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与普通女子肩关节旋转特征的比较研究
2016-12-01王聪,王磊
王 聪,王 磊
(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33)
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与普通女子肩关节旋转特征的比较研究
王 聪,王 磊
(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33)
目的:观察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与普通女子肩关节旋转活动度及肌力特点的区别,为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相关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提供借鉴。方法:对13名女子专业羽毛球运动员和8名普通女子的双侧肩关节的旋内、旋外被动活动度进行测量,通过手持式测力计对双侧肩关节的旋内、旋外肌力进行测定。结果:1)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优势侧肩关节旋外被动活动度大于非优势侧,旋内被动活动度小于非优势侧;而且优势侧肩关节旋内被动活动度小于普通女子。2)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优势侧肩关节旋内肌力大于非优势侧,但旋外肌力、旋外/旋内肌力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旋转被动活动度存在双侧差异,且优势侧肩关节旋内被动活动度小于普通女子。2)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旋内肌力存在双侧差异,但旋外肌力不存在双侧差异。3)应重视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旋内活动度的提高,以及加强肩关节的旋外肌力。
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旋转;活动度;肌力
肩部损伤是羽毛球运动员常见的损伤之一,这与其专项技术特点有密切关系[1-3]。持拍侧肩关节在大力杀球、击高远球等许多技术动作中,需要在肩外展位时进行旋外、旋内的活动,而且肩袖相关肌肉需在动作结束阶段进行离心收缩来稳定肩关节,训练比赛过程中的重复高负荷对肩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等组织带来极大的应激刺激。同时,作为对长期专项训练的适应,肩关节的旋转活动度和肌力也会发生相应的适应性变化。另一方面,女子运动员的肌肉力量素质又相对弱于男子,一些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高于男子。因此,对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旋转活动度和肌力特点的了解,将有助于预防肩关节相关运动损伤,为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江苏省女子羽毛球运动员13人,普通女子8人为受试对象。运动员近期无伤病,能正常完成运动训练计划,普通人群无运动专项训练经历。
表1 受试者基本情况表
1.2 方法
1.2.1 基本资料收集
收集受试者的基本资料如年龄、训练年限、既往受伤史等。对受试者进行脊柱和肩关节的筛查评估,排除阳性受试者,以确保无肩关节的病理症状。
1.2.2 肩关节旋转活动度测试
受试者处于仰卧、肩关节外展90°和肘关节屈曲90°位,使用标准的角度计进行盂肱关节的旋内、旋外被动活动度的测量。
1.2.3 肩关节旋转肌力测试
采用手持式测力计(hand-held dynamometer, HHD)进行测试,所用器材为microFET 2 ,美国Hoggan公司生产。
仰卧位、肩外展90°、旋转0°体位时的肩胛平面内进行,肘关节屈曲90°;分别记录肩关节旋内、旋外三次最大用力收缩的肌力,结果取中间值;扭力矩通过力量(N)﹡前臂长(m)来进行计算,并根据体重计算其相对力矩(N·m/kg)。
1.3 数理统计
采用SPSS for Windows 13.0 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同一个体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肩关节旋转活动度及肌力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不同个体同侧肩关节旋转活动及肌力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肩关节旋转活动度
2.1.1 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旋转活动度
表2 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旋转活动度(°)
注:DOM=dominant side, NDOM=nondominant side; EROM=external range of motion,IROM=internal range of motion, TROM=EROM+IROM, total range of motion;*:与同侧EROM相比,P<0.05; **:与同侧EROM相比,P<0.01;#:与异侧相比,P<0.05; ##:与异侧相比,P<0.01。
统计结果表明,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旋转被动活动度:同侧相比,无论优势侧(DOM)还是非优势侧(NDOM)的旋内被动活动度(IROM)均小于旋外被动活动度(EROM),差异具显著性(P<0.01,P<0.05);异侧相比,优势侧的旋外被动活动度大于非优势侧(P<0.01),而旋内被动活动度及总被动活动度均小于非优势侧,差异分别具高度显著性和显著性(P<0.01,P<0.05)。
2.1.2 普通女子肩关节旋转活动度
表3 普通女子肩关节旋转活动度(°)
注:*:与同侧EROM相比,P<0.05
统计结果表明,普通女子肩关节旋转被动活动度:同侧相比,优势侧旋外被动活动度大于旋内被动活动度,差异具显著性(P<0.05);非优势侧旋外被动活动度与旋内被动活动度的差异不具显著性;异侧相比,旋外被动活动度、旋内被动活动度及总被动活动度,优势侧与非优势侧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显著性。
