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拉陵灶火中游地区水系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2016-12-02祁昌炜王佳音刘世宝李海宾

现代矿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均值岩体峰值

祁昌炜 王佳音 刘世宝 谈 艳 李海宾

(青海省地质调查局)



青海拉陵灶火中游地区水系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祁昌炜 王佳音 刘世宝 谈 艳 李海宾

(青海省地质调查局)

在分析青海拉陵灶火中游地区地质背景基础上,以区内主要出露的地质体为单元统计了各元素异常参数,结合地球化学图等基本图件所反映的信息以及区域异常查证成果,对水系沉积物元素在各地质单元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区元素丰度、富集离散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区Sb、Bi、Mo、W、Cu、Ni、Hg、Ag等区域背景值及离散特征值较大,局部富集趋势明显,该类元素在区内具备了优越的成矿地球化学前提。

地质背景 水系沉积物 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勘探

青海拉陵灶火中游地区位于东昆仑西段北坡,柴达木盆地南缘,大地构造单元属于秦祁昆造山系东昆仑弧盆系之北昆仑复合岩浆带[1],处于伯喀里克—香日德印支期金、铅、锌、铁、石墨成矿带和祁漫塔格—都兰华力西期铁、铅、锌、钴成矿带中。区内先后完成了1∶20万~1∶5万区域地球化学工作,形成了丰富的基础性资料,为找矿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分析上述地球化学成果的基础上,对区内水系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讨论,探讨元素富集规律,为区内进一步寻找多金属矿提供依据。

1 研究区地质背景

(1)地层。拉陵灶火地区出露有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Pt1j)、奥陶纪祁漫塔格群(OQ)、下石炭统小庙组(C1xm)和大干沟组(C1dg)、晚三叠世鄂拉山组(T3e)和第四纪沉积物。由于各地层单元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各不相同,反映在岩性组成上、所含生物组合、沉积环境及矿产的赋存均有差异。

(2)构造。研究区早期拉伸—沉降期以强烈的褶皱作用为主,形成了一系列紧密线状褶曲,表现为基底褶皱,断裂相对次之;中期挤压—抬升期以盖层褶皱为主,形成了一系列宽展型褶皱;晚期以强烈的陆内断块活动为主,形成了一系列规模不等的断陷,褶皱微弱。

(3)侵入岩。区内岩浆活动强,主体为晚加里东期(S-D)和华力西—印支期(P1-T3),并有少量侏罗纪花岗岩分布,呈规模不等的岩基、岩株状分布,明显具有空间上分带、时间上分阶段的特点。区内岩浆岩分为祁曼塔格北坡—夏日哈构造岩浆岩亚带和北昆仑构造岩浆岩亚带。各亚带中根据侵入岩的时空分布、岩石构造组合、岩石系列、岩石成因类型及大地构造环境等特点,进一步划分出了不同的构造岩浆岩段和岩石构造组合。

2 地球化学特征

2.1 地球化学景观

拉陵灶火中游地区地球化学景观属柴达木盆地荒漠区,柴南缘荒漠化草甸亚区,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区内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凉爽且短暂,多风少雨,风力强劲,常年干旱寒冷,区内植被极不发育,多形成荒漠土。

2.2 全区丰度特征

以区内水系沉积物中21种元素的含量均值作为各元素的丰度值,与全省、祁漫塔格地区丰度对比(表1)可知,区内Ba、Bi、Cd、Mo、Pb、Sn、W、Zn丰度相对偏高,Ba、Pb丰度远高于全省和祁漫塔格地区。

2.3 元素富集离散特征

区内各元素离散特征值统计(图1)表明:①Au、Cd含量变化幅度大、高强数据多、元素富集的可能性极大;②在强异常区出露有已知小型铁矿床及铜、铅、锌、铁矿点,锑极强异常与多金属矿床、矿化点有关;③Sb、As、Mo、Hg、Bi、Ni、W、Cu、Ag的含量变化幅度较大,高强数据多,元素富集的可能性极大,可形成较强的异常[2-3];④Cr、Sn、Co、V、Zn虽然含量幅度变化较大,但高强数据分布相对较少,形成异常的强度和成矿的可能性弱于前者;⑤Ti、Fe、Mn、Pb、Ba等高强数据较少,仅在局部有利地段作为伴生组分出现于异常或矿(化)体中。

表1 研究区与全省及祁漫塔格地区元素丰度值 (×10-6)

注:Au、Ag、Hg含量单位为(×10-9);Fe含量单位为%。

图1 水系沉积物测量Cv1与Cv1/Cv2的关系

2.4 全区地质体中元素分布特征

(1)晚三叠世鄂拉山组(T3e)。由一套陆相喷发火山岩组成,火山岩的岩石类型十分复杂,主要为一套火山碎屑岩夹熔岩的中—酸性岩石组合。地层中相对丰度较高的元素有Ba、Mo、Pb、Zn、Cd、W、Ag、Mn,其中,Ba、Mo、Pb、Zn、W含量均值分别为897.9×10-6、2.19×10-6、31.3×10-6、88.49×10-6、2.08×10-6。

