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小说《离婚》中方言的功能与英译策略探析

2016-12-01黄勤

山东外语教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莱尔离婚译本

黄勤

(华中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鲁迅小说《离婚》中方言的功能与英译策略探析

黄勤

(华中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方言作为前景化的语言,在鲁迅小说《离婚》中起着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社会地位以及展示地域风情等重要功能。本文统计出该小说原文本中的主要绍兴方言共73条,将其划分为人名与称呼语、詈言、风俗和地方特有表达用语共4类。基于阿克西拉的有关文化专有项的11种翻译策略分类法,具体对比分析了王际真、杨宪益夫妇、莱尔和蓝诗玲所译的4个英译本采取的翻译策略,认为对于方言翻译策略的选择,要以最大限度地准确再现原文的前景化效果为前提。

《离婚》;方言;前景化;英译策略

1.0 引言

“方言”是指“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如汉语的粤方言、吴方言等”。(《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2014)就文学作品而言,作家为了营造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鲜明的个人语言风格等,常会使用方言这一特殊的语言变体,使得作品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在大力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今天,方言英译无疑是让外界了解中国地方文化和对外交流的必要途径之一。

鲁迅的短篇小说《离婚》写于1925年,同年11月23日刊登于北京《语丝》周刊第54期,后收录于其短篇小说集《彷徨》中。小说叙述江南水乡一个大胆泼辣,具有一定反抗精神的农村妇女爱姑,仅因为“丈夫不对,公婆不喜欢”而遭到了夫家遗弃。她曾挣扎与抗争,但最终屈从于封建势力的欺骗与威胁,以90元的代价同意离婚。《离婚》深刻揭示了农村妇女的反抗性和阶级局限性,抨击了迫害她们的封建统治阶级,引导人们去寻求真正的妇女解放之路。

为了表现小说的主题、各种人物的个性和绍兴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鲁迅在《离婚》中使用了大量绍兴方言,是被翻译最多的现代中国作家。包括《离婚》在内的鲁迅的34篇小说从20世纪中期就被陆续译成英语,获得了世界性声誉。鲁迅小说的译者是如何处理其作品中的方言,如何让说方言的中国“文化他者”在世界上发声,这些译者对于方言翻译有哪些异同点以及谁优谁劣,皆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已有少数几位学者(孟伟根,2003;汪宝荣、潘汉光,2007;胡六月,2012;肖韵、文军,2014)从原作思想的忠实再现、翻译规范、方言的功能和意符语境层次等不同角度对《离婚》中方言的几个英译本进行了探讨。本文拟基于现有研究,对原小说中的绍兴方言进行更细致梳理与分类,借助前景化理论阐述它们在原文本中的功能,对比代表不同时代的4个英译本对它们翻译的异同点,以期总结出较为切实可行的方言英译策略。

2.0 前景化视角下《离婚》中方言的功能

“前景化”(foregrounding)作为当前文体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来源于西方绘画概念。画家常把其作品的亮点展现在画面显著位置,以突出其创作意图或欲达到的艺术效果,此方法称为“前景化”,画面中其他内容则成为画的背景。布拉格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穆卡洛夫斯基(Mukarovsky)于20世纪30年代首次使用了文体学的“前景化”概念。他认为前景化就是“偏离”语言常规的语言行为(Mukarovsky,1964),主要强调文学作品中的变异。布拉格学派另一代表人物雅可布逊(Jakobson)进一步提出了前景化的等价原则和投射说(Jakobson,1960),认为“平行”是前景化的另一重要方面。韩礼德(Halliday)提出了区分突出和前景化的相关性标准,强调了对常规语言行为的否定性偏离和对常规基础上的数量上的偏离两种偏离方式。( Halliday,1973)利奇(Leech)和肖特(Short)将前景化分为数量前景化和质量前景化,前者指某些语言成分以超常频率反复出现,后者则是由变异(deviation)引起, 即对语言规则的违反。(Leech & Short,2007:39)变异可分为:词汇变异、语法变异、语音变异、拼写变异、语义变异、方言变异、语域变异和历史时代的变异等8类。(Leech,1969:42-46)在文学作品中,前景化具有重要文体价值,是作者有意而为之, 对于理解作品主题意义、体会其风格特征、感受其艺术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方言变异是质量变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作品中起着表意与美学功能。在文学翻译中,由于涉及两种语言与文化的转换,如何既传达原文本中方言所表达的内容,体现其功能,同时又尽可能保留其在原文本中的前景化形式,再现原语方言的前景化效果,值得深入探讨。

仔细阅读《离婚》后,借助相关工具书(谢德铣,1979;倪大白,1981;韩品夫,1996;任宝根,2005),笔者对其中的绍兴方言进行了认真甄别,发现典型的绍兴方言表达共有73处,可分为人名与称呼、詈言、风俗和地方特有表达用语共4类。这些前景化的语言表达归纳起来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1)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及表达效果,创造独特氛围。如:

