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跨境零售电商发展问题研究
2016-11-30李繁
李繁
内容摘要:在“互联网+”强大的背景支持之下,跨境零售电商由于其信息化及网络化的特性,使得其不仅为顾客提供了便利,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跨境零售电商企业的竞争方式及竞争环境,从而为零售电商企业的发展提供契机;然而跨境零售电商毕竟是新时代之下的产物,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希望通过这些措施促进跨境零售电商良性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跨境零售电商 物流 第三方支付
中图分类号:F752.6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背景下跨境零售电商发展现状
(一)2010-2014年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从图1可知,在2010年至2014年期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及跨境电商教育总额都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其中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由2010年的20.2万亿元上升至2014年的26.4万亿元,年均增幅为6.9%;而我国跨境电商交易总额则由1.3万亿元上升至4.2万亿元,年均增幅为34.1%。而在这期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与跨境电商交易总额则呈现出由高到低再趋于平稳的趋势,其中2012年无疑是两者同比增长率最低的年份,而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则与国际经济形势及我国对宏观经济调整有关。但从图1中还可看出,在这五年期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总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44%、7.63%、9.47%、12.02%、15.91%,虽然所占比例微小,但也呈现出极强的增长趋势,这说明现阶段客观环境十分有利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别是在“互联网+”理念的支持之下。
(二)2010-2014年跨境电子商务结构
现阶段跨境电子商务最常见的模式包括B2C、C2C、B2B,其中B2C及C2C就是本文中所要研究的跨境零售电商。由于在跨境电子商务之中C2C模式占比极其微小,故而在官方所统计的数据之中仅以B2C及B2B模式作为跨境电商的主要结构。从图2可知,在2010年自2014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之中B2B模式占据极具优势的比例,分别为97.70%、96.80%、95.40%、93.90%、92.40%;而B2C模式则占据较少的比例,分别为2.30%、3.20%、4.60%、6.10%、7.60%;由此可知跨境电子商务之中现阶段还是以B2B为主导。
但从图3中还知在这五年中B2C交易总额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其同比增长率远高于B2B同比增长率;从2010-2014年,B2C跨境零售电商交易总额由299亿元上升至3192亿元,年均增幅高达80.7%。B2C交易规模逐步扩大,无疑对完善跨境电商结构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B2C跨境零售电商交易规模逐步扩大,但由于B2C模式现阶段的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其所占比例依然较小,B2B模式在跨境电商中的主体地位依然无法撼动;因而改善B2C跨境零售电商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商交易结构,是在“互联网+”背景之下提升我国跨境电商企业竞争力的首要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跨境零售电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互联网+”背景下通关及监管问题严峻,影响跨境电商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海关部门的通关及监管工作模式却存在着诸多弊端,影响跨境零售电商的通关效率;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现有通关监管模式依然只适应传统贸易,而无法很好地满足跨境零售电商的需求;海关部门通关流程繁琐且信息化程度应用不足;我国跨境零售电商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尚不完善;返修商品进口关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互联网+”背景下跨境零售电商的通关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境零售电商的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物流模式单一,物流时效不具效率
虽然随着跨境零售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企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跨境零售电商物流单一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渐增长的跨境零售电商的需求。跨境物流设施及物流体系往往存在超负荷运作的现象,从而导致货物积压现象、货物破损现象及延期交付现象严重;物流渠道建设单一,保税区物流及物流园区建设不力等;物流基础设施不健全及信息化程度不足,导致物流在储存、分拣及配送等环节都严重滞后。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物流效率滞后,使得消费者在跨境购物之中无法享受到优质的物流体验,从而直接影响了跨境零售电商的发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支付安全问题突出,交易安全隐患重重