(2)石炭世(C)。早石炭世(C1dg)地层由一套灰红色砾屑灰岩、砂屑灰岩和暗紫红色含砾砂岩夹细砾粉砂岩及薄层灰岩组成。地层中相对丰度较高的元素有As、Au、Bi、Sb、Sn、Ag、Cr、Mo、Ni、Zn,其中,Cd、W、As、Au、Bi、Sb、Sn含量均值分别为0.306×10-6、2.31×10-6,14.57×10-6、0.738×10-9、0.456×10-6、1.33×10-6、3.5×10-6。

(3)奥陶纪祁漫塔格群。为一套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并有海西期—印支期花岗岩侵入。地层中相对丰度较高的元素有As、Au、Cu、Sb、Ag、Co、Cr、Fe、Mn、Mo、Ni、V、Zn。其中,Cu含量峰值(144×10-6)见于该地层,上述元素含量均值分别为16.19×10-6、1.01×10-9、28.22×10-6、1.45×10-6、66.36×10-9,9.16×10-6、37.97×10-6、3.75×10-2、539.46×10-6、1.36×10-6、17.45×10-6、69.84×10-6、66.22×10-6。

(4)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Pt1j)。为一套泥砂质沉积碎屑岩-基性火山岩-碳酸盐岩建造,该地层多被后期花岗岩体所侵蚀,地层中相对丰度较高的元素有Pb、Ti、Ba、Bi、Sn,其中Pb含量均值(26.16×10-6)、Ti含量均值(2 856.06×10-6)位于区内各地层第二位。

2.5 岩浆侵入活动控矿作用

区内侵入岩分布较广,已知的金属矿化和矿化线索与侵入体内外接触带关系密切,多期次的中—酸性岩浆活动给该区带来了丰富的中—低温热液成矿元素及热液条件。岩浆的侵入活动对区内金属矿化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

(1)早侏罗世侵入岩。该时代岩体分布区域中相对丰度较高的元素有Ba、Mo、Zn,其中Ba含量均值(781.2×10-6)位居区内各岩体第二位。

(2)晚三叠世侵入岩。该时代岩体分布区域中相对丰度较高的元素有Bi、Sn、Pb,其中全区Sn含量峰值(50×10-6)见于该岩体分布区,另外,Bi含量均值(0.46×10-6)、Sn含量均值(4.51×10-6)位居区内各岩体第一位。

(3)中三叠世侵入岩。该岩体分布区域中相对丰度较高的元素有Ba、Bi、Hg,其中,全区Ba含量峰值(45.8×10-9)、Bi含量峰值(7.4×10-6)、Hg含量峰值(273×10-9)皆见于该岩体分布区。

(4)早二叠世侵入岩。该时代岩体分布区域中相对丰度较高的元素仅有Hg,Hg含量均值(27.8×10-9)位居区内各岩体第一位。

(5)晚泥盆世侵入岩。该时代岩体分布区域中相对丰度较高的元素有Co、Fe、Mn、V、Co、Cr、Fe、Mn、Ni、Ti、V、Zn。其中,全区Co含量峰值(41.8×10-6)、Fe含量峰值(10.59×10-2)、Mn含量峰值(1338×10-6)、V含量峰值(231×10-6)见于该岩体分布区,Co、Cr、Fe、Mn、Ni、Ti、V含量均值(分别为12.2×10-6、40.8×10-6、4.19×10-6、610.96×10-6、18.38×10-6、2877.28×10-6、75.83×10-6)位居区内各岩体第一位,Cu含量均值(25.25×10-6)则位居区内各岩体第二位。

3 结 语

结合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对青海拉陵灶火中游地区水系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Sb、Bi、Mo、W、Cu、Ni、Hg、Ag具备了优越的成矿地球化学前提,祁漫塔格群、碳酸盐岩地层是区内矿化较集中产出的区段,三叠世酸性岩体侵入于祁漫塔格群在矿化围岩的内外接触带是矽卡岩化多金属矿化产出的有利部位,早二叠世和晚三叠世侵入体与金水口岩群的内外接触带是矽卡岩化多金属矿化产出的有利部位。

[1] 罗志中.格尔木拉陵灶火中游钼多金属矿地质找矿特点[J].中国科技纵横,2015(5):164-165.

[2] 戴梅芳,王树林.青海格尔木拉陵灶火地区成矿背景及找矿远景分析[J].青海科技,20l1(4):11-15.

[3] 鲁海峰.青海格尔木拉陵灶火地区矿产分布规律及找矿远景区划分[J].中国矿业,2011(7):66-68.

2016-06-14)

祁昌炜(1986—),男,工程师,硕士,810001 青海省西宁市黄河路15号。

猜你喜欢

均值岩体峰值
“四单”联动打造适龄儿童队前教育峰值体验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层状岩石倾角对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
宽占空比峰值电流型准PWM/PFM混合控制
基于峰值反馈的电流型PFM控制方法
采动岩体渗流力学研究进展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关于广义Dedekind和与Kloosterman和的混合均值
基于断裂构造遥感影像特征对比分析的花山岩体与姑婆山岩体成因关联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