例1.庄木三和他的女儿——爱姑——刚从木莲桥头跨下航船去,船里面就有许多声音一齐嗡的叫了起来,其中还有几个人捏着拳头打拱;同时,船旁的坐板也空出四人的座位来了。(鲁迅,2001:271)

此例中的划线部分“捏着拳头打拱”为绍兴方言,即双手合着作揖,这一方言形象地表达出了当地乡民对于作为前辈的庄木三的尊重。

(2)赋予某些日常用语新的意义,增强读者阅读兴趣。如:

例2.“本来新年正月又何必来劳动你们。……”(鲁迅,2001:276)

此例中“劳动”不再是平常所说的“活动、做事”,引申为“麻烦、打搅”,由此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赋予读者美的享受, 促使他们进一步理解文本。如:

例3.在这些中间第一眼就看见一个人,这一定是七大人了。虽然也是团头团脑,却比慰老爷们魁梧得多;大的圆脸上长着两条细眼和漆黑的细胡须;头顶是秃的,可是那脑壳和脸都很红润,油光光地发亮。 (鲁迅,2001:275)

此例中的四字结构“团头团脑”和叠词“油光光”读来朗朗上口,给读者以语言之美感,同时也将封建阶级代表人物“七大人”那肥头肥脑的笨拙形象、养尊处优的寄生生活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理解为什么后来爱姑会在离婚中受到“七大人”的不公正判决打下了基础。

(4)有助于刻画人物的鲜明个性。如:

例4.“我倒并不贪图回到那边去,八三哥!”爱姑愤愤地昂起头,说,“我是赌气。你想,‘小畜生’姘上了小寡妇,就不要我,事情有这么容易的?‘老畜生’只知道帮儿子,也不要我,好容易呀!七大人怎样?难道和知县大老爷换帖,就不说人话了么?他不能像慰老爷似的不通,只说是‘走散好走散好’。我倒要对他说说我这几年的艰难,且看七大人说谁不错!”(鲁迅, 2001:272)

此段出自爱姑之口,通过使用划线的多个绍兴方言,在形式上体现出前景化特征,在内容上则主要交代离婚这一事件的起因和矛盾的症结以及爱姑不屈的决心。“贪图”、“赌气”等表达出爱姑面对自己权益受到侵害时,仅盲目与本能地抗争却缺乏反抗封建礼教和追求自我解放的自觉意识;“小畜生”、“老畜生”等展示出爱姑言语粗俗、缺乏教养的个性,暗示这些也是其离婚的原因。“换帖”表示与异姓人结为兄弟时将各自姓名、年龄、籍贯、家世等写在帖子上,交换保存,而“走散好走散好”表示“离婚”,这两个方言在此预示了“七大人”等封建势力狼狈为奸,最终逼迫爱姑离婚的结局。

《离婚》中作为质量前景化方式之一的鲜活的绍兴方言,起着上述各种重要功能。如何将它们合理传译,使译文既表现原文方言的前景化形式,再现其功能,又能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是值得深思的翻译难题。

3.0 《离婚》中方言的4个英译本对比分析

叶子南指出,译者不应忽略前景化语言所隐含的意义,而应在译文中将前景化的特征与作用充分表现出来。(叶子南,2001:117-125)谢志辉认为前景化表达在文学作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文体价值和美学价值。在文学翻译中,不能忽略原文的前景化表达形式,而应以恰当形式在译文中予以保留,译者也不能忽略前景化形式所携带的额外含义,应当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前景化特征和作用。(谢志辉,2008:190)如果译文中只传达原作的内容信息而忽略其形式的再现,就易造成申丹所说的“假象等值”,即“译文与原文所指相同, 但文学价值或文学意义却相去较远”。(申丹,2002:11)下面具体分析《离婚》的4个英译本对于方言这一特殊前景化形式的处理情况。

3.1 《离婚》4个英译本简介

目前鲁迅小说主要有4个英译本:已故美籍华裔学者,前哥伦比亚大学中文系教授王际真所译的AhQandOthers:SelectedStoriesofLusin(Wang,1941),代表了鲁迅小说的第二代英译。作家赛珍珠赞其译出了鲁迅的写作风格、措辞简练达意(转引自Buck,1941:521);杨宪益、戴乃迭夫妇所译的SelectedStoriesofLuHsun(Yang & Gladys,1960),是鲁迅小说的第三代英译,受到汉学家马悦然高度评价(马悦然、欧阳江河,2006);已故美国汉学家、前斯坦福大学中文荣誉退休教授莱尔所译的DiaryofAMadmanandOtherStories(Lyell,1990),是鲁迅小说的第四代英译,被《今日世界文学》赞为“准确而怡人”(Duck,1991:36);英国汉学家蓝诗玲所译的TheRealStoryofAh-QandOtherTalesofChina:TheCompleteFictionofLuXun(Lovell,2009), 是迄今为止最新的英译本,被美国汉学家华志坚称为“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为重要的企鹅经典”。(Wasserstrom,2009)

