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艺疗法与传统养生文化在养老景观中的应用

2016-12-01顾文芸单奕

绿色科技 2016年1期

顾文芸,单奕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9)



园艺疗法与传统养生文化在养老景观中的应用

顾文芸,单奕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9)

摘要:以园艺疗法与传统养生文化为切入点,以养老景观设计为载体,探讨了以适老宜居为目标的老年景观的选址、空间布局规划及景观要素等方面的设计。以期能对养老景观的设计开拓新的形式。

关键词:园艺疗法;传统养生文化;适老宜居;养老景观

1老龄化国情与养老景观

1.1老龄化国情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 %,其中65岁及以上的占8.87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这两个数据分别上升了2.93 %和1.91 %。两次相比,不难看出,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发展趋势严重。根据国际通用标准,说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49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将占人口的31 %,从现在到未来的30年间,中国将会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1.2养老景观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主流的养老模式是以社区照料作为支撑的居家养老。现阶段,“老有所养”已基本实现,但更要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标。因此,老年人迫切需要一个适老宜居的社区环境。已有相关研究证明,老人的健康情况和其生活环境好坏有直接关系,而这方面可通过对社区环境进行景观规划来解决。以老人的需求为设计指导原则,以园艺疗法与中国传统中医理论为设计理论基础,创造适老宜居的环境,即养老景观。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群体选择养老宜居社区,更随着社会资本纷纷进军养老地产,未来适老宜居社区发展潜力巨大,因此打造好养老景观根式争取客户赢得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

2老年人的特征

2.1生理特征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发生了诸多变化,会出现感知能力下降、运动系统即肌肉和骨骼功能老化、中枢神经系统衰退如记忆力下降和动作迟缓等、免疫系统退化等特征。更需关注的是在心血管与呼吸系统方面,还有已成为全球老年人疾病负担之首的多种慢性疾病都表现于此阶段,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等。

2.2心理特征

步入老年生活,意味着与社会之间的逐渐剥离,再加上身体机能的衰退,因此老年人易产生失落感、孤独感、抑郁、焦虑、自卑、消极、多疑、恐惧等感觉[1]。

基于以上特征,老年人便会有户外锻炼、传统养生、人际交往、怡情养性、获取尊重等多种需求。因而,景观设计时必需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这些需求,创造适老宜居环境。

3园艺疗法与传统养生文化

3.1园艺疗法与养老景观

美国园艺疗法协会(AHTA)对园艺疗法的定义如下:对于有必要在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其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实质就是运用园艺植物、园艺操作活动及绿地环境对人产生积极的作用,改善身心,维持和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与品位。其治疗对象可以是不同年龄、各种身体状况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人[2]。

园艺疗法是纯自然疗法,且是整体疗法。由于运用的是绿色植物,故适用性广且安全性高,不产生任何副作用。同时,园艺疗法不用依靠先进仪器,且需要场地简单,完全利用自然的力量,提高或修复人体机能、改善心境,故投资少回报高。

目前研究已表明:①园艺植物通过五感作用促进身心健康,如缓解压力、消除焦躁情绪、培养忍耐力和责任感等。②园艺操作活动有助于提高社交能力,转移负性情绪;能增强身体机能与生理机能;能促进大脑与心理放松,有效管理情绪等。③由植物或绿地景观引发的联想,即所谓精神共鸣,能洗涤心灵、引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3]。

3.2传统养生文化与养老景观

所谓养生,即是人体自身的保养,在遵循人体自身规律和人与环境协调的规律基础之上,为能达到增强生命活力、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而进行的保健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养生行为逐渐成为了我国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其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强调环境对于养生的重要性,应遵从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顺应自然的原理。

中国古典园林在漫长发展过程中,一直深受传统养生文化的影响,如选址布局上“山环水抱”的格局,建筑营造上“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理念,植物配置上“草木茂,人少疾”的观点,筑山理水上“瑶池三仙山”模仿神仙养生环境的格局和“人赖水以养生”的思想,以及在园林品赏上“观望劳形”与“动静互涵”的养生哲学。

古典园林中体现的养生原则,会让我们在现代养老景观的营造中获得很多的启示:

