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教师如何进行数学教学
2016-12-01葛彬
葛彬
摘 要:自国家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程从教学理念、内容到课程实施都有较大变化。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用积极的评价方式和合作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数学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教师角色
自国家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以新的课程要求、教材内容、新的评价体系出现在广大师生面前。此次教学改革从教学理念、内容到课程实施都有较大变化,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应转变观念,积极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数学素养,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下面就怎样做好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积极围绕学生主体进行,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和实际感受出发。怎样才是围绕学生主体教学呢?
1.联系生活,以人为本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是为生活服务的,而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什么样的问题决定什么样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要将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问题紧紧联系,更多地把课堂内容演化成一个实用、新颖、相对合理的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来创设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引发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从而找到数学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如,在学习函数时,关于出租车计价器计算车费与行驶里程的问题,以及快递包裹重量与邮费的问题等。通过更多的生活实际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激发产生的兴趣与思维的积极性,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各种感官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这样,学生成功的机会才会越大,也越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的过程和品尝成功的快乐,这样他们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2.合作学习,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本次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把时间还给学生。要充分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协作,分工明确,任务清晰,相互启发,各抒己见地梳理出知识脉络,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如,在学习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时,可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第一组同学负责利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学过的勾股定理证明sin2α+cos2α=1,sinα/cosα=tanα成立,第二组同学负责利用单位圆与三角函数线的相关知识证明基本关系式成立。第三组同学负责基本关系式的变形及衍生变化。第四组同学负责整理应用基本关系式解决的基本题型及其注意事项(如象限角对符号的影响)。通过这样分组协助式的学习,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控学习的节奏,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展现自我,课堂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样的课堂才会充实、高效,这样的课堂学生才会喜欢,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在教学中重视全体学生普遍认知能力的培养,同时又要关注有差异学生的发展,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同时既要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理解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又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养成和创造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1.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根据教学活动系统规划,对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计划的组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组织功能的提高和完善,要通过引导和激励,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自我组织程度
如,在学习指数函数的应用——关于房间单价上涨影响出租房间数量减少,但总房价却在上涨的函数关系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求学兴趣把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展开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方向,并在最后利用社会现象、生活常识和简单的推算分析出合理的解释。在辩论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方法,老师作为引导者要用数学知识给出学生满意的结果,或是在学习不等式关于用一条相同的绳子围成不同的图形,哪种图形面积大的问题时,可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测量、计算得出实际结果。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既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使课堂变得丰富起来,使学生印象深刻,教学效果自然会很好。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作为学习引导者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夯实基础,重视技能,提高认识,应用实际
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在教学中要强调对基本概念、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但应注意避免过于繁杂和技巧性过强的训练。如,函数、数形结合、算法等贯穿高中数学教学始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同时,要通过类比、联想、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等方式,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学习
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应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教给学生不仅“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学生才能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变为“我要学”。对学生个体而言,由于自身文化底蕴、学习习惯、思维或者行动方式的不同并没有固定的学习模式和方法,只要用心去体会、去探索,就会找到一种既愉悦学生的心情又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互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数学特点,积极探索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一些如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尝试。
4.积极的评价方式
在本次课改中要想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赏识可以点亮学生心灵的火花,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从而完善自己、超越自己。赏识学生,就要把赞美的语言无私地送给每位学生;赏识学生,就要以真诚的目光发现他们哪怕一处细微的优点。在学生有错时,不应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的求知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忠信,郑毓信.数学方法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06.
[2]郑君文,张恩华.数学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03.
[3]孙杰远.中学数学教育学导引[M].广西师大出版社,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