本文探讨的《离婚》的英译分别选自以上4个译本,以下分别简称王译本、杨译本、莱尔译本和蓝译本。

3.2 《离婚》中方言英译策略之对比分析

西班牙学者艾克西拉(Aixelá)定义文化专有项为:“在文本中出现的某些项目,由于目的语文化系统中不存在对应项目或与该项目有不同的文本地位,因此其在原文本中的功能和内涵移植到目的语中时会发生翻译困难”。 (Aixelá,1996/2007:57)艾克西拉从美国作家希尔·哈米特( Dashiell Hammett )的侦探小说《马耳他猎鹰》(TheMalteseFalcon)的3个西班牙译本中,观察到11种处理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排序为:(1)重复:照抄原文;(2)转换拼写法:转换字母系统或音译;(3)语言(非文化)翻译:尽量保留原文中文化专有项的指示意义;(4)文外注释:使用脚注、尾注、词汇表和评论文字等;(5)文内注释:将注释插入译文中,以免打断读者注意力;(6)使用同义词:在同一译本中用不同方式译同一文化专有项;(7)有限一般化:选用译文读者较熟悉的另一原语文化专有项进行替换,使译文读者更易接受;(8)绝对一般化:选用目的语中一个中性的非文化专有项来翻译文化专有项;(9)归化法:用目的语文化专有项来解释替换原文本中的文化专有项;(10)删除法:认为某文化专有项在意识形态或文体风格上不可被接受,或认为无需让目的语读者费力去理解,直接将其删除;(11)自创法:引进原文本中不存在的文化专有项。其中前5种是文化保留法,后6种是文化替代法 。(同上:61-64)

鉴于方言也具有以上文化专有项的定义特征,本文将方言归入文化专有项,并以上述11种翻译策略为分类标准,分析4个译本对《离婚》中方言的英译策略。下面4个表中的数字即分别表示上文提及的11种翻译策略。

表1 《离婚》中人名与称呼语4个英译本之翻译策略

上表显示,在翻译4个主要人名时,王译本、杨译本和蓝译本均使用了音译法(2),唯有莱尔译本采用了多种翻译策略。具体而言,对于“八三”和“庄木三”,莱尔译本均采取了语言翻译(3)加脚注(4)的方法,让目的语读者既了解这一命名的指示意义,同时理解其文化内涵。从再现原文本方言前景化形式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这两个名称采用音译加脚注似乎更可取,因为音译能保留绍兴方言发音响亮、清晰和吐字质朴的特点,增强读者阅读兴趣,再加上脚注:“Basan means eighty-three, for in and around Shaoxin, a newborn child is often named after the actual age of the father, grandfather, or great grandfather at the time of birth.The tradition persists even today”,突出“八三”的文化内涵。对于“爱姑”,莱尔译本采用了自创译法(11),译为“Ai-girl”,其中“girl”表达出原文的文化内涵。如果能再加上一个脚注,说明“girl”是绍兴方言对于女性的普遍命名方式,可能更易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对于“汪得贵”(绍兴方言“枉得鬼”的谐音,即“屈死鬼”),4个译本皆采用音译,只再现了这一名称的前景化形式,似乎有必要加一脚注来体现其文化内涵。

对于小说中的7个主要称呼语,王译本和杨译本大多采用了语言翻译(3),有些也采取了归化策略(9)。莱尔译本主要采用了语言翻译(3)加脚注(4)和归化策略(9),而蓝译本大多使用语言翻译(3)和绝对一般化策略(8)。此外,4个译本也依据语境而采取了少量删减策略(10), 删减主要表现在对“八公公”的省译。 总体上,笔者认为莱尔译本略胜一筹。如对于“七大人”,王译本为“honor”,杨译本为“master”,两者皆为褒义词,都体现出了原文方言的前景化形式,但体现程度不够充分。“七大人” 在文中是一个父母官,在那些朴实的乡民中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但随着小说情节的推进,不难发现他其实是一个是非不分的昏官,因此,“大人”本身带有一定贬义。莱尔译本使用的“Bigman” 在前景化形式上更胜一筹,表示其身材肥大,而脚注“He is the seven born into the Wei family,and has achieved a degree of social distinction,hence ‘Bigman Seven’”,阐明了其权势与地位,产生一种讽刺与幽默的效果,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蓝译本的绝对一般化翻译“Mr.Qi”, 丧失了原文前景化的形式与功能。再如对于“蔚老爷”,杨译本和蓝译本皆使用了绝对一般化翻译,抹掉了原文的前景化形式与功能,王译本的“hornor”虽然突出了前景化形式,但未能体现“蔚老爷”虚伪的性格特征。唯有莱尔译本采取的归化翻译“old Master”(老夫子),既体现出原文中方言称呼语的前景化形式,也刻画出慰老爷貌似满身学究气,却道貌岸然的封建卫道士形象。此外,对于“蟹壳脸”,蓝译本使用文内注释法(5),先通过口语化词汇向目的语读者介绍这一称呼语的指示意义,继而在文内又注释了这一称呼语的贬义,再现了原文的前景化效果。对于“八公公”,其他译本依据上下文语境对其删除,唯有杨译本将其归化为“Granddad Mu”, 在前景化形式上与原文一致,在功能上也突出了“木山”作为老者在方圆乡民中受人尊敬的地位。最后需要提及的是对于“木叔”,其他3个译本皆使用了语言翻译,未能再现这一称呼的前景化功能,唯有莱尔译本使用语言翻译“Uncle Wood”,加脚注“...In traditional China, people believed that a harmonious balance of the five elements (earth, water, fire, metal and wood)was essential to personal well-being:it is possible that Uncle-wood’s name illustrates this belief...”,两种策略共用, 较好地体现了原文的前景化形式与功能。美中不足的是其脚注并未能完全说明命名为“木”的原因(是因为五行里缺“木”)。此外,笔者认为“木”还是音译为宜。

