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第一位华人酋长的生意经
2016-12-01宋方灿
宋方灿
虽然对情形做了最坏准备,踏上尼日利亚拉各斯机场仍是感到震撼:还没过海关,就有一群来历不明的人在通道上——而不是到达大厅——大呼小叫地举着牌子接人。
在海关前排队的时候,记者看到了胡介国,在海关外挥手微笑。
这是胡介国和记者的第二次会面。第一次是5年前在重庆举办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期间,即将到非洲常驻的记者拜访了这位尼日利亚侨领。他是《西非统一商报》社社长,也是尼日利亚甚至整个非洲地区的第一位华人酋长。
这次记者要到尼日利亚出差,就提前拜码头一样礼貌性地跟他打了个招呼,没想到他爽快地主动提出要到机场去接记者。他说这里机场太乱,而且晚上不安全,要接才放心。
“我本来也有关系可以进去接你,但我要注意咱中国人的形象。那样不好。”见面握手时,这位68岁的华人大酋长略带歉意地解释。
“为富者当仁”
11月初的尼日利亚,秋夜里依然燥热。时近午夜,街上并不清冷。
黑人司机开车把我们送到了胡介国的金门大酒楼。这是一幢六层的酒楼,位于拉各斯的繁华地段。酒楼的一整层被用来当餐厅,装潢富丽堂皇。酒楼的地下一层被当成会展中心,其他楼层则是办公场所。“这里不能开宾馆。”胡介国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当年我买这个地产的时候,就和隔壁的南方太阳集团签了协定,不能做宾馆业务。”
胡介国与尼日利亚的不解之缘,要回溯到1978年。
那年他30岁,在上海当英语老师。一天,他收到了父亲从尼日利亚寄来的信。他的父亲从香港去尼日利亚经商,事业十年有成,身边需要帮手。
不过,到了尼日利亚后,他并没有子承父业经营纺织企业,而是对酒店管理产生了兴趣,在当地一家著名酒店打工积累经验,还去加拿大学习了酒店管理。经过打拼,他积累了大量财富,并在1997年建成了属于自己的金门大酒楼。如今,家族中的纺织业已好景不在,而他的这个酒楼却因为地处黄金地段和超前的设计而价值倍增。
此后,胡介国先后投资了饭店、建筑公司等,建成了以金门大酒店为龙头的综合性、多产业的金门集团。
为富者当仁,是胡介国多年来的人生信条,他想到了融入并回馈当地社会。当过老师的他,决定帮助拉各斯州发展教育。
他告诉记者,尼日利亚和中国有相似的地方,就是注重家庭和教育。“这里的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而且家庭观念很重,敬老,也重视孩子教育,喜欢读书。建学校刚好投其所好,急人所急。”
通过银行担保,他借给当地政府约2亿元人民币修建学校。当地利用这笔钱,建造了4所学校,总共可容纳近万名学生。这让将近一代当地学龄儿童提前享受到了教育服务。
胡介国坦言,这不是免费捐赠。每个月政府有了石油款项入账,会打到担保银行的账号里,银行会先扣款给他,剩下的才归政府。通过这种方式,他帮助当地发展了教育事业,自己也收回了资金。
为了表彰他的突出贡献,2001年,他被加封为酋长。这是一种终身荣誉。
胡介国认为,帮助建学校比捐钱、捐药更重要。“如果这些学校培养的学生知道学校是中国人盖的,感到中国人对他们是友好的,那么一代传一代,我们就把中国人和非洲人的友好种子撒播在他们心中了。”
“讲好自己的故事”
在办公室里,胡介国颇为自豪地向记者展示了他担任社长的《西非统一商报》。这是一份周报,印刷精美,制作用心。
胡介国介绍,这份报纸发行到超过一半的西非国家。西非有14个国家,其中7个是英语国家,6个是法语国家,还有一个葡萄牙语国家。所以,报纸以中文为主,也有英文和法文版面。
在他看来,在海外办媒体,除了要给华侨华人看,还要给当地民众看,以增进中国与当地民众的理解,增强民众之间的友谊。
胡介国很重视头版,要求精挑细选。如果尼日利亚踢进世界杯了,那报纸的头版头条就会是尼日利亚进军世界杯欢庆的场面。“我们重视他们的国球,他们会非常高兴,会改变对我们的看法。”
胡介国不时拿起一款国产手机接电话或回消息。他觉得,国产手机比苹果等品牌速度要快。“中国有好东西,但没有宣传好。所以媒体很重要,我们一定要讲好自己的故事。”
胡介国特别看重海外华文媒体对侨胞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他认为,有的中国航空公司在海外业务不好,飞机上有些侨胞光着膀子、行为荒唐是原因之一。
