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词汇教学与语法教学的接口研究

2016-12-01孙雁雁

关键词:偏误例句介词

孙雁雁

(北京邮电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876)



词汇教学与语法教学的接口研究

孙雁雁

(北京邮电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876)

文章基于语料库,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出发,关注词汇教学过程中能体现其语法特点的典型例句,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词汇教学中典型例句的确定过程进行研究。文章认为,确定体现目标词语的典型例句,首先要立足于本体语料,从组合原则出发,掌握目标词语在语篇中的结构分布类型,以此确定典型例句的句法结构;其次要立足于中介语料,借鉴词频效应,确定典型例句的核心句法结构及其构成成分的优先呈现顺序;同时,对学习者使用过程中易发生的偏误进行归类、分析原因,以此确定典型例句选取过程中需要凸显的要素,从而在典型例句的确定过程中,充分体现词汇教学与语法教学相结合的理念。

语料库;词汇教学;典型例句;语法教学

一、引 言

Wilkins[1]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指出 “没有语法而能传递的东西很少,没有词汇则什么东西都不能传递”,可见词汇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关于词汇教学,陈贤纯等[2-6]已关注到“词汇意义”的重要性,并在运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阶段、不同课型词汇教学的方法;江新等[7-11]研究已关注到“语境”的作用;只有少数研究提到“语法”,如李晓琪[12]提出建立一套以虚词为核心的“词汇语法教学模式”。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环节之一,应遵循语言教学的普遍性规律,因此,词汇教学不能只关注词义,还要关注词的用法,即词与词之间的搭配、词在句子以及语篇中的位置、词的出现语境以及词的语用特点。赵金铭[13-14]的研究结论以及冯胜利等[15]提出的“三一语法”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因此,词汇教学一定要结合语法进行,实现词汇教学与语法教学的衔接,而这种衔接的最佳接口是典型例句。由此,典型例句的选取在词汇教学中便显得尤为重要。多数新手教师在典型例句的选取方面并没有什么概念,这也是造成新手教师课堂教学失利的关键所在。

关于典型例句的设计,徐茗[16]认为应当“针对被释词语的语法特点”,“在利用例句展示词语的语法搭配时,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和学习目的,选取必须掌握的搭配来设计典型例句。”但如何确定哪些是必须掌握的搭配,文中并未提及。

我们认为,从科学、客观的角度大规模地收集来自自然语言而非人为生造的例句,梳理、归纳词语的语法结构类型(即语法搭配),确定其教授顺序,是典型例句选取的必要环节。而完成这一环节的途径则需借助语料库。

近几年,语料库及其研究蓬勃发展,为收集自然语言中的例句提供了便利,但也存在着“收集的例句数量繁多、时效性有局限、词汇超纲、句子结构复杂等系列问题”[17]。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将目标词放入大数据中进行检索、抽样、归类;如何基于语料库有效提取目标词所在的句子结构、出现的典型语境;如何在心理语言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从学习者角度确定体现目标词语语法特征的典型例句的呈现重点及呈现顺序,降低偏误的发生,是确定典型例句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词义、词性等,借助组合、聚合两种语法规则进行以旧带新或拓展教学[18],达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将目标词语具体化,以话语标记“看来”为例展开。在确定“看来”所在典型例句的句法结构环节,直接使用孙雁雁[19]依据本体语料库的研究成果得到的六种典型句法结构:① 介词+A+看来”;②“ 介词+A+看来+Vp”;③“ Np+介词+A+看来+ Np’ / Vp”;④“ …,看来,…”;⑤“…,看来+单句/复句,…”;⑥“…,Np+看来+Vp/Np’,…”。在此基础上,确定其核心句法结构及其构成成分的优先呈现顺序,最后确定典型例句选取过程中需要凸显的要素,从而体现词汇教学与语法教学相结合的理念。

二、基于中介语料库确定典型例句的教授顺序

厘清了目标词语的语法结构,只是完成了典型例句选取内容的一部分,若要保证课堂教学环节学生理解接受并能准确输出,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心理等因素。

