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银行的三重考量

2016-12-01彭伦东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银行客户

彭伦东

新常态下银行的三重考量

彭伦东

一直认为银行破产的后果不可想象,因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是金融稳定、银行不倒的政策。只需金融体系稳定,即使是增长速度回落,也能避免经济硬着陆。守住了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就有能力实现杠杆均衡转移,通过银行将债务转移至国家类信用。以时间换取空间,实现债务调整软着陆。

随着将近二十年(从1996年至今)银行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已经完成同业拆借利率和债券利率市场化;贷款利率、贴现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进入最后阶段——存款利率市场化。2015年5月31日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宣告已经到了“银行不死”神话破灭的时候了。据研究机构预测银行破产将呈指数级增加。浙江银行业需要对生存发展进行三重考量,经受淘汰与洗牌带来的冲击与考验。

破产的冲击扛得了吗

忧患来自于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完成和存款保险制度的正式面世。对银行业而言,尤其是对浙江的中小银行,所造成的冲击已经从隐性转向显性,银行将不得不接受来自多方面的冲击,造成的最坏后果就是银行不得不清偿破产:

一是利差缩减大。为什么以往银行业过得宽松滋润?就是因为利差收益稳定。随着存贷利息差不断缩小,银行的日子将会过得越来越紧,利润率将会获得越来越低,这是银行短时间难以适应的现实。尤其是对中小银行而言。二是定价能力差。随着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加速市场化,银行业定价能力的适应需要适应,可能带来的后果是盈利水平下降与客户的锐减。如果不能对不同行业、不同风险、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进行差别化定价,没有完备的定价模型,银行将会在客户逃逸中降低盈利能力。定价能力的不相适应无法扭转,将造成银行不得不选择倒闭。三是创新能力不足。原来依靠存贷利差生存,今后盈利来源转向依靠资本占比少的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经营创新的比重逐步增加,在实现转型和保持盈利面前,多数银行面临创新能力不相适应的制约,轻易赚钱的日子过惯了,来自于存贷利差的钱越赚越少,造成市场份额萎缩只能靠撤销机构、减裁员工、收缩业务市场。四是企业风险转嫁。企业经营风险爆发,转化成信贷风险。除了宏观经济大势会造成经营风险,行业与企业风险也会带来信贷风险。已经有地方因企业担保链断裂,导致银行业不良贷款剧增,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多家银行贷款难以回收造成损失。五是信贷资金脱离实体经济。由于市场风险激增,银行将部分资金存放在其他银行做基金、做财富计划、做转存款,在银行业体内循环,这已经是心照不宣的秘密。信贷资金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循环,是整个金融行业的最大隐患。六是银行生存与否按标准衡量。农村合作金融存在深层次体制问题,破产危机已经在三年前的江苏射阳农信社挤兑事件中暴露出来。以前没有实行银行破产制度和存款保障机制,射阳农信社的风险由国有公司“兜底”兑付。今后将不允许这样的现象存在,因为出台存款保险制度的潜台词是——一般公众存款安全基本有保障,但是银行的生存与否按风险标准衡量,达不到标准将要按规定破产。

发展的机会抓得住吗

风险永远与机遇相伴相生,传统的市场机会与空间早已经处于竞争激烈的红海状态,而新的市场机会需要银行具备高度的政策敏感性和开拓主动性,抓住机遇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实现突破:

1.实施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前所未有,银行应当这样把握。一是深入研究、密切跟随“一带一路”蓝图规划,做好中国对外投资及产业转移的对接服务;发挥信贷资金的支持作用,为沿路互联互通重大项目提供融资保障;发挥信用中介的撮合作用,在参与建设与投资者之间,发掘更多合作机会;发挥银行机构的专业优势,为各国深化经济往来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二是把握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巨大机会。浙江银行业要深化领会两大区域规划顶层设计的重要意义,根据国家区域功能定位,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保障浙江在产业转移和承接外来转移的连贯性,做好区域间金融服务对接,确保资金链服务于产业链。三是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引擎功能。银行在人民币业务领域具有天然优势,抓住人民币国际化中资银行提升国际地位的难得机遇。发挥金融主渠道作用,向海内外市场推介跨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推进人民币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离岸人民币存贷款、资金产品、衍生产品与大宗商品服务,参与人民币定价机制培育,借人民币国际化机遇,拓展新业务、争揽新客户、培育新领域,提升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力。

2.“走出去”、“引进来”,投资机会会很多。近年来在“走出去”项目方面,浙江企业加快融入全球市场的步伐,银行在海外取得的经验,对企业客户的时机把握、融资安排、资产估值、市场评价等关键环节,都将起到重要的保障与指引作用。浙江银行业应积极通过资金支持、顾问服务、关系引荐等方式,扶植浙江制造业向海外转移扎根立足,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在项目“引进来”方面,通过银行海内外分支机构的内部关联,加强信息收集与交流,开展海内外融资联动和银行业协作,争取第一时间接洽海外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项目,帮助引进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的优质项目嫁接到国内来,有力助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在产能转移方面银行要从战略高度,利用银团贷款、项目融资、助力收购兼并等多种形式,推动浙江技术密集型产能向国外转移。在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债券融资、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手段,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经济发展后劲。运用国内外融资渠道,积极开展跨国投资,适应迥异的监管环境。

