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易手指蹼训练组合支具对烧伤后手指蹼粘连的效果①

2016-12-02吴红娟朱秀梅刘晓梅黄亚川张玉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年11期
关键词:支具外展瘢痕

吴红娟,朱秀梅,刘晓梅,黄亚川,张玉莲

简易手指蹼训练组合支具对烧伤后手指蹼粘连的效果①

吴红娟1a,朱秀梅1b,刘晓梅1a,黄亚川1a,张玉莲1c

目的 探讨应用简易手指蹼训练组合支具对烧伤后手指蹼粘连的效果。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4月,手深度烧伤后指蹼粘连患者33例(37手)分为实验组18例(21手)和对照组15例(16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简易手指蹼训练组合支具。治疗后随访6个月,测量各手指间角度。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手指间角度明显提高(t>3.060,P<0.01),且优于对照组(t>2.273,P<0.05)。结论 应用简易手指蹼训练组合支具可以提高患者功能训练依从性,改善手指蹼粘连患者手运动功能。

手指蹼粘连;瘢痕挛缩;手功能障碍;矫形器;康复

[本文著录格式] 吴红娟,朱秀梅,刘晓梅,等.简易手指蹼训练组合支具对烧伤后手指蹼粘连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1):1347-1349.

CITED AS:Wu HJ,Zhu XM,Liu XM,etal.Effectof expanding training orthosis on webbed-finger adhesion after burns[J].Zhongguo Kangfu Lilun Yu Shijian,2016,22(11):1347-1349.

手在烧伤中最容易受累[1]。深度烧伤后,早期处理不当或创面自然愈合,常会产生瘢痕与挛缩,引起指蹼粘连、虎口不能正常伸展等畸形与功能障碍[2]。手功能丧失意味着人体57%整体功能损害[3],随之带来社会地位和角色改变,容易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和不良情绪[4],甚至给患者生活带来毁灭性影响[5]。目前,解决瘢痕挛缩畸形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和功能锻炼,前者由于快速有效而受到极大关注。但术后若不进行功能锻炼,有可能使手功能退到术前状态,有些患者甚至失去治疗和改善功能的机会[6]。Jeffrey等指出,烧伤康复的最终目标就是重返社会,再就业[7]。烧伤康复治疗指南(2013版)提出,烧伤康复治疗的终极目标,是让患者实现良好的家庭和社会回归,通过康复治疗,使患者尽可能回归到伤前的生活状态[8]。本研究观察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简易指蹼扩张训练组合支具[9]对手功能的康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5月~2016年4月,选择深度烧伤后手指蹼因瘢痕挛缩而引起功能障碍的住院或门诊患者33例。

纳入标准:①年龄16~65岁;②不同原因导致双手或单手深Ⅱ度、Ⅲ度烧伤,创面愈合后手指蹼瘢痕挛缩畸形1~3个月;③手功能[10]“良”或“差”;④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并配合行手指间角度测量。

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智力缺陷等不能正确使用量角器进行手指间角度测量;②因各种原因不能长期坚持系统康复。

将符合标准患者按单、双号分为两组,单号入实验组,共18例21手,其中男性11例(单手9例,双手2例),女性7例(单手6例,双手1例);平均年龄(34.9±15.2)岁;烟花爆竹爆炸伤7例,热水泥烫伤4例,气罐爆炸伤2例,煤气瓦斯泄露爆炸伤3例,热油烫伤2例。双号入对照组,共15例16手,其中男性10例(单手9例,双手1例),女性5例(均为单手);平均年龄(39.0±16.9)岁;烟花爆竹爆炸伤5例,热水泥烫伤3例,气罐爆炸伤4例,煤气瓦斯泄露爆炸伤1例,热油烫伤2例。两组患者年龄(t=1.178,P= 0.242)、性别(χ2=0.109,P=0.741)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患者训练前用量角器测量各手指间角度,按照科室自拟手烧伤后康复训练方案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采取握拳、五指展开、双手十指交叉、指压法等方法进行训练。