2.1.3 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与普通女子的肩关节旋转活动度对比
表4 女子羽毛球员与普通女子的肩关节旋转活动度对比(°)
注:**:与同侧普通女子相比,P<0.01。
统计结果表明: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优势侧肩关节旋内被动活动度、总被动活动度明显小于普通女子,差异均具高度显著性(P<0.01),而优势侧肩关节旋外被动活动度与普通女子差异不具显著性。
女子羽毛球运动员非优势侧肩关节旋外、旋内及总被动活动与普通女子的差异均不具显著性。
2.2 肩关节旋转肌力
2.2.1 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旋转肌力
表5 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旋转肌力(N·m/kg)
注:*:与同侧ER相比,P<0.05;##:与异侧IR相比,P<0.01。
统计结果表明,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旋转肌力:同侧相比,优势侧(DOM)旋内相对力矩(IR)大于旋外相对力矩(ER),差异具显著性(P<0.05);非优势侧(NDOM)旋内相对力矩与旋外相对力矩之间差异不具显著性。异侧相比,旋内相对力矩优势侧大于非优势侧,差异具高度显著性(P<0.01);旋外相对力矩优势侧与非优势侧之间差异不具显著性。旋外/旋内比例,优势侧与非优势侧之间差异不具显著性。
2.2.2 普通女子肩关节旋转肌力
表6 普通女子肩关节旋转肌力(N·m/kg)
注:*:与同侧ER相比,P<0.05。
统计结果表明,普通女子肩关节旋转肌力:同侧相比,非优势侧旋内相对力矩小于旋外相对力矩,差异具显著差异性(P<0.05);优势侧旋内相对力矩与旋外相对力矩之间差异不具显著性。异侧相比,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旋外、旋内相对力矩及旋外/旋内比例,差异均不具显著性。
2.2.3 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与普通女子的肩关节旋转肌力对比
表7 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与普通女子的肩关节旋转肌力对比(N·m/kg)
注:*:与同侧普通女子ER相比,P<0.05;**:与同侧普通女子ER/IR相比,P<0.01。
统计结果表明,女子羽毛球运动员非优势侧旋外相对力矩小于普通女子,差异具显著性(P<0.05);非优势侧旋外/旋内比例小于普通女子,差异具高度显著差异性(P<0.01)。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优势侧旋外、旋内相对力矩及旋外/旋内比例与普通女子的差异均不具显著性。
3 讨论
3.1 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旋转活动度
本研究中观察到的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以及普通女子的肩关节旋转活动度的具体情况为: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双侧肩关节的旋外被动活动度(EROM)均大于旋内被动活动度(IROM);同时,优势侧(DOM)即持拍侧的旋外被动活动度大于非优势侧(NDOM),但优势侧的旋内被动活动度以及旋转总被动活动度(TROM)小于非优势侧。而在普通女子群体中发现,仅优势侧的肩关节旋外被动活动度大于旋内被动活动度,非优势侧的肩关节旋外被动活动度与旋内被动活动度的差异不具显著性。同时,普通女子组的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肩关节旋外、旋内以及总旋转被动活动度不具显著性的差异。此外,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旋转被动活动度与普通女子相比,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优势侧肩关节旋内被动活动度、总被动活动度小于普通女子,旋外被动活动度与普通女子一样;非优势侧肩关节旋外、旋内及总被动活动度与普通女子一样。
根据以上女子肩关节旋转被动活动度的测试结果,可以发现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旋转活动度的特点为:1)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的旋外被动活动度(EROM)大于旋内被动活动度(IROM),而普通女子仅有优势侧的肩关节旋外被动活动度大于旋内被动活动度;2)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双侧肩关节的旋转被动活动度大小是不一样的,总体来看,优势侧(持拍侧)的旋转总被动活动度(TROM)小于非优势侧(非持拍侧),其中旋内被动活动度(IROM)小于非优势侧,旋外被动活动度(EROM)大于非优势侧。这不同于普通女子,普通女子双侧肩关节的旋转被动活动度大小是一样的;3)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优势侧的肩关节旋内被动活动度(IROM)小于普通女子优势侧的肩关节旋内被动活动度。
在本研究中的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多数具有10年以上的专项训练经历,经过多年的羽毛球训练,肩关节旋转活动度发生了有别于普通人群的变化,其中明显的变化是优势侧(持拍侧)旋外被动活动度大于非优势侧(非持拍侧),旋内被动活动度小于非优势侧,而且女子运动员优势侧肩关节总旋转被动活动度小于非优势侧。许多研究者认为[4,5],肩上项目的优势侧旋外活动度增加,使其能够过度外旋,使原动肌充分拉长,以提高收缩力,同时延长最后用力的作用距离,从而延长作用时间,达到增大冲量的目的,增加出球的速度与力量,这是其高水平技术动作的需要。在羽毛球项目中,一些杀球、劈球的确需要充分的持拍侧肩关节外旋来实现大力的或快速的击球,此外,反手的过渡、拉后场更需要肩关节较大的外旋活动度才能够使球到位。因此,优势侧肩关节较大的旋外活动度是羽毛球专项技术所需,同时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也是专项适应的结果。而优势侧旋内活动度的不足,更多的分析认为是由于肩关节囊后部紧张所致[6-9],这种关节活动度的不足被认为是运动损伤发生、发展的风险因素,因此,对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而言,应当重视优势侧肩关节囊后部的牵拉放松,提高优势侧肩关节旋内活动度。
