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艾维尔沟煤矿区赋煤特征分析

2016-12-01丛光华新疆煤田地质局一五六煤田地质勘探队乌鲁木齐830009

山东工业技术 2016年11期
关键词:焦煤

丛光华(新疆煤田地质局一五六煤田地质勘探队,乌鲁木齐 830009)



新疆艾维尔沟煤矿区赋煤特征分析

丛光华
(新疆煤田地质局一五六煤田地质勘探队,乌鲁木齐830009)

摘要:艾维尔沟煤矿区是新疆主要的炼焦用煤生产地,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含可采煤层10层,煤类以焦煤为主,肥煤次之。经过洗选处理后,可作为炼焦配煤使用。

关键词:艾维尔沟煤矿区;煤层特征;八道湾组;焦煤、肥煤

0 引言

煤炭是达坂城地区的大宗矿产,是发展规划实施优势资源转换的重点资源。艾维尔沟煤矿煤质主要为焦煤和肥煤,煤质好可用作炼焦配煤。随着该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必将为地区经济作出重要贡献,并为新疆钢铁及能源输出和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奠定一定的基础。丰富的矿产资源、便捷的铁路公路运输条件和理想的地理位置使其具备了开发利用炼焦用煤的的优越条件。

1 自然地理

艾维尔沟煤矿区位于新疆北天山山脉,距乌鲁木齐市约130km,行政区划属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管辖。东西长23.52km,南北宽约3.82km,矿区面积89.82km2。

艾维尔沟矿区地处天山山区,属山区沟谷地貌,艾维尔沟呈近东西狭长状展布,贯穿整个矿区,沟底地势较平缓,南北两侧高山区发育着“v”字型冲沟,沟深坡陡。最高海拔2825米,最低海拔2050米,最大高差可达775米。

2 含煤地层

矿区内发育的地层为石炭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第四系。含煤地层为中生界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J1b)和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J2x)。

西山窑组地层位于矿区的南部,为河流相、湖相、泥炭沼泽相沉积。岩性为灰绿色、灰白色细、粉砂岩、深灰色泥岩、黑色炭质泥岩,向西逐渐变粗。含煤层10层,编号为C1-C10号煤层。煤层多而薄,且在详查区范围内连续性差,单层厚度不大,岩性不稳定,增厚减薄尖灭迅速。与下伏地层三工河组的分界标志层为厚层状的灰白色细砂岩,呈整合接触。施工钻孔全揭露该地层,地层厚度674米-1035米,平均厚度为739.54米。

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位于矿区北部,分布广泛,含煤性稳定。岩性以灰色、灰白色砾岩、粗砂岩,灰色、深灰色粉细砂岩,灰黑色泥岩、炭质泥岩和煤层为主。含煤层14层,依次编号为(1号、2号、2下1号、2下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9号、10号、11号、12号),煤层平均总厚32.28m。为河流相、泥炭沼泽相与湖相,岩性分层明显,岩相交替出现。西部以河流相的砾岩、砂岩为主,地层增厚,煤层多变薄尖灭。与下伏三叠系地层分界标志层为一套灰绿色的厚层状底砾岩,呈不整合接触。施工钻孔全揭露该地层,地层厚度462米-592米,平均厚520米。

3 构造特征

艾维尔沟矿区地层总体为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南倾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东部缓,西部陡,地层倾角矿区东部18-38°,西部39 -45°,含煤地层在走向上和倾向上基本变化不大。

区内构造较复杂,断裂发育,局部有小型褶曲。断裂主要发育在煤层的浅部,对煤层的中、深部影响不大。断层均为逆断层,走向近东西,绝大多数断层面向南倾并斜切煤层。主干断层线大致相互平行出现。同时,主干断裂往往伴生次一级的断裂与其斜交。

4 煤层特征

矿区煤层主要集中赋存在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含煤地层内,共含有煤层14层,煤层总厚度在3.63米-81.86米,平均厚度32.28米。八道湾组地层平均厚约520米,含煤系数为6.3%。