表2中的詈言大多出自爱姑之口,刻画出其泼辣、勇敢而又粗俗、无知的性格特征,下面具体比较4个英译本。

表2 《离婚》中詈言4个英译本之翻译策略

对于以上12个詈言,王译本和杨译本采取最多的是语言翻译(3),分别为8个和6个,说明两译本都在尽力再现这些詈言的前景化效果,将原语方言原汁原味地传递给目的语读者。如原文中爱姑称呼其公公为“老畜生”,王译本和杨译本都将其译为“old beast”, 英语里中的这一表达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很好地再现了原文的前景化。再如“娘滥十十万人生”中的“滥”,绍兴方言同“烂”,指不加选择与人乱交之意。爱姑加上了“十十万”对其进行渲染, 以表达愤激之情。王译本采用语言翻译,将其译为“son of a hundred-thousand-men whore”,也较好地再现了原文的前景化形式与功能。再如“你这妈的”,意思相当于“他妈的”,王译本译为“Your mother’s”,在形式上较好地再现了原文的前景化特征,目的语读者根据上下文语境也能推测出这是庄木三对爱姑严厉责备时的用语,能理解其文化内涵。此外,对于王译本采用的几处绝对一般化翻译(8),笔者认为减弱了原文方言的前景化效果。如对于“瘪臭虫”,王译本为“be overwhelmed”,未能保留原文中的这一动物意象在前景化形式上的美感,也未能体现爱姑对于这一詈言所指的“七大人”的帮凶、从北京洋学堂回来的尖下巴少爷的不满;再如对于“杀头”,王译本为“Good for nothing”,既未能再现原文方言的形式美感,也未能表现爱姑泼辣和粗俗的个性。因此,两处绝对化翻译均未能再现原文方言的前景化效果。

相比之下,莱尔译本的翻译策略形式最为丰富,以有限一般化(7)和绝对一般化(8)为主,分别为4个和3个。如对“娘滥十十万人生”,采用有限一般化,译为“daughter of slut who’s made it with ten thousand men”,用“一万”替换了“十十万”,笔者认为弱化了原文中说话者爱姑当时的激愤心情。再如对“老畜生”,使用了原语中的另一动物意象“pig”来转译,笔者认为这一转换也不可取,因为“猪”与“畜生”的文化内涵是存在差异的。

蓝译本使用最多的是有限一般化(7)。如对于“杀头”、“癞皮狗”、“小畜生”、“贱胎”、“娘杀”这5个詈言,表2中的译文显示的是译文读者更为熟悉的原语另一方言表达法的传译。笔者认为虽然在形式上体现出前景化特征,但功能的再现还是略逊一筹。如原文中的“杀头”表达出爱姑对于“癞皮狗”的咒骂, 而蓝译本为“stupid”,意为“傻瓜、笨蛋”,咒骂程度不及原文强烈。再如“娘杀”,即“他妈的”,蓝译本为“slut”,即“贱人”、“荡妇”,其文化内涵与原文存在差异,不及王译本的自创翻译(11)“Your mother’s this and that”形象与生动。对于文中多次出现的“老畜生”这一詈言,蓝译本虽然主要采取的是有限一般化翻译策略,但与莱尔译本一样,使用了另一动物意象“pig”替换了原文的意象,未能准确再现原文的文化内涵,也未能充分体现原文的前景化效果。但值得借鉴的是,鉴于“老畜生”在文中多次出现,蓝译本采取了同义词翻译策略(6),以减轻目的语读者阅读时的单调感。

此外,对于原文中“连我的祖宗都入起来了”,即“连我的祖宗也开始骂了”这一詈言,4个译本均采取了绝对一般化翻译。相较而言,王译本的“include my ancestors in his foul words”和杨译本的“even cursed my ancestors ” 在内容上更接近原文的前景化特征,莱尔译本的“started in on...”和蓝译本的“laying into...”与原文语义有差别,在语言文体风格上也过于正式,未能体现爱姑的粗俗性格。

总体上,王译本和杨译本以文化保留为主;莱尔译本和蓝译本则以文化替代为主。究其原因可能与译者的翻译目的有关。前两位译者作为中国人,希望尽可能将中国文化原汁原味地传播给西方人,而后两位译者作为西方人,则更多地考虑如何让译文在西方语境下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