他毫不讳言自己的家业“下两代也吃不完”,但也无奈地表示,在海外办报纸是亏钱的,“亏得一塌糊涂”。
为了压缩成本,他和国内媒体进行供版和供稿合作,同时还引进当地一些有实力的华人企业或机构,合作办报。
把过剩产能转出来
尼日利亚很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因为在当地华人社区甚至全国的影响力,胡介国被时任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聘为中小企业顾问。
“我们关系很好,我私下叫他‘爸爸。”胡介国告诉记者。不过,在涉及中国利益的一些问题上,他经常据理力争。
“有一次奥巴桑乔叫我去,说:‘介国,告诉你的中国兄弟们,不要弄那些垃圾产品到我们这里。我说:‘爸爸,没有啊。我讲个故事给您听啊。英语里有句话,叫‘选汉堡还是选牛排。我在加拿大念大学时,我老爸给我钱了,我就吃牛排;不给我钱了,我就吃汉堡。”
他举例说,尼日利亚的南非连锁超市绍普莱特(shoprite),里面的东西有好有坏,有贵有贱,选择权在顾客手中。“同样的,这里的人到中国去,压价很低买质量很差的商品回来,回头却又怪我们产品质量差。”奥巴桑乔承认他说得有理。
胡介国经常帮助国内各省市来尼日利亚举办展会,进行产品展销。通过这种形式,中国一些企业在当地打开了市场,并发展到投资建厂。“如果是直接将成品运过来,那么税费和运费都高。有些企业把大型部件放在这里生产,就可以大大提高竞争力。”
胡介国还做可可豆出口生意。他的加工厂将当地的可可豆加工后再出口到中国。他说,这样既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又绕开了美金的汇率兑换风险。
他认为,中国那些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可以考虑转移到人力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的尼日利亚来。“现在国内一些产品没有销路,需要走出来,尤其是科技含量高的。”
他曾向尼日利亚总统建议,建立自贸区、减免税,以吸引企业进来。
目前,他开办了一家工厂,一年生产15万台空调,还生产冰箱、电视机和饮水机等家电。“这个国家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很强,如果看到东西是本国产的会很高兴。
“桥和船的问题”
与欧美发达国家甚至南非这种非洲国家相比,尼日利亚的侨胞对当地的认可度较低,很少有人选择融入当地,很多人把这里当做短期赚钱的地方,只是匆匆过客。
胡介国却认为,侨民们如果真正要做大做强,需要融入当地社会。他很注重和当地的交往。“每逢圣诞节等,我们会去发面包。这花不了多少钱,却能给我们树立很好的形象,也并不难做。有些国内来的大公司这方面做得很差,一些领导只注重个人仕途,不注意当地人的感情。”
胡介国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在非洲投资这么多,还是经常“被当地人欺负”?在他看来,发展中小企业,帮当地解决就业问题,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贫穷解决了,政治才能稳定,老百姓才能拥护你。”他说,“而中国最有能力帮助非洲解决发展的问题。”
不过,胡介国也有一个不愿意看到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他的公司基本不请从国内回来的尼日利亚人。他说,这些人多在广州等地生活过,有的人感到自己在中国一些地方不受欢迎,心怀不满,甚至会生出报复之心。
胡介国还特别提到一个现象:中国人不是很会管理当地工人,而印度人和白人管得比较好。“他们管理当地居民很细致,很有条理性,也不打不骂。相对而言,中国人容易骂人。”
胡介国经常喜欢引用“毛主席语录”,这次他引用的是 “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我有时候开会跟这些管理人员说,骂死他们都没有用。你们帮他们解决了桥和船的问题,他们自然会感激你。”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