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学制直博生的学业压力、自我效能与学业坚持

2016-12-02王昕红李文慧张俊峰何茂刚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制博士生学业

王昕红 李文慧 张俊峰 何茂刚

DOI:10.16750/j.adge.2016.10.012

长学制直博生的学业压力、自我效能与学业坚持

王昕红 李文慧 张俊峰 何茂刚

通过调查问卷方法对西部某“985”高校长学制直博生进行研究,获得562份有效数据。结果发现,长学制直博生的学业坚持意愿呈现分化的趋势,男生比女生的学业坚持倾向更强,一年级学生比二年级的学业坚持倾向更强,人文学科学生比其他学科的学生坚持性更强。非学术压力总分较高,来源于就业、经济、照顾家庭、婚恋、同学竞争、学校管理沟通等方面。非学术压力对长学制直博生的学业坚持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自我效能对学业坚持有正向显著影响,但自我效能对压力和学业坚持的影响模式没有调节作用。最后提出了改善长学制直博生学业坚持的对策建议。

学业坚持;长学制直博生;学术压力;非学术压力;研究生教育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长学制直博生培养以本科毕业为起点,以攻读博士学位为目标,这种培养方式以其学制短、与国际教育接轨而受到学校和学生的欢迎,但也由此引发了一些与普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培养制度的不同问题[1]。我国博士生培养的传统模式是硕博两阶段模式,后有为数不多的学生接受硕博连读培养方式。这些培养模式具有学生入学考试严格、培养过程中途退出比例低、毕业率高的特点。而长学制培养模式则发生了一些变化。一般而言,长学制研究生需要完成一年左右的课程学习且通过资格考试后方能进入攻博阶段。若不能通过资格考试,则可转为硕士生培养。而实际情况是,部分长学制学生由于学术能力不佳而未能通过资格考试,被转入硕士生阶段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在资格考试之前就主动申请退出长学制培养,在有些学科,申请退出学生的比例高达20%~30%。从实际看,长学制直博生多来自保研或考研成绩优异的本科毕业生,他们大多禀赋优异,心理品质良好。为何这些佼佼者进入了长学制却中途萌生退意?

已有研究发现,博士生无法完成学业而中途退出的现象在其他国家也普遍存在。在有些国家这一比例甚至高达40%~50%。这一数字背后是博士生就学体验不佳、教育满意度不高、难以胜任职业要求等一系列综合性问题[2]。在影响博士生去留问题的相关研究中,学术压力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预测变量。压力过大将会引起心理不适和行为问题,如焦虑、沮丧[3]、冒险及学术不端[4]、放弃学业[5]、有自杀意念甚至自杀[6,7]。还有研究发现,非学术性压力,如财政或经济压力、家庭及婚恋压力、学校管理与信息沟通压力等也对博士生去留具有重要影响[7-9]。

在压力的感知过程中,自我效能被许多研究发现与个体的压力评估和应对有关。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身具备达成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它对个体的行为方式、努力和持续程度有显著影响[10]。自我效能也常常在学术表现和学术坚持的关系中具有影响作用,如学术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学业坚持受到学术自我效能的促进,而学术能力较弱的学生不会受到自我效能的影响[11]。另一方面,自我效能可能为调节变量,对个体有效控制和应对压力发挥作用。在面临自我压力时,低自我效能的个体容易产生无力感,而高自我效能的个体相信自己能有效控制和应对压力,因此更少受到压力的威胁[12,13]。因此,学术压力可能通过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影响博士生的心理与行为[6]。基于上述研究,长学制博士生的学业压力、自我效能和学业坚持(退出)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模式,但目前这一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释。因此,本研究拟对长学制研究生的去留意愿进行考察,并进一步对学业压力、自我效能与学业坚持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机制。本研究可以为长学制研究生教育管理提供依据,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建议。

二、研究设计

1.调查和数据

本研究的样本来自西部某“985工程”高校的长学制博士生,该校从2013年开始招收长学制研究生。在校研究生院支持下,课题组采取整群抽样方式,对全体一、二年级长学制直博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701份问卷,回收问卷611份,其中有效问卷562份,回收率80.2%。其中工学375人(66.7%)、理学68人(12.1%),管理学62人(11.0%),财经类研究生46人(8.2%),人文学科研究生11人(2.0%);女生175人(31.1%),男生387人(68.9%);一年级研究生279人(49.6%)、二年级研究生283人(50.4%)。