3.2 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旋转肌力
本研究中观察到的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及普通女子肩关节旋转肌力的具体情况为: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优势侧(DOM)肩关节旋内相对力矩(IR)大于旋外相对力矩(ER),非优势侧(NDOM)肩关节旋内、旋外相对力矩的差异不具显著性。此外,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肩关节旋转肌力相比,优势侧旋内相对力矩大于非优势侧,旋外相对力矩以及旋外/旋内比例(ER/IR)两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普通女子优势侧肩关节旋内、旋外相对力矩差异不具显著性,非优势侧肩关节旋内相对力矩小于旋外相对力矩,同时双侧肩关节旋转肌力对比(ER, IR & ER/IR)差异均不具显著性。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与普通女子优势侧以及非优势侧肩关节旋转肌力对比发现,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优势侧肩关节旋外、旋内相对力矩以及旋外/旋内比例与普通女子差异均不具显著性,非优势侧旋外相对力矩、旋外/旋内比例小于普通女子,旋内相对力矩与普通女子差异不具显著性。
根据以上女子肩关节旋转肌力的测试结果,可以发现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旋转肌力的特点为:1)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优势侧(持拍侧)肩关节旋内肌力大于旋外肌力,非优势侧肩关节旋内、旋外肌力大小一样;2)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旋内肌力存在双侧差异,优势侧大于非优势侧,肩关节旋外肌力、旋外/旋内比例不存在双侧差异,而在普通女子中,旋外、旋内肌力及旋外/旋内比例均不存在双侧差异;3)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优势侧肩关节旋转肌力(ER, IR & ER/IR)与普通女子区别不明显,非优势侧肩关节旋内肌力与普通女子相同,非优势侧旋外肌力以及旋外/旋内比例小于普通女子。
对于羽毛球项目而言,优势侧肩关节旋内肌力的增强是在长年专项训练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强大的肩关节旋内肌力对于完成一些主要的专项技术动作如扣杀等是有力的保证,同时这也是加强进攻、得分的利器。因此,优势侧肩关节旋内肌力的强大是专项训练的适应性改变。这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印证,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优势侧肩关节旋内肌力均大于旋外肌力,同时优势侧均大于非优势侧。但是,羽毛球专项技术动作如杀球的完成,不仅需要肩关节旋内肌力的向心收缩来进行加速,同时更需要肩关节旋外肌力的离心收缩来进行减速。在肩关节旋内肌力增强的同时,旋外肌力也应相应地增强,才能实现旋内旋外的肌力平衡;否则,肩关节旋内肌力很强,但旋外肌力相对较弱,在高强度的专项训练或比赛中,很容易因为旋内旋外肌力的失衡,而造成肩关节的动力性失稳,进而会引起肩关节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如肌肉拉伤或肌腱炎等伤病的发生。因此,适宜的肩关节旋外/旋内肌力比例是维持肩关节动力性稳定的重要机制。
4 结论
4.1 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旋转被动活动度存在双侧差异,优势侧旋转总被动活动度小于非优势侧,且优势侧肩关节旋内被动活动度小于普通女子。
4.2 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旋内肌力存在双侧差异,优势侧大于非优势侧;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旋外肌力优势侧与非优势侧之间无显著差异。
4.3 应重视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优势侧肩关节囊后部的放松,以提高肩关节的旋内活动度;同时,加强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的旋外肌力,进行针对性的加强训练,预防肩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
[1]韩秋. 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特征:23支球队120名队员资料[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4):65-67.
[2]余长青, 石鸿冰. 羽毛球运动所引起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方法[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227-229.
[3]冉北航, 张芬, 尹文芳. 羽毛球运动中发生手腕和肩袖损伤的相关因素调查[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44(10):41-43.
[4]何勇. 棒球投手肩关节旋转运动特征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2(3):107-109.
[5]张丽彦, 蔡晓红. 乒乓球运动员优势臂肩关节旋转特征的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5(12):69-72.
