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团班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构建

2016-12-02张家辉李选平

文学教育 2016年30期
关键词:协同工作党团班委会

张家辉 李选平

高校党团班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构建

张家辉李选平

班级不但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实施学生管理建设的基本载体。随着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不断成熟,其权利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主体意识都日益增强,以个人为主体,强调自我价值实现的特点明显。加之伴随高校教育的发展,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传统的简单的班委管理已经不能很好的达到班里管理的良好效果。结合高校党建工作的要求,应建立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的“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的新型管理模式来适应发展的需要。

一、“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概念

“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是指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会在班级管理中共同参与、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建设优秀班集体的协同管理模式。“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可以使三者协同合作的工作效果最大化,达到“1+1+1>3”的效果。“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强调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会三者协调配合共同管理班集体。

二、党团班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党支部担负着联系、组织、团结、教育学生的重要责任和把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任务。虽然党支部是班级学生工作的领导核心,但并不是说党支部在学生工作中可以包揽一切,不分职责。党支部对班委会和团支部的领导形式是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从而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的相关政策在班级中贯彻落实,而涉及班委会和团支部的具体职能的事务,党支部则不应直接干预。

团支部与上级团组织纵向相承、主要负责对班级中的广大团员进行教育管理,如发展团员、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完成上级团组织交给的任务等各项团务工作,是党组织的后备军和得力助手。当前高校学生大多数都是团员,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充分发挥团组织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团支部应凝聚广大团员力量,群策群力,给班委会工作正确的指导,与班委会合作搞好班级管理工作。

班委会主要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评优、班费管理、学风建设、组织班集体活动等方面的班级工作。班委会是由学生选举的班级管理组织,其工作可以发挥自身优势,调动同学们的班级管理积极性。此外,班委会在日常工作中应接受党支部、团支部的指导意见,与党支部、团支部协调配合,通力合作。

三、“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班委会主导地位突出,党支部在班级中的认可度较低

尽管从理论上讲,班委会在日常运作中接受党支部和团支部的指导,但在实际运作中往往并非如此。班委会一般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在先天条件中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同。另外,在工作职能上,班委会承担了大部分的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因此,班级管理中最活跃、职能发挥最明显、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班委会。

相较而言,党支部作用发挥则相对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趋于从属地位。党支部成立时间晚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因为大一、大二党员人数很少,而且每年发展新党员的数量极少,所以绝大部分班级在大一大二时候还未成立党支部。党支部一般在大三时才开始成立。此时,班委会和团支部经过了两年的工作,对工作管理已经相对熟悉,他们的作用和地位已经被大家认同,在大家心目中比较有威信。而党支部委员是由党支部大会选举产生的,只有正式党员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普通同学并不能够参与到其中来,而且很多党员活动、民主生活会等只在党员内部展开,普通同学对党支部的工作不了解,这些原因会导致党支部在同学们心目中威信不高,认可度不高。

2.班级制度建设不完善,党团班职责不明

日常管理工作的整体运作中,党班团三者没有协同工作,职责不明确。面对一样工作,并不知道该属于谁来执行,甚至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在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方面,没有明确职责,导致班级出现问题无人出面解决。甚至一些班级没有制定相应的班级制度,学生干部怠于班集体建设,同学们行为无所约束,导致班集体凝聚力下降,集体意识淡化。

3.学生党支部建设有待加强,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党员作用优势

虽然高年级班级有建立学生党支部,但大部分高校学生党支部仅仅局限于完成支部党员信息整理、党费收缴、党员发展材料整理等一些党的事务性工作,并没有实质性地指导并参与班级建设,没有发挥出党支部在班级当中的核心作用。学生党员都是最优秀的学生代表,但除了党支部委员外,其他大部分党员并没有积极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没有很好的发挥党建带团建和党的宣传教育职能,学生党员的作用优势没有进行充分挖掘利用。

四、 提升“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建设策略

1.因时制宜实行“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模式

应用“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模式进行班级管理应该有一个长远的筹备计划。“三位一体”功能的发挥需要有一定的班级建设积淀,并不能一蹴而就。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该着手准备,为高年级时候实行“三位一体”协同工作管理模式打下基础。根据不同时期班级建设的实际情况,因时制宜的实行“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模式。