传统贸易往来“货款支付”往往凭借的是符合条件的单据,而跨境零售电商则主要依赖于第三方支付。但跨境贸易的“第三方支付”还是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第三方支付”无法保证个人信息及账户资金安全。“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背景下依托互联网处理跨境零售电商资金流转的一种方式。而“第三方支付”的技术核心则是电子传输系统及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而一旦“第三方支付”存在风险,则可能使不法分子盗取用户个人数据及账户资金,给跨境电商平台用户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跨境零售电商的发展。第二,“第三方支付”可能存在着不完善的备付金管理机制。在跨境电商之中,由于通关、物流、地理环境等因素,导致整个交易环节时间比较长。再加上我国关于“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法律不健全,这就容易导致在跨境电商交易过程之中,第三方支付机构存在着占用、挪用备付金等风险,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第三,“第三方支付”与银行合作力度不够,人民币支付及兑换存在障碍。虽然我国已经颁布相关政策法规促进人民币自由支付及兑换,但在开展跨境零售电商过程之中,由于“第三方支付”与银行间的合作力度不够,相对安全的支付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因而现今人民币兑换及支付仍然存在障碍。
(四)“互联网+”背景下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交易纠纷时常发生
第一,跨境零售电商买方信用风险。由于跨境零售电商交易过程是依托于虚拟的网络,因而交易双方会出现诸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商品质量、商品价格及商品售后服务上;从而导致跨境零售电商存在着假冒伪劣商品、商品价格欺诈、商品售后服务不到位等现象,而这些信用缺失现象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境零售电商的发展。第二,跨境零售电商卖方信用风险。在很多跨境零售电商平台上,其保障措施往往更倾向于买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不良买家提供了便利;这些不良买家可以以商品问题而提出留货部分退款、退货全额退款等要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跨境零售电商卖家的合法权益。第三,跨境零售电商不同交易主体存在着沟通障碍。由于跨境零售电商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易者,因而在商品交易过程中极有可能存在着因语言不通而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但现今跨境零售电商信用机制并不能满足跨文化交易环境。
(五)“互联网+”背景下人才极度匮乏,不利于跨境电商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跨境零售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其所需要的人才共分为以下三类:第一,具备较强管理能力的高端管理人才,如营销人才、宣传人才等。第二,具备从事电子商务的技术类人才,如具备较强的外语水平人才,具备高端计算机信息维护及升级人才、网站优化及美工人才等;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人才,现有的跨境零售电商所拥有的人才储备还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第三,具有专业的法律素养人才,这类人才需要掌握国内及国外关于通关、税收、争端处理机制等法律法规,从而满足跨境零售电商企业对复合型法律人才的需求。
“互联网+”背景下跨境零售电商发展策略研究
(一)完善相关政策,健全跨境零售电商相关法规
1.改善通关模式,提升跨境零售电商通关效率。“互联网+”背景之下,跨境零售电商通关特征与传统贸易模式通关特征大不相同,因而应创建符合跨境零售电商自身特点的新型的通关模式,满足跨境零售电商自身通关需求;这就需要从现有的跨境零售电商通关流程及跨境零售电商企业认证机制两方面加以改善。在跨境零售电商通关过程中,应提升清关专业化及设备信息化,还需尽量简化申报、查验及放行等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程序,提升通关效率;还需要在海关总署的帮助之下,建立对跨境零售电商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的认证机制,确定跨境零售电商企业主体的真实性,构建与跨境零售电商企业相关联的报关通关体系,从而提升跨境零售电商通关的效率。
2.健全监管法律法规,提升监管效率。随着跨境零售电商的发展,海关通关任务及监管工作量与日俱增,因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应在相关海关监管法律法规健全的基础上,采用创新型的监管模式,提升海关监管效率。现阶段我国海关监管相关法律法规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监管操作规程》,而这部监管法规其生效日期是在2011年,其中并未对小批量货物通关监管及退换货物监管做出规定,因而应逐步完善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而现阶段的海关监管,为满足跨境零售需求必须提升监管效率,各地海关就需要全面落实直购进口、保税进口等通关模式,全面提升其监管效率。
(二)改善物流发展模式,提升跨境零售电商物流流通效率
1.政府应保障跨境零售电商物流发展政策环境,奠定其发展基础。对于跨境零售电商物流而言,政府应在发展资金、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之上做好引导规划,根据当前跨境零售电商发展形势及发展环境,政府应颁布并及时更新与跨境零售电商物流体系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尤其需要颁布相关政策文件以加大对整个物流体系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保障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信息化、合理化、科学化,以满足当前跨境零售电商需求;同时还需对物流园区进行科学规划,避免闲置物流园区出现几率,最大程度提升物流园区自身利用率等。
2.创新现有的物流模式,拓展跨境零售电商物流渠道。在跨境零售电商急速发展时期,对与之相对应的跨境零售电商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跨境零售电商物流为满足与日俱增的跨境零售需求,就需要不断创新现有的物流模式,开辟出新型的物流渠道,以满足跨境零售需求。
第一,充分利用保税物流优势,缓解物流压力。这就需要在出口加工区设立跨境零售电子商务保税仓库,建立仓储中心;企业在集中采购结束之后可将货物运至仓储中心,紧接着凭借“三单”以个人物品方式申报通关,进入货物出关流通环节。保税区物流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品价格及保障税收,更重要的是缓解了物流压力。
第二,建立境外跨境零售仓储中心及构建完善的物流体系,保障境外物流配送服务。政府可颁布一定的法律法规及优惠政策,鼓励及扶持跨境零售企业在境外设立物流仓储中心及构建物流体系,保障境外物流顺利开展。
