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王庙弄:曾经辉煌的玉器时代

2016-12-02韶言

现代苏州 2016年32期
关键词:公所妙手碧玉

记者 韶言

周王庙弄:曾经辉煌的玉器时代

记者韶言

阊门内专诸巷东向,有一条以庙得名的小巷,名叫周王庙弄,因弄内有座始建于南宋时期的周王庙而得名。

周王庙位于周王庙弄28号,又称周宣王庙,庙祀周宣灵王,为江南民间祭祀的司风雨神。在宋锐志恢复,抑郁以殁。据清顾震涛《吴门表隐》说:“宋淳祐元年,始封王爵,立庙于此。”

周王庙现建筑为清代重修,庙占地数千平方米,现存殿宇三进,原为玉器业行会公所所在地。院中有康熙三十一年(1692)古井一口。还有两只直径一米多的石香炉台,如今这里住有十来户居民。弄边还有一口古井,花岗岩石质,外方内圆形古井圈上刻有“周王庙济急会”的铭文,是古城区内十大名井之一。

据说,这里过去香火甚旺,来此祀神的多数是手工业者,以琢玉艺人居多。自宋元以来,苏州一直是全国玉器生产的重要产地。明代,苏州玉雕的技艺业已著名全国,“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嘉靖、万历年间,苏州出了个琢玉名师陆子冈,为文人徐渭、张岱等推重,被誉为“吴中绝技”。自此,苏州玉器行业制器技艺精湛,妙手辈出,世称“苏琢”,民间品玉弄器也形成风俗。

到了清代,乾隆帝有“相质制器施琢剖,专诸巷益出妙手”的赞语。周王庙附近的专诸巷成了苏州玉雕的中心,巷内集中了许多玉器作坊和能工巧匠。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苏州琢玉业在东起周王庙弄,西接专诸巷的石塔子巷内,借原来的宝珠庵之地,公建玉祖师庙,建苏州玉业公所。自此,苏州玉雕艺人每年来此祭祀祖师,然后再一起到周王庙去祭神。

最后一次庙会是1949年的农历九月十五日,前后共有三天,这是玉器行业的聚会,是一次民间习俗的展示。如今,在苏州博物馆珍藏的“碧玉蟾”,就是当时周王庙的镇庙之宝。碧玉蟾是一整块天然碧玉制作而成,重达25.5千克,长49厘米,宽28厘米,高13.8厘米。雕成一只三足蟾,又称“青花大将军”,业内俗称“三脚赖疙疤”,可谓良玉巧工集一身,价值连城。

如今的周王庙弄,没有了往昔的繁华迤逦,在时代的洪流中,日渐归于平常淡漠,曾经的辉煌被如今的市井寻常所取代。没有落寞,没有清冷,反倒是在十足的烟火气中生一股古街小巷的可爱生活之美。

猜你喜欢

公所妙手碧玉
清代江南行业公所公共性探究
碧玉蝶
红 火
诗意“碧玉”
“外洋会馆图记”之发现暨“十三行”正名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台纽约侨社要改挂五星红旗
碧玉清溪织彩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