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磁测量在XX地区的实际应用

2016-12-03张玉辉

地球 2016年9期
关键词:矿点磁测磁化率

■张玉辉

(安徽省核工业勘查技术总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地磁测量在XX地区的实际应用

■张玉辉

(安徽省核工业勘查技术总院安徽芜湖241000)

根据实测磁异常的特点,结合地质特征运用磁性体与磁场的对应规律,大体判定磁性体的形状、产状及其分布,指导区内找矿。

地磁测量磁化率磁测体规模及形态

1 野外工作布置

本次地面磁测工作目的性较强,主要解决XX地区磁铁矿点带的走向问题。该铁矿点在五十年代曾产出过一定数量矿石,品位稍差仅达到工业品位,而在地表矿石采掘完后周围及深部都没有找到与该点相关的矿体,一度被废弃遗忘。现该区矿权申报公司XX公司提出要求,由我院组织人员对该地段磁铁矿点带的分布进行地面调查,根据野外实地踏勘后设计了比例尺为1∶5000的地面磁法测量工作,网度50×10m,控制长度约600m,以废弃矿点为中心向周围进行探查,以期找寻到较为理想的地磁异常带,从而确定废弃磁铁矿的展布范围。经过野外月余紧张工作,我们根据设计要求在该地段共布置和观测了磁测基础剖面14条、检查剖面1条,采集了各岩性磁化率数据若干,具体工作量见磁测工作量统计表(表1)。

表1 XX地区磁测工作量统计表

表2 XX地区电测质检ρs均方相对误差计算表测线号:Ⅴ

表3 XX地区电测质检ηs均方相对误差计算表测线号:Ⅴ

此次野外磁测工作网度按设计方案进行,而在控制面积上有所增加,主要是因为在工作过程中在废弃矿点南北侧俱出现明显地磁异常,为了追索异常的展布范围故将剖面控制长度增至800m,横向上以控制异常走向上展布范围为准,整个控制面积达0.56km2。根据前期地质填图及当时野外踏勘资料确定该地区地层及脉体走向为近东西向,而废矿点上矿化带展布方向也与地层相同,故设计测线为南北方向,垂直于推测的矿带走向,具体工作布置见XX地区磁测实际材料图。野外基线布设以GPS定位为准,同时参照地形图中地形地物进行对比;测线布设以罗盘定向、测绳测距方式进行,并用GPS随时进行校正,对不同坡度地段进行坡度校正,以确保测点位置的准确性。

本次使用的磁测仪器为北京地质仪器厂生产的CZM—3型质子旋进磁力仪,观测精度达1nT,两台仪器编号分别为68#、69#。在磁测工作开展前,我们分别对两台磁力仪的噪声水平以及两台磁力仪的一致性进行了测定,其噪声水平分别为S68=0.33nT、S69=0. 42nT,而在不同地段两台仪器的观测误差平均值为=1.54nT,具体计算见表2、表3。

由此可见此次工作用磁力仪性能可靠、准确度较高。同时我们选择了一处远离居民区、交通通信干扰较小、地势较为开阔、地磁场变化较为稳定的山坡为日变站位置,此处地磁场强度值T约为48560nT,与当地地磁正常场值T0相差约有100nT大小,资料解释时应加以注意。

2 磁测质量检查评述

鉴于高精度地面磁测的质量要求较高的特点,此次在野外磁测过程中我们对工作程序中可能出现误差的环节都严格谨慎,力求做到最好、最准,出工前进行两台仪器时间校对、持探头人员磁性检测,测量时力求测点点位的准确、尽量减少对探头的干扰及按要求进行探头的摆放、观测点的重复观测,收工后对磁测数据及时整理等等。同时按照国家高精度地面观测规范要求我们抽取异常相对明显的9号剖面进行了系统检查观测,按同一点位、同一高度及不同仪器、不同人员、不同时间的“二同三不同”原则进行,检查剖面长710m、测点数72个,分别占整个磁测工作量的6%以上,其中异常场长度230m、测点24个,占整个检查工作量的32%,分别达到国家规范要求的检查工作量比例及异常场工作量比例要求。检查观测结果为:正常场均方差M=2.19nT,异常场平均相对误差=0.58%,也达到了国家地面高精度磁测规范的要求。(具体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XX地区磁测质量检查误差计算表

