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净利润负增长新常态拷问心理预期

2016-12-01周朝荣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市场化利率银行

周朝荣

银行净利润负增长新常态拷问心理预期

周朝荣

银行的规模与盈利高速增长是昨天的事了,黄金时期已经渐行渐远。查阅银监会过往数据,2004至2012年末我国银行业总资产年均复合增长19.75%,总负债年均复合增长19.36%。过去30年间,银行业实现了年均22%的信贷增速,过去10年间,实现了年均18%的资产规模增速,过去5年间,新增贷款增速超过去60年贷款增量总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拉动下,银行与经济之间形成了水涨船高的关系。

但是2012年以后,随着内外环境变化,银行总资产和总负债年度增速明显下降,去年末已经回落到13%—14%的水平。数据的变化向我们的银行业者提示了什么?

转型尚未奏效 让利再添压力

我国银行业进入经济新常态,最为直接的压力来自于利率市场化,随着已经迈入了利率完全市场化时代,截至2015年末,经过三年改革探索,银行转型面临的内部问题和外部环境不容乐观。

风险管理不匹配。银行本质是经营风险,经过三年的风险管理探索,经营水平没有得到提升,市场开拓能力受到了一定抑制。囿于传统风险计量标准和控制风险的考虑,银行依赖政府信用、垒大户的趋势有所抬头。小微金融融资增速缓慢,甚至出现了停滞不前。究其原因,经济上升期形成的风险管理观念、体制和技术,在经济进入下行周期已经不相适应。向实体经济转型,遭遇到的瓶颈制约有所加重,再不改进风险管理,转型已经难以继续深化。监管改革跟不上。我国金融业分业监管多年,造成银行转型面临诸多限制,特别是不能提供的权益类业务,不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随着客户需求的多样化,银行业需要以综合金融服务以增加客户的黏性,这样既有利于节约成本,又利于控制风险,混业经营呼声越来越高。在经营体制方面,已经有城商与农商银行进行了引入民间资本的试点,实施股权激励、子公司制等改革,而监管层面的配套改革措施并没有明确。转型趋于同质化。各商业银行从个体理性出发,确定的转型目标基本都围绕国际化、集约化、综合金融、互联网金融、小微金融、智慧经营等目标。自认为选择的是特有的、人迹更少的发展之路,但各银行的目标并无二致,从而将会导致更加激烈的竞争,银行发展战略又一次高度趋同,缺少差异化的经营目标,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转型的效果不容乐观,将会再度形成“红海”现象。盈利能力遇挑战。去年三季度开始,国有大行净利润同比增速普遍在零左右徘徊,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出现净利润负增长,股份制银行净利增速大多下降到5%~10%之间。预示着今年保持利润正增长的困难会越来越大。更为严重的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渐进,存贷息差的“保护性”收益加速收窄,信贷资产质量或将持续下降……

今年银行的日子不好过已经在预料之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行业要创造利率正常化环境,向实体经济让利降低企业成本。降低成本主要指向控制与削减制度性交易成本支出:包括减轻税费负担,降低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等。在经济增速趋势性下滑不可避免,银行贷款增长受到宏观需求的限制,企业贷款需求不足的背景之下,银行业盈利能力受到了压抑;首先是经济高增长时期投放贷款的坏账和呆账,将开始浮现,并且会有所扩大;其次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深入,贷款利率难以上浮、组织资金成本呈现刚性增长;再次是信贷监管更加严厉,原先处于灰色地带的中介收入将难以为继,盈利空间被大幅收窄业绩堪忧。虽然银行理财、资管产品代销、投资银行等业务还能够保持一定增速,但与贷款利息收益相比较,“薄利”业务难以对冲息差收入的下滑。

据对经济与金融的趋势性预测,货币宽松时期已经告一段落,银行总资产和总负债增速有所下降,一般性存款同比增速可能不会低于5%。随着按揭贷款重新定价,负债成本将会抬升,资产收益率将继续下行,息差收益将继续有所摊薄,信用风险还将持续暴露。2016年银行业账面不良率会超过2%,不得不增加的风险拨,备将对净利润造成直接压缩。去年三季度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出现净利润负增长,预示着今后保持利润正增长的困难会越来越大。只需一单大额损失,就足以毁掉一家银行。预计今年不可避免出现追求高收益、高风险资产而破产的银行。

银行客户基础被削弱,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继续扩大。内控合规类案件不断增多,新兴产业获得的支持继续不足。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将扭曲货币传导机制,影响“稳增长”效应。银行员工的薪酬将向社会平均薪酬水平不断回归,其他行业将由此获得心理安慰……

规避“逆向选择”辨析别国经验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用两年时间完成利率市场化。2014年我国银行存贷款利息净收入占营业净收入比例为48%,而3年前比例是55.3%,下降了7.3个百分点。在经济增速明显回落的新常态下,实施的利率市场化是否合适呢?

