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应加速收入结构多元化吗

2016-12-01翟光宇何玉洁

财经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

翟光宇 何玉洁

[内容摘要]鉴于利率市场化趋势背景,银行传统存贷业务发展遇挫,经营风险上升。在新格局下,加速推进收入结构多元化是否为银行发展与转型的最优选择?本文通过对2007-2015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季度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开展的收入结构多元化会加剧银行经营风险和信贷风险,并且收入结构多元化不仅会减弱资本充足率对银行风险的约束力度,还能通过存款实际利率与净利差恶化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本文认为商业银行不适宜加速多元化来应对存款利率市场化冲击,而应更注重提高零售贷款业务质量,加强自身风险管理能力与金融服务能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利率市场化;银行风险

一、引言

2015年5月,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行;同月,央行宣布结合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至1.5倍;同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发布,明确提出“推进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提高金融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一系列的改革和规划说明,银行不可避免地将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趋势中加剧竞争。存款成本上升,净利差下降等都将会对银行收益和风险产生深重影响。在新格局下如何实现更好的发展和转型,并有效地控制风险,将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许多学者参照国外利率市场化机制下银行发展的轨迹,提出银行应积极开展中间业务来打造自身多元化模式,以应对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从目前的金融市场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正通过理财产品、银信合作等中间业务积极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2013年1月正式实行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到2016年年底商业银行全部达到更高的资本充足率目标,这无疑是相关部门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监控,减轻银行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特点,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是否会减弱新规效用呢?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是否会影响银行风险?又是怎样影响银行风险?银行多元化如何结合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产生作用?这些都将是判断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经营模式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也是本文即将讨论的内容。

在理论层面,本文旨在研究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对银行风险影响的具体路径,并进一步分析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从实践意义来看,文章探讨了银行是否适宜加速多元化以应对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为银行有效防控风险和发展提出合适的策略建议;同时为政府对银行风险的监管,促进金融市场更快、更稳地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回顾

1.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支持银行收入多元化能够降低银行风险的研究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经济理论,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该理论认为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为银行扩展了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优势,使其产生更多的经营利润,同时分散了风险。二是根据Markowitz投资组合理论,非利息收入业务能分散投资,降低银行风险。比如,Gallo et a1.通过对1987—1994年的调查发现,银行增加的共同基金业务活动会产生分散化收益,降低风险。Stiroh使用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HHI指数)衡量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实证得出由于非利息收入与收入多元化一般不完全相关,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能够降低总风险。但是不少学者对此持相反观点,认为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不能降低银行风险。Deyoung&Roland通过对1988-1995年大型商业银行数据分析得出,以手续费为基础中间业务收入能明显提高银行营业收入的波动性。Stiroh&Rumble利用1997-2002年银行数据证明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能增加银行风险,其原因在于非利息业务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银行从业人员相应的经营经验不足和比较优势缺乏。Leptial et a1.通过欧洲银行业证明非利息收入比利息收入能明显增加银行破产风险,并且非利息业务越广银行风险越高。

国内学者也对此问题作出过相关研究。周开国和李琳利用14家商业银行的12年数据得出,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与银行风险关系不显著,并且随着非利息收入占比提高,非利息收入波动风险会对银行总风险贡献值增加,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有正的协方差。张雪兰利用14家商业银行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表明,我国银行收入多元化与风险不存在明显关联,这可能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并且考核机制以及会计计量口径存在偏差。刘孟飞和张晓岚等通过HHI指数研究银行收入多元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得出银行多元化有效地降低了银行风险。李志辉和李梦雨运用50家商业银行2005-2012年的数据实证得出,大型商业银行实施多元化战略分散了风险,但小型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却增加了信用风险。满嫒嫒基于39家商业银行2007-2014年的数据并结合我国金融改革的实证认为,在我国金融逐步自由的环境下,多元化虽然能够提升大型商业银行绩效但同时也可能增加其破产风险;会提高中等规模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但对小规模、地区性商业银行影响较弱。

