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要相见,爱要有心

2016-12-01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43期
关键词:监护心理儿童

去年两会,导演冯小刚呼吁在中小学课本中应教授部分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如“亲爱”这两个字就非常有含义,“亲”的繁体是左边一个“亲”,右边一个“见”,组成了“亲”,“爱”在“爱”中加了一个“心”,这两字的含义是“亲要相见,爱要有心”。该提议引发一时热议。

然而“亲不见、爱无心”这样的社会现实却难以改变,尤其是中国的留守儿童感受至深。

最近,民政部公布全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是902万人。此前大家普遍接受的数字是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有6100万人。为何“锐减”5000多万?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一是近年来,各地就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在农村留守儿童定义方面有所区别。此前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是“父母一方外出务工、不满十八周岁”。这次,《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将农村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对于统计口径调整而导致的留守儿童数量“锐减”,人们还是质疑不断。当然,近年来社会各方还是做了不少工作,但留守儿童问题积重难返也是现实。去年贵州毕节留守儿童自杀事件曾引发全社会深刻检讨,包括随后质疑毕节市1.8亿元留守儿童救助资金去向不明问题,质疑背后反映出的诸多体制机制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

即便是902万留守儿童也是个大问题。怎么讲?

一是比例超高。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超过了半数。二是缺乏监护。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三是缺乏教育,农村学校由于条件所限,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厌学、逃学、辍学。四是缺乏抚慰,据西部某县的调查: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五是易受伤害,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但最大的问题还是留守儿童心理失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本该与城里的孩子一样,天真烂漫,父母爱护有加,但他们却不能。这无疑对他们成长投下巨大心理阴影,影响终生。即使按“父母一方外出务工”为标准,母亲包括父亲一方远离孩子,都会对孩子的人格塑造造成不良影响,不少留守儿童甚至不愿见父母,产生怨恨心理。

关爱留守儿童就是关爱国家未来。社会各界做了不少工作,包括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尽量住在学校;乡镇一级基层组织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户籍管理调整,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但要根本上解决问题,父母与孩子要“在一起”,谁也替代不了家长对孩子的陪伴。

如何“在一起”?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根本上要突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格局和户籍制等坚硬的屏障,而这些方面的改革已严重滞后于留守儿童现实的发展。不能听任地方各自为政的慢半拍式“调整”,而应从顶层设计上给予全盘考虑,因为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一国竞争力的所在。比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教育为大,城市户籍为次,不能因为户籍利益樊篱阻隔外来务工随行子女的教育大事,须知,这是国家未来的损失。

发展不能以一代留守儿童的未来为代价。外出务工者用劳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孩子却要当留守儿童,试想,等千万留守儿童长大成人,当他们明白社会是这样对待他们的,他们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

“亲要相见,爱要有心”,要让孩子们体味到中华传统文化这一最重要的内涵。

猜你喜欢

监护心理儿童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意定监护:安享晚年的一种途径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神奇的太阳
心理小测试
“六·一”——我们过年啦!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