[6]Novotny J E, Beynnon B D, Nichols C E. Model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human glenohumeral joint during external rotation[J]. J Biomech, 2000, 33:345-354.
[7]Chandler T J, Kibler W B, Uhl T L,etcal. Flexibility comparisons of junior elite baseball players to other athletes[J]. Am J Sports Med, 1990, 18(2):134-136.
[8]Chandler T J, Kibler W B. The effect of age and tournament play on shoulder range of motion in elite baseball players[J]. Am J of Sports Med, 1996, 24:525-532.
[9]Roetert E P, Ellenbecker T S, Brown S W. Shoulder internal and external rotation range of motion in nationally ranked junior baseball: a longitudinal analysis[J]. Strength Cond Res, 2000, 14:140-143.
Compar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oulder rotation between badminton female players and common women
WANG Cong1, WANG Lei1
(Jiangsu Research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Nanjing 210033, Jiangsu,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shoulder rotation ROM and muscle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badminton players and common women,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relative shoulder injury. Methods: Taking 13 female badminton players as subjects, bilateral shoulder internal and external passive rotation ROM were measured with the bilateral shoulder internal and external rotation strength through hand-held dynamometer. Meanwhile, 8 normal women as control subjects did the same measurement. Results: 1) The passive external rotation ROM of dominant side shoulder of female badminton players is larger than that of non-dominant side, internal rotation ROM less than non-dominant side. And the passive internal rotation is less than that of common women. 2) The internal rotation strength of dominant side shoulder of female badminton players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non-dominant side, but both external rotation strength and external/internal rotation strength ration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ides. Conclusions: 1) The passive rotation ROM of bilateral shoulder of female badminton players exis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the passive rotation ROM of dominant side shoulder is less than that of common women. 2) The internal rotation muscle strength of bilateral shoulder of female badminton players exis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ut the external rotation muscle strength does not. 3) Enhancing the shoulder internal rotation ROM of female badminton players and strengthening the shoulder external rotation muscle strength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female badminton player; shoulder; rotation; ROM; muscle strength
2016-08-04
江苏省体育局局管科研课题(编号:ST13000202)
王聪(1982-),男,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监控。
G847
A
1009-9840(2016)05-00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