2.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存款利率市场化影响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存款利率市场化引起相应指标的直接变化。肖欣荣和伍永刚通过20世纪80年代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认为存款利率市场化将导致存贷利差成缩窄趋势。高善文认为,存款管制放开将会导致存款利率上升和银行利差收窄。李宏瑾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对各国利率水平放开后变化的经验分析认为,在我国存款利率水平放开后存贷款利率将明显上升,利差可能减少,银行风险偏好将提高。二是通过这些直接指标建立相应模型,然后间接研究存款利率市场化对其他银行行为的影响。左峥和唐兴国通过存贷利差收窄视角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不会提高银行风险水平,却能缓解银行收入的波动性,降低破产概率。马晶利用存贷利差作为关键解释变量,基于2008-2013年38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研究得出,存款利率市场化虽然会降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破产概率,但会加剧城市商业银行破产的风险,而对外资银行风险水平并不存在显著影响。纪洋和徐建炜等在利率双轨制模型的基础上,经过比较静态分析、参数校准与数值模拟研究得出,利率市场化会使存款利率上升,存贷利差缩窄,并由此增加银行的破产风险。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非利息收入与利息收入相关性较高,且非利息收入具有更高的不稳定性;二是存款利率市场化会导致存款实际利率和净利差产生明显变化。但国内学者研究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对银行风险影响结论不具有一致性,且少有研究结合银行开展多元化环境和动因分析多元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多元化对风险影响的具体路径分析也较少。本文将基于以上两点结论,结合资本约束与存款利率市场化,探讨银行多元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二)研究假设

1.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动因分析。图1为16家上市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与利息收入增长率的趋势图。从图1可以看出,利息收入增长率基本上与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呈反向变化,当利息收入增长率趋于提高时,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程度趋于下降;反之亦然。由此本文推测,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是补偿银行利息收入增长率变化从而保证收入增长的一项措施。利息收入增长变化会导致银行利润变化,而银行为获得利润会扩展非利息业务,加深收入结构多元化。所以,本文认为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的内部动因是利息收入增长率下降。

图2为银行平均收入多元化与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额比重的变化图与趋势图。从图2可以看出,社会融资总额中的贷款占比呈趋势性下降,而银行多元化平均水平呈现趋势性上升。随着直接融资程度的上升,银行贷款需求下降,占比萎缩,这使得银行必须积极开展多元化业务以弥补融资脱媒化与银行地位下降的影响。本文认为这是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的外部动因。

由以上分析可知,近年来银行积极开展中间业务,使其收入结构呈现多元化,主要动因是由于直接融资加剧,金融脱媒加深,银行作为融资中介地位逐渐下降而造成银行利息收入增长率下降。这使得银行为维护自身收益,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增加收入来源的多样性。但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银行强化收入结构多元化是以银行缺乏资金收益优势为前提条件。

2.研究假设。从本文对银行多元化动因分析可以看出,银行很可能是在利息业务收益下降时开展多元化业务弥补收益劣势。同时,由文献回顾可以得知,我国的银行非利息收入与利息收入的正相关性较高,且比利息收入更不稳定。一方面,非利息业务很难达到分散投资的目的来规避风险,其高波动性又可能会增加银行风险;另一方面,主要业务收入增长放缓使得银行缺乏资金优势防止风险暴露。所以,本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业务分散风险功能低效,并且很可能通过牺牲风险控制来改善自身收益。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会增加银行风险。

DeYoung和R0land分析非利息收入加剧银行风险的原因之一,在于监管当局对大部分非利息业务无资本要求,商业银行扩大非利息收入业务占比增大财务杠杆,增大银行收入的波动。并且我国银行业很大一部分中间业务收入实际上是为规避利率管制或其他管制性措施。张明在分析我国影子银行成因后得出,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以非利息业务——理财产品为基础的影子银行快速发展,其主要归因于中国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来规避监管的结果,规避监管包括存贷比约束和资本充足率约束。而资本充足率约束是控制银行风险的关键举措,非利息业务扩大是我国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程度加深的直接原因。当银行加深收入结构多元化,必然会对资本充足率控制风险的力度造成相应影响。由此本文提出假设2: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会弱化资本充足率对银行风险的控制力度。

已有文献指出,存款利率市场化会导致银行存款实际利率和净利差等指标产生显著变化,并可能会导致银行风险上升。而由上文数据统计分析可知,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多元化经营旨在改善收益,这很可能使得银行在应对利率市场化机制收益下滑冲击时会盲目通过开展多元化来攫取收益,从而恶化风险控制。从我国银行业创新实际看,由于长期受政策保护,存在缺少利率相关产品研发体系和合理的利率定价机制,创新能力不足和风险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当利率市场化到来时,银行多元化可能也会由于创新能力与自身风险管理能力不足以及中间业务标的较少,而增加银行风险控制的复杂性,加剧银行风险。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会加深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计