下面通过表3来分析《离婚》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地方特有表达用语的翻译。

表3 《离婚》中地方特有表达用语4个英译本之翻译策略

译本实例(39个)王译本杨译本莱尔译本蓝译本捏着拳头打拱raisedtheirclaspedhandsinsal-utation (8)claspedtheirhandsandbowed (3)claspedbothhandstogether,pumpingthemupanddowninsalutation (3)Accompaniedbyupper-handsalutes (8)烦死howsickofitIam(9)bethedeathofme(9)betheendofme(9)drivingmemad(9)不落局nothingeversettled(3)thethingisn’tsettled(3)noendinsight(9)nothingeversettled(3)说和actedasapeacemaker(3)actedasapeacemaker(3)tosettlethings(8)sortthismessout(9)不依notagreetoterms(3)notagreetoterms(3)notgoalongwith(3)neveragreetoterms(3)出了一口恶气thatmadeusabouteven(8)we’vehadourrevengemoreorless(8)wehavegotprettyevenwiththem(8)taughtthemalessonortwo(8)贪图beanxiousto(3)beseton(9)itchin(9)forthefunof(3)顺下眼睛lookdown(3)loweredhiseyes(3)loweredhiseyes(3)lookdown(3)姘上(deleted)(10)carriedonwith(9)shackin’upwith(9)jumpedintobedwith(9)六畜不安evennotletthesixdomesticbeastsinpeace(3)gaveussimplynopeace(8)eventhepigsandchickensnevergotadecentrest(8)nooneevergotamoment’speace-noteventheanimals (8)+(5)塞得发昏makeoneblindtojustice(8)blindaman(8)losthissense(8)losesenseofrightorwrong(8)溜了一眼abriefglance(3)tookonehastylookround(3)slowhereyestorove(8)glancingnervously(8)有我、有我I’mgettingoff(8)here,me(9)waitforme!waitforme!(8)that’sme,that’sme!(3)对对thankyou,thankyou(8)thankyou,thankyou(8)bli-dja,bli-dja (11)muchobliged(8)四处一看望stealalookaroundtheroomandbehold(3)lookaround(3)lookaround(3)lookabout(3)夹脸一嘴巴aslapintheface(3)aslaponthecheek(3)clouted...acrossthemouth(3)gotslapped,roundbothsidesofmyface (3)+(5)撷着念珠countingthemoffontheirprayerbeads(3)tellingthebeads(3)(deleted) (10)fingeringtheirrosaries(3)打顺风锣echobackwhatwasexpectedofhim(8)sayingwhatwasexpectedofhim(8)goalongwithanythingtheysaid(8)(deleted) (10)将身子牵了两牵...hejerkedhisbodyacoupleoftimes(3)fortwice,hetwitchedasifover-comebyawe(8)causingherentireskeletalframetore-spondwithaspasmodicjerk(8)+(5)(deleted) (10)翻身走出去turnedandwentout(3)turnedandwentaway(3)didanabout-faceandmarchedoutthedoor(8)turnedandexit(3)蘸着掌心rubbedafingeroftheotherhandinhispalm(8)rubbedonefingerinhispalm(8)stironefingeraroundinthesubstanceonthepalmofhishand(8)dippingafingerinhispalm(3)走一遭foralittlewhile(8)makeatripto(3)makingajauntoverto(3)(deleted) (10)劳动disturb(8)trouble(8)trouble(8)(deleted) (10)转头listentoreason(8)notpersistinthisattitude(8)turnback(3)nottakingthisanyfurther(8)走散separate(3)separate(3)dissolvethemarriage(8)gotheirseparateways(3)钩刀样的sicklelike(3)scythe-shaped(3)sickle-shaped+footnote (3)+(4)sickle-pointed(3)脚步开阔withthegreatesteaseandconfi-dence(8)haveplentyofface(9)withbig,proudsteps(3)youareabigmanaroundhere(8)通气understand(3)trulydiscerning(3)amanafteryourownheart(9)well-informed(8)头昏眼热gotdizzy(3)bethrownoffhisbalance(8)gettin’itchypalms(9)losttheplot(8)团头团脑roundfacedandroundheaded(3)aroundheadandaroundface(3)cannonballhead(9)round-headed(3)油光光的shinny(3)glistening(3)simmerinlight(3)shine(3)顶明白的understand(3)knowsthetruth(3)sensible(3)understandthesituation(3)认点晦气retreatastep(8)bothsidesmakesomeconcession(8)bothsidesoughttogivealittle(8)seeabitmoregiveandtakeonbothsides(8)圆功beatlastsatisfactorilyfinished(3)hasbeensettledsatisfactorily(3)We’vegotitallsettledatlast(3)anendatlast(9)报丧似的tofawnuponpeople(8)tofawnonthoseabovethem(8)(deleted) (10)(deleted) (10)天外道理somethingyou’llnevergetbylaw(8)morethangenerous(8)morethanyouhadanyreasonablerighttoexpect(8)thisisalreadyoverandabove(8)黄焦焦burnedyellow(3)abrightyellow(3)brownishyellow(3)angryyellow(3)呃啾ah-cheoooo(2)ah-tchew(2)ah...ah...ah-chooo(2)agreatroar(8)来兮lai-a-a(2)comehere!(3)co-o-ome (11)en...ter (11)

