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基础上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型构建

2016-12-02邢李红张国印罗慧敏

湖南包装 2016年3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应用型课程体系

邢李红 张国印 罗慧敏

(唐山学院时尚设计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校企合作基础上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型构建

邢李红 张国印 罗慧敏

(唐山学院时尚设计系,河北 唐山 063000)

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进程、教学保障与学生评价体系,以及教学组织与方法4个方面,阐述了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人才培养模型的构建。在该模型下,以“满足企业对人的需求,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为人才培养目标,首先重视顶层设计,其次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其后让“企业角色”深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优势,才能真正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型;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纲要要求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双向交流,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唐山学院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就是在“校企合作”基础上成立的一个特色专业,该专业为原河北科技大学唐山分院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2012年开始招生。几年来,课题组以此专业为试点进行了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特色明显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拟就校企合作基础上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与探讨。

1 人才培养目标模型

在“校企合作”制定培养目标概念基础上,从用人单位角度来说,其主要原则应是“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满足企业对人的需求”。

就这一原则,课题组在专业建设之初即在“国内珠宝首饰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唐山及周边区域珠宝首饰企业人才现状及需求”,“河北省珠宝首饰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并与合作企业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与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培养目标(模型如图1)。

在培养目标制定过程中,课题组同时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1)从行业发展需求的高度考虑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目标应该兼顾行业的普遍需求与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2)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度考虑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目标应该兼顾区域发展的普遍需求与企业的特殊需求。

(3)从人的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动态性的角度考虑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目标在突出核心能力的同时,要兼顾学生的专业拓展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

(4)将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作为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1]。

由图1的人才培养模型可以看出,培养目标要兼顾以上几点,其理想状态在“聚焦明确”的基础上,呈现出“点面结合、主次有序”的特征。

图1 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层级图示

图2 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进程图示

2 课程体系与教学进程模型

参照“成果导向教育”理念[2],课题组以培养目标为起点,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优势,反向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模型如图2)。课程体系与教学进程模型阐述如下。

第一、课程体系整体导向紧扣人才培养目标,把培养目标分解为职业能力结构,根据职业能力结构来构建课程体系[3]。每一个课程都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必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同时,课程体系与目标岗位能力结构有一种清晰的“映射”关系。

第二、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建立在学科体系基础上的课程设置,构建出以“技术应用”为基础的“项目引领型的”课程体系。其主要做法是“解构”与“重构”,具体来说就是:将传统学科课程分解为“知识点”和“能力点”,根据实际岗位“知识”和“能力”应用结构按照项目的形式进行“重构”(如图3)。这种“解构”与“重构”更符合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本质特征,也更符合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第三、根据“校企合作”精神,企业方面的广泛参与项目课程的组织[3],根据参与程度的不同,分为“校企联合开发项目”、“引进企业任务项目”、“企业顶岗实习项目”三种,由浅入深,有序展开。

(2)选择偏好模型,该模型加入了词的选择偏好信息,不再穷举所有连接再根据约束进行剪裁,而是限制模型为每个词只选择一个父结点。

第四、课程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课程设置在时间轴上体现出的明显的“承接递进”关系:由“人文理论”到“实践应用”的承接递进关系;由“单元能力训练”到“综合能力应用训练”的承接递进关系;由“简单项目训练”到“复杂项目训练”的承接递进关系;由“学校学习”到“岗位学习”的承接递进关系,等等。在“校企合作”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学”、“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三个阶段,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平稳过渡”。

图3 设计基础课程从学科体系到项目任务体系的解构与重构图示

图4《首饰生产工艺项目》课程评价图示

第五、课程体系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兼顾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相统一。从专业基础项目课程做铺垫,在专业核心项目课程展开,到毕业设计项目达到学习的高潮,通过顶岗实习实现学生发展的差异化与个性化发展,过程同时通过选修课实现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从而整体体现了培养目标的“聚焦明确”基础上的“点面结合”和“主次有序”。

3 教学保障与学习评价体系模型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作为专业建设与教学的最高业务指导机构。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专家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共同组成,并聘请企业方面人员担任主任。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为专业建设提供市场需求预测、人才需求信息和技术发展信息。

(2)负责“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制定。

(3)对教学(尤其是集中实训项目)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业务指导。

(4)按照企业“应用型”岗位人才的需求标准,负责专业核心课程的学生学习成果的“终极”评价工作。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业务指导工作是现有教学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形成了“学校”与“企业”两个体系、两套标准“双管齐下”的质量保障体系。

在“学习评价体系”(模型如图4)的构建过程中,强调了学习评价的“应用性”和“开放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学习评价标准是在研究职业“岗位工作标准”的基础上形成的,与之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

(2)按照“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学习评价标准充分考虑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采用多元和梯次的评价标准,评价强调达成学习成果的内涵和个人的学习进步,不强调学生之间的比较。

(3)在考虑学习结果评价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专业核心课程都有“职业道德”内容的教学和考核。

(4)评价坚持“学生自我评价”、“小组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和“项目小组(或专业指导委员会)总结评价”相结合。

(5)评价主体中,企业专家占据重要的位置。

4 教学组织与方法模型

课题组在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瞄准课程与岗位工作的对应关系,遵循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对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改革。

(1)对目标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并加以提炼,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流程(如图5)。例如图5中,《首饰生产工艺项目》教学流程与企业首饰生产工艺流程相比,虽然根据教学需要做了整合与修改,但仍然有着比较清晰的对应关系。

(2)以实践教学为主体,以实验实训室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把专业“知识准备”与专业“理论提高”放在实践教学之中,作为实践教学的配合环节(模型如图6)。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项目完成的“成就感”的营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引领下学习、工作的条理性与协作性。

(3)在专业课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养成。

(4)打破传统的“一门课程”“一位教师”的彼此孤立的关系,根据项目课程形式,多名教师配合组成“项目小组”形式的“教学团队”,根据教学目标导向,统一组织教学内容,统一安排教学进程,统一备课、统一教学评价(如图5)。课堂上每一位教师都应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在整体课程任务目标中的位置与作用,课堂上每一位教师都应明确自己的教学内容与团队中其他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学团队”中应该有一定比例的来自企业一线的技师和专家。

图5 《首饰生产工艺项目》教学流程与生产流程对比图示

图6《首饰制作工艺项目》项目任务设计与目标达成模型图示

5 总结

首先,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必须重视“顶层设计”的关键作用[4],不能“学校”“企业”各自为政,不能“目标”与“路线”相互脱节。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导向”关系:社会、行业需求是培养目标的导向;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组织的导向;体系内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是各种教学保障与教学设计的导向。

其次,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到一个更高、更重要的位置,才能诠释“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的完整内涵[5]。职业的素养与职业道德不是孤立的价值观与道德规范,而是融入具体的工作实践中的血液与灵魂。职业道德教育是专业课程,不是单纯的思想道德课程,职业道德教育是专业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思想道德教师的责任,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放到专业课程之中,职业道德素质应该是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在人才培养中,要让“企业角色”深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优势,给企业以应有的“地位”,才能真正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 龚宏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分析与途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1(5):85-87.

[2]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33-38.

[3] 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66-70.

[4] 张国印、罗慧敏. 基于校企合作的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证分析[J].艺术品鉴,2016(6):306-307.

[5] 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中国工程教育研究,2014(2):70-74.

2012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编号:2012GJJG304)

邢李红(1960-),女,唐山学院时尚设计系教授E-mail:373728569@qq.com

2016-07-21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应用型课程体系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