根据研究假设,实证部分将通过3个计量方程对以上假设分别进行检验。本文的检验方程为:

其中:riskit为银行风险,diveincit为收入结构多元化,carit为资本充足率,rmarkizeit为存款利率市场化相关变量,div×carit为收入结构多元化与资本充足率的交互项,div×rmarkizeit是收入结构多元化与利率市场化的交互项,controlit为模型的控制变量,β为模型系数,uit表示方程残差,i为银行个体,t为时间。方程(1)检验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同时还检验资本充足率和利率市场化变量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为后文方程的检验作参照;方程(2)的交互项检验银行收人结构多元化通过资本充足率对银行风险产生的影响;方程(3)的交互项检验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通过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产生的影响。

(二)变量及样本选择

1.被解释变量。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银行风险(riskit)。银行风险种类较多,而最主要的风险当属整体经营风险以及贷款市场上的风险。本文采用z值(z—score)作为银行整体经营风险的替代变量。

在(4)式中,分子σ(ROA)it为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分母为资产收益率(ROAit)与权益资产比(cAPit)。z值越大,表示银行风险越高。

贷款市场上的信贷风险用不良贷款率(nplit)表示。nplit越高,贷款追还难度更高,信贷风险越高。采取两种风险作为银行风险的替代变量,不仅可以增强本文实证的稳健性,还能有效地区分不同类型的风险所具有的不同变化特征。

2.解释变量。由于我国的银行多元化业务主要指非利息收入,所以本文的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diveincit)采用以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为基础建立的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HHI)。其计算方式为:

其中,NiIit和Ⅱit分别为非利息收入和利息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HHIit的取值范围为0(完全单一化)到O.5(完全多元化)。HHI值越高,表明银行多元化程度越深。

方程交互项中的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div)变量是根据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程度而设置的虚拟变量。当银行收入多元化程度大于所有银行收入多元化平均值时,div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将divit变量与资本充足率(carit)相乘,用以检验假设2。

由文献回顾可知,利率市场化机制将会导致银行存款实际利率上升以及存贷净利差下降,也就是说,利率市场化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是这两个指标的变化。那么,研究这两个指标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也就可以看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的具体影响。由于利率市场化机制未实施,以往学者研究也是依照此研究范式考察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所以,本文选用了存款实际利率(deprate)和净利差(netin)作为存款利率市场化变量,将deprate和netin与div相乘以检验假设3。

3.控制变量。参考以往学者对于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以及银行风险的研究,本文的控制变量(controlit)包括两个部分:银行个体异质性变量和宏观经济变量。

银行个体异质性变量包括资产收益率(roait)、总资产(assetit)、存款集中度(decompit)。资产收益率(roait)为银行总利润与总资产比值,代表银行的盈利能力,其变化将反映银行风险承担的意愿以及资金收益能力。总资产(assetit)为银行总资产对数,总资产的不同将会影响到银行风险管理技术和资金实力,并且银行资产规模由于政府对银行的“隐性保险”而具有“大而不倒”的优势,也会对银行风险产生影响。存款集中度(decompit)指存款市场结构,表示银行间的份额竞争程度。银行竞争会产生所有者与存款者之间的代理问题,削弱银行的市场力,使得银行更愿意承担风险;然而也有学者提出相反观点,如Boyd和DeNicolo证明竞争程度越高,贷款违约率越低,银行风险也越低。存款集中度衡量方法目前有多种,包括H值和cR4指数。考虑到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存款市场中长期占有主导地位,所以本文采用c凡指数来衡量存款市场集中度。存款市场cR4计算方式为统计存款市场份额前4位之和占存款市场总量的比重。其值越大,该市场集中度越高,竞争程度越低;反之,则竞争程度越高。

宏观变量包括GDP同比增长率和广义货币同比增长。GDP同比增长率(gdpl)衡量实体经济增长情况,其不仅影响银行贷款回收能力,还能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能力,对银行风险会造成影响。广义货币同比增长(mratt)衡量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大量学者研究证明,货币政策会通过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对银行风险造成影响。