Forster et al[20]通过心理实验研究认为,词频效应是影响词汇提取和组织的因素之一,它影响词汇提取的程度。受其启发,可以借助中介语料库,从语料中出现频率高的结构入手,优先选择目标词语高频出现的结构以及进入高频结构中的高频结构成分。

本研究主要依据“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简称“北语库”,书面语料)和“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语料库”(简称“暨大库”,包括书面语料、口语语料)。

1.依据出现频率确定目标词语所在的典型结构

北语库中,“看来”共240条语料,除去重复的3条,共有237条有效语料;暨大书面语库和口语库中,“看来”分别有88条和10条有效语料。依据上文对“看来”在语篇中结构分布的归类,对三个库中“看来”的335条有效语料进行观察,统计数字如表1所示。

表1 “看来”所在结构在中介语料库中的出现情况

表1中的数据显示,北语库中,进入固定结构“看来”的出现频率最高,未入固定结构的“看来”出现频率最低,与暨大口语库的出现频率正相反;而暨大书面语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与暨大口语库一致,最低的是独立使用的“看来”。具体到每一种结构,其出现频率在三个库中从高到低排在前三位的是:北语库:①、④、⑤;暨大书面语库:⑤、①、④;暨大口语库:⑤、④、①。

总体来看,①“介词+A+看来”、④“ …,看来,…”、⑤“…,看来+单句/复句,…”在三个语料库中均出现在前三位,因而可以将其优选为典型结构。

2. 依据出现频率确定目标词语所在的典型结构中构成成分的选取顺序

在结构“介词+A+看来”中,涉及到“介词”和“A”两个变量。那么,这两个变量的教授内容及教授顺序又应如何确定,也是典型例句选取中要注意的重要环节。

(1)“介词”的选取顺序

武柏索等在《现代汉语常用格式例释》中,收入了“按…看来”“按照…看来(来看)”“从…看来”“就…看来(来看)”“据…看(看来)”“依…看(来)”“在…看来”七种常用格式。结合三个中介语料库中介词的出现频率,则可以为我们提供“介词+A+看来”结构中“介词”选取顺序的依据。

表2 “介词+A+看来”结构中“介词”在中介语料库中的出现频率

根据表2可以确定,“介词+A+看来”结构中,介词应首先选取“在”,其次是“从”,最后是“依、据、由”。而武柏索等归纳的“按、按照、就”,在三个中介语料库中均未出现,因而在教学中可暂缓进行。

(2)“A”的选取顺序

三个中介语料库中“A”的出现频率,同样可以作为提供“ A”在教学过程中选取顺序的依据。

表3 “介词+A+看来”结构中“A”在中介语料库中的出现频率

从表3中可以明显看出,人称代词的出现频率在三个库中都排在首位,是首先要选取的;其次是一般名词;再次是一般代词、方位名词、反身代词、时间名词。

3. 依据出现频率确定目标词语所在典型结构的教授顺序

首先观察“看来”高频出现的三种典型结构在不同汉语水平层次语篇中的出现频率有什么规律。将北语库、暨大书面语库、暨大口语库的数据统计为表4所示。

表4 “看来”三种典型结构在不同汉语水平层次语篇中的出现频率*表中是按北语库和暨大库的分级标准。暨大口语库将学生的汉语水平按照1~4年级划分;北语库将学生汉语水平划分为无级别、C级、B级、A级。其中,C级代表高级HSK水平9级,B级代表高级HSK水平10级,A级代表高级HSK水平11级;暨大书面语库收录了语言生和本科生两种群体的语料,语言生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商贸、速成,本科生分为本科1、本科2、本科3、本科4,为与其他两库汉语水平等级对应,将暨大书面语料库中学生的汉语水平按照初级、中级、高级、本科四个等级划分,商贸划入高级,速成划入初级。

