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煌莫高窟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6-12-03倪密·盖茨宋罗兰
倪密·盖茨 宋罗兰
内容摘要:本文是根据倪密·盖茨在盖蒂中心的“敦煌莫高窟”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写成的。盖蒂中心成功举办的“敦煌莫高窟”展览和专题研讨会再次证明“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这些活动是大家经过几年合作的成果。2016年对敦煌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盖蒂中心的展览将敦煌的宝藏带给了美国的广大观众。数字化技术把高质量的敦煌史料带给全球用户。敦煌基金会将继续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培养新一代的跨文化、跨学科的敦煌学者。
关键词:莫高窟;敦煌学;盖蒂中心;总结发言
中图分类号:K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6)05-0025-03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Mimi Gardner Gates closing remarks at the“Cave Temples of Dunhuang”symposium held on May 20, 2016. The success of the Dunhuang exhibition and symposium at the Getty Center confirms that Dunhuang studies is a field of research of global significance that can, as illustrated by this event and the research presented, create meaningful and lasting collaboration between disparate partners. 2016 will be an important year for Dunhuang, marked by two events: the exhibition at Getty brought Dunhuangs marvelous treasures to a broad audience in America, and high-quality digital collections of Dunhuang artwork and photography have become available to global users. The Dunhuang Foundation continues to commit itself to working with the Dunhuang Academy to develop a new generation of Dunhuang scholars with cross-cultur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skills.
Keywords: Mogao Grottoes; Dunhuang Studies; Getty Center; closing remarks
我们第一天的研讨会成功地结束了!许多演讲和讨论都非常精彩且发人深省。今天,我非常高兴能够和大家在一起。你们都是致力于敦煌学研究、敦煌石窟保护,继续给予敦煌石窟非凡活力的学者、同仁和朋友。
季羡林先生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目前正在盖蒂中心进行的“敦煌莫高窟”展览以及今天的“敦煌莫高窟专题研讨会”正是这个说法的最好体现。“敦煌莫高窟”的展览,是美国盖蒂中心的保护所、研究所携手中国敦煌研究院、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吉美博物馆经过几年合作的结果。“敦煌莫高窟专题研讨会”的演讲者是当今世界敦煌学领域中的杰出学者与新秀。敦煌的洞窟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文物珍品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应该受到全人类的欣赏和保护。
在此,我衷心地感谢盖蒂中心、敦煌研究院以及所有的赞助机构,特别是何鸿毅家族基金的支持使我们宏大的敦煌项目成为现实。感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与盖蒂中心一起合办“敦煌莫高窟专题研讨会”,以此向我的好朋友、敦煌研究院的荣誉院长樊锦诗女士为莫高窟奉献一生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我想借此机会特别感谢以下机构和个人。
首先感谢盖蒂保护研究所的内维尔·阿根纽(Neville Agnew)。阿根纽先生多年来奔走于洛杉矶和敦煌之间,致力于敦煌石窟的保护,并为此次“敦煌莫高窟”的展览作出了重大贡献。
感谢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和巴黎的法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吉美博物馆给我们的宝贵指导和对我们的信任,感谢他们将如此多件最重要的敦煌珍品借给盖蒂中心展览。我们今天能够在美国看到这43件来自伦敦和巴黎最珍贵展品真是史无前例。感谢大英博物馆的Jane Portal,Jan Stuart and Clarissa von Spee,大英图书馆的Susan Whitfield,法国国家图书馆的Nathalie Monnet,和法国吉美博物馆的Valérie Zaleski。