2.测量工具

(1)学业坚持。分类变量。由于实际的学业坚持行为难以直接测量,为了简化问题,本研究参考了Cech等学者的研究[14],引入了学业坚持倾向的概念,通过问 “您是否打算在长学制坚持下去并获得博士学位?”以“1=是,0=否”进行测量。

(2)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采用王才康、胡中锋和刘勇修订的中文版一般效能感问卷[15],共10个题目。

(3)学业压力。本研究的学业压力包括学术压力、非学术压力。学术压力的测量参考了尤芳华和陈志霞编制的《博士生学术压力问卷》,该问卷包括学术表现压力、导师投入压力和论文不确定性压力三个维度共11个题项,5点计分[6]。考虑到该问卷主要适用于普通博士生测量(普博生),我们针对长学制直博生新设计了3个题项(“不确定能否达到转博时的课程学分要求”,“不确定自己能否达到博士资格考试的笔试要求”,“不确定自己能否达到博士资格考试的面试要求”),以李克特5点量表对“长学制资格考试不确定压力”进行测量。该分量表在总样本中Alpha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90。测试时要求被试根据过去6个月中的实际情况对每个项目进行应答。本研究数据中学术压力四因子模型的拟合指标为CMIN/DF=2.735,IFI=0.975,TLI=0.965,RMSEA= 0.056,表示假设因果模型图可以被接受。对于非学术压力,分别用6个题目对长学制直博生就业压力、经济压力、照顾家庭压力、婚恋压力、与毕业同学竞争压力、学校管理沟通压力进行测量。该分量表在总样本中Alpha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84。

三、研究结果

1.长学制直博生的学业坚持状况

表1呈现了长学制直博生未来是否愿意继续留在长学制中攻读博士学位的意愿。在回收的611份问卷中,有397名同学的回答是肯定的,即愿意留在长学制,占65.0%。有187名同学表示将考虑离开长学制,占30.6%,另有27人(4.4%)没有回答。这说明长学制直博生在学业坚持方面的意愿分化是比较大的。

表1 长学制直博生未来希望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意愿

方差分析表明学业坚持意愿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学科差异。男生的学业坚持率显著高于女生(t=2.072,P<0.05)。二年级长学制直博生的学业坚持意愿显著低于一年级学生(t=-2.270,P<0.05)。在工科、理科、管理、财经、人文五个学科大类中,长学制直博生的学业坚持意向存在显著学科差异,F值为18.721(P<0.000)。坚持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人文(90.0%)、工学(73.2.%)、管理(52.9%)、理学(28.3%)和财经(19.2%)。人文学科最高,财经学科最低。

2.长学制直博生的学业压力、自我效能状况

表2分析了长学制直博生的学术压力和自我效能状况。可以看出,学术压力总分平均值得分为2.86,处于中等水平,与已有研究中的普博生的研究数据相近[16]。非学术压力总分均值得分为3.25,处于中等偏高水平。自我效能均值得分为2.53,处于一般水平,与一般普博生的数据也比较接近[6]。

表2 长学制直博生的学业压力、自我效能总体分析(N=562)

表3 不同学科类别长学制直博生的学业压力、自我效能比较(N=562)

表3分析了不同学科的长学制直博生承受的压力状况、自我效能状况。从学术压力总分来看,财经类长学制直博生承受的学术压力最大,人文类学生最小。t检验表明学术压力总分无显著性别差异和学科差异(P>0.05),但存在显著年级差异(P<0.05),即二年级长学制直博生的学术压力显著高于一年级长学制直博生。从非学术压力总分来看,理学和财经类长学制直博生承受的非学术压力最大,人文类学生最小。t检验表明非学术压力总分无显著性别差异、年级差异(P>0.05),但存在显著学科差异(P<0.05)。从压力分类看,除人文学科外,其他四个学科类别(工、理、管、财经)的学生非学术压力的总分均高于学术压力总分。从压力各分维度看,虽然不同学科类别的长学制直博生感受的压力强度有所不同,但其感受的压力源却非常相似,在学术压力方面多受到学术表现和论文及毕业压力的困扰,在非学术压力中既受到与已毕业同学的竞争压力困扰,也受到就业、婚恋、经济等多种因素困扰。

从自我效能得分看,人文、财经、管理、工学四个学科类别的长学制博士生的得分略高 (高于2.50),而理学学科的博士生得分略低(低于2.50),但总体而言自我效能得分不高,且不存在显著学科差异,F值为1.173(P>0.05)。t检验表明自我效能也不存在年级差异(P>0.05),但存在显著性别差异(t=0.125,P<0.05),女生得分(M=2.46)显著地低于男生(M= 2.57)。