从表4中可以看出,北语库中,①“介词+A+看来”、④“…,看来,…”、⑤“…,看来+单句/复句,…”在无级别的汉语水平学习者输出的语篇中,出现频率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并一直持续到C级,然后开始下滑。暨大口语库中,三年级出现的“看来”语料相对最多,占了总语料的90%,且基本均衡分布在④“…,看来,…”、⑤“…,看来+单句/复句,…”、①“介词+A+看来”三种结构中;⑤从二年级出现,一直持续到四年级;④从二年级出现,持续到三年级;而①只出现在三年级;尽管暨大口语库中“看来”的语料数量只有10条,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但两库中“看来”出现率排在前三位的基本吻合,只是顺序有异。这种情况是巧合还是因为语体因素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扩充口语语料进行深入研究。暨大书面语料库中,语料基本集中出现在本科,初级只出现了1条为①;⑤从中级开始出现,并持续到本科;④在中级出现,高级断层,本科层面再次出现。若将本科层面继续细化,可以看到“看来”在本科四个年级中的出现情况。

表5 “看来”三种典型结构在暨大书面语料库本科语篇中的出现情况

表5中,语料基本集中在本科1、2年级,且与上文统计的⑤、①、④顺序吻合。

基于以上观察,可以进一步梳理三个语料库中排在前三位的高频结构的教授顺序。

表6 “看来”三种高频结构出现情况

依据表6中三种高频结构出现情况,可以将“看来”典型结构的教授顺序确定为⑤→④→①,即首先“…,看来+单句/复句,…”,然后“…,看来,…”,最后“介词+A+看来”。

三、选取典型例句的注意要素及课堂实施步骤

确定了体现目标词语的典型例句的呈现顺序,还需要了解以往学生对目标词语的掌握情况、容易出现的偏误。鲁健骥[21]分析了母语对汉语词语学习的负迁移影响和偏误类型及原因,认为教学上的失误是诱发学生偏误的原因之一,或者就是主要原因之一,焉德才[22]也从偏误预防的角度总结了“偏误预治”策略。遗憾的是,已有的偏误研究大都采用定性研究。在大数据时代,如何通过统计数据归纳偏误类型、分析偏误成因、语境明确地给出例句,强调词汇提取生成句子时需要注意的重点,是更科学地帮助学生正确得体表达的有效途径。

对335条语料进行观察,发现留学生在使用“看来”时,主要有“看起来”误用为“看来”、“介词+A+看来”中“介词”漏用、“介词+A+看来”组成成分错用三大偏误类型。

1. “看起来”误用为“看来”

例1 我亲眼看过有人正在死的临头。看来他非常痛苦。满面出汗,不断流泪。 【日本,男,200205,如何看待“安乐死”,作文75,综合表达65,口试65,听力44,阅读72,总分308,证书级别 无】

例2 人们随地扔烟蒂的习惯,不但使市容看来肮脏,也很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马来西亚,女,200405,吸烟对个人健康和公众利益的影响,作文90,综合表达100,口试75,听力71,阅读81,总分416,证书级别 B】

之所以出现此类偏误,关键是因为忽略了上下文语境中的标志性词语。表“视觉”的词语是“看起来”出现的标志性语境;若说话者利用已有背景知识,对某一现象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过程得出结论,则是“看来”使用的典型语境。

这类偏误共21条。北语库有16条,其中,9条出现在无级别的考生中、3条出现在C级、4条出现在B级;暨大语料库中的5条,均出现在本科一年级。由此可以明显看出,语言生中,学习者汉语水平越高,出现此类偏误的频率越低。

2.“介词+A+看来”中“介词”漏用

例3 虽然我也否定不了一些包含着恶劣影响的音乐的存在,但我看来,其他的音乐无论是在艺术性方面,还是在商业性方面都起到了正面的作用。【韩国,男,200510,我看流行歌曲,作文75,综合表达72,口试70,听力60,阅读59,总分325,证书级别 C】

