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善教师培训实践性课程的实施策略

2016-11-30吴南希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师培训实施策略

吴南希

【摘要】本文从对我国的教师培训实践性课程的关注出发,首先论述了实践性课程的含义,然后对教师培训实践性课程在我国的实施现状及原因作了论述和分析。最后提出了教师培训实践性课程的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师培训 实践性课程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213-02

在我国教师培训中,教师通过职前和职后教育“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主要是通过相关课程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培训课程的设置与建构就成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教师这个职业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教什么”的知识,还需要教师具有“如何教”的知识。因此本文拟提出改善我国教师培训实践性课程的有效策略。

一、实践性课程的现状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教师职前教育的实践性课程严重偏少,现实中,实践性课程的实施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实践教学处于自然状态,没有被提升到“实践性课程”的高度。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包括:

第一,传统的知识观认为理论知识的学习比实践知识的学习更重要。传统的教师培训认为;教师只要掌握了系统的、深刻的教育理论就能在教师岗位上合理应用这些理论,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惯性给教师培训的实践性课程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扰。

第二,实践性课程是使教师掌握“如何教”的知识。它更接近与缄默性知识,很多时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与个体的感悟和反思能力密切相关,经历同样的实践性课程的学习,一线教师所形成的教学实践能力会有很大的差距。

第三,现有的实践性课程如:微格教学、教育实习、教育见习、跟岗研修、影子学习等,它们的实施相对理论课程而言都需要更多的投入和丰富的人才储备。工学矛盾突出。

第四,实践性课程的评价方式困难影响了它的实施。对理论课程的评价我们可以完全量化,呈现在试卷上。但对于实践性课程的评价具有模糊性。

二、实践性课程的实施策略

1.政府必须对教师培训负有责任

教师培训具有公益性,这种公益性是以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公益性为前提的,因此,国家要制定一体化的教师培训政策,在这种政策下,国家对教师培训要加强管理。从教师培训的经费资源来看,国家应对教师培训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大幅度增加投资,对教师培训专业的投资高于其他非教师培训专业投资的增长比率,以解决教师培训机构的财政团难。有了足够的财力、物力,教师培训实践性课程的实施就有了物质基础,许多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

2.教师培训机构应对实践性课程进行改革

(1)必须以理论课为载体,与理论课结合进行。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作为课程设计和实施中不可缺少的两个基本要素,理论教学离开实践会显得空洞,实践教学同样离不开理论的支撑,两者不能能够非此即彼。实践性课程体系不可能游离于理论课程体系而独自发挥其教育作用,更不可能完全取代理论课程。既充分发挥理论课程传授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优势,又充分发挥实践课程在开阔教师视野、形成实践能力、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从而保证教师培训目标的全面实现。

(2)必须以基础教育现实和未来发展需要为基本依据。

有研究者提出,在教师培训课程改革中必须关注以下内容:

教育性课程。强调通过教育性课程使未来教师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稳定的职业意识和全面的教育技能与方法。

综合性课程。强调教师培训的综合性课程应该包括综合课程理论课和指向于基础教育综合课程的内容、需要、特征的综合课程,以使学生既能理解综合课程的基本内涵和一般原理,又能掌握综合的知识和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活动性课程。旨在增进教师对活动课程的理论认识和直接经验、提高其有效组织实施活动课程的能力以及培养其自身的活动能力。

自助性课程。即由学校提供教育素材和条件,由学习者自主选择、开发、设计并付诸实验性实施的课程。

工具性课程。其内容应包括: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为主的技术课程,以常规性语言(汉语、外语)、计算机语言和符号语言(如绘画语言、音乐语言)为主的语言课程,和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应用心理学或临床心理学为主的心理学课程。

(3)必须结构化、体系化。

教师培训实践性课程的结构化和体系化意味着要将实践性课程列入正式的课程体系,以不同内容、不同模块、不同学段构成实践课程系列,通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真正突出教师培训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在课程结构调整方面,要注重示范性与学术性的协调与统一,构建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的合理比例,形成师范学生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在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方面,要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实践性、针对性和丰富性,紧密联系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关注教师的发展需要,注重培养师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师培训研究者和中小学教师紧密结合

实践性课程的建构建立在教师培训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紧密结合的基础上。一线教师将“专家讲座、主导灌输型”的培训列为“不需要的培训方式”榜首。“一般情况下,实践工作者身处实践系统之中,拥有丰富的‘实践感,但很少把‘实践作为一种谈论的主题,他们要谈论的只是实践的诸多细节、困难和策略问题”。“任何实践行为只有‘有限的合理性,缺乏或抵制理论研究所具有的从容不迫与‘充分的合理性”。

4.一线教师对实践性课程的实施起决定性作用

所有的外因只是提供给一线教师掌握“如何教”的条件,只有一线教师端正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实践才能保证实践性课程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要明确自己未来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把握一切机会锻炼自己的教师技能以及与中小学生接触的机会,积极的根据以往的经验把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其次要多反思。要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必须在教育实践中主动建构个人的知识结构。新教师群体在姥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交流、讨论自主探索的学习成果,批判性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实践的方法。通过社会化的协商方式,使群体的智慧为每一个个体所共享, 并内化为个体智慧, 拓展个体知识视野。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l):105-107.

[2]薛塞男.发达国家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6,(20):30-51.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培训实施策略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