区内可采煤层10层,从上而下依次编为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8号、9号、10号煤层。可采煤层厚度8.35米-69.43米,平均厚度为29.69米。

通过分析研究,各煤层有以下赋存规律:

(1)1号、2号煤层结构简单-中等,属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煤层,煤层顶板以粉砂岩为主,个别为粗砂岩;底板以粉砂岩为主,个别为粗砂岩及细砂岩;3号、4号、5号、6号煤层结构简单-复杂,可采性属大部可采煤层,稳定性为较稳定煤层。煤层顶板岩性以粗粒相为主,主要为灰白色中、粗砂岩、砾岩,局部为细、粉砂岩。煤层底板主要为灰色、深灰色、灰黑色的粉、细砂岩;7号、8号、9号、10号煤层结构简单,可采性属大部可采煤层,稳定性为较稳定煤层。煤层顶板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粉、细砂岩,灰色中、粗砂岩。煤层底板以深灰色粉砂岩为主;2下1号、2下2号、11号、12号煤层可采性属不可采煤层,稳定性属不稳定煤层。夹矸多为炭质泥岩或粉砂岩,炭质泥岩和煤常有互相代替现象。

(2)煤层顶板除9号煤层为炭质泥岩(17线西为砂砾岩)外,其它煤层一般为砂岩、砂砾岩。有时有薄层炭质泥岩或泥岩伪顶。矿区东西边缘岩性变粗。底板多为粉砂岩或炭质泥岩,厚3~5米,极稳定。

(3)煤层较集中,间距较稳定,各层间距一般在10~30米;11~12号煤层间距最大,达80~100米。1~7号煤层总间距120~160米,1~12号煤层总间距约500米。

5 煤质特征

煤属中变质烟煤,煤化程度为中煤级煤Ⅲ。煤类以焦煤为主,肥煤次之,局部有气煤和气肥煤。煤的原煤灰分产率(Ad)平均值介于11.15~30.22%之间;原煤全硫(St.d)平均含量为0.24-0.40%;原煤高位发热量(Qgr.d)为22.71-33.67MJ/kg。具有低灰-高灰分、特低硫分、中-特高发热量等特点。矿区内各煤层经过洗选后,主要可作为炼焦配煤使用。

6 结束语

聚煤作用始于早侏罗世早期,河流相、河漫滩相、沼泽相及泥炭沼泽相交替出现,早侏罗世后期主要以河湖相、湖相沉积为主。至中侏罗世早期,岩相古地理又为河流相、河漫滩相,沼泽及泥炭沼泽沉积时间相对短暂而频繁。至中侏罗世后期,气候又变干燥,岩相古地理主要以河湖相为主。

煤层厚度的变化主要受后期河流冲刷影响,尤以东西两端、深部更为明显,致使煤层变薄尖灭。

参考文献:

[1]张希,丛光华等.新疆乌鲁木齐市艾维尔沟矿区煤炭地质勘查总结报告[R].乌鲁木齐:新疆煤田地质局一五六煤田地质勘探队,2009.

[2]吴卓权等.新疆艾维尔沟煤矿区精查(最终)勘探报告[R].乌鲁木齐:新疆煤田地质局一五六煤田地质勘探队,1978.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1.086

猜你喜欢

焦煤
不同预氧化程度焦煤CO2 冷却后自燃特性研究
山西焦煤集团线上支付结算系统款项支付破百亿
上半年焦煤市场大幅波动 下半年预计震荡走弱
《山西焦煤科技》2022年总目录
八钢焦炉配加疆内低品质焦煤炼焦的试验研究
焦煤的石墨化及煤系矿物的变迁研究
在春风里擎起中国焦煤品牌——改革开放40年山西焦煤集团发展掠影
不同产地焦煤的结焦性能差异及原因分析
常见炼焦煤种性能评价①
焦煤微波干燥特性及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