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国家图书馆历史沿革

2016-12-01杨浪

阅读时代 2016年1期
关键词:京师国家图书馆古籍

杨浪

中国国家图书馆历史沿革

杨浪

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3号,与海淀区白石桥高粱河、紫竹院公园相邻。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占地7.24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采用双重檐形式,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的石阶,再配以汉白玉栏杆,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镇火之意。总馆分为总馆南馆、总馆北馆和古籍馆三个部分,馆藏书籍3119万册,其中古籍善本有200余万册。2008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建筑面积为28万平方米,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三位。

早在1909年9月9日(清宣统元年七月二十五日),清政府批准军机大臣、学部尚书张之洞的奏请,筹建京师图书馆,调内阁大库、翰林院、国子监南学书,以及文津阁《四库全书》、敦煌劫余遗书作为基本馆藏,此为国家图书馆的前身。京师图书馆成立后,缪荃荪首任监督,江翰、夏曾佑、梁启超等先后任馆长,此后,鲁迅等知名学者为它的建设付出了巨大努力。尽管清政府及辛亥革命后的北洋政府国库空虚,无力维持图书馆的经费,但京师图书馆古籍馆藏丰富,同时因接受全国缴送而具有国家馆地位,它的成立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大进步。

1916年,教育部饬京师图书馆,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庋藏,国家图书馆职能开始体现。到了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时,同年7月,国立京师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隶属大学院。为解决经费问题,经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简称“中基会”)谈判并签定协议,国立北平图书馆与中基会属下的北海图书馆于1929年 8月合并。合并后,馆名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直接受南京政府教育部和中基会合组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领导。中海居仁堂为一馆,北海庆霄楼为二馆。这一时期,由于经费有了保障,馆藏丰富,关心图书馆建设的各界知名人士众多,又聘用了大批高水平的馆员,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管理方式,并于1931年在文津街建成了新馆舍。这一切,使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事业发展出现了飞跃。

抗日战争期间,该馆部分馆藏和馆员南迁,并陆续在上海、香港、昆明、重庆等地建立了办事处。抗日战争胜利后,该馆驻各地办事处及藏书,除存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善本书和自南京运台北的18箱内阁大库舆图外,陆续运回北平。在此时期内,该馆多次遇到严重的经济困难。直到1949年2月北平解放后,该馆才重获新生。

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馆归属文化部领导。1949年9月27日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1951年6月更名为北京图书馆。1958年6月,该馆改属北京市领导。1960年11月,该馆重归文化部领导。新中国以后国家图书馆藏书量年均增长40万册,并接受了国内很多藏书家和知名学者捐赠的珍贵图书和手稿,积极开展为科研和生产提供的参考咨询服务,出版了多种联合目录与专题书目,举办了多次展览和报告会。1957年,根据国务院通过的《全国图书协调方案》,该馆作为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在主持编辑图书分类法、全国联合目录、统一编目卡片和图书馆人员培训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在1975年3月,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提议并批准兴建北京图书馆新馆,这意味着在世纪更替的重要时刻,国家和社会赋予国家图书馆更重要的使命。

在新时期,江泽民主席于1999年4月16日为国家图书馆题写馆名。此外,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自动化工作起步于70年代中期。1989年大型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启动,进行图书馆自动化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实践。2003年10月28日,国家图书馆ALEPH500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已全面投入运行,为国家图书馆迈入世界先进图书馆行列奠定了基础。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丰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结粹。作为国家藏书机构,中国国家图书馆依法接收中国大陆各出版社送缴收藏的出版样书,此外还收藏中国大陆的非正式出版物,如各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均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收藏之列,是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和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从藏书量和图书馆员的数量看,中国国家图书馆(即原北京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图书馆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可上溯到700多年前的南宋皇家缉熙殿藏书,最早的典藏可以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中珍品特藏包括善本古籍、甲骨金石拓片、中国古旧舆图、敦煌遗书、少数民族图籍、名人手稿、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和普通古籍等260多万册(件)。截至到2012年底,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容量达3119万册,其中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余万册,著名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举不胜举。其中尤以“四大专藏”即《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最受瞩目。

猜你喜欢

京师国家图书馆古籍
清末普及教育的尝试:以京师强迫教育为中心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清代京师文人结社的发展历程
《史记》的“藏本”和“传本”去向分析
官场圣人范仲淹 第九章 重返京师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2016年3月)
国家图书馆农业部分馆成立
广西古籍保护中心积极推动古籍普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