综合素质被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最美中学生标兵”,全国仅10名中学生入选。学校还聘请了中国科学院和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各种专业发展前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提前进行规划,确立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今后,学校将继续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以“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机制强校”为办学思路,把提高质量作为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举措、新途径,全面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使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努力办好让泰安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