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民的心态成熟多了
2016-11-30田琴刘婕
田琴 刘 婕
2016年,清博大数据平台基于全网不断完善数据监测范围,依据1800万微信公号、2亿微博、90万+APP数据的超级数据体量,关注并探究网民社会心态的变化。我们发现,当前我国网民社会心态整体形势乐观,发生了几大积极变化。
首先,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国家形象的不断提升,网民对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日益增强。尤其是在涉及国家主权及民族利益等原则问题下,民族精神会迅速凝聚民心,形成强大而统一的舆论攻势,共同抵抗外来非议和威胁。
我国年轻一代的爱国热情源于发自肺腑充满自信的心态。如在奥运会期间,我国网民表现出强大的民族自尊心和荣誉感,各方立场高度一致,在网络上掀起一股爱国热潮。清博舆情监测系统监测关键词“女排”,中性偏正面情感占比91.38%。
其次,网民对事件的认知和社会心态变得更加理智和成熟,舆论场自净功能显著。经历了前几年的矛盾集中爆发期,网民对社会现实有了辩证思考和系统理解。相比而言,舆论场不再以最极端的情绪和观点为主流,而是多观点并存。
最典型的如王宝强离婚风波,8月14日事发之初,网民负面情绪高达73.51%。随着事件的发展及相关信息的沉淀,网民理性讨论声量加大。就事论事、尊重隐私、换位思考等理性思考成为主流话语,切勿进行道德绑架及无底线谴责等声音增多,舆论场自净功能显现。到8月30日,网民的负面情绪下降比例为40.74%,中性及正面情绪均有所上升。
最后,舆论场更加开放包容,青年群体积极参与网络议题讨论。近年来,随着“知乎”等网络社区的介入和部分舆论对“砖家”话语的“祛魅”,网络舆论场更加开放和包容。经过优质教育的80后、90后青年迅速崛起,在多起重大舆情事件中成为主流话语的发声者,且青年群体参与网络议题讨论的欲望还在不断加强。
如南海仲裁案前后,大量爱国青年主动发声。宣布所谓仲裁结果前,据微博加V用户@津门学子称,“5月28日,郑州大学等48所高校的学生,便自发联合撰写了《中国青年致海牙国际法庭公开信:97年后的缺席》、《中国青年就南海仲裁案致菲律宾驻华大使公开信》等文章在网上传播。
结果公布后,从对“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引用,到自发性集体性的“Whocares”短视频活动,青少年群体的爱国言行中充满了青春气息。其中,“读家视频”上传秒拍视频“面对南海仲裁,中国青年最关心的是什么?”,约20名中国青年大声表示“南海仲裁?Whocares?”,点击量达497万。▲
(作者是清博大数据高级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