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所的建构
——王一帆创作探索路径

2016-12-03王一帆浙江传媒学院31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3期
关键词:场所寓意当代艺术

王一帆 (浙江传媒学院 310000)

场所的建构
——王一帆创作探索路径

王一帆 (浙江传媒学院 310000)

写实绘画中空间是一种对情感的构思和文化的建构。在绘画空间从三维与二维的转换过程中,这种情感的构思并没有被削弱,它至始至终贯穿于绘画的朴素的语言中。可以说不管何种形式的绘画作品,它的空间构思与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空间的构思与形式内容一样也暗示了画家的社会背景以及精神情感。绘画空间具有双重的意义。首先是画面中的链接物质的媒介,其次就是画面的主题场景。绘画的空间除了能联系画面的各个要素还可以提供一个具体精神场所,因此场所是空间的隐喻。空间在当代的绘画中已经被赋予更加复杂以及深刻的寓意,为了更贴切的形容这种寓意,我用“场所”1这个词,使得空间从寓意上更加具象化。以人类学的观点看,场所是一种人类行为的结果,里面充斥着人类某种精神的环境。场所既有广为人知的意义,也有着某种隐秘的寓意,它映射了某个时代人的观点和视角。因此场所也就是空间的寓意的价值是物质价值和符号价值的综合。

场所这一概念在印象派时期就初步形成,印象派时期的绘画的空间大致分为自然风景和室内场景两种,也就是劳动场所与消费场所,这些艺术家越来越感受到场所的可感属性和心理属性是彼此相互影响、相会渗透。一块空间作为客观的存在,在绘画中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只有画家赋予其精神的价值再能构成一个场所,可以说绘画中的空间是画家用思想和精神建构起来的。

纵观艺术史,绘画在对于场所描绘最为精彩的阶段是在印象派时期,大量的画作表现音乐咖啡厅、酒吧、歌舞剧院、具有典型性的室内等等,这些场所的选择当然是有价值的,在画面中建立起这种空间,就是在建立当时那个时代的精神和文化。统治者怀着雄心壮志要将巴黎改建成欧洲各国现代化的中心城市。在新的政策以及经济结构的引导下,人们就被无情的划分了等级,经济秩序就是按照这种等级被分配着。画家们纷纷将注意力放在了一个共同的领域:那些被边缘化的、未完成改建的角角落落,被高速发展的城市遗弃的城乡结合部。现代艺术在其最早的宣言中——特别是在马奈的绘画里并不认为林荫大道有什么吸引力……它想把奥斯曼的巴黎刻画成一个乐园,尤其是一个带来视觉享受的乐园,但是却以另一种方式,似乎暗示了观看的快感设计某种匮乏——某种压抑,或厚颜无耻。”这是个时期的画面空间零碎的、拼凑的,如马奈《女神的酒吧间》,一个不符合逻辑的镜子将这个场所里的社会精神映射的无比清晰,他将大量的信息带入了一个牢靠的场所中,女人的“凝视”2也许是乏味、沉默寡言、或是面无表情,总之女人的“凝视”是复杂的,在这个复杂的场所下它暗示了那种表情存在着复杂的条件,被理解为一种建构——一种很脆弱的建构。绘画中的场所寓意了一种社会和文化。

我的创作始终建立在对场所建构的思考,作品名称:《他们生活的世界》(如图1)材质:布面油画,我很关注当下社会的公共空空间内的人物关系,走在北京三里屯酒吧一条街,一个当下流行的社交场所,我发现了这样的一个场景,现代社会司空见惯的“凝视”。我想利用三者的“看与被看”的关系构建出一个绘画的空间,也是一种文化的建构,这是我这段时间创作所关注的主题,画面表现的是一个平行空间的不可交叉的三种目光的人,第一种是橱窗里的师傅;第二种是女孩;第三种是由女孩目光引申出画外的人,隐喻了不同社会身份下人类的深刻的关系,从而引出了“凝视”这一概念。“凝视”=“看”与“被看”,学者认为这是一种专注的、长期的、审视的“看”,这种“看”的特征,在于对看者与被看者的个人身份与二者身份关系的探究,并引申为个体存在及其社会关系的哲学问题。这样,这幅作品因凝视的概念具有性、性别,身份、主体与客体、以及欲望、权利、而成为以身份问题为要义的文化概念平行空间里的三个人不同的生活世界。面包师傅的眼神中看到的是这个特点的时间、特定的社会结构定义的,相对于那个女生他的凝视则较为神秘,但同时也离不开这个社会对她的解读。我的另一幅作品:《东八时区》(如图2),作品表现的仍然是一种当下常见的生活时空状态,但是所选取的场所与身份的关系是一种带有寓意性的,一种追求流光溢彩的生活,尤其是我将墙面的显示器设计成一个与主题相关的图像,黑色的椅子是内心无序与凌乱的映射,砖头堆积的墙面是现代装饰风格所追求复古的感觉,加上具有强烈的西方文化符号的酒吧、咖啡机、倒挂的玻璃杯等等突出的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生存的时代环境,与细腻的心理活动。从作为创作者的角度上讲,我的创作活动是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背景,也就是围绕着社会的文化所创作的艺术,他们建构的特定的文化、特定的阶级关系,这些都反映在画面内的空间场所中,当然对于这种场所的描绘离不开透视,视点等绘画空间的基本问题,将场景与空间的表现完美结合就赋予绘画空间深远的画外之寓意了。

图1

图2

空间的建构分为画内与画外两个方面,画内指的是一种组成画面的抽象因素;画外指的是一种文化的建构,所谓场所的寓意。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画外的空间建构慢慢变得重要起来。外者的建构需要以内者为基础,西方对空间的认识是建立在客观性的基础之上,西方绘画的空间因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而形成了一套有脉络发展的结构,在每一时期的艺术中对空间都有一定的发展,从分散的视角到统一的一点透视,再到打破统一感的纵深性最后又会回到了平面化的空间,这种发展是有着社会文化的基础,描绘各种场所上更是描绘阶级关系构建时代文化的最直接的手法。那是因为场所是人类精神文化在某个时代的符号,因此,空间的建构就等于文化的建构。

注释:

1.[美]简·罗伯森,克雷格·麦克丹尼尔著.《当代艺术的主题》.江苏美术出版社,里曾将场所作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主题归纳为七类,分别是身份、身体、场所、语言、科学、精神性。

2.这里凝视的意义在于对看着与被看着之个人身份及二者关系的探究,引申为个体存在及社会关系的哲学、宗教和伦理问题。这里指对女性的“凝视”,具体含义可见简·罗伯森.《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艺术中第三章身体,第101页.

[1][美]简·罗伯森,沈语冰主编,匡骁翻译.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觉艺术[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2.11.

[2][英]T.J.克拉克著,沈语冰翻译.现代生活的画像:马奈及其追随者艺术中的巴黎[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4.

猜你喜欢

场所寓意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陈文令当代艺术作品选
美好寓意品芝麻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