例3中,表述的只是我个人的观点,需要使用“介词+A+看来”结构。之所以出现上例中的偏误,主要是没有熟练记住“介词+A+看来” 这种结构。

此类偏误共15条。北语库10条,无级别9条,C级1条;暨大口语库2条,均出现在三年级;暨大书面语库3条,本科一2条,本科二1条。可见,这类偏误还是大量出现在初学阶段,因此,在初级阶段加强学生对固定结构的记忆熟练度还是很有必要的,否则会使错误固化。

3.“介词+A+看来”组成成分错用

例4 对于我们看来,留学生学习汉语不光课堂上的内容而是在课外也需要多跟中国人交流。 (华教本一 B 印度尼西亚)

例5 最后说农村发生的事情,对我看来很可怜的。 【日本,男,199604,如何看待“安乐死”,作文50,综合表达39,口试55,听力40,阅读42,总分204,证书级别 无】

例6 在人的道德看来,生命保护得无以复加。 【日本,女,200307,绿色食品与饥饿,作文70,综合表达53,口试70,听力54,阅读38,总分273,证书级别 无】

以上三例均为介词错用。例4、例5中,A为人称代词,例6中,A为一般名词,依据前文对介词优先选择的统计结果,例4、例5的介词应优先为“在”。例6的介词应优先为“从”。这类偏误共3条,从来源级别看,基本出现在初级阶段。

例7 在我来看,可能就连吃饭或讨论课题他都觉得困难重重。(新加坡,女,200504,我对男女分班的看法,作文80,综合表达75,口试75,听力78,阅读82,总分381,证书级别 B)

例8 最后说农村发生的事情,在我来说很可怜的。 【日本,男,199604,如何看待“安乐死”,作文50,综合表达39,口试55,听力40,阅读42,总分204,证书级别 无】

例7、例8中的“来看”“来说”,都应该是“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类偏误,主要还是在教学过程中,没能扎实地让学生掌握“看来”所在固定结构中的组成成分的限制及搭配。这类偏误共2条,分别来自北语语料库中无级别、B级。

为了便于观察,梳理以上三种偏误类型的统计数据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清晰地发现,三类偏误基本集中出现在初级阶段,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偏误出现率逐渐降低。由此,可以认为,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句,并想办法帮助学生熟练记住典型例句中的典型结构非常重要。而选取体现目标词语语法特征的典型例句,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要凸显典型例句所含目标词语的典型语法,并按照“常用先入”原则确定典型例句的教学顺序;

(2)要明确典型例句出现的典型语境,凸显强调与典型语境相应的标志性词语;

(3)典型例句并非语料库中的原句,要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知识背景对词汇的难易度进行相应调整或重组。在调整、重组过程中,同时注意借鉴中介语料库出现的偏误,重点强调,提前预防;

(4)典型例句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应该对不同国别的学习者有普适性。

在“看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主要遵循以下程序。

首先,给学生明确的逻辑结构,说明“看来”在表达过程中的出现位置:

情况 →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进行推论或评论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结构的第一步,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借助语境省略描述语言;结构的第二步,可以视为心理活动,用“看来”替换;结构的第三步,必须借用语言进行描述或概括。

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展示典型情景,并给出与情景相应的典型例句。建议从学生身边常见的学生容易理解的具体情景开始,逐渐延伸到抽象情景;所给的典型例句,在本体语料库中相应例句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及兴趣范围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写;典型例句的呈现顺序,按照基于中介语料库确定的教授顺序进行。

例9 今天天气很好,出去玩儿的人会很多,今天的交通会堵得很厉害。

看来

例10 秋天是北京最好的季节,旅游的人很多,在公园里工作的人会很忙。

看来

例11 汽车越来越多,污染会越来越重,空气会越来越差。

看来

以上例句,“看来”的后面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即可以用“…,看来+单句/复句,…”结构,也可以用“…,看来,…”结构。

在根据不同情景生成含有“看来”的正确句子的基础上,可以再进一步拓展“看来”的结构,引导学生使用 “介词+A+看来”替换“看来”,并向学生明确“在我看来”所包涵的强调主观态度的语用意义。