表3显示,对于绍兴地方特有表达用语的英译,王译本和杨译本使用最多的是语言翻译策略(3),分别为21次和20次,其目的在于尽可能保留原方言的前景化形式与功能。其次,在无法保留原文前景化效果的情况下,王译本、杨译本和蓝译本大多采用了绝对一般化策略(8),旨在尽可能保留原方言的语义。

莱尔译本采用归化策略(9)最多,共7个,较好地再现了原文方言的前景化形式与功能,也易于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如“不过是个团头团脑的矮子”,是爱姑对慰老爷外貌的描述。绍兴方言中的“团头团脑”指肥头肥脑、呆头呆脑的样子,加上后面的“矮子”,对慰老爷的形象进行了丑化,揭示出爱姑心底里对其的不满。莱尔译本将其译为“cannonball head”,既保留了原文方言的前景化形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形象再现了原文语义与文化内涵,其他3个译本使用的语言翻译在体现这一方言的前景化效果上要稍逊一筹。

蓝译本使用删除策略(10)的频率最高,共5个。仔细阅读后发现,这一策略的选择大多合乎语境,如:

例5.“本来新年正月又何必来劳动你们。但是,还是只为那件事,……我想,你们也闹得够了。不是已经有两年多了么?” (鲁迅,2011:276)

This business should have been dealt with a long ago — saved you a trip so early in the New Year.I think you’ve caused quite enough trouble.Two years,it’s been — isn’t it that right? (Lovell, 2009:288)

此例中蓝译本采用了一个虚拟句式,说明爱姑离婚这件事如果早就了结了,就不用庄木山新年正月专门来一趟了。虽然因译文句型的需要省略了对原文中的方言“劳动”的传译,但译文仍体现出慰老爷对庄木山一家的责怪与揶揄,也达到了前景化效果。

总体而言,对于此类方言的翻译,4个译本都在尽量使用语言翻译策略,以求原汁原味地再现原文方言的前景化特征,在考虑采用此策略的译文不易被目的语读者接受时,才选择其他策略。但是4个译本在对同一方言使用语言翻译时,有以下两点失误:

(1)对原文理解错误。如“捏着拳头打拱”,绍兴方言为将两个拳头握着,给对方鞠躬,以表示尊敬。但蓝译本为“upper-hand salutes”,与原文语义出入较大,也会令目的语读者费解;唯有莱尔译本中将“捏”准确地译为“clasp both hands together”,加上分词短语“pumping them up and down”,形象地解释了“打拱”的具体动作,将这一绍兴当地礼节准确传递给了目的语读者。再如“黄焦焦”中的“焦焦”表示“干枯”的意思,原文中是指鼻烟的烟雾从鼻子里出来的颜色,大多为棕黄色,杨译本和蓝译本的“bright yellow”和“angry yellow”似乎也是由于理解不准确而造成的。

(2)对原文语义再现不准确。如“便偷空向四周一看望”中的“四周一看望”,绍兴方言为私下梭巡、东张西望。原文中语境是爱姑到达慰老爷家后,见屋中人们正为讨好七大爷而夸奖其“水银浸”的鼻烟壶,她不懂谈论的内容,又出于对官场的好奇,趁机偷偷环视了一下屋内环境。她当时的心情应是紧张、怯弱但充满好奇的。杨译本、莱尔译本和蓝译本使用的“look round”或“look about”未能再现原文的前景化形式与功能,唯有王译本“steal a look around the room and behold”中“steal”和“behold”两个动词的使用,较为准确地揭示了爱姑当时的心理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英汉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在方言翻译中,有时可能需要使用自造表达(11)。如原文中“来——兮”一词,指“七大人”命令手下到场来听其吩咐。中间的语音故意延长,且使用了文言语气词“兮”,突出表现“七大人”看似温文尔雅而威严的性格,以致于爱姑以为这一声喊是七大人命令手下人来制服她的,由此戏剧性地造成了爱姑态度由抗争到妥协的转变。这也是鲁迅使用方言的妙处,因此准确表现其前景化效果尤为重要。王译本使用音译“lai-a-a”,突出了原文的前景化形式,但目的语读者不一定能理解;杨译本使用祈使句“come here”,语气过于强硬,与原文前景化功能不符。莱译本和蓝译本分别使用了“co-o-ome” 和“En...ter”两个自造表达,形式和功能上都达到了较好的前景化效果。

最后,我们通过表4的统计来探讨风俗类方言词汇的翻译策略。

表4 《离婚》中风俗类方言4个英译本之翻译策略

上表显示,对于风俗类方言的翻译,4个译本主要采用了语言翻译(3)和绝对一般化(8)。在此类方言的翻译上,4个译本能达成最大共识,可能原因有以下两点:

