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必输”“中必赢”,都太简单化(焦点话题)
2016-11-30张颐武
张颐武
最近,网络中一直流传着与中国的国际问题有联系的,所谓“中必输”和“中必赢”说法。一个是一切和中国有关的国际事务,最后结果一定是中国吃亏倒霉;另一个恰好相反,一切和中国有关的问题最终是中国成功。这在网络中其实是一种具有嘲讽性的概括,对象是那些对世界发展变化非常简单的看法。
就我的观察,“中必输”出现较早,调侃的是一些年来网络上流行的关于各种国际事务都解释为“中国失策”、“中国吃亏”和“中国危险”的说法。如一年多前TPP议题出现后,一些人提出中国面临贸易的巨大危险。一旦TPP成立,中国将难以在世界上立足;现在特朗普当选后,美国对TPP的立场有变,而一些人又认为这更是中国吃亏。不管世界形势如何变化,一些人的阐释都是固定不变的。而最近开始流行的“中必赢”则是在“中必输”的基础上,从反向衍生出来的。其实,看起来网民也是在反讽的基础上使用这个概念,含有某种并不认同的意味。
这两个概念在网络中的流行,其实反映了网民对于国际事务的强烈兴趣,以及对这些事务的复杂性进行更深入认知的期望。因为这两个概念往往是对世界事务进行极为简化的解释,而这种解释又往往和解释者的立场和价值选择有关。如当年“中必输”式的表述,往往常见于当年的“公知”,而一些认为“中必赢”的往往是一些相对立场正好相反的人。当然也有相互换位的情况。
因为“中必输”和“中必赢”式的思维是对复杂的世界做极为简化的理解,所以对问题的解释往往偏向极端。在世界格局深刻变化,同时中国综合实力增强、全球影响力扩大、全球利益复杂化的今天,这两种思维解释世界的路径依旧是二元对立。显露出在中国处于将强未强的阶段时,一些人“中国再好也好不过发达国家”的自卑心态,以及另一些人“中国已经很强就是有些国家刻意打压”的过度自负心态。简单和极化屏蔽了人们对复杂世界的理解。
这样的思维在当今中国互联网上的“国际观”占据很大一部分。因为在网络文化中,“极化”的观点往往因其耸人听闻而引人注目,“简化”的思维往往能迎合一部分人的趣味。简单化和极端化所对应的往往是庸俗化,刻意地迎合一些网民对复杂问题的最简化和最戏剧化的解释需要,对国际问题理解的庸俗化,变成了这种简单思维在网上流行的内在根据。
网民对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反讽式概括,其实也反映出他们对一些关于国际问题的简单极化式解释不满意,他们对这些问题不但关心,而且已经有自己切身的经验或观察。这说明对“理解世界”的需要,已经是大众生活的重要部分,如何让更开阔的国际观能够穿越“必输”“必赢”的思维而得到更多呈现,其实是社会的必须和公众的必须。让更多的理性声音得到更多呈现,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态势,这既是网络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
(作者是北京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