(1)选址时要注意“风水”,即充足的阳光、洁净的水源、相对温和的小气候,这样的环境符合适老宜居社区的需求。

(2)植物种类丰富,突出季相变化,很好的体现养生的重要原则——顺应天时。

(3)强调水景的应用,动静结合,调节心情。

(4)营造有特点的、能让人放松平静的空间。传统养生强调“静”,安静舒缓的氛围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恢复。

(5)布置适合老年人的户外锻炼场所或提供“观望劳形”的景观设施,如曲折的长廊、游步道等[4]。

4传统养生文化与园艺疗法在养老景观中的运用

4.1选址方面

适老宜居的养老社区基地的选址,首先注意安全性,应避开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同时要选择土质水质对人体有利的地区,为具有养生功能的环境景观设计提供保障;其次,基地周边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有助于老年人身心愉悦;最后,基地最佳位置是依山傍水之地,若能背山面水那就最好,适宜的小气候为老年人提供了养生的天然场地。

4.2空间布局规划方面

4.2.1空间氛围营造

养老社区景观可以借助诗词烘托静趣、悠闲之趣、自然之趣等,可以借形、声、色、香、等来组景创造不同的意境,可以借助建筑、园路及地形的布局组织漫步、登高、淌水、小坐等动静结合的游赏过程,从而体现养生文化中虚静恬淡的情志养生、惬志怡神的艺术养生、劳形舒体的运动养生。

4.2.2空间区域营造

(1)以动静划分养生区域。养生文化中“静以养神”和“动以养形”,动静结合,方符合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有助强身健体。因此,空间划分时既要有进行锻炼的开放性“动”空间,也要有私密性的“静”空间,可以细分为三项。第一项是健身活动空间。养老社区中除了为老年人提供现代的锻炼设施之外,还可以为老年人引入传统动态养生运动法,如太极拳、八段锦和五禽戏等。因这些健身方法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可以在场地周边通过图示或雕塑等途径展示运动的练习方法和动作要领,来引导老年人进行科学、系统的锻炼。第二项是步行空间。散步是老年人常见的运动方式之一,而这样的散步基本都是随性的,通常伴随有聊天等行为,因此在设计路线时应避免笔直而单调的形式,蜿蜒而富于变化的道路更富有乐趣。同时,基于老年人的走路速度慢、耐力弱的特点,沿路应设置休息设施。第三项是休憩空间。据调查,老年人大多喜欢坐在户外,景观优美的环境可以让老年人充分亲近自然,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安全、方便舒适和促进交往等是休憩空间应该考虑的设计要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应该有充足的阳光,良好的通风,但不宜设置在风口[5]。

(2)以营造主题划分区域。①五感区:主要采用环境治疗的作用机制,以建筑界的“全方位设计”(即为所有人而设计)的理念为指导,充分调动与刺激人的五感,即视觉、味觉、听觉、触觉和嗅觉。通过植物艳丽缤纷的色彩,丰富多样的造型,植物的各种发挥性物质,风吹产生的音响,水声,虫鸣,让老人等更加贴近大自然。老年人漫步于其中能够通过感官接受花园环境的信息,将其传递到大脑,进而经由内分泌指挥免疫系统工作,达到愉悦心情、促进康复或增强健康的效果。②园艺操作区:可参与性是园艺疗法的一大特点,通过操作性的园艺活动如平整土地、堆肥、播种、扦插、修剪、管理花园,或采摘、插花、制作盆景及水培植物等实践工作,一方面增加了老人与自然和他人的接触,另一方面锻炼了身体,愉悦了心情。对使用者产生主动疗效,提高其身体机能和免疫力,缓解病痛,增加劳动带来的成就感、满足感和责任感,从而振奋精神,促进身心健康。如芝加哥植物园比勒体验花园,鼓励各个年龄阶段及身体状态的人享受花园,参加园艺活动,并加入可触摸种植床、浅盘种植床、立体花墙、抬高的花床、水景等人性化设施让人容易接近,激发人们追求健康、绿色生活的热情,帮助患者恢复健康。③养生文化宣传区:借助宣传栏、廊等设施,向老年人宣传养生文化知识,帮助老年人建立科学、正确的养生观,引导老年人进行自我调养,同时又可以弘扬与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养生文化景观设计的文化品位。此区可结合健身活动空间设计。