(1)表示物件的方言词为原语文化所特有,在目的语文化中无法找到对应表达,因此4个译本均采取了语言翻译,只译出原文方言的指示意义,让目的语读者根据语境或者脚注去理解物件的文化内涵。如“屁塞”,指古时有钱人死后塞于肛门等处的小型玉、石等,据说可保持尸体长久不烂;古人大殓时常在尸体上涂上水银粉,以保长久不烂,出土的殉葬的金、玉等物,浸染的水银斑点就叫“水银浸”。这些物件只能采用表4中的语言翻译。当然,莱尔译本加上了脚注,更能体现原文的前景化功能,也易于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

(2)表示风俗的方言词具有较强地域色彩,在目的语中也很难找到归化的翻译,因此4个译本大都进行了绝对一般化处理。但译文前景化的语言形式以及文化内涵的表达与原文均存在一定差别。如“肚兜”,即一种围腰布,绍兴俗称围身布,上面常绣有一些简单图案,有的肚兜上还做着小布袋,可放杂物。表4显示只有蓝译本的“waist pocket”较接近原文的前景化特征。再如“大菜”,西餐的俗称。王译本和杨译本使用的“foreign”显然不准确,蓝译本使用“proper”来修饰“feast”,也会使目的语读者不知所云,唯有莱尔译本使用了“western feast”,前面还加了“real”进行强调,说明即使请慰老爷吃西餐,他也不会因此不秉公办事,体现出以汪得贵为代表的乡民对于慰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卫道士秉公办事所寄予的盲目信任与期待,为后面爱姑的悲剧打下伏笔。再如“红绿帖”,指旧时婚姻所用的证书,纸为红绿二色,因此叫做红绿贴。红贴是男方向女方的求婚帖,绿贴是女方同意出嫁的允婚帖,如果双方同意成亲,则收受对方帖子。王译本、杨译本和蓝译本皆采用语言翻译,译出了其指示意义,但却未能表现上述所说的地域特色。莱尔译本先使用语言翻译译为“red-green certificates”,引起目的语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其前景化功能,接着添加脚注“Wedding certificate were traditionally printed on paper that was colored red and green”,这一脚注虽然未能完全体现原文的地域文化特色,但较之前3个译本还是略胜一筹。

除了以上两种策略外,笔者发现蓝译本中还有1处使用了有限一般化(7),即将“年糕汤”译为“new year’s dumplings in soup”,用目的语读者较为熟悉的原语文化中的“饺子”替代了年糕。但年糕汤实际上是一种将年糕和其他材料合水一起蒸炖而成的食物,是绍兴当地常见的新年食品,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译文无疑失去了原文的前景化特征。比较而言,莱尔译本的“new year’s broth”加脚注“a preparation of glutinous (sticky)rice balls in sweet broth,presented as a festive treat at the end of the meal” 较好地再现了原文中这一富有地域特色的新年食品的前景化形式与文化内涵。

因此,对于此类方言的翻译,使用语言翻译加上适当的注解更能达到原文方言的前景化效果。

4.0 结语

限于篇幅,笔者通过以上几个表格的统计,仅仅选择有限的译例分析了4个译本在翻译4类绍兴方言时的异同点。总体上看,对于4种绍兴方言的翻译,王译本和杨译本更倾向于使用文化保留策略,莱尔译本和蓝译本更倾向于使用文化替代策略,这与4个译者所处时代不同,服务于不同的赞助人和意识形态、有着不同的翻译目的、具备不同的双语文化与语言能力等翻译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密切相关。但这不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诚然,4个译本都是广受赞誉的译本,其方言翻译策略值得借鉴。但本文旨在通过上述分析,结合目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环境,归纳方言英译的一些有效策略,为我国方言英译理论和实践提供一些启示:

(1)对于方言人名的翻译,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音译法;对于文化内涵丰富,目的语读者不易理解的,可以如莱尔译本一样,加上脚注。这样,既保留原文的前景化形式特征,又通过脚注传播中国地域文化。

(2)对于方言称呼语的翻译,一般情况下可采用语言翻译,当考虑原文文化内涵未能传达给目的语读者时,可再加上脚注;其次,可选择归化翻译,以利于原文方言的前景化特征与功能的再现。由于绝对一般化翻译容易失去原文方言的前景化形式与功能,应谨慎使用。此外,在采用语言翻译时,译者应首先准确理解原文语义,以免造成误译。

(3)对于詈言和地方特有表达用语的翻译,一般情况下可采用语言翻译,以利于再现原文方言的前景化形式与功能。但由于英汉语言结构的差异,有时会遇到目的语无法表达的情况,则可以采用归化翻译或者有限一般化翻译,既易于为目的语读者接受,也能再现原文方言的前景化功能。但无论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必须以正确理解原文方言的语义和文化内涵及其功能为前提。

(4)对于地方风俗类方言的翻译,一般情况下可采用语言翻译和绝对一般化翻译,以保留原文方言的前景化形式与功能。但由于大部分风俗类方言在目的语中较难找到同等表达,为使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可以同时加上文内注或者脚注对其文化内涵进行解释。

