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定决心要回来”
—— 专访旅日专家时卫国
2016-12-02吴星铎韩宇楠华晓军
文/吴星铎 韩宇楠 华晓军
“抱定决心要回来”
—— 专访旅日专家时卫国
文/吴星铎 韩宇楠 华晓军
时卫国近照
“福原爱是日本乒乓球运动员,她算是中日交流的一个民间大使。她中文很棒,带点儿东北口音,从小受教于中国,对中国有很深的感情,现在的男朋友也来自台湾,这次里约奥运会,她受到中国观众的广泛喜爱。这是一个可喜的状况,中日民间需要多交流。”里约奥运会刚刚结束,旅日专家时卫国在接受采访时,不忘聊聊福原爱的话题。
时卫国现任日本国立爱知教育大学教授、中国山东大学客座教授,旅日28年来,共完成专著、译著40余部,已出版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拥有两个论文博士学位,是日本翻译家协会会员、日中对比语言学会常务理事,获得过汉日对比语言学著作奖(卡西欧学术奖)和日本词汇研究基金奖(田岛毓堂奖),主要研究文学、文化、翻译、汉日语言对比等。
旅日多年的时卫国,一直没有忘记当年自己在山东大学读书时的恩师、文学翻译家金中先生的话,“生为山大学人,死为山大学魂。”将自己在文学、翻译方面的造诣报效祖国,是他多年夙愿。
“我有着强烈的民族情结和山大情怀,虽然身居海外,却时刻关注母校的蓬勃发展和灿烂成就,并期待母校再铸辉煌。”时卫国说。
“伴着冷冻鱼虾去日本”
上世纪80年代,刚刚走出中学校园的时卫国面临未知的将来,一片迷茫。你想象不到,这位日后从事文学翻译研究工作的时教授,当时在哪儿工作过:烤烟厂、木钻厂、洗衣粉厂……
有一天,他的中学同班同学考上了北京名校的消息传到时卫国的耳中,这深深刺激到他的神经。从此他利用工余时间,勤奋读书,跟随当时医学院一位老师学习日语。
“我一星期去找老师一次,老师没有教材,就给我当场写在纸上。当时还在洗衣粉厂工作,每天都学习。我上的是中班,从下午4点上到晚上12点。回来以后洗把脸,夜里脑子好用,就学四五个小时,头脑特别清楚,吃口饭睡觉,下午4点再去上班。”凭着这股韧劲,20岁那年,时卫国考入了山东大学。
在山东大学期间,好学的时卫国引起了金中先生的注意。“金中先生是翻译石川达三的著名翻译家,他书法好,外语会好几种,唱歌也好,是个全才。”时卫国回忆说。
金中先生对时卫国寄予厚望:“山大搞日语翻译,就咱们一老一少。”背负着恩师的期许,时卫国东渡日本,提高自己的日语造诣。
“当时在青岛捕捞的鱼虾,冷冻以后运到日本去。我们坐着那个集装箱船,伴着冷冻鱼虾,一起东渡日本。跟它们比起来,我们只是没有被冷冻而已。” 时卫国幽默地说。
经历了4天3夜,时卫国踏上了日本的国土,开启了留学生活。
“那是1988年,当时日本的经济比较发达,与当时的中国形成强烈的对比。”时卫国说,“既来之则安之,要扎下根去,完成学业,不负期许。”
对于刚到日本的时卫国,有两个棘手的问题要解决。第一是学费和生活费,第二是考学。大学的职工补贴已经不在,想要学习首先要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
“我做过很多工作,一开始是洗印胶卷,后来种树造园,再后来在结婚典礼上担任录像工作——这些技能都是靠后来自己学的。录像公司有20多个摄影职员,我后来做到了前4位。”时卫国说,“当时没有现在的数码技术,声画也不是同步的,边拍边剪,很容易出错误。很多大企业的老板孩子结婚就让我去录像,因为我不出错误。”这段工作经历增进了他对日本社会的了解。
“决意架起日汉语言之桥”
凭借对日语的长期积累,时卫国在第一年一举考入了当时享有盛名的东京都立大学。东京都立大学大师级人物众多,比如中国文学研究家、鲁迅研究权威竹内好,《红楼梦》研究权威、翻译家松枝茂夫,驰誉国际的方言地理学大师桥本万太郎,中国问题研究权威竹内实,日本方言学大师平山辉男等。学校文科水准凌驾于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之上。
在东京都立大学期间,他与导师小林贤次相识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小林贤次日后成为了日本日语学会会长。两人始终保持频繁联系直到小林贤次故去,他们的友谊也持续了一辈子。
“小林贤次先生特别信任我,因为在学术史上我们两个已经联系在一起了,有师承关系。他觉得他培养的所有日本弟子里没有一个像这个中国弟子这样玩命的。”时卫国笑称。
小林贤次逝世之后,夫人把小林贤次的很多论文资料搜集起来赠给了时卫国作纪念,时卫国感慨地说:“学术就是这样,有传承和师恩在里面。我自己也教书,也希望看到自己的学生发愤图强,延续自己的学术生命。子女是自己的生理生命的延长,弟子是学术生命的延长。”
截至目前,时卫国已经翻译了多部日本的文学作品,其中以立原正秋的最多,如《残雪》《春钟》《能剧世家》《狂花》等。
时卫国对立原正秋评价很高:“立原正秋在日本国内的地位,不是超一流的,但是绝对是第一流的。他当年跟村上春树一样,在日本国内引起轰动,知名度高,街谈巷议,是一个话题式的人物。”
立原正秋是日韩混血,在日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成为一流的作家。“当时我在日本的旧书店里邂逅了立原正秋的作品之后,就深深被他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流畅的文笔吸引,决意要架起日汉语言之桥,把他介绍给中国读者。”时卫国说。
“最后是博士,还是大臣?”