3.营销“500强”,竞争高端客户再显良机。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具备和国际先进同业竞争“世界500强”客户的实力。应充分借助国家战略和重大项目机遇,不断提升专业化、定制化、综合化服务水平,大力营销全球知名企业客户,提高业务合作深度。抓住机遇介入全球500强客户,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拓展个人高端客户市场,伴随着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社会对财富管理需求大幅增长,浙江银行业应贴合市场与个人高端客户的需求,创新设计民营、个私企业与家族的专属产品,在客户细分基础上构建产品体系,满足个性化需要。突破单一抵押贷款的模式,推出针对小而散、轻资本的融资与管理模式,调整相应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通过扶持新兴产业、服务业以及充满活力的小微企业,把握高端客户的机遇,争揽高净值客户。我国服务业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浙江中小、小微企业在优化服务业,提升技术进步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浙江银行要为他们量身定制高质量的咨询顾问业务和综合性服务方案,优化家族资产配置,做大资产规模,提升私人银行的业务和收入。

4.创新高端产品,增强银行“存在感”。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加快发展,金融风险的日益复杂化,将催生更多样、更高端的金融需求。公司产品体系要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复合金融内涵,融资方式选择越是多元,对于金融服务要求就越是专业化、综合化。银行要从依靠贷款规模竞争,转向依靠融资投资并举的竞争。伴随个人金融需求着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银行获得个人高端客户的“存在感”越来越重要。要把握个人客户需求高端产品的机遇,加快多渠道、多形式的产品创新,打造融入客户日常生活的产品。加强系统大数据架构设计和客户行为精细化分析,通过手机银行开通与客户接触的“天天银行”,介入客户消费计划。加快培育专业队伍,着力打造全球资金交易、汇率风险管理、黄金与大宗商品融资、人民币衍生品等产品体系,不断提高技术含量,加强海内外债券承分销、代理跨境投资、资金托管等服务能力,把附加值高的业务做大做强。延伸银行互联网金融触角,改变客户点击上门的“坐商”模式,开展主动服务的网络提醒业务。

经营的根本能坚持吗

银行业步入经济新常态,中低速发展、高标准服务、平民化生存将成为银行的标志性“脸谱”。在强调创新的同时,仍然需要坚守根本,抱朴守拙,修炼内功。经营根本必须持之以恒:

1.抓品牌,注重形象建设。银行公众识别度有多高?老百姓的认同感有多强?社会美誉度影响力有多大?取决于银行对品牌建设的坚持程度。倡导银行品牌文化,并不是可紧可松的工作,始终是银行的当务之急。推进银行文化建设,不断完善提升品牌,打造特色银行,对内形成科学、高效文化,对外树立客户认同的理念,构建富有内涵、易于记忆、容易共鸣的理念。浙江的商业银行应融入特色文化,打造百姓心中的银行,提高客户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抓风险,防范结构性风险。银行经营的是风险,是管控风险的专家,风险是经营之“本”。兼顾风险与收益平衡,实现银行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要求的统一。以控制结构性风险贯穿风险资本计量、资金成本分摊、管理成本分摊、风险资本配置以及业绩考核,贯穿银行前、中、后台管理流程,建立银行高效运作长效机制。处置出现的如房地产、过剩产能、地方债风险,研究企业担保链条风险,把风险管理作为第一要务。

3.抓产业,发现优势产业和客户。浙江的商业银行应以专业化经营为特色,充分发挥其组织结构简单灵活、信息灵敏,贴近客户等优势,不求“做大、做全”,而是注重“做精、做细”。聚焦中小、小微企业,立足社区和小城镇发展,提供快捷灵活、特色鲜明的金融服务,做全方位区域性银行、精品银行、专业特色银行等,在竞争中开创“蓝海”。分析当地产业结构,发现区域优势产业,培育优质、优势客户。研究区域经济特点,培养创新产业链金融。加快形成小微、零售业务经营机制,完善小微企业风险容忍度和尽职免责机制,切实提高贷款定价能力,贴近市场满足客户需求。

4.抓人才,转型依托靠队伍。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不在存款和贷款,而在人才配置的科学性。倡导“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才”的人才观,开创人人成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局面,形成“人人思发展、人人促发展”的氛围,使人力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源,把银行人员总量偏大资源劣势,转变为发展竞争优势,成为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建立系列培养、锻炼、选拔、交流机制,通过后备人才培养促进队伍年轻化;探索建立一线选拔使用干部机制,让干部“上得来”也“下得去”。分类建立主要业务条线人才储备库,分类跟踪培养人才。注重使用非物质激励方法和手段,给予每个员工出彩的机会。通过股权激励,将员工的发展与银行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有效捆绑,激发员工积极性,释放生产力。

猜你喜欢

银行客户
客户都爱“菱角湖”
记忆银行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客户告知书)
欧美国家银行处罚案的启示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