3 室内资料整理

按照磁测工作程序,在野外每天观测收工后,我们都按要求对当天数据进行相应的日变校正。鉴于工作区内地形起伏不大,最高处高程约200m,最低高程约140m,垂直高差不超过60m,以高度改正系数δh=0.02nT/m计算高度校正值小于1.2nT;而测线南北纬向距离仅 0.8km,其纬度校正值最大为 0.8×2=1.4nT(δ 正=2nT/km);二者相加仅2.6nT。根据磁测结果可以看出二者对地磁异常分布特征影响不大,故认为可忽略不计。因此本次野外磁测处理仅限于日变改正一项,即△T=T-T日既可。在野外计算的△T值基础上,我们同时编绘了XX地区磁测△T剖面平面图(1∶2000)、XX地区磁测△T平面等值图(1∶5000),并由此分析解释后绘制了XX地区磁测推断成果图(1∶1000)。

在野外进行磁测的同时,我们对该区不同岩性的磁化率进行了野外现场测量,使用的仪器为KT—6型野外岩石磁化率测量仪,对3种岩石在不同性状下的磁化率进行了测量及统计计算,具体结果见XX地区地区各岩性磁化率统计表(表5)。

表5 XX地区地区各岩性磁化率(κ)统计表

4 成果的推断解释

根据XX地区各岩性磁化率统计表(表五)可以看出,XX地区花岗闪长岩的磁性相对较高,且硅化后磁性更高一些,而分布于花岗闪长岩体内的磁铁矿带磁性则明显突出,高出花岗闪长岩几倍甚至十几倍,差异较为明显,为磁法找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物理基础,同时也可看出该区磁异常的形成原因较为单一、干扰因素不多,为后期磁测异常的推断解释提供了条件。

结合测区△T异常平面剖面图及平面等值线图可以看出,测区△T异常(>300nT)比较零乱,分布地带较多,异常峰值不高,有效异常最高仅达600nT左右,且△T负异常带分布较少,分析可能与日变站观测场值与正常场值相比较小有关,故推断解释时以100nT线为0值线进行分析。纵观△T异常整体趋势,大体可以确定两个异常地段,即测区南部异常带与北部异常带,其中南部异常分布零散,规模相对较小,由4小个异常组成呈近东西向分布的异常带,由于该区异常北侧负值明显,且变化幅度较大,推断其倾向向北,而其北侧负值较小,说明其倾角较大,南侧较远处出现负值,说明其延深不大;相对而言北部异常相对较为集中,异常范围明显,规模也较大,亦呈近东西向分布,在异常西侧有分叉迹象,根据其南侧负值较明显、且幅值较高变化梯度较小的特点,推断其倾向向北、倾角较小,由于其北侧亦有负值出现说明其延深较浅。另外,在两异常带中部的低值区亦分布有三个小规模异常,其中之一与废弃矿点较为接近,走向相同,推断其为该废矿点残余矿体,不过该异常峰值不高,规模也较小,延深不大,有水平板状体磁性特征;测区西南角出现一低缓异常带,△T值较为接近,范围较大,推断其深部含矿性较大。

根据上述分析推断,我们可以大体确定该区磁铁矿体分布零散,规模延深都较小,其中南部有4个小型向北陡倾的磁异常体存在,北部存在一条较大的向北缓倾磁异常体,而二者中部亦有3个小型近水平分布的磁异常体存在,推断为原废弃矿点的残余部分,具体见测区磁测成果图。结合原废弃矿点探采地质情况分析,测区磁铁矿带呈典型的“鸡窝”型分布,规模、延深都不大,仅北部矿化带具开发价值,而其余意义俱不大。

P318[文献码]B

1000-405X(2016)-9-124-2

猜你喜欢

矿点磁测磁化率
高精度磁测技术在塞拉利昂北方省GPAFAYA铁矿勘查中的应用
安徽省矿点分布与主要形迹相关性的分形研究
一种磁测探头定位及位置获取机构
矿石质量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
中子活化水泥在线分析仪最小成本自动配矿算法研究
利用福建地区磁测资料计算分析居里面深度
河北省磁测工作部署初探
基于超拉普拉斯分布的磁化率重建算法
岩(矿)石标本磁化率测定方法试验及认识
温度对不同初始状态ising模型磁化强度和磁化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