日本的博士学位分“课程博士”和“论文博士”两种,二者价值相差很大。
时卫国介绍说:“‘课程博士’一般在学业期满、学分够数的前提下,提交论文获得通过而取得,情况和中国的博士相同,通常授予有发展前途的青年学人。‘论文博士’则主要看重学术创新,论文不设提交年限,只看水准与质量,要求具有独创性和权威性,能标新立异或另辟蹊径,通常授予中年以上有一定成就的专家、学者。故申请者多为大学教授或资深副教授。”
“论文博士”一般需要十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取得。很多著名教授,都是在成为教授若干年之后,甚至到退休前才提交论文,取得学位。日本有句名言:最后是博士,还是大臣?——就是形容这种博士学位取得的难度。很多人都是在63岁退休之前才拿到博士学位,最大的“论文博士”是95岁才拿到,这个荣誉是终身的。
时卫国拥有两个“论文博士”学位。
时卫国的第一个论文博士——东京都立大学文学博士是经由全学科教授大会审议后全票通过的,时年39岁,成为第一个取得该学位的中国学人。而为他做了十年导师的日本语学会会长小林贤次先生,也仅仅比时卫国早一年拿到同校的论文博士学位,时年57岁。
之后时卫国应聘至爱知教育大学。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备课接触到很多中国的文献。虽然拿到了日语的论文博士,但在时卫国眼中,汉语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语言。汉语简练又表达清楚,日语拖泥带水,逐渐产生了取得汉语学位的想法。
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时卫国最终选择了以中国学见长的大东文化大学。时卫国笑说:“申请一递交,日本人炸了锅,第一他为什么要在咱们这里申请,第二他已经有一个了,还想干什么?”最后经该校研究生院讨论通过,并经校长批准,决定接受时卫国的学位申请。
时卫国以发表过的多篇论文为基础、经反复提炼并增添新内容,提交了语言文化学论文,由校内外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面向社会公开审查,终于获得了自己第二个论文博士学位——大东文化大学语言文学博士,时卫国用实际行动征服了严苛认真的日本学界。
(3)完善钻井液处理剂行业标准,制修订适应目前技术发展需要的标准,填补目前部分行业标准空白,从而推动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时卫国(中)1984年春天与同学在山东大学外语系楼前合影
时卫国(中排右四)与山东大学外文系82级日语班老师同学合影,摄于1985年
“去日本之初,就抱定决心要回来”
“我去日本之初,就抱定决心要回来,不会永久待在那里,我应该带着我所学的一切回去,为自己的国家服务,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我的夙愿。”当被问起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下定决心要返回山大时,时卫国坚定地答道。
山东大学创建于清光绪27年(公元1901年),初名山东大学堂, 一百多年来,这所百年名校历经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历史发展时期,迁徙分合、春华秋实,成为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发祥地。
采访中,时卫国谈到山东大学辉煌的历史,感到由衷的自豪,又为后来山东大学迁徙拆分感到惋惜。如今,山大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青岛、威海)八个校园的办学格局。尤其是青岛新校区,时卫国对之寄予厚望。
“山大重回青岛,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学术上,要充分利用青岛的环境,把它作为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山大在青岛需要苦心经营这个平台,面向全球招聘人才,因为文史哲学科还是留在济南,所以要寻找新的文科生长点,甚至让其发挥提升青岛城市文化品位的作用。”时卫国说。
在时卫国看来,自己归国效力的契机来到了。他期待回到母校的怀抱,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主持创办山东大学东方学研究所。
时卫国(前排右二)与日本爱知教育大学领导一起会见中国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研修团一行
“我希望创办东方学研究所”
“我希望回到母校山东大学,主持创办并主导山东大学东方学研究所。”时卫国说。山东大学的文科在历史上拥有着辉煌历史,某些领域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后来文科的式微,是不争的事实。
要扭转这一局面,时卫国认为自己责无旁贷,因此才萌生了在山东大学设立东方学研究所的想法。“当然,我也知道,知识的积累、思想的形成、文化的积淀、学问的探索及其体系的确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其过程艰辛而漫长,需要上下协作,苦心经营,才能修成正果。”时卫国表示。
谈到东方学研究所的体制设想,时卫国说:“东方学研究所可以虚体或实体形式存在,人员本着少而精、小而强的原则配备,逐年增加,总量限定在10人以内。研究人员可由本校相关院系教员或其他研究机构人员做兼职,也可延聘国内外相关高校或研究机构人员做兼职。校内兼职人员应为二级或二级以上教授。校外应聘者应为学界名人或学术上卓有成就者。”
那么东方学研究所的职责是什么呢?时卫国认为,研究所将以中外语言文学、文化研究为主体,每年举行数次学术研讨会,相关学术成果以论文集形式公诸于世,条件许可情况下,创办一本学术杂志,内容涉猎中外语言文学及相关领域。
东方学研究所设在青岛校区,大有好处。“一利于推动学术的全面发展及辐射,二利于推动沿海地区的文化建设与普及。山大青岛校区与青岛市是鱼水关系。东方学研究所的创立与存在,可以缓解青岛市对文化输入和文化共享的渴望,对该市的文明化进程发挥建设性的作用,进而使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得到提升。”时卫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