(5)在目的语文本中上下文语境许可的情况下,对于上述各类方言的翻译还可以采取删除法和自创法,前提是能较好地体现原文方言的前景化效果。

总之,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力日益增强的今天,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方言的翻译无疑是传播地域文学与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方言翻译策略的选择要以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语文本中方言的前景化效果为前提。换言之,既要保留其前景化形式,又要体现其前景化功能。

以上总结只是基于小说《离婚》中4类绍兴方言的4个英译本的翻译策略的比较分析,并不能以此概括所有方言的英译策略。此外,笔者在翻译策略的分类也难免会存在主观判断上的误差。在此抛砖引玉,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同时期望引起学界对于方言翻译的更多关注和更深入思考。

[1] Aixelá, J.F.Culture-Specific items in translation[A].In R.Alvarez & M.C.A.Vidal (eds.).Translation,Power,Subversion[C].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1996/2007.52-78.

[2] Buck, P.S.Asia Book-shelf:Review of Ah Q and Others[J].Asia,1941,41(9):521.

[3] Duck, M.S.Review of Diary of A Madman and Other Stories [J].WorldLiteratureToday,1991,65(2):363.

[4] Halliday, M.A.K.ExplorationsintheFunctionsofLanguage[M].London:Edward Arnold,1973.

[5] Jakobson.R.Closing statements:Linguistics and poetics[A].In T.A.Sebeok (ed.).StyleinLanguage[C].Mass:MIT Press, 1960.350-377.

[6] Leech, G.N.ALinguisticGuidetoEnglishPoetry[M].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1969.

[7] Leech, G.& M.Short.StyleinFiction:ALinguisticIntroductiontoEnglishFictionalProse[M].Edinburgh: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7.

[8] Lu, X.AhQandOthers:SelectedStoriesofLusin[M].C.C.Wang (tran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41.

[9] Lu, X.SelectedStoriesofLuHsun[M].X.Y.Yang & Y.Gladys (tran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60.

[10] Lu, X.DiaryofAMadmanandOtherStories[M].W.A.Lyell (trans.).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0.

[11] Lu, X.TheRealStoryofAh-QandOtherTalesofChina:TheCompleteFictionofLuXun[M].L.J.Lovell (trans.).London:Penguin Classics, 2009.

[12] Mukarovsky, J.Standard language and poetic language[A].In P.L.Garvin (ed.).APragueSchoolReaderonAesthetics.LiteraryStructureandStyle[C].Washington: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64.17-30.

[13] Wasserstrom, J.China’s Orwell[N].Time, 2009-12-07.

[14] 韩品夫.实用方言词典[Z].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15] 胡六月.文学作品中方言的另类功能及其翻译——以鲁迅小说为例[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3):32-37.

[16] 鲁迅.鲁迅小说全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17] 马悦然,欧阳江河.我的心在先秦[J].读书,2006 ,(7):3-13.

[18] 孟伟根.鲁迅小说中方言词语的英译评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5):34-38.

[19] 倪大白.鲁迅著作中方言集释[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

[20] 任宝根.鲁迅著作的江浙方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

[21] 申丹.论文学文体学在翻译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J].中国翻译,2002,(1):11 -15.

[22] 汪宝荣,潘汉光.《离婚》中绍兴方言词翻译规范探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7,(6):68-73.

[23] 肖韵,文军.从意符语境层次对比分析鲁迅《离婚》中方言词的英译[J].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2):58-62.

[24] 谢德铣.鲁迅作品中的绍兴方言注释[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

[25] 谢志辉.文学作品中前景化表达的翻译[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8,(3):190-192.

[26] 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Functions of Dialects inDivorceby Lu Xun and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Them

HUANG Q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Dialect, as a foregrounding device plays important roles such as depicting the characters, revealing the social status and displaying the regional customs in the novelDivorceby Lu Xun.Statistics show that there are mainly 73 dialectic expressions in this novel which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4 types of personal names and address forms, swearwords, expressions for customs and region-specific expressions.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comparison 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them among the four English versions by Wang Chi-chen, 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 Lyell and Lovell respectively based on Aixelá’s categories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culture-specific items.It is proposed that the appropriate choice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Chinese dialects is presupposed to achieve the foregrounding effect of the original dialects at maximum.

Divorce; dialects; foregrounding; 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ies

10.16482/j.sdwy37-1026.2016-05-013

2016-08-10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语‘乡土语言’英译实践批评研究”(项目编号:15AYY003)和华中科技大学文科自主创新重大项目“王际真中国文学经典英译与海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16AD008)的阶段性成果。

黄勤(1966-),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文学翻译家研究。

H059

A

1002-2643(2016)05-0095-11

猜你喜欢

莱尔离婚译本
原始的能量——莱尔·卡尔巴哈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来自V星球的使者
英国和欧盟:注定艰难的“离婚”
如果英国和欧盟真的“离婚”了……
临终的演算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
《孙子兵法》蒙古文译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