3.影响长学制直博生学业坚持的因素回归分析

以学业坚持为因变量构建4个模型,其中模型1、2、3是以学术压力、非学术压力、自我效能分别作为自变量,性别、年级、学科为控制变量进行逻辑回归;模型4是同时加入学术压力、非学术压力、自我效能三个模块为自变量,以性别、年级、学科为控制变量进行逻辑回归。结果见表4。

从表4可见,年级、学科对长学制直博生的学业坚持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性别对学生学业坚持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其中,二年级学生的学业坚持意愿要显著低于一年级学生,财经类长学制学生的学业坚持意愿显著地低于人文社科类学生,理学类学生的坚持意愿达到了临界值;工学、管理类长学制学生的学业坚持意愿与人文社科类研究生没有显著区别。

模型1显示,学术压力对长学制直博生的学业坚持具有显著负向影响(-0.098,P<0.000),是预测学生是否坚持的重要变量,学术压力越大,长学制直博生坚持学业的可能性越低。

模型2显示,非学术压力对长学制直博生的学业坚持具有显著负向影响(-0.007,P<0.001),这是预测学生是否坚持的重要变量,非学术压力越大,长学制直博生坚持学业的可能性越低。

表4 影响长学制直博生学业坚持的因素回归分析

模型3显示,自我效能对学业坚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0.415,P<0.05),也能预测长学制直博生的学业坚持,自我效能得分越高,长学制学生在长学制坚持下去的可能性越大。

模型4显示,在学术压力、非学术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学术压力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学生的学业坚持(-0.96,P<0.000),但非学术压力则不能预测学生的学业坚持(-0.02,ns)。自我效能也不能预测学生的学业坚持(-0.13,ns)。进一步运用逐步加入三个变量的回归方法,证明自我效能对学术压力、非学术压力影响学业坚持的关系模式没有调节作用。

四、结论和建议

本研究的目标是以长学制直博生为对象,探索长学制直博生的学业坚持状况以及学业压力、自我效能对学业坚持的影响。本研究获得了以下结论:

1.长学制直博生的学业坚持意向呈现分化趋势

在611名被调查的学生中,65.0%的学生倾向于在长学制中坚持下去并获得学位,30.6%的学生倾向于退出长学制,4.4%的学生没有回答。这一发现表明,长学制直博生退出学业的问题已经成为长学制研究生管理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2.长学制中的男生坚持学业的比例显著高于女生

男生更倾向于坚持攻博并获得博士学位,而女生则更倾向于从博士学习阶段退出。为了探究其中的原因,本文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发现,女生的学术压力和非学术压力得分均高于男生,且男女生的学术压力在0.1的水平上呈现显著性 (t=-1.745,P=0.082<0.1)。但值得注意的是,女生的自我效能得分却显著低于男生(t=2.198,P=0.28<0.05)。对男女样本分组后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对男生组,当学术压力、非学业压力、自我效能三个变量共同作用时,只有学术压力变量可以预测男生的学业坚持;而对女生组,当学术压力、非学业压力、自我效能共同作用时,学术压力和自我效能两个变量都可以预测女生的学业坚持。因此我们推断,在女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的情景下,她们对通过长学制获得博士学位的信念和决心明显不如男生,这就导致了她们比男生更可能产生“退出”的心理。

3.二年级长学制直博生的学业坚持意向显著低于一年级学生

通过访谈发现,一年级同学进入长学制后,对未来的学习和科研多抱有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够读博士。二年级同学已完成课程学习,也参与了导师的科研训练,对学术的苦乐已有体验,对自己是否有能力继续读博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因此一部分人会选择留下,另一部分选择退出。

4.长学制直博生的学业坚持意向存在显著学科差异

在工程、理学、管理、财经、人文五个学科大类中,人文学科学生的学业坚持意向最高,财经类学生最低。学术压力可能是一个可以解释的原因。从学术压力总分看(见表3),人文类学生压力最小,财经类学生压力最大。从非学术压力总分看,也是人文类学生最小,财经类学生和理学学生最高。同时,学业满意度可能是另一个原因。本研究初步测量了长学制博士生的学业满意度,发现学业满意度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χ2=38.274,P<0.01),满意度从高到低的学科大类次序是:人文70.0%,工学35.3%,管理21.5%,财经20.5%,理学13.0%,但满意度与学业坚持的关系还需进一步验证。

