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古文章意为高
——向高分作文学“立意”

2016-12-01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唐惠忠

青苹果 2016年8期
关键词:立意母语文章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唐惠忠

千古文章意为高
——向高分作文学“立意”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唐惠忠

一篇文章的内容是由立意和选材决定的。其中,立意是内容的核心、灵魂,起主导作用,选材、定体、安排结构等都要受立意的指导和制约。

一、立意是文章成功的前提

要使文思畅通,关键在于立意。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作文之初,头脑里往往是混沌的,想来想去,总觉得“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难下一字;有时似乎想出了一点眉目,可刚写了一段话,又觉得写不下去。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作文的“意”未立,或虽立而不甚明朗。一旦文“意”已明,文思也就跟着流畅起来,有时甚至妙绪泉涌。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立意之于文思,正是这样:立意越明朗、越精细,文思就越顺畅。这是作文成功的基本保证。

二、作文立意的基本要求

作文立意有哪些要求呢?综观优秀之作,最基本的是两点:

一是贵在创新。作文里所需要的“新”,是那些既符合时代精神又闪耀着个性色彩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对周围事物独特的见解和体会,它们小得如同一滴水,却能照得见太阳。“新”,又是发人之所未发。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为人们所熟视无睹的事物,也会有一些习非成是的观念,这些都是未被开发的题材,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发现后再经过深思熟虑,把自己的看法写出来,必有新意。立意上能创新,全在于思维活跃,这就要求我们多读多看多思考。多读多看才能视野广阔,多思考才能辨析事理,有所发现。此外,我们还要善于联想和想象,因为联想和想象常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

二是情意并重。思想和感情常常是同时发生的。我们观察事物时,往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写作文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歌颂新事物,揭露旧事物,赞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怎么能不带着强烈的感情呢?情,可以使我们的意变得更加鲜明夺目,更有说服力。我们读过的许多好文章,不管它们属于哪种体裁,也不管具体内容是什么,无一不写得情深意浓。任何一篇文章里的情,其实是在立意的过程中就已酝酿好了的。

三、例说立意求高远

临场写作时,很多同学在把握题意后,往往会产生一种求稳的心理,即顺着题意很“自然”地进入到某一惯常的思路中,于是,考场上出现了很多立意肤浅的平庸之作。而那些精品作文,则能用一种更加高远的立意使文章主旨得到深化与发展,从而占据了思想上的制高点。具体说来,作文立意求高远,应注意如下三点:

(一)培养公民意识

当代文化学者张修林指出:现代公民意识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至少包括:(1)维护、争取自身的自由和权利的强烈意识;(2)对社会中其他每一个个体、其他群体的自由和权利的关注、尊重和维护;(3)对公共社会的自觉监督,强调、认同、信仰社会公正、社会正义;(4)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公共责任的主动担当;(5)追求真相、真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力达成这种能力;(6)正视历史、关注未来,自觉的怀疑倾向和批判精神;(7)努力强调、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8)重视、融入、达成良好的社会合作关系;(9)高度的道德内省,言行一致。

高中生作文中体现“公民意识”,一般应突出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相关范例如2015年山东卷满分作文《探究:路漫漫而仍求索》。此文作者以极其清醒的头脑、缜密的思维、平实有味的语言,表达了对作文材料的理解,在题目中就旗帜鲜明地亮出了核心观点——探究:路漫漫而仍求索。行文则在对比中展现出了严谨的论证思路,先是展现孩子与父亲言行的对比,充分肯定了孩子的探究与实践精神;再是拿先人、伟人乐于探索实践的故事与我们在成长中逐渐失去探索精神的经历进行对比,指出孩子积极探索思维与行为的难能可贵;又举出外国教育与国内教育的对比,深度揭示国内素质教育滞后的历史原因和传统根由;最后水到渠成,回到“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开拓创新”的主旨上来,并以《离骚》的名句结束全篇,结尾铿锵有力。请看作者的阐释:

探究是勇于质疑、敢于实践的表现。孩子刨根问底,对事物勇于探索的精神是我们大力提倡的。这是孩子们具备创新意识的前提与基础。他们不会禁锢于先人的理论,而是会亲手去做。科学家们从小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故事,让我们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也让我们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