实验组加用指蹼扩张训练组合支具进行训练。患者五指分开,手掌紧贴于支具底板上;根据手指间挛缩程度,调整楔形块的方向并固定;患者将手指主动沿楔形块插入、移出;然后,虎口紧贴圆锥体由上而下移动,循序渐进。每天3次,第1天每次10m in,第2天每次20min,第3天及以后每次30m in。

1.3 疗效评定

患者及家属经同一名培训护士讲解、培训、指导,掌握康复训练及测量方法后,用医院统一配发同规格量角器,每周测量各手指间角度1次[11]。分别于入院或门诊就诊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记录。取当天3次训练后测量的平均值,记录于科室统一制定的表格中。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各手指间初测角度,除拇指掌侧外展外,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各手指间角度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除中环指间外,各手指间角度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各手指间角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拇指掌侧外展角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拇指桡侧外展角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示中指间外展角比较(°)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中环指间外展角比较(°)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环小指间外展角比较(°)

3 讨论

拇指的内收、外展、屈伸及旋转、对掌功能与宽阔的虎口有关,若虎口因瘢痕挛缩,则拇指功能受限[12]。其他手指指间角变小同样影响其外展及内收功能。简易指蹼扩张训练支具利用楔形块及圆锥形立

柱,为患者提供循序渐进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本研究结果提示,应用训练支具可促使烧伤患者各手指间角度增大,使手关节尽快恢复功能。

烧伤患者的手被包扎于功能位,加之患者对病痛的恐惧,常将手保持在“舒适”的体位(爪形手姿势)[13]。长期处于固定姿势,会引起成纤维细胞增生,瘢痕形成并进行性挛缩[2],常遗留不同程度指蹼挛缩粘连畸形。宋烨等[14]及A ltun等[15]认为,瘢痕增生最旺盛时期为伤后3~5个月(相当于深度烧伤愈合后2~3 月)。我们还观察到,实验组手指间角度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对照组在治疗后3个月,各指间角度有不同程度下降,随后再上升,与瘢痕增生高峰期吻合;而应用支具可能减少瘢痕增生及挛缩畸形的发生,促进功能恢复。

烧伤后瘢痕增生速度在伤后6个月渐趋缓慢[14],软化恢复时间需0.5~1年,患者长期坚持康复训练的依从性较差。大部分出院患者手功能没达到最佳状态[16]。应用训练支具可以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17],缓解烧伤患者因长期佩戴静态支具导致自我形象紊乱[18-19]等负面情绪,使其能以乐观心态,持之以恒训练,尽快恢复功能,融入社会。

手的残疾等级评定参考标准中,依据各指尖至手掌平面距来评价[20],因测量技术难度较大,患者不易掌握,且误差较大。本研究通过回访时患者自行报告其测量的指间角进行评定。

手康复种类繁多。一些手康复支具要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循序渐进训练6~12个月,不断调整康复支具牵抗的力量,过程繁琐[21];或在不同治疗阶段分别制作不同支具保持手指最大伸展,支具不能动态调整指间距离[22]。本研究所用支具简单经济方便,可以按照专利设计图自行制作,方便患者持之以恒训练。

手功能评价方法很多[23]。本研究采用的指间外展角测量简单易行,但未见同类报道。

本研究评价指标单一,随访时间相对较短。未来将增加样本量,进行更精确的手功能评定,并增加随访时间。

志谢

本研究蒙我院数据中心孙杨博士指导,特表感谢!

[1]Kamolz LP,Kitzinger HB,Karle B,et al.The treatment of hand burns[J].Burns,2009,35(3):327-337.

[2]盛志勇,郭振荣.危重烧伤治疗与康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456-459.

[3]M cCauley RL.Reconstruction of the pediatric burned hand[J].Hand Clin,2009,25(4):543-550.

[4]Falder S,Browne A,Edgar D,etal.Core outcomes for adultburn survivors:a clinicaloverview[J].Burns,2009,35(5):618-641.

[5]杨宗城.烧伤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39-346.