本文的样本选用2007年第1季度——2015年第3季度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季度数据。⑦所有数据均来自wind数据库,遗失数据将根据相关银行季度报表进行补充,变量选择参见表1。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是本文所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HHI指数平均值为0.286,说明非利息收入占比偏低,利息收入仍然是主要收入来源。

四、实证结果分析

面板模型计量方法根据F检验以及Hausman检验来确定。根据检验结果,F检验显著拒绝原假设,表明固定效应模型比混合效应模型有效;Hausman检验显著拒绝原假设,表明固定效应模型比随机效应模型有效,所以本文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方程进行计量回归。表3为本文的实证结果,模型l和模型4是根据方程(1)得到的计量结果;模型2和模型5是根据方程(2)得到的计量结果;模型3和模型6是根据方程(3)检验的结果。模型1至模型3的被解释变量为z值,模型4至模型6的被解释变量为不良贷款率(npl)。

(一)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会增加银行的风险

在模型1中,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整体经营风险与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呈正相关,收入结构多元化程度越深,银行经营风险越高。证明假设1成立,我国上市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不仅不能降低银行经营风险,反而会加剧银行经营风险。由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与利息收入相关性较高,不能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且非利息收入波动较大,银行开展多元化经营的动因是应付利息收入增长放缓,银行很可能由于风险管理能力和资金优势的不足而无法兼顾风险管控,使得收入结构多元化加剧了自身的经营风险。在模型4中,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也是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也与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呈正相关,收入结构多元化程度越深,银行信贷风险越高,同样证明假设1成立。我国非利息业务与利息业务相关性较高,银行在寻求非利息业务同时,可能会由交叉业务协同效应产生相关配套的利息业务,而这部分业务贷款标准很可能低于正常贷款标准。这样则会形成不良贷款,使得不良贷款率升高,银行信贷风险加剧。

(二)存款利率市场化加剧银行风险

在模型l和模型4中存款实际利率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存款实际利率上升,将提高上市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和信贷风险。存款实际利率上升,银行获得存款难度提高,并且成本上升会影响银行收益,因此银行会采取更激进的策略,提高贷款价格和贷款范围,降低可贷客户标准,导致银行经营风险和信贷风险均提高。模型1中净利差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净利差下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提高。净利差为银行的主要业务收入,净利差越低,主要业务资金优势减弱,使得风险水平提高。而在模型4中净利差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净利差越低,信贷风险越小。这可能是由于净利差能有效衡量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收益空间,净利差越小,银行在贷款业务上获得的收益越小,为获得贷款收益而承担风险的动力越弱,所以不良贷款也相应越少,信贷风险越低。存款实际利率系数与净利差系数可以表明,存款实际利率上升或净利差下降会提高银行风险。所以,从存款实际利率和净利差角度看,存款利率市场化会导致银行风险加剧。

(三)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弱化资本充足率对银行风险的控制力

资本充足率(car)系数在模型1和模型4中均显著为负,表明资本充足率能有效降低银行经营风险和信贷风险。资本充足率越高,自有资金越多,由投资失败导致自身的损失会更大。资本充足率使银行更注重自有资本损失,减弱银行的道德风险,对银行经营起约束作用。在模型2和模型4中,收入结构多元化与资本充足率交互项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与cal"系数相反),表明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会减弱资本充足率对银行风险的约束效应。近年来,由于规避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监管,由此形成的收入结构多元化使得银行的资本监管效用变低,资本充足率对银行风险的控制力度减弱,进而对银行经营风险和信贷风险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模型2和模型4中div×car的系数证明了假设2成立。

(四)商业银行多元化加深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在模型3中,存款实际利率与收入结构多元化交互项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与deprate系数符号相同),收入结构多元化与净利差交互项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负(与nefin系数相同),这说明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能加强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存款实际利率与净利差变化使得银行采取更激进的策略,在扩张贷款业务的同时也会扩张其他类型业务。而在扩张路径上,多元化程度深的银行可能由于非利息业务方面的管理经营熟悉程度以及市场份额,形成非利息业务的“路径依赖”。但非利息业务相对利息业务会消耗更多的固定成本、管理费用,并且银行创新和管理水平不足,资金优势缺乏,从而导致在存款利率上升或净利差下降时,收入结构多元化深的上市商业银行风险更高。模型6中div×deprate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多元化程度深也会加据存款实际利率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多元化交叉业务的协同效应,扩大中间业务会使得不良贷款率也上升;但div×netin的系数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净利差本身降低了不良贷款率而抵消了业务间协同效应。收入结构多元化与存款实际利率交互项(div×deprate)系数及净利差交互项(div×netin)系数的显著性,说明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会加强利率市场化机制实施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即假设3成立。