4.3景观要素设计方面

4.3.1竖向地形设计

对于老人而言,地形过复杂、高差过大的景观是不适合的,在此着重强调台阶和坡度两方面。台阶设计:台阶坡度避免过大,阶面应保持平整,考虑防滑;踏步高度不超过15 cm,面宽不小于30 cm;踏步数不小于3,每6~8 步应设置一平台;设置台阶时应同步设置无障碍通道,保证轮椅通行等。坡度设计:坡道尽可能平缓,坡度宜在1∶15与1∶20之间;坡道总长不大于10 m,总高差不得高于50 cm;坡道宽度保证在120 cm以上,若中途设有回转平台,宽度应在150 cm以上;出于安全考虑,坡道两侧设置扶手;坡道面层铺装材料要防滑但又不妨碍轮椅通行等。

4.3.2道路交通设计

(1)安全性。养老社区的道路系统应采取人车分流的设计理念,安全分流或重要路段分流皆可,以安全为首要原则。

(2)人性化。老人的户外运动多以散步、健身器材锻炼和打拳等活动为主。其中,散步如前所述无目的和无方向,只是为了锻炼和聊天,因此步行系统多成蜿蜒的环形线路,既有趣又不因走回头路消耗体力;健身器材锻炼和打拳等活动需提供安静且环境优美的场地。沿路和沿场地周边都应设置休息设施。同时,养老社区应考虑风雨连廊的设计,方便老年人雨天也能外出。

4.3.3植物景观营造

植物的颜色、形状、气味或味道会对人们产生强烈的视觉、嗅觉和触觉刺激,同时花园中的鸟语虫鸣、风吹雨打也会对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听觉刺激,从而激发机体潜能,延缓器官衰老。

(1)芳香园。是指以种植多种芳香植物为主,利用其花、果、叶等所释放的挥发性物质,通过老年人的嗅觉器官,达到治疗和减轻不适症状的疗养性景观。漫步于芳香园中,不仅对植物有了更多认识,同时陶醉在花香世界中,芳香疗法会使心情更舒畅。考虑到夜间也能也可观赏,可以选择在晚上开花、亮度大、明度高的白色和黄色系列植物种类如桂花、栀子花、白丁香、含笑、瑞香等,营造静谧、神秘的夜间休憩空间。当然,夹竹桃、夜来香等会释放有害气体的植物要避免。

(2)色彩园。不同颜色、形态的花叶,可提供不同的视觉效果,给人带来启迪和向往。暖色调动、艳、亮,令人精神振奋;中性色配以暖色给人以醒目雅致之感;冷色调静、幽、清,给人安谧祥和之感。大自然以绿色为主,它是生命之色,象征着大自然的生生不息。置身于绿色环境中,呼吸平缓身心轻松,并能消除眼睛疲劳。因此,养老社区景观的整体色彩应当多以绿色为主,以不同暖色和冷色丰富和点缀。通过营造色彩丰富、主题突出的景观,使用色彩疗法能增强人的免疫功能,有悦目、舒心、健体之功效。

(3)聆听园。通过景观的悉心布置,植物也是能够发出悦人的声音的。一种声音源是直接来自植物的叶片——在风的吹动中、在雨滴的拍打中。如响叶杨因其在风吹的过程中叶片撞击发出清脆的声音而得名。而针叶树种更容易发出声音,当风吹过树林,就会听到阵阵涛声,还有一些叶片较大的植物发生声音的效果也颇为明显,如“残荷听雨”、“雨打芭蕉”的境界。所以设计时可以在特定的地方设计此类的“声景”,可以帮助老人获得更多自然的声音,放松身心。另一种声音源是间接的来自植物吸引而来的昆虫和动物,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的时候,可以选择结果植物或者蜜源植物,像海桐、八角金盘、火棘、荚蒾等,可以吸引鸟类、蝴蝶、蜜蜂、松鼠等一些动物,从而可以构成自然的“声景”。