感谢敦煌研究院为此次展览带来了第275窟、第285窟、第320窟3个全尺寸的精美手绘复制窟。这些复制窟里的佛教壁画与雕塑反映了当代敦煌研究院的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加上多媒体3D立体虚拟的第45窟,为观众呈现了壮观的雕塑与绘画。此次盖蒂中心的“敦煌莫高窟”,正如王旭东院长在其讲话中指出的,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两位优秀的青年艺术史家:纽约大学的沈雪曼(Hsueh-man Shen)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蜜雪儿·麦考伊(Michelle McCoy)。你们会在明天的研讨会上听到她们的讲演。这两位年轻学者对这次的展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帮助展览的总体策划,精心选择展品,认真研究历史背景并撰写这次展览的目录。他们代表了非常有希望的正在成长的新一代,推动着艺术史的学术研究,同时也具有佛教基础以及对这些洞窟和佛教艺术背景的理解。
这次盖蒂的展览也是为了庆祝盖蒂保护研究所与敦煌研究院近30年的合作。盖蒂中心的敦煌项目有两个目标。这两个目标与敦煌基金会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第一,要把敦煌这个已经为人所知的奇异宝库带给更多的观众,尤其是美国的观众。有关敦煌的专题展已经在欧洲,尤其是几个主要有藏经洞文物收藏品的欧洲博物馆展览过了。但是在美国,除了很少的亚洲研究专家外,大多数美国观众还没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这些宝贵的世界遗产。这次展览将给美国观众带来一次史无前例的学习和享受的机会。
第二,也是同样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推进围绕敦煌的学术研究。这次展览带来了包括图片和文字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希望展览能够激励新一代的敦煌学者有更多的合作,尤其是跨学科的合作。在此,我特别推荐对敦煌研究及其历史有兴趣的人去读两篇文章。
第一篇是赵声良先生在盖蒂中心“敦煌莫高窟”展览目录中题为“敦煌石窟的研究历程”(Dunhuang Studies: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Scholarly Research)的文章。这篇文章客观、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一百多年来重要的中外学者在敦煌研究领域中的贡献。
第二篇是高奕睿(Imre Galambos)先生在Orientations(东方艺术)杂志上发表的题为“敦煌学研究进展”的文章。为配合盖蒂中心的“敦煌莫高窟”展览,2016年5月该杂志出版了一期专刊,高奕睿先生的文章是其中非常出色的一篇。高奕睿以他深刻而独到的视角在短短几页中给我们介绍了近几年国际敦煌学研究领域里活跃的研究人员和最重要的研究工作与进展。
展望未来,十年以后,致力于敦煌研究的学者们将会怎样来评价2016年间敦煌研究的学术水平呢?未来的敦煌学专家们将怎样看待在2015年11月在普林斯顿大学举办的敦煌研讨会和2016年在西雅图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的罗寄梅夫妇敦煌照片展览呢?他们又会如何评价目前正在盖蒂中心举办的“敦煌莫高窟”展览、围绕展览发表的学术出版物以及我们今天的“敦煌莫高窟专题研讨会”呢?
2016年对敦煌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很多从未听说过敦煌的美国观众第一次通过盖蒂的展览认识了这个奇异和神圣的地方。
2016年令人鼓舞,还因为人们现在可以有更多机会去接触、了解、深入研究敦煌宝库中的各种资料。这是因为高质量的数字化技术给公众提供了免费使用敦煌的文字和视觉资料的机会,为敦煌学者提供了更有力的研究手段。人们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敦煌的文化宝藏。由大英图书馆发起的国际敦煌项目(IDP)主要集中于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藏经洞文物数字化,然后放在网上共享。大英图书馆及其合作伙伴已把近50万写经和艺术品的影像资料放到网站。法国国家图书馆已将全部伯希和的敦煌藏经洞收集品数字扫描后放入网上的数字图书馆(见高奕睿先生在Orientations杂志2016年5月刊的文章)。
敦煌研究院在过去20多年中与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软亚洲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合作,集中精力将敦煌石窟数字化。2016年5月,敦煌研究院向全球开放了“数字敦煌”的网站(http://www.e-dunhuang.com/)。这个网站目前有30多个洞窟的高仿真数据和全方位漫游的能力。敦煌研究院王旭东院长以及新一代的院领导将继承樊锦诗老院长的传统,更加开放地增进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赞助学术会议,支持年轻学者访问交流,将敦煌研究院建成全世界敦煌研究的中心(见Orientations杂志2016年5月采访王旭东院长的文章)。我非常同意并支持王院长的愿景。
世界敦煌学的发展,关键在于研究敦煌学的人才。敦煌学涉及历史、考古、艺术、宗教等多学科领域。敦煌石窟保护涉及材料、化工、地质等学科。未来世界一流的敦煌学学者一定是跨学科的、了解多国文化、掌握多种语言的人才。培养世界一流的研究人才,光靠网络上的数字化资料是不够的。他们必须有机会参观敦煌的洞窟,阅读敦煌文书的原卷,接触各种各样的第一手资料,掌握IT技术,经常与世界上最好的学者交流。培养这样高水平的研究人才需要多年的努力。敦煌基金会愿意和敦煌研究院一起帮助中国的学者去国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访问,也愿意帮助在中国之外的学者去敦煌做研究。有兴趣的人可以直接联系敦煌基金会主任Christian Hudak,详情见http://dunhuangfoundation.us/contact-us/。
十年之后,我们将会看到,新一代有创造力、有坚实学术功底、有跨学科能力的敦煌学研究人才,定将把世界的敦煌学带到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