5.学术压力是预测长学制学生专业坚持意向最重要的变量

学术压力越大,学生从所在的长学制博士学习阶段“逃离”的可能性就越大。总体而言,这种压力源包括学术表现压力、导师管理压力、资格考试压力、论文发表和毕业的压力。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是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当他们感知到来自学术领域的压力太大时,他们就可能放弃学业。对个体而言,正如Lovitts所言,到底哪种压力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则关乎个人的个性特征和特定经历,因人而异[9]。

6.非学术压力、自我效能对博士生学业坚持均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非学术压力、自我效能虽然有影响,但在学业压力的共同影响模式中,它们的影响作用是受到消解的。但不应忽视非学术压力对个体的困扰。自我效能对压力的调节作用是不显著的,这一发现与已有研究中对普博生的观察结论是不同的。但对性别分组而言,自我效能对女性的压力反应模式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应重视长学制直博生学业坚持的相关研究。博士生学业坚持和流失现象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的新现象。博士生的流失,既是国家高水平人力资源的损失,也是博士生个体发展的损失。应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博士生学业坚持(退出)的内在机理,为政策制订和管理改进提供依据。

第二,构建博士生压力应对支持体系。长学制直博生在攻博期间,不仅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课程、科研),也承受着多方面的非学术压力(婚姻、家庭、经济、就业、竞争、学校管理),因此不应忽视这些压力的单项和综合作用对博士生形成的挑战。应尽早建立博士生心理支持体系,教会他们应对压力的策略,引导他们在学会工作的同时懂得休闲和休息。目前导师在承担了大量的心理疏导工作,但学校、院系层面仍有很大空间可以开展工作。

第三,提高长学制博士生自我效能感。毋庸讳言,巨大的学业压力是博士生学习过程的伴随性产物,也是他们生活的常态,但如何看待这种压力,如何建立信心克服困难获得成功,却与博士生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知和行为控制紧密相关。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一生经历着不同的变化和挑战,自我效能感的性质和范围也在整个一生中经历着不断的变化。通过了解自我效能感的来源、自我效能感的控制过程,个体就可能找到自我效能的提升途径。因此,重视长学制直博生自我效能,特别是重视女性长学制直博生提升自我效能,是促进长学制直博生学业保持的关键所在。

(感谢西安交通大学2015年研究生教改课题“长学制研究生培养的管理创新”的资助)

[1]王昕红,何茂刚,张俊峰,等.长学制直博生培养的五个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2):6-9.

[2]BARNERS B J,RANDALL J.Doctoral student satisfaction: an examination of disciplinary,enrollment,and institutional differences[J].High Education,2012(53):47-75.

[3]MECHANIC D.Students under stress:a study in the social psychologyofadaptation[M].NewYork:FreePressofGlencoe,1962.

[4]张永军,廖建桥,赵君.科研压力对博士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13(4):99-107.

[5]HAMBRICK D,FINKELSTEIN S,MOONEY A.Executive job demands:new insights for explaining strategic decisions andleaderbehaviors[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005,30(3):472-491.

[6]尤芳华,陈志霞.学术压力、自我效能和乐观对博士生自杀意念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5):662-665.

[7]段鑫星.博士生为何轻生?——博士生压力及应对策略研究[J].青年研究,2007(4):27-33.

[8]GOLDE C M.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Student descriptions of the doctoral attrition process[J].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2000,23(4):199-228.

[9]LOVITTS B E.Leaving the ivory tower: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departure from doctoral study[D].Lanham,MD:Rowman&Littlefield,2001.

[10]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2):191-215.

[11]MARRA R M,RODGERS K A,SHEN D,et al.Women engineering students and self-efficacy:a multi-year,multiinstitution study of women engineering student self-efficacy [J].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09,98(1):27-38.

[12]BANDURA A.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86:94-106.

[13]LAZARUS R,FOLKMAN S.Stress,appraisal,and coping[M]. New York:Springer,1984:1-21.

[14]CECH E,RUBINNEAU B,SILBEY S,et al.Professional role confidence and gendered persistence in engineering[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2011,76(5):641-666.

[15]LU L.Correlates of social support: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resources[J].Counseling Psychology Quarterly,1995,8(2):173-181.

[16]王元元,余嘉元,潘月强.博士生压力状况及其与人格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2(2):214-215.

(责任编辑 周玉清)

王昕红,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西安710049;李文慧,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西安710049;张俊峰,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七级职员,西安7100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性别社会化、工程文化、社会变迁对工程女性技术及发展机制的影响”(编号:71173168)

猜你喜欢

学制博士生学业
艰苦的学业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五行真经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
中国近代的学制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