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活动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2016-11-30吴燕平
吴燕平
【摘要】在当今实际教学课程与新课程改革不相衔接的历史教学现状中,活动元教学法能有效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有效地达成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新课程目标。因此,在历史教学课程中引入活动元教学法的新模式是必要而必然的。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在《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一课中具体操作活动元教学法为例,试图对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具体的实施活动元教学法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对历史教学实践的课题略有补益。
【关键词】活动元教学法 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83-01
一、在历史教学中引进活动元教学法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深化进行,其与传统教育之间的矛盾越加凸显,其中,尤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达成与传统教学方法不能适应这一目标构想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贯彻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但现状中的教学却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即没有完全脱离以老师为课堂主体,老师满堂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把老师和学生的课堂角色互换,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样一来,如何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心,让他们学会在学习中参与、在参与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就是至关重要的一大关卡,而在跨越这一关卡的方法中,把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把学习过程当成是参与一场场活动,无疑是行之有效且行之有益的方式,而这一教学方法就是“活动元”教学法。
二、活动元教学法
“活动元是指在教学中为完成某一学习任务中的一个或几个子任务而进行的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如果将这些活动分门别类,就会形成活动元模式。而将活动元模式体现的活动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中具体化、实践化,就形成了活动元教学方法。针对活动元教学可总结出以下特点或者说原则:(1)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以活动流方式进行教学设计;(3)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4)有明确的任务和任务体系,每个活动元有明确的目标,个活动元任务之和便是任务体系(教学目标)。总之,概括的说,活动元教学方法就是“ 知识任务化、任务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学生化、学生主体化”。
三、活动元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第一节《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是以新航路的开辟为中心,展开探讨其开辟的原因、开辟的过程、开辟的影响,以说明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本课内容涉及到各类文字、视频、图片等材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目标,通过整合各类材料、调整知识内容、理清教学步骤,设计相应的的活动元模式。
以上案例,以《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一课为基点,以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科能力,并适当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为目标,针对相应目标采取相应的活动元模式,把教学目标活动化,进而做到把活动元教学法引入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在这一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两点:一、相应目标必须采取相应的活动元模式。不同的目标,需要各自不同的活动元来展示,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达成所设目标。如本案例中,新航路开辟的过程采取了让学生角色扮演、创设情境的活动,取得了不错的反响,若采取分析探究的活动则不太恰当且浪费时间,反过来,若用角色扮演的活动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或影响,显然也不适合。因此,教师在针对某一知识目标制定相应活动元模式时必须认真思考与慎重选择。二、教师应注意引导活动进行的程序并把握活动进行的度,既不能把活动当做过场,过于表面浅显,也不能让活动脱离主题,游离于教学任务之外。在本案例中让学生合作讨论、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时,由于是公开课,学生在开始时比较拘谨,讨论氛围不热烈,这就需要教师在旁加以激励,同时,如果出现学生讨论太过激烈,甚至影响到课堂秩序时,又需要教师加以压制与引导。因此要注意,在活动元教学过程中,即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略教师的引导职能,两者必须相结合,缺一不可。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与实践总结可以发现,引入活动元教学法对历史教学的新课程改革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是在历史教学中践行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傅兴春.新课程活动元教学设计与教学原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3-12.
[2]周业虹.活动元教学设计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09,(10):23-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