回首全球金融市场化发展经历,美国、日本、韩国、智利分别于1986、1994、1997、1979年取消了利率管制。美国的经历显示启动利率市场化的时机,既不取决于经济增长的态势的好坏,也不取决于企业获得融资的价格。1974—1975年,美国实际GDP连续两年负增长,衰退并没有倒逼出利率市场化;1974年美国贷款利率从1960年的4.82%一路升至两位数,融资高价没有及时催生利率市场化。从根本上看利率市场化的核心目标,是降低经济增长的资金成本,减轻金融市场资金价格的扭曲程度,进而达到削弱金融抑制、促进金融深化的效果。从这个角度分析,实际利率相对于实体经济增长是否可以承受,才是判断利率市场化启动时点的关键。美国、日本等国家在经济市场化初期,实行利率市场化期间都出现了存贷款利差收窄的现象。

美国和日本利率市场化初期,部分银行因无法承受急剧升高的存款成本,逆向选择将贷款投向高收益、高风险项目,将低成本的短期融资用于高收益长期资产项目,造成资产负债结构期限严重错配。从国际经验来看,多数国家实行利率市场化之后,在持续几年的时间内金融业出现了利差收窄、盈利能力下降的现象。美国利率市场化,带来银行业金融业大幅震荡,无论是开源还是节流都遇到了重重困难,引发的激烈竞争,使得部分小规模银行加速倒闭,1986年第四季度未盈利的银行机构从年初的14.4%蹿升至31. 2%;1986-1992年有1970家银行倒闭,而此前经历的62年里,银行倒闭只有883家。1993-2013年10年间,次贷危机银行倒闭也只有604家。

但是利率市场化也使得银行具有了资金定价权利,美国的银行之间存贷利差得到收窄,对银行收益产生较大影响。实施利率市场化前,美国对于存款利率设有封顶限制,对于贷款限制较少,使得银行存、贷业务具有较大利息差。实施利率市场化后银行间存款竞争激烈,获得生存发展就要扩大资金来源,提高存款利息吸引客户,从而提升竞争力。利率市场化使政府减少限制,银行获得了更大的灵活度,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日本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扶持了对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中小银行机构,这些银行具有着分支机构多、分布范围广等特点。政府开展利率市场化对它们竞争能力和薄弱基础都给予充分重视,通过对存款利率上升及利率管制的放松,尽可能予以了保护,从而使它们的融资功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美国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要付出代价,必须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保持耐心,以渐进式推进,分摊改革成本,防止利率动荡升级金融危机、经济放缓恶化,造成经济的停滞。对于我国而言,需要有做出牺牲经济增长的准备,政策搭配应力求减少冲击、分摊成本,不能奢望完全化解带来的冲击,务必增强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忍耐力。如若在增长压力下,中断改革进程,打乱利率市场化节奏,将导致错失利率市场化推进最佳时机,承受金融压抑带来的更大影响。在改革推进方式上,一方面分阶段、分层次由长及短放开存款管制;另一方面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做好基础性保障,循序渐进把握节奏,为后续改革做好缓冲和铺垫。

调整经营预期 提升银行内功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应步入适度发展阶段,直面利差收窄带来的挑战: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把握方向,通过精细化管理、高质量现代服务、业务组合创新,换取盈利指标的趋于稳定。调整预期致力于打基础、利长远,多挖潜、强特色,采取以下措施找准着力点:

1.调低利润增长期望值。银行利润增长率自2010年来已经呈现持续回落。2010年和2011年,上市银行利润增幅曾高达30%以上,2012年降至18%左右,2014年降至10%左右。预计2015年利润增速降至1位数。迫使银行提高存款利率稳定资金来源,息差将持续有所收窄。目前大银行资产质量压力超过小银行,国有银行2015年上半年利润平均增速仅为0.97%,不良贷款余额半年增幅达到26. 96%,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增速6.45%。判断利润增速放缓的其他依据还来自于一是需要大幅计提资产减值损失,银行业平均信贷成本为0.26%。拨备加大与资产减值吞噬利润,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资产减值损失,已经占到拨备前利润比例分别达到9.50%、22.10%。二是资产质量风险的上升,截至2015年6月末上市银行不良贷款额8,578. 85亿元,较2014年末增加27.12%;不良贷款率1.44%,较去年末上升0.2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双升”。三是逾期未减值贷款增加提速,资产质量风险将进一步显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逾期未减值增速分别为62.08%、52.08%,已经超过了50%。

