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岁 那年

2016-11-30文_

河南电力 2016年2期
关键词:炮仗放炮鞭炮声

文_ 张 欣

今岁 那年

文_ 张 欣

我出生在郑州,老家在开封乡下。

从小父亲就在我耳边一遍一遍重复,那里是我们的老家,有过年时的鞭炮,清明时节的野菜和柳絮,盛夏的杨树林、知了还有沙瓤大西瓜。他常常回想起那段旧时光,清脆的童声朗朗颂读,大榆树漏下斑驳阳光,水井里的水清澈凉甜。

转眼,当年那个大声读书的童子已经七旬;而那时遥不可及、牛车两三天的路程,也已经缩地成尺,变成了高速上半小时的车程。伴随着这个节奏,父亲不会再错过老家的四季,哪怕只是回去短短的半天时间。我那顽皮的儿子,最爱的事情就是跟我们一起回乡下,每次都嚷嚷着“回老家”,我不得不纠正他:“开封是我的老家,许昌才是你的老家。”

如今城市里雾霾越来越严重、年味儿越来越淡,孩子们的节假日只意味着穿梭来往于各种补习班,春节对上班族来说也只是放假休息,我越发地想要去一个感受生活原汁原味的地方,趁着春节假期,离开这里,可是,能去哪里?

一切突然有了答案。

老家的堂弟打电话给我:“姐,腊月准备杀年猪,回来玩儿吧?”老家的风俗是杀了年猪要待客,父母笑着说:“你们想回去就回去玩儿吧,天太冷,我们就不回去了。”于是,三口人快快乐乐地跑回老家热闹了。

老家的人们都起得早。当我们还在郑州自以为早早起来、装束停当的时候已经九点了,路上打电话给弟弟,电话那头笑着说,“这边儿啥都弄完了。”这让欢呼雀跃了一早晨的我们轻微受了点儿打击。但是没关系,虽然想到老家冻得人鼻头发红的冷风,我们依旧一路快快活活地前行。

腊月里的乡村已经有了年味儿,时不时看见几个顽童在村口、路边放炮。没有连串的鞭炮声,只有零星的“噼啪”炸响。儿子坐不住了,从车上蹦下去,拿着自己的炮仗,三言两语就跟娃儿们搅在一处,鞭炮声此起彼伏,小家伙儿们捂着耳朵叫得五脏六腑都是舒畅的。

田里的麦苗已经返青,叔叔绽放了一脸的笑容迎上来,好吃的都已经卤在锅里,大煤火炉吞吐着蓝色火苗夹带着点点红色的火星。一家人闲来无事,出门去村子里到处溜达看看是不是再添点儿啥。集市上什么都有,门神、春联红艳艳地占了一大片;对面是莲藕、胡萝卜、菠菜,都是大车大车地拉着;隔壁是针头线脑箩筐鞋垫儿;再往远处是花衣裳鞋帽摊儿。每个摊位前头都人头攒动,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妈妈带着孩子买新衣服新鞋子,架不住孩子嘴馋,摸出零钱又多买了一个烤香肠,孩子吃得满嘴油光,还惦记着哼哼唧唧缠着妈妈再买点儿炮仗。

拎着两大兜元宵,举着风车,喊回放炮放得乐不思蜀的儿子吃饭,一大家人围坐桌前,对着一桌子喷香的卤菜,这是今岁那个踏踏实实、热热闹闹、团团圆圆、心无杂念的新年。

(作者单位:郑州供电公司)

猜你喜欢

炮仗放炮鞭炮声
魏晋南北朝:饮酒,放炮,“守岁”
《炮仗花》
雨点儿
没有鞭炮声的年
鞭炮声,一支传统的民乐
鞭炮
放炮
至于吗?
贵州煤矿放炮诱发事故原因分析