例12 你每天都说作业很多,我学习了两周,每天的作业一个小时就写完了,并不多。

在我看来

例13 我觉得餐厅的饭菜很贵,昨天和中国同学聊天儿,他说学校外面小饭店的饭菜更贵。

在中国同学看来

四、结束语

文章以话语标记“看来”为例,剖析词汇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选取典型例句实现词汇教学与语法教学相结合。认为在典型例句的选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优先选取体现目标词语的典型语法结构,按照“常用先入”原则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明确对不同国别学习者有普适性的典型语境,并凸显强调相应的标志性词语;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知识背景对典型例句中词汇的难易度进行调整,同时借鉴中介语料库出现的偏误重点强调,提前预防偏误的发生。按照此模式,可以实现词汇教学与语法教学相结合;掌握此模式,可以帮助汉语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两个环节,抓住词汇教学的要害,并通过聚合规则复习相关词汇,以点带面,高效高质完成教学任务。

[1] Wilkins 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Edward Arnold Press, 1972.

[2] 陈贤纯.对外汉语中级阶段教学改革构想——词语的集中强化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 1999(4): 3-11.

[3] 邵菁.配价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2(1): 43-49.

[4] 戴雪梅.图示理论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汉语学习, 2003(2): 50-53.

[5] 郭胜春.汉语语素义在留学生词义获得中的作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4(6): 27-36.

[6] 周键, 廖暑业.汉语词义系统性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 2006(3): 110-117.

[7] 江新.词汇习得研究及其在教学上的意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8(3): 65-73.

[8] 曹慧.从留学生作文谈篇章层面的词汇教学[J].语言应用研究, 2002(2): 91-97.

[9] 周利芳.谈对外汉语副词教学中的语境[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2(3): 58-63.

[10] 李珠.关于初级阶段综合课的词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 1998(3): 72-75.

[11] 张旺熹, 李慧敏.对话语境与副词“可”的交互主观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9(2): 1-8.

[12] 李晓琪.关于建立词汇-语法教学模式的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4(1): 23-29.

[13] 赵金铭.“说的汉语”与“看的汉语”[C]//汉语口语与书面语教学——2002年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1-10.

[14]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15] 冯胜利, 施春宏.论汉语教学中的“三一语法”[J].语言科学, 2011, 10(5): 464-472.

[16] 徐茗.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例句设计[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7(4): 462-466.

[17] 单天罡.基于语料库的对外汉语词汇例句收集研究[J].语言应用研究, 2013(9): 104-106.

[18] 金枚.利用聚合、组合的关系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初探[J].河套学院学报, 2015, 12(3): 58-61.

[19] 孙雁雁.从教学角度观察话语标记语在语篇中的使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6(4): 101-106.

[20] Forster K, Chambers S. Lexical access and naming time[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 1973(12): 627-635.

[21] 鲁健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 1992(1): 69-73.

[22] 焉德才.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的“偏误预治”策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5, 3(6): 39-43.

Integration of Vocabulary and Grammar Teaching

SUN Yan-yan

(School of Humanities,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A study investigating corpus-based exemplar Chinese sentences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reported. Guided by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s in psycholinguistics, a Chinese corpus and selected exemplar sentences are analyzed following two guidelines: the principles of lexical collocation and the types of the target words in discourse organization. Then, through analyzing the interlanguage data, the developmental sequence of the syntactic structures and components of the exemplar sentences ar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frequency effects of Chinese language processing. Finally, major syntactic focus and context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emplar sentences a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error analysis of the L2 learners. In the light of current situ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the challenges and suggestions for integrating vocabulary and grammar i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corpus; vocabulary teaching; exemplar sentences; grammar teaching

2016- 03 - 1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740003)

孙雁雁(1968—),女,山东烟台人,文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篇章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

H19

A

1008-7729(2016)05- 0095- 07

猜你喜欢

偏误例句介词
介词和介词短语
介词不能这样用
英声细语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