我们都在谈外国教育的优越之处。诚然,他们不拘一格、自由探索的精神的确要比如今中国大行其道的应试教育强一些。我们盛产金牌选手,却难产科学巨匠。教育对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应试教育当道的教育反射出如今社会功利、僵化的思想欲求。但是,时代在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在进步。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虽举步维艰,但也令人欣喜。国家层面开始高度重视实践探索,这可能是我国文化发展的转向标。

因此,我们应保护孩子们那些还未被僵化、束缚的纯真的心,刨根问底的精神。这不仅仅需要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更需要家长的关怀与指导。当我们的后代再问起丝瓜藤与肉豆须的区别时,我们应当带着他们亲自去看一看,手把手地教,帮助他们分辨出两者的不同,这是时代的责任。

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开拓创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文章论证势如破竹,鞭辟入里,语言凝练顺畅,在有所批判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建设性的论述,使行文富有辩证性;而该考生于铿锵有力的言论中彰显出的难得的胆与识,不得不让人由衷地赞而叹之。

(二)展示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主要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的高度珍视,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一个社会如果只有科技,没有人文,就会变得乏味,生活会缺乏品质,生命会丧失光彩。因此,作为当代中学生,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

考场上诚可谓高手如林,很多人都是很会写文章的,你要想“鹤立鸡群”,就得在境界上超过人家;要想有境界,必须具备比较高的思想修养与人文情怀,有一颗真诚的心。比如,2015年上海卷优秀作文《把枪口抬高一厘米》,作者先以纳粹通缉犯艾克曼对规则愚蠢而冷酷的恪守、一介县令李钟岳在规则之外对秋瑾的怜悯与愧疚,来阐释“软”与“硬”之间的复杂关系。在此基础上,作者情理兼备地写道:

规则是强大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但真正打动人心、触发人性中向善的力量的,却是那柔软的良知。若是丧失了对生命的敬畏,对异见的包容,愚蠢的固执和坚硬只会将自己送上歧途。

两德分裂的冷战时期,东德人想方设法越过柏林墙逃向西德。作为一名守卫藩篱的西德士兵,究竟是遵守“格杀勿论”的规则将逃亡者一枪毙命,还是听从良心的召唤放他们一条生路?如果深陷于坚硬和柔软的矛盾之中,那么,请把枪口抬高一厘米吧。

所谓“请把枪口抬高一厘米吧”,也即“听从良心的召唤”放逃亡者一条生路,也就是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对异见的包容”。这种情怀被作者在作文中轻轻揭示出来,引起了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具备时代慧眼

所谓“具备时代慧眼”,就是要从时代的需要出发,寻找现实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要敏锐地感知作文题的命制意图,并用心感受生活,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能深刻地认识生活。有了这样的慧眼,你就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就能高效率地对生活进行发掘,对生活的思考、理解就比别人更深刻,笔下文章才能有益于世道人心。如考场优秀作文《忧与爱(吟诵了十多年的母语诗词)》,关注的是“母语的明天令人忧心”。文中写道:

因为爱着方块字,我担忧着她的未来。

我想,她的未来,不应被郭敬明这类文化商人所掌控。曾经以为郭敬明的文字清新脱俗,曾经以为郭敬明的故事淡雅出世,可是,当看到“作家富豪榜”最上端的那个名字,我的心纠结到了一处。这还是那个崇敬文字的青年作家吗?不是,他的心早已为世俗所累。厚重的方块文字在印刷机一次次的打压之下,已然了无生机,成为那没有生命的商品了。

深切的哀悼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想,贪利的武夫最多不过摧毁一支军队,而牟利的文人消灭的却是亲爱的母语,那是民族的信仰和根!

所幸,在这样一个追名逐利的时代,还有那么几位文人懂得坚守,热爱母语,让汉语的光芒依旧灿烂。

……

为了名利而汲汲于外语的人啊,你是否能够领会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磅礴?是否能够体味“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烈?忽视母语而崇拜洋文,最终只会是邯郸学步。

这是一篇堪称惊警的议论性随笔,在全球化、商业化的裹挟下,母语汉字前途安在?作者从这一特定角度立论,激浊扬清,低吟浅叹,忧心忡忡,爱意拳拳,旗帜鲜明。文中无论抒情或评议,均要言不烦,一语中的,如“深切的哀悼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的沉重叹惋,“贪利的武夫最多不过摧毁一支军队,而牟利的文人消灭的却是亲爱的母语,那是民族的信仰和根”的深入揭批,无不引人“心有戚戚焉”。

猜你喜欢

立意母语文章
母语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母语
把握题意 求深求新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