2.调低信贷质量期望值。2015年全年资本增速预计下降至5%的新低。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13.5%的最低点。制造业工业形势严峻,去年首次出现工业生产增速低于GDP增长,房地产业持续疲软,采矿、制造和电力需求下滑,工业利润增速已降为负值。出口增速大幅度收缩。1995-2001年间中国年均出口按美元计算增速为10.2%,2001—2008年间平均出口增速27.2%,2008—2014年均8.6%,2014年出口增速仅为6.1%。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和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资产质量进入下降通道,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管控压力越来越大,局部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已经有所显现,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持续上行。201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不良率环比增加了21基点到1.45%,处在上升的通道之中。

3.鼓励不良资产证券化。扩大不良资产证券化,引入高风险、高回报、有能力的机构和高净值投资者,活跃不良资产交易、产品设计和相关资产评估,与购买不良资产的投资者适当约定期限。不良资产评估,引入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促进银行中期转型。盘活不良资产,积极跟进国家“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丰富市场主体,贯彻差异化经营。对内支援企业落实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升级;对外加快国际化布局,为符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国内企业和项目提供资金,协助企业“走出去”。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正在兴起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以及刚起步的民营银行,将是对国内金融生态形成良好的补充。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颁布后,将出台细化规则;寄希望对于互联网金融更具包容性,既控制风险,又不制约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空间,确保公平、公正机会均等参与市场竞争。

4.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树立服务实体业绩观,培育优势打造亮点。发挥投资银行、金融租赁、保险、产业基金合力,创新综合化服务模式,强化服务让利于民。打造业务增长“新引擎”,以“卡、网、柜”为纽带,探索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率、可持续服务路径。适应企业融资多元化、居民理财多样化,建立覆盖表内外、本外币、境内外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提高资产与负债业务、表内与表外业务、信贷与非信贷业务、管制与市场化业务协调性。推进业务经营转型,紧跟客户需求,升级金融服务,推动产品服务创新,提升现代服务。以效益驱动为导向,提升服务质量、转变服务方式、细分服务市场、加快服务升级,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和综合性服务,提升客户黏合度。发挥人才以及信息优势,不断开发更具附加值中间业务,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在新形势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5.回归经营风险本源。立足长远发展,坚持核心价值观,为稳健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平衡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健全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制度,完善前、中、后台防火墙,回归经营风险本源。构建“大风险”管理体系。强化“两高一剩”、房地产、担保圈、地方融资平台等领域风险管控,推进信用风险排查和专项治理,守住风险底线。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表内外、境内外风险纳入管理,提升管理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应对新管理挑战。着眼特色鲜明、优势巩固、亮点突出,提升网点、网络优势,对于不同客户负债、资产分析,实行利率风险分散,以合理配置组合优化风险、降低风险几率,建立风险转移机制,通过期权、利率方式置换、转移风险,降低风险系数。向风险控制要效益,就必须提升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占比,避免不良贷款剧增侵蚀利润。

6.以科技引领产品与管理创新。完善客户产品体系,创新特色产品,打造“产品箱”,适应经营主体、商品流通需要。开发城镇化领域、县域旅游业金融服务。以创新驱动管理转型,加速技术与业务融合,增强竞争软实力。构建资产管理专营体系,产品设计、客户营销、投资运作管理,向事业部制发展转型。强化精细管理,重塑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以科技创新激发活力,建设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互联网金融技术蓝图、移动金融服务体系、大数据平台,推广数据网贷、直通账户、移动APP等产品,构建支撑和驱动基础技术和业务平台。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确保资产和负债在总量、价格、期限的合理匹配。向定价要效益,提升产品定价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构建利率风险规避、分散、转移补偿机制,实现利润可获得、风险可覆盖、商业可持续目标。

结语

认识经济增速放缓新常态,随着利率市场化效应逐步显现,银行存贷息差还将收窄,利息收入占比还会下降,商业银行转变盈利模式,已经进入必须实施的阶段。适应经济增速换挡要求,银行要确立合理业绩目标,突出优化结构、提高发展质量。聚焦制约发展的热点、股东关注的重点、员工关心的热点,调整经营策略、绩效考核、资源配置。

外部要形成消费者、监管机构、政府共促转型的氛围。加速信息来源互联互通、开放使用;企业和政府按照市场原则办事,增强遵守契约精神;征信体系扩充覆盖经济主体;推进公正、高效司法执法,使银行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栏目主持:邵庆义

猜你喜欢

市场化利率银行
为何会有负利率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