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关系
——以新郑市博物馆为例

2016-12-03靳宝琴沈小芳新郑市博物馆451150

大众文艺 2016年13期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

靳宝琴 沈小芳 (新郑市博物馆 451150)

博物馆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关系
——以新郑市博物馆为例

靳宝琴 沈小芳 (新郑市博物馆 451150)

博物馆是对文物标本进行收集、保藏、研究、陈列、传播文化科学信息,为社会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博物馆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盛体现,更成为一座城市文明程度和文化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博物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相互协调。新郑市博物馆就是一个适例。

城市;文化建设;新郑市博物馆

新郑是春秋战国时期郑、韩两国的故都,地处中原腹地,新郑市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毗邻郑韩故城的宫城地带,占地面积约13000平方米,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邻黄帝故里景区,西接褚庄路,南侧是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卧佛寺塔,北邻郑国宫殿基址-梳妆台遗址(图一)。作为新郑市标志性文化建筑,现馆藏文物6万余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约4000余件,被评为 “国家三级博物馆”和“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主要陈列有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遗存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礼器等内容。

一、博物馆体现城市文化内涵

博物馆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历史的见证处,在传承地方历史上贡献巨大,因为它所展示的历史、人文、自然、科技等方面是这座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

(一)历史悠久的裴李岗文化

新郑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积淀,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第一古都”。它是裴李岗文化的首发地,填补了我国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代历史的空白,体现了考古学文化的连续性、传承性以及在与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与融合中的包容性、多样性。走进新郑市博物馆,看到的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发展史。那一个个石斧、石铲、石磨盘和石磨棒等农业生产和谷物加工工具,一个个三足钵、深腹罐、双耳壶等实用器物都会让观众深刻地了解公元前7000年-前5000年整个裴李岗时代的特色。

(二)庄重神圣的黄帝文化

新郑,轩辕黄帝在此地出生。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大批游客包括政务要员、海外华人等都会从四面八方纷纷前来,礼拜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而博物馆就是必去的场所。来到博物馆,可以体会有熊部落的崛起,了解当时的部落联盟以及对扩大中原的影响,可以同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一同探讨5000年的黄帝文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礼拜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这种活态的形式,既体现原真性又表现其地域性,不但使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关心程度有所增加,也从侧面彰显了博物馆对文化遗产的多样性的包容,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传承与核心价值开发已经成为博物馆建设的重要环节。

(三)灿烂辉煌的郑韩文化

新郑因作为春秋战国时期郑韩和韩国的都城而闻名。郑韩故城作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郑建立了郑韩故城考古遗址公园,而新郑市博物馆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展现了故城的发展历史。郑国祭祀遗址,发现多座礼乐器坑,出土了精美的青铜器编钟;热电厂制陶遗址,发现结构清晰的作坊区;大吴楼铸铜遗址,铸造大量生产工具、铜兵器和人们日常生活用品,这些铜器、陶器等器物在博物馆均有陈列,尤其是郑国车马坑,为我们深层次研究郑韩故城的丧葬习俗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二、文化建设推动博物馆发展

首先,博物馆是以物载文,以文传承的场所,大量丰富而宝贵的文物在博物馆珍藏,较为完整地呈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面貌,尤其是地域特色。新郑市辖9镇3乡3街道,总人口65万人,是省会郑州的南大门,东邻中牟县、尉氏县,南连长葛市、禹州市,西与新密市接壤,由于新郑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黄金十字路口”,才形成了它海纳百川的有容之势,才得以以独特的文化力量向公众传播形象,宣扬城市建设成就(图二)。河南达利食品有限公司、雏鹰农牧集团、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郑州华南城、郑州华商汇控股有限公司、等各大集团、企业均在新郑投资建厂,形成别具特色的产业园区。

图二 新郑区位交通图

重点企业的入驻,不仅带动新郑的城市化进程,也吸纳本地劳动力,一方面促进就业,另一方面也为博物馆观众贡献客源,使博物馆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其次,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公众的视野集中在文化市场方向,诸如《博物馆奇妙夜》《盗墓笔记》《寻龙诀》等一系列与文博、考古相关的影视剧、小说等在市场上引起轰动,不仅创造了高票房而且也给观众以导向作用,考古探险纪实、文物背后的故事等激发观众的主观能动性。李家沟遗址、唐户遗址、韩王陵等一系列考古发掘也吸引各界人士关注的目光,让更多观众主动来博物馆寻找真相,有助于博物馆的公众调查,进一步落实博物馆的“三贴近”原则。

三、完善博物馆促进文化建设

新郑市拥有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中原工学院等代表的院校19所,常年在校师生达15万人。高校学生作为流动群体,是博物馆观众主要来源。博物馆全年无闭馆日,经常举办一些流动展览,如《骏马驰聘山河春书画展》《少年英雄展》《辉煌新郑》《古墓葬壁画展》《古今中外钱币展》《甲骨文写意书法展》等展览,这些展览贴近观众生活,迎合观众口味,让不同兴趣、不同背景的观众走进来,欣赏展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增长知识,实现自我完善。

博物馆是城市文化品牌的代表,作为城市文化的传播者,其功能在不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也在进一步完善。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观众,博物馆又同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都建立了长期有效的合作、互动机制,以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视野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达到了宣传教育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博物馆在社会中的知名度。结合自身发展,博物馆又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硬件设施,维修馆内筑建,健全配套设施,巩固和提升展厅及库房的安全防护设施,如采用新的报警、监控、消防设备等,提升博物馆的文化内涵,为观众打造一种温馨、便捷、舒适的休闲文化环境。

一方面,新郑市博物馆与百度百科联合,通过移动通信设备扫描藏品二维码方便快捷的获取藏品相关信息,诸如来源、时代、器型等内容,缓解人们过度停留在某一展品上所耗用的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拥挤,也提高了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效率,维护了博物馆的秩序。

另一方面,博物馆通过微传播等媒介,利用手机网络信号功能,诸如开通微信订阅号、腾讯微博等,实时进行语音导览、检索资讯以此了解博物馆最新概况。较于之前纸质信息这些传统的传播方式,这种新技术、微传播提高了人们对信息获取的速度与深度,不仅充分调动观众的好奇心,使他们更愿意去完成一些用户体验,包括评论、投票和分享等形式,也让博物馆工作人员及时得到反馈,了解观众的喜好,从而使博物馆的教育不再是单一式,而是双向选择的循环模式,使观众更受益。

四、结语

2016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的指示:“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从长远看,这未尝不是对博物馆事业的一种支持,其功能在也必将不断拓展,博物馆更关心城市文化的发展与建设,更注重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因为文化是世界向前发展的核心力量。正是由于博物馆具备独特的文化内涵,才使公众对城市的记忆更加深重,也正是由于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才使中国博物馆事业不断壮大,才能让公众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传统的优秀历史文化!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就“十二五”时期文物事业发展成就答记者问》.2015年12月31日.

[3]李钟隽.全媒体时代社会舆论“微传播”的动因与控制[J].学术交流,2012,12.

靳宝琴(1968-),女,汉族,河南省新郑市人,(副研究馆员)。单位: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博物馆,研究方向:博物馆学研究。

沈小芳(1990-),女,汉族,河南省新郑市人。单位: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新石器时代考古。

猜你喜欢

博物馆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博物馆
谁远谁近?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