[6]黄珍霞,许乐,李琳,等.手部烧伤患者运动功能临床康复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5):583-587.

[7]Jeffrey C,Sharon B,Colleen M.Employmentoutcomes after burn injury:A comparison of those burned atwork and those burned outside of work[J].JBurn Care Res,2011,32:294-301.

[8]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烧伤康复治疗指南(2013版)[J].中华烧伤杂志,2013,29(6):497-504.

[9]吴红娟,钟徳才,黄亚川,等.简易手指蹼训练组合支具: 201420155324.8[P].2014-04-01.

[10]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509-1514.

[11]于兑生.康复医学评价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48-52.

[12]盛志勇,郭振荣.危重烧伤治疗与康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459.

[13]祁俊,胡克苏,张云,等.大张自体中厚皮在手部深度烧伤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3,22(5):520-522.

[14]宋烨,岑瑛,许学文,等.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神经再生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6(6):797-799.

[15]A ltun V,Hakvoort TE,Zuijlen PPM,etal.Nerve out grow th and neuropeptide expression during the remodeling of human burn wound scars:a 7-month follow-up study of 22 patients[J].Burns,2001,27(7): 717-722.

[16]易南,王冰冰,朱雄翔,等.系列矫形支具在烧伤后手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2008,24(3):191-194.

[17]吴红娟,刘晓梅,朱秀梅,等.简易指蹼扩张训练组合支具的研制与临床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6,31(2):92-94.

[18]岳丽青,王晓燕,彭欢,等.手烧伤康复研究进展[J].医学临床研究, 2014,31(4):816-819.

[19]罗筱媛,杨晓姗.烧伤患者的社会心理康复策略[J].当代医学,2011, 23(17):124-125.

[20]南登昆,缪鸿石.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63.

[21]景福琴,刘凤云,薛继东,等.小儿手部深度烧伤功能性治疗的护理配合[J].中外医疗,2009,28(22):142.

[22]马雯,李秀丽,张英.综合康复护理对手掌侧烧伤植皮术后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2,34(14):2221-2222.

[23]黄珍霞,许乐,李琳,等.手部烧伤患者运动功能临床康复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5):583-587.

Effectof Expanding Training OrthosisonWebbed-Finger Adhesion after Burns

WU Hong-juan,ZHU Xiu-mei,LIU Xiao-mei,HUANG Ya-chuan,ZHANG Yu-lian
ShaanxiPeople'sHospital,Xi'an,Shaanxi710068,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expanding training orthosis on webbed-finger adhesion post burn.Methods From May,2014 to April,2016,37 hands of 33 patientswith webbed-finger adhesion postbur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21 hands from 18 patientswere asexperimentalgroup,16 hands from 15 patientswere as controlgroup.The controlgroup accepted routine care,while the experimentalgroup accepted the expanding training orthosis in addition.Theiranglesbetween the fingersweremeasured sixmonthsafter treatment.Results The angles between the fingers increas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reatment(t>3.060,P<0.01),and weremore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2.273,P<0.05).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expanding training orthosis can improve the compliance of the patientswithwebbed-fingeradhesion postburn,and promotehand function recovery.

webbed-fingersadhesion;scar contracture;hand dysfunction;orthosis;rehabilitation

10.3969/j.issn.1006-9771.2016.11.023

R644

A

1006-9771(2016)11-1347-03

2016-05-16

2016-08-22)

1.2013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专科护理基金项目(No.国卫办医函[2013]544号);2.陕西省人民医院首批院内护理科研项目(护理2013-06;护理2013-02)。

1.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a.护理部;b.烧伤整形医学美容外科;c.院办,陕西西安市710068。作者简介:吴红娟(1969-),女,汉族,陕西西安市人,主任护师,主要研究方向:护理管理、专科护理、康复护理、静脉治疗。E-mail:syywhj@126.com。

猜你喜欢

支具外展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下肢可调负重支具的应用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支具治疗进展*
肱骨外展动作中肩袖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外展项目的运营和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