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从数学课堂起锚
2016-12-01杨翠娟
杨翠娟
哲人说:“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人之所为被莎士比亚认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就是因为人类会思考、会创新。而数学被称为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师要充分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孩子们积极动脑思考的兴趣,让孩子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养成勇于开拓的问题意识
人的思维都是从疑问和好奇开始的,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要工作是让学生形成积极的问题意识,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样勇于开拓才能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使创新生根。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课,教师先用课件出示两个角:一个角40度,一个角50度,请学生说说如何判断这两个角的大小。当有学生提出用量角器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特点,学生观察后提出这样的问题:量角器是怎样测量角的?这个量角器上为什么有内外两圈的数?量角器能量出多大的角呢?用量角器能量出所有角的大小吗?教师这时候再顺势讲量角器的工作原理,就能够很顺利地引导学生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演示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步骤,也没有单纯地靠言语反复强调角的注意点,而是将问题抛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其内在的学习动力,让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究量角器的外形,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找出度量角大小的方法:把量角器放在所画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抓住了两个重合要点,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进行量角的度数的练习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了一个大于180度的角,让学生思考怎么量角的度数。有学生先延长一条边,然后以延长的边为角的一边,量取度数后加上180度获得答案。还有的学生认为需要把量角器进行改进,把半圆形的量角器设计成圆形的就能够解决测量大于180度角的问题。学生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中很好地完成了设定的教学目标,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深入思考,让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二、形成积极思考的探究意识
创新的基础来自于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理解,唯有厚积才能薄发,千百次的压缩锤炼才能百炼成钢,灵感的顿悟也是无数次思考的积淀和升华。创新的灵感有些来自于对于问题的不断求索,有的是受其他事物的启示和影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集体的力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同伴的启迪中来激发灵感,获得创新的动力。比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多媒体出示梯形田亩,创设出具体的问题情境之后,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梯形的面积是多少?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求得梯形的面积。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可以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剪一剪、拼一拼求得;有的认为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求得面积再除以2;还有的认为可以通过类似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来获取解决的方法。开展自主研究之后,同学们认真思考,反复斟酌方法的可行性,从中找出合理的以及需要改进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分享自己的收获。经过充分的思考,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并且学生在这样几种不同方法的探索中,深层次地挖掘了梯形面积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的原因,促进了创新思维的深入发展。
三、养成敢于求异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总是这样来思考和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就会养成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习惯,当遇到数学难题的时候就不会一条道走到黑,在生活中遇到难题的时候也会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在比较优化的过程中享受到思考的乐趣。比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知识之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在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8厘米的长方体容器中,装入高3厘米的水,放入一个石块之后,水面上升到了5厘米,石块的体积是多少?不少学生用水上升后的体积减去水原来的体积而求得石块的体积。但是也有的学生采用了更为简便的方法,用12×10×(5-3)=240立方厘米。这些学生一眼就看出了水面之所以上升是因为投入了石块,石块占据了原来水的空间,水上升的空间就等于石块的空间,所以可以直接进行计算。有的学生能够想到,而有的学生却不能一下搞清楚其中的诀窍,究其原因是部分学生对体积的含义理解比较深刻,而且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思考问题。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科学总是从推陈出新中得到发展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让他们学会模仿,而需要引导他们不断地创新。因此,利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刻不容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预设,引导生成,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飞速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六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