(五)其他因素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控制变量广义货币增长同比系数在模型1至模型3中均显著为正,表明宽松货币政策使银行经营风险加剧。而mrate系数在模型4至模型6中均不显著,表明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风险不具有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宽松货币政策提高了资产价值而使得贷款容易被偿还。[273GDP同比增长在模型1至模型3中显著为负,表明实体经济增长会使得银行经营更稳定;而在模型4至模型6中显著为正,表明实体经济增长会使得银行信贷风险增加。造成其不同的原因可能与我国间接融资渠道有关,银行会有信贷政策便利促进贷款而不会影响自身经营。在模型1至模型3中存款集中度系数不显著,而在模型4至模型6中存款集中度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存款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影响不明显,但能增加银行信贷风险。以上变量不同的显著性说明宏观变量对商业银行不同的风险具有异质性,将银行风险分开讨论具有重要意义。资产收益率系数在6个模型中显著为负,表明资产收益率与银行风险呈负相关,资产收益率越高,银行的经营风险和信贷风险均越小。总资产系数在6个模型中显著为负,表明总资产与银行风险呈负相关,总资产越高,银行的经营风险与信贷风险越小。规模大的银行,其风险管理技术与资金实力都较高,银行风险较低。

五、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及实证检验得到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能加剧银行风险,并能通过资本约束以及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产生影响,所以,本文认为,在利率市场化机制即将实施之际,从银行风险控制角度来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不宜加速实施收入结构多元化。同时,本文认为,在利率市场化趋势下造成银行开展多元化业务加剧银行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自由化的强烈需求与银行落后金融创新能力之间的矛盾。银行长期金融抑制下金融业务创新能力的不足以及金融市场活力不够,导致银行业的发展主要靠粗放式规模扩张,中间业务拓展空间狭窄,创新成本过高。在金融脱媒化趋势下银行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较弱,在贷款业务上银行不注重零售业务的细分与品牌化经营,而中间业务很大一部分成为银行规避利率管制或其他管制性措施的工具,这样,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不能降低反而加剧了银行风险。

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相关政策建议:(1)由于利率市场化会导致银行风险增加,且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会对此过程起到加剧作用,同时也会减弱资本对银行风险的约束效应,所以本文建议相关部门结合银行风险对银行多元化程度进行合理监管,尤其对非利息收入的占比应进行适当规制,并对银行中间业务提出相应的资本要求,以防止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机制实施时盲目过度实施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而导致风险失控。(2)针对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加剧银行风险的根本原因,本文建议相关部门应结合利率市场化进程在银行业务层面上适当放松管制,针对脱媒化趋势促进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合理引进金融人才,降低创新成本,扩展中间业务发展空间,从制度上缓解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的相关程度,使得银行能够通过收入结构多元化降低风险。(3)考虑到宏观因素也会对银行风险造成一定影响,本文建议利率市场化实施时机选择应兼顾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环境的稳定性,防止外部冲击造成银行风险恶化。(4)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本文建议其应首先提高零售贷款服务质量,加强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和金融服务能力。

注释:

①由于存款利率市场化是中国目前特色改革措施,相对外国学者,国内学者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利率市场化影响更深刻,所以本文只引用国内文献。

②以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为基础,采用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HHI)计算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HHI指数越高,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程度越深。关于HHI指数,后文会有详细说明。

③图中线性是指数据变化的线性趋势。

④此处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为16家上市银行每年收入结构多元化的平均水平。

⑤本文中总营业收入仅划分为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所以NII+Ⅱ=1:当NⅡ或II中有一值为0时,表示完全单一化,HHI=0;当两者值为0.5时,表示完全多元化,砌=O.5。

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经统计,在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存款季度总量统计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占16家上市商业银行存款总量的比重平均达到近70%。

⑦16家上市商业银行分别为:平安银行、宁波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华夏银行、农业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

⑧选择存款竞争(decomp)作为控制变量的另外重要的原因是模型的R2,将deomp引人模型后发现,R2提高将近10%,所以存款竞争能对银行风险有影响。

猜你喜欢

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