(4)园艺操作区。通过触觉增进老人与植物的交流,如前所述。而这些提供给老年人群使用的园艺设施,在设计上的应当考虑不同的高度和斜面设计,以满足轮椅老人、拐杖老人和正常老人各自的舒适尺度。

(5)味觉园。在此区域可以提供釆摘活动或开辟味觉花园。味觉园可种植有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的植物,老人可通过品尝能食用的根、茎、叶、果等刺激味蕾,从而促进其他器官的发展,如鱼腥草、草莓等不同味道的植物,让老年人感受到甜、酸、苦、辣、腥等人生百味。

4.3.4水景营造

在景观空间里,水景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且给人亲切感,不仅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纽带,还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有着“空气保健素”之称的空气分子与水珠结合能够产生的大量的负氧离子,对人体大有裨益。宽广平静的湖泊,可以让人们浮躁的心宁静下来;瀑布落下撞击岩石的声响,可以让人产生希望的联想;精致活泼的涌泉,给人带去生活的激情。

适合老年人的水景设计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安全,应当注意安全水深和防护措施。一方面水深设计应当有安全缓冲区域,水深不超过600 mm,可防止老人坠入深水中,溺水产生危险。另一方面在近水面或者路桥的位置两侧设施防护栏,减少跌落的危险。其次,考虑将水面进行抬升设计,让老人可以在很轻松的情况下就可以与水有近距离的接触。第三,水景中尽量加入多样的驳岸变化、不同的水景类型以及丰富的水生植物,营造动静结合的景观。

4.3.5公共设施与小品

公共设施与小品是景观的完善和补充,不仅具有实用功能,也具有装饰点缀的作用。

公共设施如座椅、扶手的设计,要从安全性、舒适性、实用性和美观性等几方面同时考虑,兼顾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

景观小品设计首先应符合老年养生的主题,亲近自然的风格可以培养老年人平和的心境,积极向上富有美好象征意义的风格可以让老年人心情愉悦。其次,可将景观小品与传统养生文化结合起来,宣传传统养生文化知识,提高老年人对养生文化的认知,使老年人在锻炼身体、调适精神的同时,能感受到深层次的文化熏陶。另外,伴随着视觉衰退,老年人只对黄色、橙色、红色会比较敏感。伴随着中枢神经系统和认知功能的变弱,使得老人对于新环境很难适应,经常迷路和转向。而单调、重复的住宅建筑形体、色彩及其环境,标识性差,又给老年人户外行动带来识别上的障碍。因此,必须加强环境的可识别性,而公共设施与小品是增强环境的可识别性的有效手段。如可设置夸张明显的路标、知识牌和标志性小品、建筑物等,可以通过其细部处理如材料、质感、色彩等,来突出空间的特征和个性。

5结语

园艺疗法具有自然、安全、方便、经济且疗效良好等特点,结合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知识,应用于养老景观中,不仅能有助于打造适老宜居社区,更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景观,成为养老建设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云鹏.适老化康复景观设计研究——以张家港优居壹佰老年社区为例[D].北京:清华大学,2013.

[2] 李树华,张文秀.园艺疗法科学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2009(8):19~23.

[3] 贾培义,刘晶.园艺疗法在养老景观中的应用[D].2015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文集,2015.

[4] 许慧,彭重华.养生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J].广东园林,2009(1):28~31.

[5] 任晓乐.老龄化背景下养生文化园设计研究——以扬州枣林湾养生文化园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The Application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of Health Preservation in Elderly-care Landscape

Gu Wenyun, Shan Yi

(ZhongshanVocationalCollege,Nanjing210049,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horticultural therapy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of health preservation as starting points, the article takes the elderly-care landscape as carrier and discusses the site selection, spatial layout planning and landscape element 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 of pleasant residence for senior living. The research is to find a new pattern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for senior living, adopting both traditional and fashionable concepts.

Key words:horticultural therapy;traditional culture of health preservation;pleasant residence for the senior;elderly-care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1-0143-03

通讯作者:单奕(1964—),男,江苏南京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园艺疗法相关工作。

作者简介:顾文芸(1976—),女,江苏靖江人,讲师、工艺美术师,硕士,主要从事园林景观与观赏园艺工作。

收稿日期:201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