在大一,团支部、班委会抓住机会进行班级建设,提高班级凝聚力。刚入学时期,学生有着对于大学生活的强烈好奇心,他们渴望融入集体,渴望为集体贡献出力。新上任的班委会和团支委在此时要抓住良机,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在做好基本工作的同时,组织形式多样的、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一个人对一个集体有多大的感情,就在于他对这个集体花了多少心思。班委会在组织开展活动之时要广泛带动班级普通同学一起加入到班级建设的热潮中去,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度,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在这个适应期间,辅导员特别需要加强对团支部班委会的工作指导。

大一大二时间里,团支部和班委会应组织共同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明确班级奋斗目标,使班级规范成为同学们共同遵守的准则,各项活动按照班级建设目标有效地实施。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工作也是学生的最重要的任务,学风建设是班级建设的重点,良好的学风氛围与班级的凝聚力相辅相成。学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班委会和团支委需要多组织学风建设相关活动,平时加强对同学们的提醒督促,表彰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此外,建立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还要求团支部和班委会需要明确各自职能分工。

随着大三大四时期班级中党员人数的增多,建立党支部,实行“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模式的条件已经成熟。党支部要完成支部党员信息整理、党费收缴、党员发展材料整理等一些党的事务性工作,还要积极参与到党团和班级的活动组织策划安排工作中去,发挥党建带团建和党的宣传教育职能。

2.建立班级制度,明确党团班职责,辅导员加强引导

要实行“三位一体”协同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团班三者协同工作作用,就必须建立健全班级制度规范,确定班级发展目标,规范班级成员的行为。规章制度还应明确党团班三者的具体职责,使他们各司其职,协同工作。首先,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会要共同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规范班委会工作和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班级生活。学生干部还需明确自身具体职能,努力探索和发挥自身作用,做到党组织、团支部和班委会三者之间权责明确、分工合理、配合协调。

党支部在班级当中应该起到核心作用,联合团支部做好班级同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改变以往在班级中只有以团支部为主的单一组织体系,形成党支部和团支部共同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双重力量,达到更佳的效果。团支部是班级中的群众组织,主要负责对班级中的团员进行教育管理,做好新团员发展工作、开展团组织活动、向党组织推优以及完成上级团组织交办的任务等各项团务工作,是党组织的助手和后备军。班委会的班级日常管理和各项服务工作应以团支部、班委会为主,党支部提供理论指导和后勤支持。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会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与班团工作的关系,应明确各自职能,做到分而不离,做到分工不分家。

此外,还需辅导老师加强对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会的工作宏观调控指导。党支部、努力协调好学生党团班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三者各自应有的职能,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各组织的职能也是不能随意替代的,上级管理组织不能仅考虑到工作执行的方便而轻易更换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要充分认识到党团班作为三个不同的学生管理组织,担负的管理职能是不同的,三者任一职能的弱化都会影响到班集体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

3.建立例会制度、连接制度,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

“211”例会制度是指每月四次例会,其中两次例会由班委主持召开,而党支部书记和团支部书记各主持召开例会一次。建立例会制度,党支部和团支部通过例会加强管理、监督和服务班级工作的各项职能,积极管理班级各项事务,而且可以通过例会这个平台,可以加强党团班三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协同工作。

[1]李小琼.高校班级“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提升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02:61-63.

[2]徐阳.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小组)、班委会、团支部三位一体的班级建设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3]王超.党支部(党小组)、团支部、班委会“三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3.

[4]陆新,王剑,张永红等.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三位一体"班级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08,(21):163-165.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本课题是广东工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定量型大学生党员考核体系的不合格党员认定与教育处置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52161015,项目名称:16ZS0027)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协同工作党团班委会
喜报!我厅获省直机关青年党团知识竞赛优秀奖
新形势下党团与班级建设创新研究
党团带队办好红领巾学校
欧洲议会左翼党团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电子版委会表
“工匠精神”指引下的中职院校班级团支部和 班委会一体化问题及策略研究
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四策略
建设优秀班级委员会,提升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EVA业绩评价模式下业财融合协同工作模式对企业价值管理的重要性
地理信息系统与勘探开发协同工作平台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