第三,加强物流园区建设,提升跨境零售电商企业集聚效应。颁布措施吸引如阿里巴巴、亚马逊、兰亭集势、出口易、递四方等跨境零售电商及跨境物流企业入驻跨境零售物流电商物流园区,并起到带头作用,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与跨境零售电商息息相关的跨境零售平台、物流流通企业、通关监管、检疫检验、金融服务、代运营等服务形成规模,实现跨境零售电商物流产业的集聚效应,推动物流产业链的形成。通过物流园区的集聚效应,最大程度上避免货物破损或丢包现象,优化物流体验,提升物流流通效率。
3.提升物流企业实力,优化其物流服务。对于跨境物流企业而言,应不断加大投资以提升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及现代化水平,从根本上提升储存、分拣、运输及配送等环节的效率,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同时跨境物流企业在提升物流设施竞争力基础之上,还需壮大企业发展规模,使企业物流服务呈现在地理位置及物流服务上呈现国际化的特点;此外还需要提升跨境物流企业应对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经济环境风险、社会制度风险的能力,从根本上适应跨境物流市场环境,满足跨境物流需求。
(三)改善支付安全性,营造跨境电子商务良好支付环境
1.加强对第三方支付的认证及监管,提升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性。政府应颁布相关措施促进第三方支付机构联网,将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入特定的核查系统及认证系统之中,以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认证及监管,保证个人结售汇及个人资料的安全性;同时,第三方支付机构也需完善其会员实名认证,对其平台注册会员进行身份信息认证及留存证件信息扫描文件,以确保会员信息真实性。通过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及个人信息的认证,可以为今后的信用评价、管理个人年度总额、开展跨境外汇支付业务等奠定基础。同时由于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背景之下的产物,因而第三方支付机构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就格外重要,而这就需要第三方支付机构不断完善及升级电子传输系统及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定期进行系统评测,确保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性,以保障第三方用户的个人数据及账户资金安全。
2.完善备付金管理机制,保障第三方支付平台用户利益。完善备付金管理机制,就需要金融部门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共同制定管理规定,即:允许第三方支付机构开设备用金专户,但需对其进行区分管理;明确客户所付备付金所得孽息属于客户,第三方支付金融机构无权挪用;第三方支付机构还需建立相应的备付金风险基金体系,用以应对系统风险及各类突发事件所引发的支付不力等,以此来完善现有的备付金管理机制,提升第三方支付平台保障用户合法权益的能力,促进第三方支付平台可持续发展。
3.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构建安全支付环境。构建安全支付环境,就需要政府部门完善已有的与支付相关的立法,加大对影响支付安全的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健全管理机制,还需加强平台安全建设,也就是说金融机构及第三方支付机构还需在数据库加密、身份识别、杀毒系统、防火墙等网络技术方面加以完善;从而提升支付环境安全性,保障支付在跨境零售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之中的安全性。
(四)健全信用体系,避免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纠纷的发生频率
信用评级不完善,也是造成交易纠纷频率高发的一个原因,因而亟需改善。虽然现阶段信用评价在国际之上还没有一套标准可行的机制,但是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之下信用信息系统及质量认证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健全已有的信用体系,降低交易纠纷的发生频率。
1.建立统一信用系统,提升信用评级效果。“互联网+”背景下利用大数据技术完善现有的信用系统,使其在信用评价机制方面发挥其应有的效用。这就需要利用第三方征信机构,对跨境零售电商平台上商家的经营品种、经营信誉、商品描述、发货速度、投诉维权比率等及消费者的交易数据、交易评价、退货比率等交易信息进行收集汇总,运用数据抓取及智能识别等方式建立商家及消费者信用数据库,并确立相应信用等级。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恶性交易及恶性评价,保障跨境零售市场环境的和谐性。
2.构建跨境零售电商质量认证体系,促进商家合法经营。对入驻跨境零售电商平台之上的企业,通过第三方质量评估机构对商家经营资质、商家自身信誉、所经营产品质量、商家售后质量等指标进行全方位评估;然后对符合条件的商家、颁发跨境零售电商平台评级标志,对存在商品及价格欺诈行为的商家,应下架其有问题的商品、降低信用评级,并进行罚款或剥夺其进驻跨境零售电商平台的资格等。从而通过建立完善的跨境零售电商质量认证体系,促进商家规范自身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改进人才培养战略,提升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竞争力
“互联网+”背景下,“人才匮乏”已经成为跨境零售电子商务企业提升其竞争力的一大不容忽视的短板,因而应不断深化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提升现有人才的综合素质,增加跨境零售电商各类人才的储备量。这就需要跨境零售电商企业与高校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针对跨境零售电商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高校应开设相应的专业课并加强学科建设,全面改善在校学生专业知识体系及提升其实践能力,使培养的学生满足跨境零售电商的需求。同时跨境零售电商企业还需要对已有的人才加以培养,全面提升企业已有人才的竞争力,从而使企业所拥有的的管理人才及营销人才能够轻松驾驭跨境零售电商日常事务;所拥有的外语及法律人才,能够熟知企业跨境零售业务所涉及的国家的经济、文化、法律及风俗习惯,促进企业跨境零售电商良性发展;使企业所拥有的的计算机类人才能够在跨境电商平台建设及维护、系统开发及升级、数据库建设、支付系统、通关流程、检验操作、物流配送、物流体系搭建之上发挥作用;使企业所拥有的网站优化及美工人才,为完善跨境零售电商平台界面及提升用户搜索便捷性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